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JB/T 8609-2014 锻压机械焊接件技术条件

JB/T 8609-2014 锻压机械焊接件技术条件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99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25 10:14:51



相关搜索: jb 技术 条件 焊接件 锻压机械 8609

内容简介

JB/T 8609-2014 锻压机械焊接件技术条件 ICS25.120.10 J62 备案号:47447—2014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86092014 代替JB/T8609—1997
锻压机械焊接件 技术条件
Metal forming machinery welded parts-Technical specification
2014-07-09发布
2014-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86092014
目 次
前言 1范围
-
规范性引用文件一般要求 3.1钢材 3.2 焊接材料. 3.3 焊接件的分件 3.4 焊接件的装配. 3.5 焊接过程的检验 4焊接件的检验项目及要求, 4.1 尺寸公差及几何公差 4.2 焊缝的检验. 4.3 焊接接头的检验 4.4 焊接应力的消除.. 5焊接件的检验方法.. 5.1尺寸公差及几何公差的检验方法 5.2焊缝的检验方法 5.3焊接接头的检验方法 6焊接件的检验规则 6.1尺寸公差及几何公差的检验规则
2 3
t
6.2 焊缝的检验规则. 6.3 焊接接头的检验规则 6.4返修. 钢制压力容器检验,
10 10 10 10 .10 .10 .11
7
8 焊接件的检验记录与标志 8.1 焊接件的检验记录应包括的内容 8.2 标志,
表1 焊接分件的尺寸极限偏差表2板材零件棱边的直线度极限偏差表3板材零件端面的垂直度公差. 表4板材零件表面的平面度公差.. 表5焊缝接头的错偏量. 表6箱型结构焊接件尺寸公差. 表7焊接件的线性尺寸极限偏差表8焊接件的角度尺寸极限偏差表9 焊接件的直线度、平面度及平行度极限偏差表10 焊缝的表面质量分级表11 焊接接头的宏观金相组织
2
2
4
6 6 8
I JB/T8609—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8609—1997《锻压机械焊接件 技术条件》,与JB/T8609一1997相比主要技术变化
如下:
增加和补充了重要焊缝多层多道焊的要求;修改和补充了焊接件的角度尺寸极限偏差及图示:修改和补充了焊接件的线性尺寸极限偏差;修改和调整了焊接件的几何公差。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锻压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立强、陈汝昌、何洪江、王宏正、李红。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情况为:
-ZBJ62025—1989; JB/T8609—1997。
IⅡI JB/T8609—2014
锻压机械焊接件 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锻压机械焊接件检查验收的项目、要求、方法及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碳钢、低合金钢采用焊条电弧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焊、气焊等方法制造的锻压机械
焊接件的检查验收。本标准中规定的尺寸公差及几何公差,也适用于用电阻焊方法制造的锻压机械焊接件的检查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985.1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荐坡口 GB/T985.2 埋弧焊的推荐坡口 GB/T 2650 焊接接头冲击试验方法 GB/T2651 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 GB/T 2652 焊缝及熔敷金属拉伸试验方法 GB/T 2653 焊接接头弯曲试验方法 GB/T2654 焊接接头硬度试验方法 GB/T3323一2005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 GB/T11345—2013 焊缝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 GB/T19804—2005 5焊接结构的一般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
3一般要求
3.1钢材 3.1.1 制造焊接件的钢材应符合产品图样的规定。 3.1.2 制造焊接件的钢材应具有生产厂的质量合格证书,并应按规定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3.1.3 用作重要焊接件的钢材应检查其内部质量,不允许有裂纹、分层重皮等内部缺陷。 3.2焊接材料
焊条、焊丝、焊剂及焊接用气体等焊接材料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具有制造厂的质量合格证书,并应按规定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3.3焊接件的分件 3.3.1本标准将组成焊接件的分件尺寸公差分为A、B、C三个等级,适用于普通制造精度。公差等级的选择应当满足实际需求。按A级或C级进行检验的尺寸公差应在图样上注明,若图样中未明确标注的应按B级进行检验。 3.3.2焊接分件的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1 JB/T8609—2014
表1 焊接分件的尺寸极限偏差
单位为毫米
基本尺寸
等 级 A B c
≤400 >400~1000 >1000~2000 >2000~4000 >4000~8000 >8 000 ±0.8
±1.5 ±2.5 ±4.5
±2.0 ±3.0 ±6.0
±2.5 ±4.0 ±8.0
±3.0 ±5.0 ±10
±3.5 ±6.0 ±12
±1.5 ±3.5
3.3.3 焊接分件的焊接坡口参照GB/T985.1和GB/T985.2推荐的形式和尺寸。 3.3.4 板材零件棱边的直线度极限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板材零件棱边的直线度极限偏差
单位为毫米
基本尺寸
等级 A B c
≤400 >400~1000 >1000~2000 >20004000 >4000~8000 >8 000
± 1.2 ±1.6 ±4.5
±0.6 ± 1.0 ±1.5
±0.8 ±1.2 ±2.5
± 1.0 ±1.4 ±3.5
±1.4 ±2.0 ±5.5
±1.6 ±2.5 ±6.5
3.3.5 板材零件端面的垂直度公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板材零件端面的垂直度公差垂直度公差
单位为毫米
等级 A B c
备注
1%8 2%8 3%8
8为钢板的厚度,垂直度为沿厚度方向的垂直度
3.3.6 板材零件校棱边之间的垂直度公差及平行度公差不得大于相应尺寸公差的50%。 3.3.7 板材零件表面的平面度公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
单位为毫米
表4 板材零件表面的平面度公差
等级 A
板材厚度 ≤14 >14~60 ≤14 >14~60 ≤14 >14~60
在任意1000长度内的平面度公差
基本尺寸
1.5 1.0 2.0 1.5 2.5 2.0
以1000长度内的平面度公差为基准,随着测量长度的增加,平面度公差增加0.5L/1000(L为板材零件的长度)
B
C
3.3.8 型钢零件长度小于或等于1000mm时其直线度公差为1.0mm,大于1000mm时其直线度公差为其长度的1/1000,且不得大于4.0mm,其端面垂直度公差不大于对应尺寸公差的50% 3.4 焊接件的装配 3.4.1 焊接分件应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装配。 3.4.2 焊缝接头的装配应按GB/T985.1、GB/T985.2的规定,其根部间隙在全长范围内均匀一致,公差应符合标准的规定。
2 JB/T 8609—2014
3.4.3板材零件对接时,两侧错偏量应均匀一致,当板厚小于或等于14mm时错偏量为1.0mm,当板厚大于14mm时错偏量为2.0mm。 3.4.4焊缝接头的错偏量应符合表5的规定。
单位为毫米
表5焊缝接头的错偏量
错偏量
接头形式
埋弧焊
焊条电弧焊
≤0.28且≤1.0
≤0.18且≤1.5
≤0.18且t≤1.5
≤2.5
≤0.15且≤1.5
DS
2.0 C为搭接量
3.4.5装配箱型结构焊接件及其他复杂结构的焊接件时其尺寸公差应符合表6的规定。 3.4.6焊缝两侧及坡口表面的铁锈、氧化皮、油污等物应清除干净,焊缝两侧的清除范围为:
a)焊条电弧焊不小于10mm; b)埋弧焊不小于20mm。
3.4.7焊接件的定位焊应采用与正式焊接相同的焊接材料,对于板厚大于10mm的定位焊焊缝长度一般为20mm~50mm,高度及宽度不得超过施焊后的焊缝尺寸;定位焊的间距一般为200mm~500mm,具体间距根据强度要求而定,保证在焊接过程中不裂开,定位焊焊缝如有裂纹等不允许的缺陷应铲除重焊。 3.4.8焊接件装配完毕后应经过检验,不得有错装及漏装现象,总体尺寸及几何公差应符合图样要求,如有超差,应进行校正,合格后方可转焊接工序。 3.5焊接过程的检验 3.5.12 焊工应严格按照工艺规程进行施焊。 3.5.2 重要焊缝的多层(道)焊及底层焊缝焊后应进行检查,每焊一层(道)后焊工应及时清渣并进行自检,若发现裂纹、气孔及夹渣等缺陷,应及时返修,合格后方可继续施焊。 3.5.3多层(道)焊时,每层焊缝的厚度应小于4mm,每道焊缝的宽度应小于20mm。 3.5.4 焊缝的端部应焊满,一般不得在焊缝端部起弧或收弧。 3.5.5 焊缝的交汇处一般要做封角处理。 3.5.6多层焊、多道焊之间的接头应错开20mm~30mm,不允许将2个以上的焊缝接头布置在同一断面上。
3 JB/T8609—2014
3.5.7大风、大雾及雨、雪天气,禁止在室外施焊。环境温度低于焊接工艺规定的温度时,应采取足以保证焊缝质量的特殊措施后方可施焊。
表6箱型结构焊接件尺寸公差
单位为毫米
结构型式
允差
检查项目
+A
b+Ab
b≤1000时 ≤1.5
箱体结构外部要素的对称性(间距允差)△b
1000 b≤2.0 b>2000时 b≤3.0
L≤2000时 ≤3.0
箱体结构的方正(对角线L之差值)△L
2000 ≤4.0 L>4000时 L≤5.0
h≤4000时 1≤2.0
立柱结构顶面与底平面的平行度公差!(包 4000 I≤3.0 h>8000时 t≤4.0
倾斜量)
L≤2000时 ≤2.0 L>2000时 ≤3.0
箱体结构上下盖板的错偏量t
4焊接件的检验项目及要求
4.1尺寸公差及几何公差 4.1.1焊接件的线性尺寸极限偏差
焊接件的线性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表7的规定。 JB/T8609—2014
表7焊接件的线性尺寸极限偏差
单位为毫米
基本尺寸
等级
≤400 >400~1000 >1000~2 000 >2000~4000 >4000~8000 >8 000
±5.0 ±8.0 ±14
±6.0 ±10 ±18
±1.0 ±2.0 ±4.0
±2.0 ±3.0 ±6.0
±3.0 ±4.0 ±8.0
±4.0 ±6.0 ±11
A B c
4.1.2 焊接件的角度尺寸极限偏差
焊接件的角度尺寸极限偏差应采用角度的短边作为基准边,其长度可以延长至某特定的基准点,在这种情况下,基准点应标注在图样上。图1~图4则给出了具体示例。焊接件的角度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表8的规定。
基准点
基准点
图2

2
基准点
基准点
图4
图3
4.1.3焊接件的几何公差 4.1.3.1焊接件的直线度、平面度及平行度极限偏差应符合表9的规定。 4.1.3.2 同轴度公差不大于小孔(或小圆台)直径公差的50%。 4.1.4焊接件的加工余量
当焊接件在焊后需要切削加工时,应当考虑其尺寸公差及几何公差至少保证有2.0mm~5.0mm的加工余量。
5 ICS25.120.10 J62 备案号:47447—2014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86092014 代替JB/T8609—1997
锻压机械焊接件 技术条件
Metal forming machinery welded parts-Technical specification
2014-07-09发布
2014-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86092014
目 次
前言 1范围
-
规范性引用文件一般要求 3.1钢材 3.2 焊接材料. 3.3 焊接件的分件 3.4 焊接件的装配. 3.5 焊接过程的检验 4焊接件的检验项目及要求, 4.1 尺寸公差及几何公差 4.2 焊缝的检验. 4.3 焊接接头的检验 4.4 焊接应力的消除.. 5焊接件的检验方法.. 5.1尺寸公差及几何公差的检验方法 5.2焊缝的检验方法 5.3焊接接头的检验方法 6焊接件的检验规则 6.1尺寸公差及几何公差的检验规则
2 3
t
6.2 焊缝的检验规则. 6.3 焊接接头的检验规则 6.4返修. 钢制压力容器检验,
10 10 10 10 .10 .10 .11
7
8 焊接件的检验记录与标志 8.1 焊接件的检验记录应包括的内容 8.2 标志,
表1 焊接分件的尺寸极限偏差表2板材零件棱边的直线度极限偏差表3板材零件端面的垂直度公差. 表4板材零件表面的平面度公差.. 表5焊缝接头的错偏量. 表6箱型结构焊接件尺寸公差. 表7焊接件的线性尺寸极限偏差表8焊接件的角度尺寸极限偏差表9 焊接件的直线度、平面度及平行度极限偏差表10 焊缝的表面质量分级表11 焊接接头的宏观金相组织
2
2
4
6 6 8
I JB/T8609—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8609—1997《锻压机械焊接件 技术条件》,与JB/T8609一1997相比主要技术变化
如下:
增加和补充了重要焊缝多层多道焊的要求;修改和补充了焊接件的角度尺寸极限偏差及图示:修改和补充了焊接件的线性尺寸极限偏差;修改和调整了焊接件的几何公差。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锻压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立强、陈汝昌、何洪江、王宏正、李红。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情况为:
-ZBJ62025—1989; JB/T8609—1997。
IⅡI JB/T8609—2014
锻压机械焊接件 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锻压机械焊接件检查验收的项目、要求、方法及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碳钢、低合金钢采用焊条电弧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焊、气焊等方法制造的锻压机械
焊接件的检查验收。本标准中规定的尺寸公差及几何公差,也适用于用电阻焊方法制造的锻压机械焊接件的检查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985.1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荐坡口 GB/T985.2 埋弧焊的推荐坡口 GB/T 2650 焊接接头冲击试验方法 GB/T2651 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 GB/T 2652 焊缝及熔敷金属拉伸试验方法 GB/T 2653 焊接接头弯曲试验方法 GB/T2654 焊接接头硬度试验方法 GB/T3323一2005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 GB/T11345—2013 焊缝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 GB/T19804—2005 5焊接结构的一般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
3一般要求
3.1钢材 3.1.1 制造焊接件的钢材应符合产品图样的规定。 3.1.2 制造焊接件的钢材应具有生产厂的质量合格证书,并应按规定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3.1.3 用作重要焊接件的钢材应检查其内部质量,不允许有裂纹、分层重皮等内部缺陷。 3.2焊接材料
焊条、焊丝、焊剂及焊接用气体等焊接材料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具有制造厂的质量合格证书,并应按规定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3.3焊接件的分件 3.3.1本标准将组成焊接件的分件尺寸公差分为A、B、C三个等级,适用于普通制造精度。公差等级的选择应当满足实际需求。按A级或C级进行检验的尺寸公差应在图样上注明,若图样中未明确标注的应按B级进行检验。 3.3.2焊接分件的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1 JB/T8609—2014
表1 焊接分件的尺寸极限偏差
单位为毫米
基本尺寸
等 级 A B c
≤400 >400~1000 >1000~2000 >2000~4000 >4000~8000 >8 000 ±0.8
±1.5 ±2.5 ±4.5
±2.0 ±3.0 ±6.0
±2.5 ±4.0 ±8.0
±3.0 ±5.0 ±10
±3.5 ±6.0 ±12
±1.5 ±3.5
3.3.3 焊接分件的焊接坡口参照GB/T985.1和GB/T985.2推荐的形式和尺寸。 3.3.4 板材零件棱边的直线度极限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板材零件棱边的直线度极限偏差
单位为毫米
基本尺寸
等级 A B c
≤400 >400~1000 >1000~2000 >20004000 >4000~8000 >8 000
± 1.2 ±1.6 ±4.5
±0.6 ± 1.0 ±1.5
±0.8 ±1.2 ±2.5
± 1.0 ±1.4 ±3.5
±1.4 ±2.0 ±5.5
±1.6 ±2.5 ±6.5
3.3.5 板材零件端面的垂直度公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板材零件端面的垂直度公差垂直度公差
单位为毫米
等级 A B c
备注
1%8 2%8 3%8
8为钢板的厚度,垂直度为沿厚度方向的垂直度
3.3.6 板材零件校棱边之间的垂直度公差及平行度公差不得大于相应尺寸公差的50%。 3.3.7 板材零件表面的平面度公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
单位为毫米
表4 板材零件表面的平面度公差
等级 A
板材厚度 ≤14 >14~60 ≤14 >14~60 ≤14 >14~60
在任意1000长度内的平面度公差
基本尺寸
1.5 1.0 2.0 1.5 2.5 2.0
以1000长度内的平面度公差为基准,随着测量长度的增加,平面度公差增加0.5L/1000(L为板材零件的长度)
B
C
3.3.8 型钢零件长度小于或等于1000mm时其直线度公差为1.0mm,大于1000mm时其直线度公差为其长度的1/1000,且不得大于4.0mm,其端面垂直度公差不大于对应尺寸公差的50% 3.4 焊接件的装配 3.4.1 焊接分件应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装配。 3.4.2 焊缝接头的装配应按GB/T985.1、GB/T985.2的规定,其根部间隙在全长范围内均匀一致,公差应符合标准的规定。
2 JB/T 8609—2014
3.4.3板材零件对接时,两侧错偏量应均匀一致,当板厚小于或等于14mm时错偏量为1.0mm,当板厚大于14mm时错偏量为2.0mm。 3.4.4焊缝接头的错偏量应符合表5的规定。
单位为毫米
表5焊缝接头的错偏量
错偏量
接头形式
埋弧焊
焊条电弧焊
≤0.28且≤1.0
≤0.18且≤1.5
≤0.18且t≤1.5
≤2.5
≤0.15且≤1.5
DS
2.0 C为搭接量
3.4.5装配箱型结构焊接件及其他复杂结构的焊接件时其尺寸公差应符合表6的规定。 3.4.6焊缝两侧及坡口表面的铁锈、氧化皮、油污等物应清除干净,焊缝两侧的清除范围为:
a)焊条电弧焊不小于10mm; b)埋弧焊不小于20mm。
3.4.7焊接件的定位焊应采用与正式焊接相同的焊接材料,对于板厚大于10mm的定位焊焊缝长度一般为20mm~50mm,高度及宽度不得超过施焊后的焊缝尺寸;定位焊的间距一般为200mm~500mm,具体间距根据强度要求而定,保证在焊接过程中不裂开,定位焊焊缝如有裂纹等不允许的缺陷应铲除重焊。 3.4.8焊接件装配完毕后应经过检验,不得有错装及漏装现象,总体尺寸及几何公差应符合图样要求,如有超差,应进行校正,合格后方可转焊接工序。 3.5焊接过程的检验 3.5.12 焊工应严格按照工艺规程进行施焊。 3.5.2 重要焊缝的多层(道)焊及底层焊缝焊后应进行检查,每焊一层(道)后焊工应及时清渣并进行自检,若发现裂纹、气孔及夹渣等缺陷,应及时返修,合格后方可继续施焊。 3.5.3多层(道)焊时,每层焊缝的厚度应小于4mm,每道焊缝的宽度应小于20mm。 3.5.4 焊缝的端部应焊满,一般不得在焊缝端部起弧或收弧。 3.5.5 焊缝的交汇处一般要做封角处理。 3.5.6多层焊、多道焊之间的接头应错开20mm~30mm,不允许将2个以上的焊缝接头布置在同一断面上。
3 JB/T8609—2014
3.5.7大风、大雾及雨、雪天气,禁止在室外施焊。环境温度低于焊接工艺规定的温度时,应采取足以保证焊缝质量的特殊措施后方可施焊。
表6箱型结构焊接件尺寸公差
单位为毫米
结构型式
允差
检查项目
+A
b+Ab
b≤1000时 ≤1.5
箱体结构外部要素的对称性(间距允差)△b
1000 b≤2.0 b>2000时 b≤3.0
L≤2000时 ≤3.0
箱体结构的方正(对角线L之差值)△L
2000 ≤4.0 L>4000时 L≤5.0
h≤4000时 1≤2.0
立柱结构顶面与底平面的平行度公差!(包 4000 I≤3.0 h>8000时 t≤4.0
倾斜量)
L≤2000时 ≤2.0 L>2000时 ≤3.0
箱体结构上下盖板的错偏量t
4焊接件的检验项目及要求
4.1尺寸公差及几何公差 4.1.1焊接件的线性尺寸极限偏差
焊接件的线性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表7的规定。 JB/T8609—2014
表7焊接件的线性尺寸极限偏差
单位为毫米
基本尺寸
等级
≤400 >400~1000 >1000~2 000 >2000~4000 >4000~8000 >8 000
±5.0 ±8.0 ±14
±6.0 ±10 ±18
±1.0 ±2.0 ±4.0
±2.0 ±3.0 ±6.0
±3.0 ±4.0 ±8.0
±4.0 ±6.0 ±11
A B c
4.1.2 焊接件的角度尺寸极限偏差
焊接件的角度尺寸极限偏差应采用角度的短边作为基准边,其长度可以延长至某特定的基准点,在这种情况下,基准点应标注在图样上。图1~图4则给出了具体示例。焊接件的角度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表8的规定。
基准点
基准点
图2

2
基准点
基准点
图4
图3
4.1.3焊接件的几何公差 4.1.3.1焊接件的直线度、平面度及平行度极限偏差应符合表9的规定。 4.1.3.2 同轴度公差不大于小孔(或小圆台)直径公差的50%。 4.1.4焊接件的加工余量
当焊接件在焊后需要切削加工时,应当考虑其尺寸公差及几何公差至少保证有2.0mm~5.0mm的加工余量。
5
上一章:GB/T 37365-2019 压铸单元 性能检测方法 下一章:JJF 1578.3-2016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车载卫星定位终端计程计时检测方法(试行)

相关文章

JB/T 5943-2018 工程机械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 JB/T 5943-2018 工程机械 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 JB/T 7167-2014 凿岩机械与气动工具 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 QB/T 1588.1-2016 轻工机械 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 JB/T 10213-2014 通风机 焊接质量检验技术条件 GB/T 37400.3-2019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3部分:焊接件 GB/T 37400.3-2019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3部分∶焊接件 GB/T 37400.3-2019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第3部分:焊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