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41653-2022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热处理铝合金晶间腐蚀敏感性阳极试验方法

GB/T 41653-2022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热处理铝合金晶间腐蚀敏感性阳极试验方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1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24 09:31:38



相关搜索: 铝合金 金属 合金 方法 试验 敏感性 阳极 41653

内容简介

GB/T 41653-2022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热处理铝合金晶间腐蚀敏感性阳极试验方法 ICS 77.060 CCS H 25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653—2022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热处理铝合金晶间
腐蚀敏感性阳极试验方法
Corrosion of metals and alloys--Anodic test for evaluation of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susceptibility of heat-treatable
aluminium alloys
(ISO 15329:2006,MOD)
2022-07-11发布
2023-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1653—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修改采用ISO15329:2006《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热处理铝合金晶间腐蚀敏感性阳极试验方法》。
本文件与ISO15329:2006相比做了下述结构调整:
-第4章增加条编号4.1~4.8;第5章增加条编号5.1.1~5.1.4、5.2.1~5.2.3;一将7.6调整为列项形式,增加列项编号a)~f);
-
第9章增加条编号9.1~9.3。 本文件与ISO15329:2006相比,存在技术差异,在所涉及的条款的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用垂直单线
(1)标示。本文件与ISO15329:2006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更改了表面准备预处理技术要求(见6.2),用GB/T7998—2005代替ISO11846:1995,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
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晓云、张欢欢、张志毅、侯捷、李晓刚、田子健、孙晓光、杜翠薇。
I GB/T 41653—2022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热处理铝合金晶间
腐蚀敏感性阳极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确定无保护涂层的各种时效状态的热处理铝合金(2XXX,6XXX,7XXX和8XXX)晶间腐蚀敏感性的电化学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铸造和锻造热处理铝合金的铸件、锻件、带材、板材、挤压型材和半成品或成品。本文件可用于不同级别的合金、与化学成分相关的厚度和其他因素的对比评价,也可用于检查试验材料的热工艺质量。试验结果有助于确定试验材料的耐晶间腐蚀能力和热工艺质量信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一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ISO3696:1987,MOD)注:GB/T6682—2008被引用的内容与ISO3696:1987被引用的内容没有技术上的差异。 GB/T7998一2005铝合金晶间腐蚀测定方法 GB/T10123金属和合金的腐蚀术语(GB/T10123—2022,ISO8044:2020,IDT)
3术语和定义
GB/T1012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原理
4.1本试验方法基于如下原理:如铝合金对晶间腐蚀敏感,其敏感性表现为当其在含氯离子的溶液中阳极极化时,表面氧化膜破裂。 4.2固溶热处理铝合金的晶间腐蚀敏感性取决于合金成分、制造方法、固溶热处理、火处理和人工沉淀硬化(时效)处理。 4.3在自然时效条件下,固溶热处理铝合金的晶间腐蚀敏感性主要取决于淬火时在临界温度范围内的冷却速率。 4.4无论点蚀诱发的类型和扩展区域(沿晶或穿晶)如何,在点蚀起始电位(E)发生了去钝化(金属钝化状态的破坏)。比点蚀起始电位稍正的电位下,常发生晶间腐蚀的扩展。 4.5历史上晶间腐蚀试验的加速方法趋向于任意的、可能的极端条件包括外加电流(恒电流)或外加电位(恒电位)。此类试验可通过选择电化学效应进行改进,考虑与材料相关阳极特性关联的以下因素:
a)材料的相对阴极相; b)试验介质的化学成分。
4.6试验方法开始于试样的阳极极化以确定后续的外加电位。与其他加速试验一样,试验结果必须与
1 GB/T41653—2022
被试材料的服役性能相关联。 4.7需进行金相检查确定局部腐蚀模式。 4.8原理涉及试样在氯化钠(NaCI)水溶液中阳极极化至显示晶间腐蚀敏感性的电位(Ei)和在此电位下的暴露(见图1)。
电位
Ek Ep
+E(V)
E(v)
0
电流密度
图1典型的阳极极化图
5试样
5.1试样取样 5.1.1代表性的试样宜取自被试材料或部件上最典型的区域。 5.1.2当控制固溶热处理时,应从火冷却速率最低的半成品部件上取试样。在此情况下,小部件是在篮子中淬火的,应从篮子中间的部件上取试样。如果淬火使用支架,从架子最上或最下面的部件上取试样。如果半成品(如管材、带材或板材)垂直进行火,则应从其最上和最下端取试样。如果冷却条件无差异,可随机取样(参见GB/T7998—2005)。 5.1.3每一个固溶热处理制度的材料或部件均应取样。 5.1.4取样位置和三维晶粒结构宜由供需双方协商一致。 5.2 尺寸、形状、试样数量和表面要求 5.2.1 试样可以是任意形状和尺寸,但重复试验时宜与之前试样保持一致。 5.2.2 不宜采用存在表面缺陷(冶金或机械)的试样进行试验。 5.2.3 宜使用形状、尺寸及表面状态相同的不少于3个的平行试样进行试验。
6表面准备
6.1 试验前试样宜进行机械研磨,使用软毛刷用有机溶剂(沸点在60℃~120℃的碳氢溶剂)脱脂或在盛满溶剂的容器中进行超声清洗。清洗后,试样宜用新鲜的溶剂漂洗,干燥后贮藏于干燥器中1h后方可进行试验。 6.2 2按照GB/T7998—2005进行预处理。
2 GB/T41653—2022
D
图2电化学试验后铝合金试样显示的典型腐蚀(放大倍数为200倍)
表1铝合金晶间腐蚀级别
级别 1 2 3 4 5
最大腐蚀深度/μm
耐腐蚀能力
优好满意差非常差
0 100
>100~200 >200~400
>400
9.3 当用于判定固溶热处理的质量时,晶间腐蚀敏感性的接受级别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10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含以下信息: a)本文件编号; b) 合金牌号和成分; c) 半成品或部件类型; d) 产品或部件的制造方法;
4 GB/T 41653-2022
e) 热处理制度; f) 表面状态; g) 试样尺寸; h) 点蚀电位; i) 暴露周期; j) 试验结束时点蚀电位下的电流; k) 腐蚀类型; 1) 合金抗晶间腐蚀的等级标准和级别。
5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热处理铝合金晶间
腐蚀敏感性阳极试验方法
GB/T41653—2022
*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
网址www.spc.net.cn
总编室:(010)68533533发行中心:(010)51780238
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880X12301/16 印张0.75字数15千字 2022年7月第一版 2022年7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1-70519定价20.00元
如有印装差错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10107
D 码上扫一扫正版服务到
GB/T 41653-2022
上一章:GB/T 223.54-2022 钢铁及合金 镍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下一章:GB/T 231.3-2022 金属材料 布氏硬度试验 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

相关文章

GB/T 40393-2021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加速腐蚀试验方法 GB/T 40393-2021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加速腐蚀试验方法 GB/T 31935-2015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低铬铁素体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 GB/T 32571-2016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高铬铁素体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 GB/T 36174-2018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固溶热处理铝合金的耐晶间腐蚀性的测定 GB/T 36174-2018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固溶热处理铝合金的耐晶间腐蚀性的测定 GB/T 42661-2023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模拟海洋环境中钢筋应力腐蚀敏感性试验方法 GB/T 4334-2020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奥氏体及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