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23.100.99 J19 备案号:49912—2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90042015
代替JB/T9004.1—1999JB/T9004.2—1999
限矩型液力偶合器 试验
Load limiting type of constant filling fluid couplings--Test
2015-10-01实施
2015-04-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9004—2015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出厂试验 3.1 出厂试验规定. 3.2 出厂试验项目. 3.3 出厂试验条件.. 3.4 出厂试验装置和仪器仪表 3.5 出厂试验方法 3.6 出厂试验技术指标. 4型式试验 4.1 型式试验规定 4.2 型式试验项目 4.3 型式试验装置和仪器仪表. 4.4 性能试验条件. 4.5 性能试验方法.. 4.6 可靠性试验方法 4.7 寿命考核方法 4.8 型式试验技术指标,
3
JB/T9004—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9004.1—1999《限矩型液力偶合器出厂试验》和JB/T9004.2—1999《限矩型液力
偶合器型式试验》,与JB/T9004.1—1999、JB/T9004.2—199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范围的内容(见第1章):一出厂试验中增加了运转灵活性检查、振动和噪声检查及密封性能试验(见3.2);出厂试验条件保留工作液体,输入转速及测试中的液体温度,其余内容则并入出厂试验方法中
(见3.3、3.5和JB/T9004.1一1999的第4章),并对有关内容做了调整: “液温”改为“液体温度”,“起动时”改为“液力合器出厂试验起动时工作”,“检验渗漏” 改为检验密封性能”,增加了给出温度数值的公差值(见3.3.3): “出厂试验装置和仪器仪表”图中增加了“红外线测温仪(或点温计)”,并在图注中做了相应改动: “向液力偶合器注入适量液体”改为“根据试验台架功率与升温运转时问的需要向液力偶合器 T作腔注入50%~80%的工作液体”,并将“壳体”改为“输出端”(见3.5.2);新增加一条“出厂试验技术指标”(见3.6):调整了“型式试验规定”"的内容(见4.1):调整了型式试验项目”的内容(见4.2);将“型式试验装置和仪器仪表”单独列为一条,并调整了“性能试验条件”和“性能试验方法” 的内容(见4.3、4.44.5);新增加一条“型式试验技术指标”,并对“可靠性试验方法”和“寿命考核方法”做了相应调整(见4.6、4.7、4.8)。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连续搬运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1)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广东中兴液力传动有限公司、沈阳市煤机配件厂、长沙第三机床厂,广州液
力传动设备有限公司,山东源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本标准王要起草人:邹铁汉,刘建强,罗丹,东,李艳牙,袁俊洲。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JB/T9004.1—1999; JB/T9004.2—1999。
II
JB/T9004—2015
限矩型液力偶合器 试验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限矩型(包括普通型)液力偶合器出厂试验及型式试验的试验方法和技术指标。 本标准适用GBT5837规定的以矿物油,清水或难燃液为T作介质的限矩型(包括普通型)液力
偶合器(以下简称液力偶合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丁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本文件。
GB/T5837—2008液力偶合器型式和基本参数
3出厂试验
3.1出厂试验规定
液力偶合器应逐台进行出厂试验。 3.2 出厂试验项目
液力偶合器出厂试验项目为: a)运转灵活性检查: b)振动检查; c)噪声检查; d)密封性能试验。
3.3出厂试验条件 3.3.1工作液体
液力偶合器出厂试验的T作液体为6号、8号液力传动油,或者L-TSA32汽轮机油、清水或难燃液。各种工作液体不能混合使用。 3.3.2输入转速
液力偶合器出厂试验的输入转速为其额定转速。对额定功率大」150kW的液力偶合器可降速试验,但试验台架电动机功率一般不应小额定功率的10% 3.3.3测试中的液体温度
液力偶合器出厂试验起动时工作液体温度为室温,检验密封性能时的壳体温度为100℃土5℃,应用清水或难燃液时壳体温度为85℃土4℃。
1
JB/T9004—2015
3.4出厂试验装置和仪器仪表
液力偶合器出厂试验装置和仪器仪表如图1所示
说明:
交流电动机:
4 被试验的液力偶合器:
1
2 轴承支座: 3- 传动轴:
红外线测温仪:制动器(或制动木杆)。
6
图1
3.5出厂试验方法 3.5.1 将液力偶合器安装在传动轴工,扳转壳体检查运转的灵活性。 3.5.2根据试验台架功率与升温运转时问的需要向液力偶合器T作腔注入50%~80%的T作液体,擦净液力偶合器表面液渍,在有可能泄漏之处涂以白垩粉酒精液并以制动器(或制动杠杆)将输出端制动。 3.5.3起动电动机,检查液力偶合器振动和噪声:使液力偶合器断续运转,壳体温度从室温升到100℃ (应用清水或难燃液时为85℃)所用时问不应低5min。在运转中以红外线测温仪(或停机后以点温计)测定液力偶合器壳体温度:当壳体温度达到100℃(应用清水或难燃液时为85℃)时关闭电动机。 3.5.4去除制动后,再次起动电动机,使液力偶合器整体旋转,检查振动和噪声。 3.5.5运转中在离液力偶合器最大外径5cm~10cm侧方挡白纸板,停留3min~6min验看飞溅液渍,并在停机后验看白垩粉色泽。 3.6出厂试验技术指标 3.6.1 扳转壳体时应运转灵活,无卡死现象。 3.6.2 运转时不应有异常振动。 3.6.3运转时不应有异常噪声。 3.6.4在壳体温度100℃土5℃(应用清水或难燃液时为85℃土4℃)状态下运转时液力偶合器整体各处均不应有渗液、漏液现象。
4 型式试验
4.1型式试验规定 4.1.1 出厂试验合格的产品方可进行型式试验。 4.1.2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液力偶合器应进行型式试验: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2
JB/T9004—2015
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 c)产品停产达一年以上恢复生产: d)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提出进行型式试验。
4.2型式试验项目
液力偶合器型式试验项目为: a)性能试验:
以动态连续测试法测定起动特性曲线、制动特性曲线。 以静态逐点测试法测定出通用外特性线并整理原始特性曲线。 采用降低输入转速的试验方法测定起动特性曲线、制动特性曲线,
b)可靠性试验:
通过T业应用以平均无故障T作时问MTBF进行考核。 c)寿命考核:
通过工业应用考核出液力偶合器的寿命。
4.3型式试验装置和仪器仪表 4.3.1液力偶合器型式试验装置和仪器仪表示意图如图2所示。
M
说明:
水力测功机: 6 机械制动器: 7- 飞轮加载装置: 8 变速箱:
交流电动机: 2- 转矩转速传感器:
电涡流测功机:
1
5
9
10 X-W函数仪(或工业控制计算机); 11- 转矩转速仪。
变速箱:被测液力偶合器;
3
注:图中所示为液力偶合器动态性能测试系统及前态性能测试系统。动态性能试验足以飞轮加载装置、机械制动
器加载:静态性能试验足以水力测功机(或电涡流测功机)加载:也可按试验需要与实际条件配备相应的加载装置。
图2
4.3.2仪器仪表的静标定精度
仪器仪表的静标定精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
3
JB/T9004—2015
表1
测量参数精度
力矩 ±0.5%
转速 ±0.2%
温度 2.5级
注:仪器仪表应按规定定期进行标定。
4.4性能试验条件 4.4.1工作液体
液力偶合器性能试验的工作液体规定为6号、8号液力传动汕或者L-TSA32汽轮机汕、清水或难燃液。各种工作液体不能混合使用。 4.4.2输入转速
液力偶合器性能试验的输入转速为其额定转速。对功率大于150kW的液力偶合器可降速试验,但试验台架电动机功率一般不应小于额定功率的10%。 4.4.3测试中的工作液体温度
规定的测试温度:6号、8号液力传动汕或者L-TSA32汽轮机汕温度为75℃土5℃,清水或难燃液温度为65℃土3℃。 4.5性能试验方法 4.5.1动态性能试验方法 4.5.1.1按规定时问以模拟载荷装置(飞轮加载装置、机械制动器)测定起动特性曲线和制动特性曲线。 4.5.1.2将液力偶合器腔体内部工作液体放净后,以量杯度量工作液体并注入液力偶合器腔体中,直到注满为止,测得总容积。 4.5.1.3将液力偶合器腔体中液体放净后,按45%充液率将工作液体注入液力合器腔体中。 4.5.1.4对-常规腔型的液力偶合器,起动时问与制动时问均为15s土5S:对J加大后辅腔及侧辅腔的液力偶合器,起动时问与制动时问均为25s土5s。 4.5.1.5由飞轮加载装置、机械制动器模拟工业运行工况加载,在标定好x-"函数仪的纵坐标、横坐标后方可记录。起动电动机,当液力偶合器达到稳定运转后再制动,由x-函数仪绘出起动特性曲线和制动特性山线。 4.5.1.6依次按充液率50%55%62.5%、70%、75%80%重复4.5.1.5,由x-V函数仪绘出起动特性曲线和制动特性曲线。 4.5.2静态性能试验方法 4.5.2.1试验中以水力测功机或电涡流测功机,以及其他能稳定加载的设备逐点加载测得MTN诸点,绘出外特性曲线族,再经数据处理绘出原始特性曲线族。 4.5.2.2按4.5.1.2的规定测定总容积。 4.5.2.3按4.5.1.3的规定充液。 4.5.2.4由水力测功机或电涡流测功机按预定的N或Mi逐点加载,每次加载待仪表指针稳定后,方可记录数值(泵轮、涡轮转速nBM和泵轮、涡轮转矩MB、Mr),在可测得的nT范围内,测试点应不少15个,在曲线的波峰、波谷处测试点应密集些,并记录试验前后温度 4.5.2.5依次按充液率50%、55%62.5%70%、75%80%重复4.5.2.4中的测定数据并绘出液力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