
ICS77.140.99 N5 备案号:51332—2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5329.2—2015 代替JB/T5329.2—1991
仪表用耐腐蚀弹性合金第2部分:耐盐酸腐蚀00Ni70Mo28V弹性合金带材
Corrosion resistant elastic alloy for instrument
-Part 2: Hydrochloric acid resistant 00Ni70Mo28V elastic alloy strip
2015-07-14发布
2016-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5329.2—2015
目 次
前言
1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技术要求。 3.1 尺寸 3.2 化学成分. 3.31 合金的力学性能、弹性性能及耐腐蚀性能 3.4 外观及表面质量 4试验方法
1 2
检验规则. 5.1 检验分类. 5.2 出厂检验 5.3 型式检验.. 5.4 组批规则 5.5 取样数量.. 5.6 判定规则. 供应方式、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
5
D
6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合金带材推荐的热处理制度、合金带材状态与冷加工率 A.1合金带材推荐的热处理制度. A.2合金带材状态与冷加工率附录B(资料性附录) 合金在几种主要腐蚀介质中的均匀腐蚀率
表1 尺寸及极限偏差表2化学成分(质量分数,%)表3力学性能和弹性性能. 表4腐蚀性能. 表5检验项目及检验方法表A.1合金带材状态与冷加工率表B.1 合金在几种主要腐蚀介质中的均匀腐蚀率
6
JB/T5329.2—2015
前言
JB/T5329《仪表用耐腐蚀弹性合金》分为三个部分:
一第1部分:耐硫化物腐蚀0Cr15Ni40MoCuTiAIB弹性合金带材:一第2部分:耐盐酸腐蚀00Ni70Mo28V弹性合金带材:一第3部分:耐氯化物腐蚀00Cr15Ni60Mo16W4弹性合金带材。 本部分为JB/T5329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5329.2一1991《仪表用耐腐蚀弹性合金第2部分:耐盐酸腐蚀00Ni70Mo28V
弹性合金带材》,与GB/T5329.2一1991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将章标题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改为“范围,用标准改为规范性引用文件” 修改了切边带材宽度的极限偏差;修改了检验规则:晶间腐蚀试验方法采用GB/T4334规定的方法,删除了附录A晶间腐蚀试验方法:删除了附录后的“附加说明”。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仪表功能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19)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何伦英、王东哲,王方军、谌立新。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5329.2—1991
II
JB/T5329.2—2015
仪表用耐腐蚀弹性合金第2部分:耐盐酸腐蚀O0Ni70Mo28V弹性合金带材
1范围
JB/T5329的本部分规定了耐盐酸腐蚀00Ni70Mo28V弹性合金带材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产品的供应方式、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
本部分适用于应用在含有盐酸等还原介质中的弹性敏感元件(如膜片、膜盒、波纹管及其他弹性元件)的00Ni70Mo28V合金带材(以下简称合金带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弓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3(所有部分)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228.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4156 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埃里克森杯突试验 GB/T4334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 GB/T4340.1 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JB/T7901 金属材料实验室均匀腐蚀全浸试验方法 JB/T10079 金属带材弹性性能试验方法 YB/T5242一2013精密合金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3技术要求
3.1尺寸
合金带材的尺寸规格及极限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尺寸及极限偏差
单位为毫米
厚度
宽度
极限偏差
极限偏差切边
尺寸 0.050.07 >0.07~0.12 >0.12~0.20 >0.20-0.30 >0.30~0.40
尺寸
较高精度
普通精度
-8 05 -0.010 -0.015 -0 020 -0.020
-0 010 -0 015 -0 020 -0 030 -0 040
50~120
+3:0
50~150
+3:0
50~150
1
JB/T5329.2—2015
表1 尺寸及极限偏差(续)
单位为毫米
厚度
宽度
极限偏差
极限偏差切边
尺寸 >0.40-0.60 >0.60~0.80 >0.80~1.00 注:经供需双方协议,可供应不切边或其他规格及极限偏差的带材。
尺寸 50~150 50~150 50~150
普通精度
较高精度
-0.00 -0 .00 -0.0
-0.025 -8 025 -0.0
+30 +3° +3:0
3.2 化学成分
合金的化学成分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
Cr Si V
元素 Ni 含量 余量 26.030.0 4.0~6.0 ≤1.0 ≤1.0 <0.3 0.200.40 ≤0.05 <0.025 <0.030 注:合金的耐腐蚀性能达到要求的情况下,化学成分允许稍有偏差。 3.3 合金的力学性能、弹性性能及耐腐蚀性能 3.3.1 合金带材的拉伸性能、硬度、弹性性能应符合表3的规定。合金带材推荐的热处理制度、合金带材状态与冷加工率参见附录A。
Mo
Fe
Mn
C
P
S
表3力学性能和弹性性能
弹性模量E 抗拉强度Rm 弯曲弹性极限Cbe 伸长率430 维氏硬度 GPa
杯突IE mm ≥10
状态固溶态 H 1/4 H
MPa ≥900 ≥1300 ≥1 000
MPa ≥550 ≥680 ≥310
% ≥47 >3 ≥35
HV ≥220 ≥400 ≥300
≥200 ≥200 ≥200
3.3.2 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应符合表4的规定。如有特殊要求, 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合金在几种主要腐蚀介质中的均匀腐蚀率参见附录B。
表4 腐蚀性能
腐蚀环境条件
性能指标
状 态
盐酸(体积分数)
温度 ℃ 60 沸腾
时间 h 96 168
均匀腐蚀 mm/a <0.20 ≤0.70
晶间腐蚀
% 20 20
1100~1180℃, 快冷固溶 1100~1180℃,快冷固溶 3.4外观及表面质量 3.4.1带材不得有明显的飘曲和波浪,每米长度内的镰刀弯应小于3mm,切边交货的带材不允许有影响使用的缺陷
无腐蚀
2
JB/T5329.22015
3.4.2 2冷轧带材不允许有裂纹、分层、折叠、起皮、毛刺、斑痕、锈蚀、显著脏污压入及其他影响使用的缺陷,允许有不影响使用的轻微划伤、个别麻点及其他缺陷存在。 3.4.3冷轧带材固溶态交货时,充许有不影响使用的轻微氧化色存在。
4 试验方法
合金带材的尺寸,表面质量及各种性能的检验项目及检验方法按表5的规定进行
表5检验项目及检验方法
检验项目尺寸化学成分拉伸性能杯突维氏硬度均匀腐蚀晶间腐蚀弹性模量外观及表面质量注:若组批数小于抽样数,检验项目由供需双方商定。
取样数量全检每炉1个每批3件每批3件每批3件每批3件每批3件每批3件全检
检验方法
用分度值不大于0.001mm的量具,每隔3m在其两边测量数点
GB/T 223 GB/T 228.1 GB/T4156 GB/T 4340.1 JB/T 7901 GB/T 4334 JB/T 10079
目测
5 检验规则
5.1 检验分类
产品的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5.2 出厂检验
产品经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附有合格证后方可出厂。出厂检验项目为 a)尺寸; b)化学成分: c)外观及表面质量: d)拉伸性能、硬度: e)杯突(固溶态)。
5.3型式检验
按本部分规定的全部试验项目进行。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一般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正常生产后,如原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 c》正常生产时,每三年应不少于一次检验: d)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 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 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
3
JB/T5329.2—2015
5.4组批规则
合金带材应按批提交检验,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炉号、同一状态、同一厚度尺寸和精度等级的若干卷的合金带材组成。若坏料铸锭质量小于50kg,允许由100kg成品组成的批量为单位进行检查,但必须提供组成批的炉号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5.5取样数量
合金带材出厂检验项目的取样数量应符合表5的规定。型式检验应在出厂检验合格批中随机抽取,数量不少于3件。 5.6判定规则 5.6.1合金带材交货状态下不符合技术要求时,允许取双倍数量试样进行该不合格项目的复检,如复验结果仍有一卷的试样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5.6.2型式检验时,只要有一项不合格,则应加倍抽样进行全部复验。若仍有一项不合格,则判定型式检验不合格。
供应方式、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
6
6.1带材应成卷交货,带材长度一般应大于10倍宽度。允许提交长度不小于6倍宽度、质量不超过该批量10%的带材。 6.2带材一般以固溶态或冷轧态交货。经双方协商,也可供应其他交货状态的合金。 6.3合金带材的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应符合YB/T5242一2013的规定。
4
JB/T5329.2—2015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合金带材推荐的热处理制度、合金带材状态与冷加工率
A.1 合金带材推荐的热处理制度
合金带材推荐的热处理制度为: a)固溶处理——1100℃~1180℃,快冷: b)退火处理——冷变形后,420℃~450℃,保温1h。
A.2 合金带材状态与冷加工率
合金带材状态与冷加工率见表A.1。
表A.1 合金带材状态与冷加工率
状态固溶态 1/4硬态 1/2硬态 3/4硬态硬态超硬态
标志 AT 1/4 H 1/2 H 3/4 H H EH
冷加工率 %
0 11~14 21~24 29 ~ 32 37~40 >5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