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7.060 H 25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6174—2018/ISO11846:1995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固溶热处理铝合金的耐晶间腐蚀性的测定
Corrosionofmetals and alloys-Determinationofresistancetointergranular
corrosionof solutionheat-treatablealuminiumalloys
(ISO11846:1995,IDT)
2018-05-14发布
2019-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6174—2018/ISO11846:199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章。 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11846:1995《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虫固溶热处理铝合金的耐晶间腐
蚀性的测定》。
与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6682—2008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ISO3696:1987,MOD) GB/T10123—2001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基本术语和定义(eqvISO8044:1999) GB/T165452015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腐蚀试样上腐蚀产物的清除(ISO8407:2009,IDT)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振尧、刘雨薇、侯捷、李倩。
I
GB/T36174—2018/ISO11846:1995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固溶热处理铝合金的耐晶间腐蚀性的测定
1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没有保护层的固溶热处理铝合金耐晶间腐蚀性的测试方法。固溶热处理铝合金对晶间腐蚀的敏感性是随合金的化学成分、生产方法、固溶热处理、率火处理和沉淀硬化(时效)处理过程变化的函数。在自然时效条件下,固溶热处理铝合金晶间腐蚀的敏感性主要是临界温度范围内率火过程中冷却速率的函数, 1.2本标准适用于铸件、锻件、厚板、薄板、型材和半成品或成品零件的铸造和锻造热处理铝合金。适用于基于不同化学成分及其他因素对不同牌号和厚度的合金进行等级评估及材料热处理质量的检测。 测试结果给出了确定材料耐晶间腐蚀和热处理质量的信息 1.3该测试结果不是绝对的,因为它们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服役环境。这些测试结果更适用于比较不同热处理温度下,固溶热处理铝合金的耐晶间腐蚀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3696分析实验室用水规范和试验方法(Waterforanalyticallaboratoryuse;Specification and test methods)
ISO8044 4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基本术语和定义(Corrosionofmetalsandalloys一Basicterms and definitions)
ISO 8407 7金属和合金的腐蚀腐蚀试样上腐蚀产物的清除(Corrosionofmetalsandalloys一Re moval of corrosion products from corrosion test specimens)
3术语和定义
ISO8044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试样 4.1取样
试样宜选自材料最典型的区域或被测试的部分,当控制固溶热处理时,试样取自于淬火冷却速率最小处的半成品上。当在篮内淬火小部件时,试样
取自篮内的中心区域。当在架子上进行淬火时,试样取自于架子的顶部或底部。如果对管材、薄板、厚板等半成品进行垂直淬火时,试样自下而上选取。如果在冷却方式没有差异时,随机选取试样。
试样应取自每个固溶处理过程。 取样的位置宜由供需双方协商决定。
1
GB/T36174—2018/ISO11846:1995
4.2 试样的尺寸、形状、数量及表面的要求
试样可以是任意形状和尺寸的,宜在每次试验中保持一致。试样的表面积宜在20cm~40cm
之间。
平板试样的切割宜使较长边平行于金属加工方向。 试样表面宜保持材料或成品部件的初始状态,或者将它机械加工到表面粗糙度Ra≤2.5μm。 表面有缺陷(冶金缺陷或机械缺陷)的试样不宜用来测试。 有包铝层的试样应去掉表面包铝层后再进行测试。上下两面的包铝层利用机械法或化学蚀刻法去
除,蚀刻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全面化学蚀刻或见5.2。为确保包铝层都除净,去除厚度应大于包铝层厚度至少0.1mm。
注:加工过程中,试样温度应不超过60℃。 每次测试宜至少有3个结构、尺寸和表面状态相同的平行试样。
5 表面处理
5.1 试验前,使用有机溶剂(汽油或丙酮)对试样表面进行除油处理。 5.2 随后试样依照下面所描述的任一方法进行处理。
将试样在50℃~60℃的Na0H溶液(质量分数5%~10%)中浸泡2min~5min后用自来水冲洗,再在浓HNO:溶液(p=1.4g/mL)中浸泡2min后用自来水冲洗,最后用蒸馏水清洗、吹干。 将试样浸泡在温度为95℃土2℃的每升含有50mLHNO(p=1.4g/mL)和5mLHF(p= 1.15g/mL)的溶液中1min,随后用自来水冲洗,然后在室温下的浓HNO:溶液(p= 1.4g/mL)中浸泡2min后用自来水冲洗,最后用蒸馏水清洗、吹干。
6试验
6.1自然时效的合金在淬火24h后进行测试,而人工时效的合金可在任何时间进行测试。 6.2试验选择6.2.1到6.2.3中所述的任一种方法进行。 6.2.1方法A
用来确定淬火质量。 将试样浸泡在30℃±3℃含有57g/L±1g/LNaCl和10mL±1mLHzOz[30%(体积分数)
的溶液中6h。测试后,试样用自来水冲洗并吹干。在冲洗过程中可以用非金属刷清除腐蚀产物和/或最好浸在浓HNO:[70%(质量分数)HNO3,β=1.4g/mL]中几分钟至腐蚀产物完全溶解,然后用自来水彻底冲洗(见ISO8407)。 6.2.2方法B
用来比较基于不同化学组成和热处理过程中的各固溶热处理铝合金的耐晶间腐蚀性。 将试样在室温下浸泡于含有30g/L的NaCl和10mL士1mL的浓HCl(p=1.19g/mL)的溶液
中24h。测试后,试样分别用自来水和蒸馏水清洗并吹干。在冲洗过程中可以用非金属刷清除腐蚀产物和/或最好以浸在浓HNO:[70%(质量分数)HNO3*β=1.4g/mL]几分钟至腐蚀产物完全溶解,然后用自来水彻底冲洗(见ISO8407)。 6.2.3方法C
用于评估铝锂合金晶间腐蚀的敏感性。 这一方法包括试样在NaCI溶液中的阳极极化,极化电位高至合金出现晶间腐蚀敏感性,并在此电
2
GB/T36174—2018/ISO11846:1995
位Eiee下继续暴露(如图1所示)。
注:方法C在其他合金体系中同样适用。
-E(V) 个
T
Ep Eue
办
J/(mA/cm)
说明: Ep—点蚀形成电位; Eie=Epr +20 mV; A 晶间腐蚀区域。
图1典型阳极极化曲线
试验是在一个恒温控制的电解池中进行(包括工作电极、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工作电极是经过机械抛光或者电化学抛光的试样,表面积为1cm";辅助电极为铂;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或银/氯化银。 电解质溶液为0.01%(质量分数)的NaCI溶液,利用恒电位仪在控制扫描速率和电位Eie的情况下极化工作电极。
首先,试样的阳极极化曲线的测试,扫描速率为0.6V/h,电位扫描范围为一1.16V到点蚀电位E
(点蚀电位是在阳极极化过程中,电流密度增加至少一个数量级处所对应的电位)。然后,将另一个试样放人同一电解池中测试5min,电位移至Eice=Epf十20mV。在此电位下继续暴露的时间如下:
a)含铜合金:15min士1min; b)不含铜合金:90min±5min。 试验结束后,将试样从电解池中取出,用蒸馏水清洗、吹干后进行金相分析。
6.3试验前,用蒸馏水或者电导率低于10uS/cm(见ISO3696)的去离子水来配制溶液。溶质采用分析纯化学试剂。 6.4溶液体积和试样面积比不宜低于5cm/cm。 6.5试样放在容器内时,互相不可接触,也不可碰到容器壁。溶液液面距试样上表面距离不宜少于 20mm,且所有试样宜保持一致。不可将不同体系合金试样放在同一溶液中。 6.6试验在玻璃容器或惰性有机材料制成的容器中进行。
3
GB/T36174—2018/ISO11846:1995
金相分析
7
每个测试试样在放大5倍的条件下进行观察,并标记出腐蚀最严重的两个区域。从这两个区域取样用来进行显微分析。样片通常取自试样的最大表面面积处,并且尽可能远离试样的边缘,以避免边缘效应的影响。
在显微镜放大100倍到500倍下观察未侵蚀试样的横截面。如果不能确定这种腐蚀就是晶间腐蚀,可利用金相蚀刻来识别实际的晶界。
8 试验结果评定
固溶热处理铝合金晶间腐蚀敏感性的评定是基于侵蚀、点蚀或晶间腐蚀的类型,以及腐蚀深度和侵蚀的相对程度(沿金相横截面表面的长度)。这种敏感性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当用来评定固溶热处理质量时,对晶间腐蚀敏感性的接受程度由供需双方协商决定,
9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 合金的名称和化学成分; b) 半成品或零件的类型; c) 制造产品或零件的方法;
d) 热处理; e) 表面状态; f) 试样尺寸; g) 应用测试方法(针对本标准); h) 暴露时间; i) 合金耐晶间腐蚀性的评级准则、评级数。
GB/T36174—2018/ISO11846:1995
参考文献
[1]U.S.A Military Specification MIL-H-6088F, Heat treatment of aluminium alloys. [2] DIN 50905-3:1987,Corrosion testing—Corrosion characteristics under nonuniform and lo-
calized corrosion attack without mechanical stress.
[3JASTM Standard G 3-89,ConventionsApplicable to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s in Cor- rosion Testing.
[4]ASTM Standard G 110-92, Practice for Evaluating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Heat Treatable Aluminium Alloys by Immersion in Sodium Chloride and Hydrogen Peroxyde Solu- tion.
[5] GOST 9.021-88,Aluminium and aluminium alloys—Method of accelerated intercrystalline corrosion tests,
[6] VIAM Association Standard 1-595-5-180-86. [7JJirnov, A.D. and Karimova, S.A., Some Peculiarities of Al-Li Alloys Corrosion Behaviour.
Sixth International Aluminium-Lithium Conference Garmisch-Partenkirchen,1991,volume 2,pp. 825-829.
[8JLifka,B.W.and Sprowls,D.O., Significance of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of High Strength Aluminium AlloyProducts,in Localized Corrosion,Cause of MetalFailure,ASTM STP516(1972), Pp. 120-144.
811
中 华人民共 和 国
国家标 准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固溶热处理铝合金的耐晶间腐蚀性的测定 GB/T 36174—2018/ISO11846;1995
*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
网址www.spc.net.cn
总编室:(010)68533533 发行中心:(010)51780238
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880×12301/16 印张0.75字数12千字 2018年5月第一版 2018年5月第一次印刷
*
书号:155066·1-60446 定价16.00元
如有印装差错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10107
GB/T 36174-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