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JB/T 8800-2015 熔炼用数字式测温仪技术条件

JB/T 8800-2015 熔炼用数字式测温仪技术条件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3.94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6 15:12:52



相关搜索: jb 测温仪 技术 条件 数字式 8800

内容简介

JB/T 8800-2015 熔炼用数字式测温仪技术条件 ICS25.120.30 J61 备案号:51885—2015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88002015 代替JB/T8800—1998
熔炼用数字式测温仪 技术条件
DigitalthermometersusedforsmeltingTechnicalspecifications
2015-10-10发布
2016-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8800—2015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I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2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5.1 正常工作条件的测定 5.2 测温仪外观检查... 5.3 精度保障状态的测定 5.4 测温仪输入阻抗的测定, 5.5 补偿精度 5.6 测温杆内补偿导线的极间绝缘电阻测定 5.7 测温杆防水密封的测定, 5.8 测温仪指示功能的测定 5.9 基本误差的测定, 5.10 测温仪量程范围的测定 5.11 峰值温度值、平台温度值的自动识别、表示、显示保持功能的测定 5.12 阶跃响应时间与过载恢复时间, 5.13 模糊误差试验 5.14 显示值重复性误差和示值波动的测定 5.15 过范围输入的测定 5.16 温度比对试验 5.17 电功耗的测定 5.18 倾跌试验检验规则. 6.1 出厂检验. 6.2 型式检验,包装、运输和贮存
4 5
S
5
6
7 JB/T8800—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8800一1998《熔炼用数字式测温仪 技术条件》,与JB/T8800一1998相比主要技
术变化如下:
引用标准均用现行适用版本代替;增加了提高输入阻抗的技术要求;一增加了温度补偿导线的技术要求:一增加了测温杆内补偿导线耐高温和防结露的技术要求;一增加了冷端温度自动补偿技术要求;
增加了测量温度值真实性的判别技术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铸造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6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汇丰探测装备有限公司、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天津市计量监
督检测科学研究院、潍坊浩信康迈机械制件有限公司、青岛中智达环保熔炼设备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建华、卢军、姚庆全、刘玉宝、刘蕴亮、段金挺。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8800—1998。
II JB/T8800—2015
熔炼用数字式测温仪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熔炼用数字式测温仪的术语及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浸渍式热电偶浸入熔融金属中测量其温度的数字式仪表(以下简称测温仪)。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990一2010热电偶用补偿导线合金丝 GB/T13306标牌 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3639一2008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用模拟输入数字式指示仪 JB/T9329 仪器仪表运输运输贮存基本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冷端温度补偿 coldjunctioncompensation 自动测量温度信号输入端或输出端温度,实时补偿热电偶冷端温度的系统。
3.2
温度补偿导线 temperaturecompensationlead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包括常温)具有与所匹配热电偶相同的热电动势标称值的一对带有绝缘层的导
线,用它们连接热电偶与测量装置,以补偿它们与热电偶连接处的温度变化所产生的误差。 3.3
输入阻抗inputimpedance 在热电偶测量回路中,测温仪输入端间的电压与电流之比,
3.4
高温绝缘电阻 Ahightemperatureinsulationresistance 当用浸渍型热电偶测量熔融金属温度,测温杆被加热到高温状态时,测温杆中补偿导线正负极间的
绝缘电阻。 3.5
结露 condensation 浸渍型热电偶保护管中的水分在测量熔融金属温度时被蒸发出来的水蒸气,扩散到低温物体表面冷
凝出来的水。
1 JB/T8800—2015
3.6
量程范围 spanrange A级测温仪的量程范围应符合0℃~热电偶分度表上限温度值,B级测温仪的量程范围应符合-25℃~
热电偶分度表上限温度值。 3.7
显示值 showvalue 测温仪上由读数装置所显示出来的数值。
3.8
峰值温度值 peaktemperature 由通过测温仪测量熔融金属流温度得到的一系列温度值所构成的温度曲线上的最高温度值,
3.9
平台温度值 直platformtemperature 由通过测温仪测量熔融金属熔池温度得到的一系列温度值所构成的渐近型温度曲线上,斜率符合设
定要求的温度值。 3.10
基本误差intrinsicerror 测温仪在正常工作范围内确定的误差。
3.11
重复性误差 repeatabilityerror 在正常工作条件范围内,对同一输入值进行再次测量的显示值差值
3.12
模糊误差 ambiguityerror 当所读的数字表示量变化时,其不同的数字位缺乏精确的同步造成的瞬时粗略误差(如:从199
过渡到200时,可能显示299或209)。 3.13
响应时间 responsetime 从输入信号阶跃变化起,到仪表所显示的新稳态值进入规定的误差限值所需的时间间隔。
3.14
阶跃响应时间 step response time 在量程内输入信号以规定的幅值做阶跃变化时的响应时间。
3.15
数字式测温仪 digital thermodetector 一种包含模/数转换器并以十进制数码形式显示被测温度值的仪表。
4技术要求
4.1 测温仪按使用条件分为A级和B级。各级的正常工作条件见表1。
表1 电源电压 (1+10%) U (85%~110%) U ≤0.6T
使用前在工作环境下放置时间
工作环境温度 工作环境湿度
磁场强度 ≤0.5T
A级 B级 25°℃~55°℃
≤90% ≤95%
0~50℃
20 min 以上 30 min 以上
2 JB/T8800—2015
4.2测温仪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4.3测温仪的外购件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并有产品合格证。 4.4测温仪的标牌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 4.5从测温仪显示器的平面法线方向偏任意30°角内应能清晰地观察到亮度均匀的读数,不应有数字重叠、模糊、缺笔画、变笔画现象。显示玻璃应透明、光亮,不应有妨碍读数的痕迹、 4.6测温仪的机壳应经良好的表面处理,不应有划伤、污渍溃等,也不应有明显的变形、损坏或缺件。 机壳内部不应有碎屑、散落零件、灰尘等,以免造成仪器电路的短路。 4.7各开关、按钮不应松动、破损或自行改变位置,在工作状态时应具有相应的功能。 4.8测温仪外部接线端子应齐全,内部接线应排列整齐、清洁。接头与插座之间应有定位装置,以保证接插时各接插点具有唯一的对应关系 4.9以AC220V为电源的测温仪,对开机后的系统预热期间应有明确的提示,以保证测温仪的热态测量精度。以电池或充电电池为电源的测温仪,开机后应具有定时关断功能,以保证测温仪的冷态测量精度。 4.10 测温仪温度信号输入端的输入阻抗应达到200kQ2以上。 4.11连接热电偶冷端的插头与连接到测温仪基板上信号输入端的导线,应使用相应分度号的温度补偿材料。A级测温仪的温度补偿材料在0℃~100℃范围内的温度补偿误差应在士1℃以内:B级测温仪的温度补偿材料在-25℃100℃范围内的温度补偿误差应在土1℃以内。 4.12测温杆内补偿导线的高温绝缘电阻,在测温杆表面达到600℃的条件下应能保持在2MQ2以上,以防止补偿导线的极间软短路带来测量误差。 4.13热电偶插头与测温杆连接处应具有防水密封结构,以防止水蒸气在测温杆内结露而造成补偿导线的极间软短路。 4.14测温仪应具有电源欠电压、热电偶断路的指示功能,还应具有冷端温度补偿功能的指示功能(B 分度号测温仪除外)。 4.15测温仪在正常工作条件范围内的基本误差4不应超过基本误差限值4max,其中基本误差限值4max 按公式(1)计算:
Amx±(0.1%XF·S+0.5d).......
........(1)
式中: F·S一量程范围的下限温度值~热电偶分度表的上限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
d—测温仪的显示分辨力,单位为摄氏度(℃)。
4.16B分度号测温仪的量程范围应符合50℃~热电偶分度表上限温度值,其他分度号测温仪的量程范围应自正常工作条件的下限温度值~热电偶分度表上限温度值。 4.17测温仪应具有峰值温度值、平台温度值的识别、表示、显示保持功能 4.18测温仪的输入阶跃响应时间与过载恢复时间不应大于1s。 4.19测温仪应按分辨力计数顺序(增、减)改变示值,不应间隔跳动。不同数字位应精确同步,不应产生模糊误差。 4.20 测温仪示值的重复性误差不应超过1℃。测温仪示值的波动不应超过1℃。 4.21车 输入超出量程范围的温度信号时,测温仪应有特定的提示模式。 4.22 测温仪经比对试验的示值差值不应超过基本误差限值。 4.23 测温仪工作时消耗的最大功耗不应大于测温仪额定的功耗。 4.24 测温仪经倾跌试验而引起的示值变化量不应超过1℃。 4.25 测温仪的备件、附件应齐全。
3 JB/T8800—2015
5试验方法
5.1正常工作条件的测定 5.1.1测温仪正常工作条件的测定与测温仪基本误差的测定合并进行。A级测温仪在基本误差的测定过程中记录环境温度在0℃、+50℃时的误差值,环境湿度在20%、90%时的误差值;交流供电电压在 220V-22V、220V+22V时的误差值,直流供电电压在额定值-10%、额定值+10%时的误差值。B级测温仪在基本误差的测定过程中记录环境温度在-25℃、+50℃时的误差值,环境湿度在20%、95%时的误差值:交流供电电压在220V-33V、220V+22V时的误差值,直流供电电压在额定值-15%、额定值+10% 时的误差值。其中的最大误差值不超过基本误差限值即为符合4.1规定的技术要求。 5.1.2A级测温仪在0.5T磁场强度(单位功率800kW/t)的中频感应炉内;B级测温仪在0.6T磁场强度(单位功率1000kW/t)的中频感应炉内。用测温仪使用同一支浸渍型热电偶在热电偶冷端不超过补偿导线温度补偿范围的时间内,分别测量全功率供电与停止供电状态下的熔融金属温度各一次。两次测量的差值不超过基本误差限值的两倍即为符合4.1规定的技术要求。 5.2测温仪外观检查 5.2.1从测温仪显示器的平面法线方向偏任意30°角内目测读数,亮度均匀、读数清晰,无数字重叠、 模糊、缺笔画、变笔画现象。显示玻璃透明、光亮,无妨碍读数的痕迹。 5.2.2目测和手感检查测温仪的机壳经过表面处理后无划伤、污渍、明显变形、损坏、缺件;封装机壳前检查机壳内无杂物:各开关、按钮无松动、破损、改变位置,具有相应的功能、 5.2.3目测测温仪外部接线端子齐全,内部接线排列整齐、清洁,接头与插座之间有定位装置、各接插点具有唯一的对应关系。 5.3精度保障状态的测定 5.3.1以AC220V为电源的测温仪,开机后显示器有明确的预热状态提示。达到保证测温仪测量精度的热态条件后,消除预热状态提示即为符合4.9规定的技术要求。 5.3.2以电池或充电电池为电源的测温仪,开机后自动开始供电计时。在测温仪失去冷态测量精度前,定时关断测温仪的供电电源即为符合4.9规定的技术要求。 5.4测温仪输入阻抗的测定
输入阻抗按GB/T13639一2008中6.6.2规定的方法测定。输入阻抗达到200k2以上即为符合本标准中4.10规定的技术要求。 5.5补偿精度
补偿导线的补偿精度按GB/T4990一2010中6.4规定的方法测定。A级测温仪温度补偿材料在0~ 100℃范围内的温度补偿误差达到土1℃以内,B级测温仪温度补偿材料在-25℃100℃范围内的温度补偿误差达到土1℃以内即为符合本标准中4.11规定的技术要求。 5.6测温杆内补偿导线的极间绝缘电阻测定
将未插接热电偶、纸管保护段外侧的测温杆表面加热到600℃,按GB/T13639一2008中6.7.1规定的方法测定,测温杆内温度补偿导线正负极间的绝缘电阻达到2MQ2以上即为符合本标准中4.12规定的技术要求。
4 JB/T8800—2015
5.7测温杆防水密封的测定
将未插接热电偶、纸管保护段的测温杆插入水中30min后取出,按GB/T13639一2008中6.7.1规定的方法测定,测温杆内温度补偿导线正负极间的绝缘电阻达到2MQ以上即为符合本标准中4.13规定的技术要求。 5.8测温仪指示功能的测定
以AC220V为电源的A级测温仪,电源电压超出AC220V土10%范围;B级测温仪的电源电压超出AC220V(85%110%)范围时有显示提示即为符合4.14规定的技术要求。
以电池或充电电池为电源的A级测温仪,电源电压超出额定电压土10%范围:B级测温仪的电源电
压超出额定电压-15%~+10%范围时有显示提示即为符合4.14规定的技术要求
测温仪未插接热电偶时能显示热电偶断路提示:插接热电偶后能显示量程范围内的环境温度即为符
合4.14规定的技术要求。 5.9基本误差的测定 5.9.1测温仪基本误差的测定应在符合4.1规定的正常工作条件范围内进行。 5.9.2在测温仪相应分度号的量程范围内,由下限值到上限值为一个循环,做不少于三个循环的试验。 每个循环的测试点不应少于五个点,其中下限值、上限值的50%、上限值的80%和上限值是必选点;除以上四点外,可在其有效的量程范围内任意取点,作为被测点进行测量。 5.9.3用0.05%级、自带冷端温度补偿器的温度信号校准仪,向测温仪输入相应分度号的温度信号,记录测温仪所显示的温度值。按公式(2)计算每个循环每个试验点上的误差4:
........ (2)
A,-A-A..........
式中: A一测温仪上显示的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 A一温度信号校准仪向测温仪输入的被测试验点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
5.9.4取4的最大值,判定为测温仪的基本误差。基本误差不超过基本误差限值即为符合4.15规定的技术要求。 5.10测温仪量程范围的测定
测温仪量程范围的测定与测温仪基本误差的测定合并进行。用0.05%级、自带冷端温度补偿器的温度信号校准仪,向测温仪输入相应分度号的量程范围上、下限温度值的温度信号,测温仪显示的温度值不超出(输入值+基本误差限值)范围即为符合4.16规定的技术要求。 5.11峰值温度值、平台温度值的自动识别、表示、显示保持功能的测定 5.11.1用0.05%级、自带冷端温度补偿器的温度信号校准仪,向测温仪输入相应分度号的、最高温度值约75%量程的、先升后即刻降的温度信号。测温仪上有锁定显示的不超出(输入值+基本误差限值)范围的温度值、有峰值温度值表示的特征即为符合4.17规定的测温仪具有峰值温度值的自动识别、表示、显示保持功能的技术要求。 5.11.2用0.05%级、自带冷端温度补偿器的温度信号校准仪,向测温仪输入相应分度号的、最高温度值约75%量程的、渐近型温度信号。测温仪上有锁定显示符合斜率判定条件,不超出(输入值+基本误差限值)范围的温度值、有平台温度值表示的特征即为符合4.17规定的测温仪具有平台温度值的自动识别、表示、显示保持功能的技术要求。
5 ICS25.120.30 J61 备案号:51885—2015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88002015 代替JB/T8800—1998
熔炼用数字式测温仪 技术条件
DigitalthermometersusedforsmeltingTechnicalspecifications
2015-10-10发布
2016-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8800—2015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I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2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5.1 正常工作条件的测定 5.2 测温仪外观检查... 5.3 精度保障状态的测定 5.4 测温仪输入阻抗的测定, 5.5 补偿精度 5.6 测温杆内补偿导线的极间绝缘电阻测定 5.7 测温杆防水密封的测定, 5.8 测温仪指示功能的测定 5.9 基本误差的测定, 5.10 测温仪量程范围的测定 5.11 峰值温度值、平台温度值的自动识别、表示、显示保持功能的测定 5.12 阶跃响应时间与过载恢复时间, 5.13 模糊误差试验 5.14 显示值重复性误差和示值波动的测定 5.15 过范围输入的测定 5.16 温度比对试验 5.17 电功耗的测定 5.18 倾跌试验检验规则. 6.1 出厂检验. 6.2 型式检验,包装、运输和贮存
4 5
S
5
6
7 JB/T8800—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8800一1998《熔炼用数字式测温仪 技术条件》,与JB/T8800一1998相比主要技
术变化如下:
引用标准均用现行适用版本代替;增加了提高输入阻抗的技术要求;一增加了温度补偿导线的技术要求:一增加了测温杆内补偿导线耐高温和防结露的技术要求;一增加了冷端温度自动补偿技术要求;
增加了测量温度值真实性的判别技术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铸造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6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汇丰探测装备有限公司、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天津市计量监
督检测科学研究院、潍坊浩信康迈机械制件有限公司、青岛中智达环保熔炼设备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建华、卢军、姚庆全、刘玉宝、刘蕴亮、段金挺。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8800—1998。
II JB/T8800—2015
熔炼用数字式测温仪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熔炼用数字式测温仪的术语及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浸渍式热电偶浸入熔融金属中测量其温度的数字式仪表(以下简称测温仪)。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990一2010热电偶用补偿导线合金丝 GB/T13306标牌 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3639一2008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用模拟输入数字式指示仪 JB/T9329 仪器仪表运输运输贮存基本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冷端温度补偿 coldjunctioncompensation 自动测量温度信号输入端或输出端温度,实时补偿热电偶冷端温度的系统。
3.2
温度补偿导线 temperaturecompensationlead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包括常温)具有与所匹配热电偶相同的热电动势标称值的一对带有绝缘层的导
线,用它们连接热电偶与测量装置,以补偿它们与热电偶连接处的温度变化所产生的误差。 3.3
输入阻抗inputimpedance 在热电偶测量回路中,测温仪输入端间的电压与电流之比,
3.4
高温绝缘电阻 Ahightemperatureinsulationresistance 当用浸渍型热电偶测量熔融金属温度,测温杆被加热到高温状态时,测温杆中补偿导线正负极间的
绝缘电阻。 3.5
结露 condensation 浸渍型热电偶保护管中的水分在测量熔融金属温度时被蒸发出来的水蒸气,扩散到低温物体表面冷
凝出来的水。
1 JB/T8800—2015
3.6
量程范围 spanrange A级测温仪的量程范围应符合0℃~热电偶分度表上限温度值,B级测温仪的量程范围应符合-25℃~
热电偶分度表上限温度值。 3.7
显示值 showvalue 测温仪上由读数装置所显示出来的数值。
3.8
峰值温度值 peaktemperature 由通过测温仪测量熔融金属流温度得到的一系列温度值所构成的温度曲线上的最高温度值,
3.9
平台温度值 直platformtemperature 由通过测温仪测量熔融金属熔池温度得到的一系列温度值所构成的渐近型温度曲线上,斜率符合设
定要求的温度值。 3.10
基本误差intrinsicerror 测温仪在正常工作范围内确定的误差。
3.11
重复性误差 repeatabilityerror 在正常工作条件范围内,对同一输入值进行再次测量的显示值差值
3.12
模糊误差 ambiguityerror 当所读的数字表示量变化时,其不同的数字位缺乏精确的同步造成的瞬时粗略误差(如:从199
过渡到200时,可能显示299或209)。 3.13
响应时间 responsetime 从输入信号阶跃变化起,到仪表所显示的新稳态值进入规定的误差限值所需的时间间隔。
3.14
阶跃响应时间 step response time 在量程内输入信号以规定的幅值做阶跃变化时的响应时间。
3.15
数字式测温仪 digital thermodetector 一种包含模/数转换器并以十进制数码形式显示被测温度值的仪表。
4技术要求
4.1 测温仪按使用条件分为A级和B级。各级的正常工作条件见表1。
表1 电源电压 (1+10%) U (85%~110%) U ≤0.6T
使用前在工作环境下放置时间
工作环境温度 工作环境湿度
磁场强度 ≤0.5T
A级 B级 25°℃~55°℃
≤90% ≤95%
0~50℃
20 min 以上 30 min 以上
2 JB/T8800—2015
4.2测温仪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4.3测温仪的外购件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并有产品合格证。 4.4测温仪的标牌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 4.5从测温仪显示器的平面法线方向偏任意30°角内应能清晰地观察到亮度均匀的读数,不应有数字重叠、模糊、缺笔画、变笔画现象。显示玻璃应透明、光亮,不应有妨碍读数的痕迹、 4.6测温仪的机壳应经良好的表面处理,不应有划伤、污渍溃等,也不应有明显的变形、损坏或缺件。 机壳内部不应有碎屑、散落零件、灰尘等,以免造成仪器电路的短路。 4.7各开关、按钮不应松动、破损或自行改变位置,在工作状态时应具有相应的功能。 4.8测温仪外部接线端子应齐全,内部接线应排列整齐、清洁。接头与插座之间应有定位装置,以保证接插时各接插点具有唯一的对应关系 4.9以AC220V为电源的测温仪,对开机后的系统预热期间应有明确的提示,以保证测温仪的热态测量精度。以电池或充电电池为电源的测温仪,开机后应具有定时关断功能,以保证测温仪的冷态测量精度。 4.10 测温仪温度信号输入端的输入阻抗应达到200kQ2以上。 4.11连接热电偶冷端的插头与连接到测温仪基板上信号输入端的导线,应使用相应分度号的温度补偿材料。A级测温仪的温度补偿材料在0℃~100℃范围内的温度补偿误差应在士1℃以内:B级测温仪的温度补偿材料在-25℃100℃范围内的温度补偿误差应在土1℃以内。 4.12测温杆内补偿导线的高温绝缘电阻,在测温杆表面达到600℃的条件下应能保持在2MQ2以上,以防止补偿导线的极间软短路带来测量误差。 4.13热电偶插头与测温杆连接处应具有防水密封结构,以防止水蒸气在测温杆内结露而造成补偿导线的极间软短路。 4.14测温仪应具有电源欠电压、热电偶断路的指示功能,还应具有冷端温度补偿功能的指示功能(B 分度号测温仪除外)。 4.15测温仪在正常工作条件范围内的基本误差4不应超过基本误差限值4max,其中基本误差限值4max 按公式(1)计算:
Amx±(0.1%XF·S+0.5d).......
........(1)
式中: F·S一量程范围的下限温度值~热电偶分度表的上限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
d—测温仪的显示分辨力,单位为摄氏度(℃)。
4.16B分度号测温仪的量程范围应符合50℃~热电偶分度表上限温度值,其他分度号测温仪的量程范围应自正常工作条件的下限温度值~热电偶分度表上限温度值。 4.17测温仪应具有峰值温度值、平台温度值的识别、表示、显示保持功能 4.18测温仪的输入阶跃响应时间与过载恢复时间不应大于1s。 4.19测温仪应按分辨力计数顺序(增、减)改变示值,不应间隔跳动。不同数字位应精确同步,不应产生模糊误差。 4.20 测温仪示值的重复性误差不应超过1℃。测温仪示值的波动不应超过1℃。 4.21车 输入超出量程范围的温度信号时,测温仪应有特定的提示模式。 4.22 测温仪经比对试验的示值差值不应超过基本误差限值。 4.23 测温仪工作时消耗的最大功耗不应大于测温仪额定的功耗。 4.24 测温仪经倾跌试验而引起的示值变化量不应超过1℃。 4.25 测温仪的备件、附件应齐全。
3 JB/T8800—2015
5试验方法
5.1正常工作条件的测定 5.1.1测温仪正常工作条件的测定与测温仪基本误差的测定合并进行。A级测温仪在基本误差的测定过程中记录环境温度在0℃、+50℃时的误差值,环境湿度在20%、90%时的误差值;交流供电电压在 220V-22V、220V+22V时的误差值,直流供电电压在额定值-10%、额定值+10%时的误差值。B级测温仪在基本误差的测定过程中记录环境温度在-25℃、+50℃时的误差值,环境湿度在20%、95%时的误差值:交流供电电压在220V-33V、220V+22V时的误差值,直流供电电压在额定值-15%、额定值+10% 时的误差值。其中的最大误差值不超过基本误差限值即为符合4.1规定的技术要求。 5.1.2A级测温仪在0.5T磁场强度(单位功率800kW/t)的中频感应炉内;B级测温仪在0.6T磁场强度(单位功率1000kW/t)的中频感应炉内。用测温仪使用同一支浸渍型热电偶在热电偶冷端不超过补偿导线温度补偿范围的时间内,分别测量全功率供电与停止供电状态下的熔融金属温度各一次。两次测量的差值不超过基本误差限值的两倍即为符合4.1规定的技术要求。 5.2测温仪外观检查 5.2.1从测温仪显示器的平面法线方向偏任意30°角内目测读数,亮度均匀、读数清晰,无数字重叠、 模糊、缺笔画、变笔画现象。显示玻璃透明、光亮,无妨碍读数的痕迹。 5.2.2目测和手感检查测温仪的机壳经过表面处理后无划伤、污渍、明显变形、损坏、缺件;封装机壳前检查机壳内无杂物:各开关、按钮无松动、破损、改变位置,具有相应的功能、 5.2.3目测测温仪外部接线端子齐全,内部接线排列整齐、清洁,接头与插座之间有定位装置、各接插点具有唯一的对应关系。 5.3精度保障状态的测定 5.3.1以AC220V为电源的测温仪,开机后显示器有明确的预热状态提示。达到保证测温仪测量精度的热态条件后,消除预热状态提示即为符合4.9规定的技术要求。 5.3.2以电池或充电电池为电源的测温仪,开机后自动开始供电计时。在测温仪失去冷态测量精度前,定时关断测温仪的供电电源即为符合4.9规定的技术要求。 5.4测温仪输入阻抗的测定
输入阻抗按GB/T13639一2008中6.6.2规定的方法测定。输入阻抗达到200k2以上即为符合本标准中4.10规定的技术要求。 5.5补偿精度
补偿导线的补偿精度按GB/T4990一2010中6.4规定的方法测定。A级测温仪温度补偿材料在0~ 100℃范围内的温度补偿误差达到土1℃以内,B级测温仪温度补偿材料在-25℃100℃范围内的温度补偿误差达到土1℃以内即为符合本标准中4.11规定的技术要求。 5.6测温杆内补偿导线的极间绝缘电阻测定
将未插接热电偶、纸管保护段外侧的测温杆表面加热到600℃,按GB/T13639一2008中6.7.1规定的方法测定,测温杆内温度补偿导线正负极间的绝缘电阻达到2MQ2以上即为符合本标准中4.12规定的技术要求。
4 JB/T8800—2015
5.7测温杆防水密封的测定
将未插接热电偶、纸管保护段的测温杆插入水中30min后取出,按GB/T13639一2008中6.7.1规定的方法测定,测温杆内温度补偿导线正负极间的绝缘电阻达到2MQ以上即为符合本标准中4.13规定的技术要求。 5.8测温仪指示功能的测定
以AC220V为电源的A级测温仪,电源电压超出AC220V土10%范围;B级测温仪的电源电压超出AC220V(85%110%)范围时有显示提示即为符合4.14规定的技术要求。
以电池或充电电池为电源的A级测温仪,电源电压超出额定电压土10%范围:B级测温仪的电源电
压超出额定电压-15%~+10%范围时有显示提示即为符合4.14规定的技术要求
测温仪未插接热电偶时能显示热电偶断路提示:插接热电偶后能显示量程范围内的环境温度即为符
合4.14规定的技术要求。 5.9基本误差的测定 5.9.1测温仪基本误差的测定应在符合4.1规定的正常工作条件范围内进行。 5.9.2在测温仪相应分度号的量程范围内,由下限值到上限值为一个循环,做不少于三个循环的试验。 每个循环的测试点不应少于五个点,其中下限值、上限值的50%、上限值的80%和上限值是必选点;除以上四点外,可在其有效的量程范围内任意取点,作为被测点进行测量。 5.9.3用0.05%级、自带冷端温度补偿器的温度信号校准仪,向测温仪输入相应分度号的温度信号,记录测温仪所显示的温度值。按公式(2)计算每个循环每个试验点上的误差4:
........ (2)
A,-A-A..........
式中: A一测温仪上显示的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 A一温度信号校准仪向测温仪输入的被测试验点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
5.9.4取4的最大值,判定为测温仪的基本误差。基本误差不超过基本误差限值即为符合4.15规定的技术要求。 5.10测温仪量程范围的测定
测温仪量程范围的测定与测温仪基本误差的测定合并进行。用0.05%级、自带冷端温度补偿器的温度信号校准仪,向测温仪输入相应分度号的量程范围上、下限温度值的温度信号,测温仪显示的温度值不超出(输入值+基本误差限值)范围即为符合4.16规定的技术要求。 5.11峰值温度值、平台温度值的自动识别、表示、显示保持功能的测定 5.11.1用0.05%级、自带冷端温度补偿器的温度信号校准仪,向测温仪输入相应分度号的、最高温度值约75%量程的、先升后即刻降的温度信号。测温仪上有锁定显示的不超出(输入值+基本误差限值)范围的温度值、有峰值温度值表示的特征即为符合4.17规定的测温仪具有峰值温度值的自动识别、表示、显示保持功能的技术要求。 5.11.2用0.05%级、自带冷端温度补偿器的温度信号校准仪,向测温仪输入相应分度号的、最高温度值约75%量程的、渐近型温度信号。测温仪上有锁定显示符合斜率判定条件,不超出(输入值+基本误差限值)范围的温度值、有平台温度值表示的特征即为符合4.17规定的测温仪具有平台温度值的自动识别、表示、显示保持功能的技术要求。
5
上一章:JB/T 11608-2013 无损检测仪器 工业用X射线探伤装置 下一章:JB/T 11351-2013 大口径直焊缝钢管成形生产线

相关文章

YB/T 074-2023 冶炼用快速数字测温仪技术条件 T/CFA 0202050104-2-2016 铸造熔炼用碳化硅技术条件 T/CFA 0202050104-2-2016 铸造熔炼用碳化硅 技术条件 JB/T 10935-2010 数字复印机、激光打印机用显影磁辊 技术条件 JB/T 10934-2010 数字复印机、激光打印机光导鼓用清洁刮板 技术条件 JB/T 13803-2020 数字电影放映物镜技术条件 JB/T 13802-2020 数字电影放映机技术条件 JB/T 13803-2020 数字电影放映物镜 技术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