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YB/T 190.11-2014 连铸保护渣氧化锰含量的测定高碘酸钠(钾)分光光度法和火焰原子吸

YB/T 190.11-2014 连铸保护渣氧化锰含量的测定高碘酸钠(钾)分光光度法和火焰原子吸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6.76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25 09:21:34



相关搜索: 保护 原子 测定 含量 光度 火焰 含量 190 氧化锰 高碘酸钠 190 火焰

内容简介

YB/T 190.11-2014 连铸保护渣氧化锰含量的测定高碘酸钠(钾)分光光度法和火焰原子吸 ICS 77. 140. 99 H33
YB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色金行业标准
YB/T190.112014 代替YB/T190.11—2001
连铸保护渣 氧化锰含量的测定
高碘酸钠(钾)分光光度法和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Continuous casting powder-The determination of manganese oxide content-
The sodium (potassium)periodat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and the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method
2014-05-06发布
2014-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B/T190.11—2014
前言
YB/T190《连铸保护渣化学分析方法》分为11个部分:
第1部分: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 -第2部分:氧化铝含量的测定 -第3部分:氧化钙含量的测定第4部分:氧化镁含量的测定一第5部分:氧化钾、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第6部分:游离碳含量的测定 -第7部分:碳含量的测定第8部分:铁含量的测定 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第9部分:氧化锂含量的测定 -第10部分:氟含量的测定第11部分:氧化锰含量的测定高碘酸钠(钾)分光光度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本部分为YB/T190的第1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YB/T190.11一2001《连铸保护渣化学分析方法高碘酸钠(钾)光度法和火焰原子吸收
光谱法测定氧化锰含量》。
本部分与YB/T190.11—2001相比做了如下修改:
-将标准名称改为《连铸保护渣氧化锰含量的测定高碘酸钠(钾)分光光度法和火焰原子吸收
光谱法》;
扩展了方法的测定范围,两个方法的测定范围皆由原来的0.50%~5.00%扩展为0.1%~
7.0%,并对两个方法中相应校准曲线溶液的线性范围及试液分取量等技术条件进行了修改;
-对盐酸、硝酸等试剂用量、参比溶液的配制方式等技术条件进行了修改; -对原标准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公式(2)进行了更正; -增加了规范性附录A,对试样分析结果接受程序进行了规定;更改了部分文字表达方式。
-
本部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河南省西保冶材集团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邵梅、闻向东、张穗忠、陈士华、吴立新、曹宏燕、仇金辉、高建平、王姜维。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YB/T190.11—2001。 YB/T190.11—2014
连铸保护渣氧化锰含量的测定高碘酸钠(钾)分光光度法和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警告:使用本部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实践经验。本部分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YB/T190的本部分规定了高碘酸钠(钾)分光光度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氧化锰含量。 本部分适用于连铸保护渣中氧化锰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质量分数):0.1%~7.0%。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007.2散装矿石产品的取样、制样通则,手工制样方法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范和试验 GB/T7728冶金产品化学分析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通则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高碘酸钠(钾)分光光度法 3.1原理
试料以盐酸、氢氟酸、硝酸分解,高氯酸冒烟至近干,稀硝酸溶解盐类,在磷酸介质中用高碘酸钠(钾)将锰氧化至七价,于分光光度计波长525nm处测量吸光度。 3.2试剂
除另有说明外,仅使用认可的分析纯试剂和符合GB/T6682规定的三级以上蒸馏水或其纯度相当的水。 3.2.1盐酸,pl.19g/mL。 3.2.2硝酸,pl.42g/mL。 3.2.3高氯酸,pl.67g/mL。 3.2.4氢氟酸,pl.05g/mL。 3.2.5磷酸,pl.69g/mL。 3.2.6高碘酸钠(钾)溶液,50g/L。
称取5g高碘酸钠(钾)于250mL烧杯中,加60mL水,10mL硝酸(3.2.2),加热溶解后冷却,用水稀释至100mL,混勾。
注:配制高碘酸钾溶液冷却至室温时,室温较低可能有少许晶体析出,不影响分析结果。 3.2.7亚硝酸钠溶液,10g/L。 3.2.8氧化锰标准溶液 3.2.8.1称取0.7745g金属锰(含量>99.95%,预先用稀硝酸溶解表面氧化物,用水洗净后于乙醇中再洗3次~4次,室温晾干)于300mL烧杯中,加50mL硝酸(1十3),加热溶解,煮沸驱尽氮氧化物,冷却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1.00mL此溶液含氧化锰1.00mg。 3.2.8.2移取50.00mL氧化锰标准溶液(3.2.8.1)于250mL容量瓶中,加人10mL硝酸(1十3),用水
1 YB/T 190.112014
稀释至刻度,混匀。1.00mL此溶液含200.0μg氧化锰。 3.2.9不含还原物质的水:1000mL去离子水中加人10mL磷酸(3.2.5),加热煮沸,加5mL高碘酸钠(钾)溶液(3.2.6),继续煮沸几分钟,冷却后使用。 3.3仪器
分析中,仅用通常的实验室仪器、设备。 3.4制样 3.4.1按GB/T2007.2的规定制备试样。试样应全部通过0.097mm筛孔。 3.4.2试样分析前在105℃~110℃干燥2h,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3.5分析步骤
安全警示: 1)使用氢氟酸时需特别小心,最好戴医用手套,操作后必须洗手,以防止造成意外烧伤。 2) 使用高氯酸时不能戴手套,使用高氯酸的通风柜应定期进行清洗。浓高氯酸(70%~72%)应存
放在远离有机物及还原物质的地方,以防止相互接触后发生剧烈爆炸。 3.5.1试料量
称取0.20g试样,精确至0.0001g。 3.5.2测定次数
同一试样应称取至少两份试料进行测定。 3.5.3空白试验
随同试料做空白试验。 3.5.4测定 3.5.4.1将试料(3.5.1)置于300mL聚四氟乙烯烧杯中,用少量水湿润,加人10mL盐酸(3.2.1)、5mL氢氟酸(3.2.4)、3mL硝酸(3.2.2),低温加热30min,加5mL高氯酸(3.2.3),低温加热至冒高氯酸烟,继续加热冒烟至体积约为1mL,稍冷,加入2mL硝酸(3.2.2),用少量水冲洗杯壁,继续加热5min溶解盐类,冷却至室温。按照表1将试液移入相应的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试液用慢速滤纸干过滤。
表1试液定容体积
氧化锰含量范围/%
容量瓶体积/mL
50 250
0.1~1,5 0.5~7.0
3.5.4.2分取25.00mL滤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人15mL磷酸(3.2.5)、10mL高碘酸钠(钾)溶液(3.2.6),加水至体积约60mL,加热至微沸并保持2min~3min,冷却至室温,移人100mL容量瓶中,用不含还原物质的水(3.2.9)稀释至刻度,混匀。 3.5.4.3将部分显色液移入2cm吸收皿中,于另一吸收血中预置1滴~2滴亚硝酸钠溶液(3.2.7),将剩余的显色液倒入,以此作为参比溶液,在分光光度计波长525nm处测量吸光度,从校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氧化锰含量。
注1:若试样碳含量高,在溶样时易引起进溅,可预先于高温炉中进行烧炭处理,试液不需过滤。 注2:若试样碳含量高而未进行烧炭处理影响定容刻度的观察,可待沉淀下沉后再用水稀释至刻度
3.5.5校准曲线的绘制
移取0mL、0.50mL、1.00mL、2.00mL、4.00mL、6.00mL、8.00mL氧化锰标准溶液(3.2.8.2)于 250mL锥形瓶中,加1mL硝酸(3.2.2),以下按3.5.4.2~3.5.4.3操作,测量吸光度。校准曲线系列每一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减去零浓度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为净吸光度,以氧化锰量为横坐标,净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校准曲线。 2 YB/T190.11—2014
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此溶液1.00mL含氧化锰1.0mg。 4.2.6.2移取50.00mL氧化锰标准溶液(4.2.6.1)于250mL容量瓶中,加人10mL硝酸(1十3),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00mL含200.0ug氧化锰。 4.3仪器
原子吸收光谱仪,备有空气-乙炔燃烧器,锰空心阴极灯。空气-乙炔气体要足够纯净(不含油、水和锰),以提供稳定清澈的火焰。
按GB/T7728对原子吸收光谱仪性能的判断,所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应达到下列要求: a)精密度的最低要求用最高浓度的标准溶液测量10次吸光度,并计算其吸光度平均值和标准偏差。该标准偏差不超过
吸光度平均值的1%。
用最低浓度的标准溶液(不是零浓度标准溶液)测量10次吸光度,并计算其吸光度平均值和标准偏差。该标准偏差不超过最高标准溶液吸光度平均值的0.5%。
b)特征浓度锰的特征浓度应小于0.10μg/mL。 c)检出限锰的检出限应小于0.05μg/mL。 d)校准曲线的线性校准曲线按浓度等分成五段,最高段吸光度差值与最低段吸光度差值之比不应小于0.7。
4.4制样 4.4.1按GB/T2007.2的规定制备试样。试样应全部通过0.097mm筛孔。 4.4.2试样分析前在105℃~110℃干燥2h,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4.5分析步骤
安全警示: 1)使用氢氟酸时需特别小心,最好戴医用手套,操作后必须洗手,以防止造成意外烧伤。 2)使用高氯酸时不能戴手套,使用高氟酸的通风柜应定期进行清洗。浓高氯酸(70%~72%)应存
放在远离有机物及还原物质的地方,以防止相互接触后发生剧烈爆炸。 4.5.1试料量
称取0.20g试样,精确至0.0001g。 4.5.2测定次数
同一试样应称取至少两份试料进行测定。 4.5.3空白试验
随同试料做空白试验。 4.5.4测定 4.5.4.1将试料(4.5.1)置于300mL聚四氟乙烯烧杯中,用少量水湿润,加入10mL盐酸(4.2.1)、5mL 氢氟酸(4.2.4)、3mL硝酸(4.2.2),低温加热30min,加5mL高氯酸(4.2.3),低温加热至冒高氯酸烟,继续加热冒烟至体积约为1mL,稍冷,加入5mL盐酸(4.2.1),用少量水冲洗杯壁,加热5min溶解盐类,冷却至室温,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人5mL氯化锶溶液(4.2.5),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试液用慢速滤纸干过滤。
注1:若试样碳含量高,在溶样时易引起进溅,可预先于高温炉中进行烧炭处理,试液不需过滤。 注2:若试样碳含量高而未进行烧炭处理影响定容刻度的观察,可待沉淀下沉后再用水稀释至刻度。
4.5.4.2按表3分取试液(4.5.4.1)于100mL容量瓶中,加人5mL盐酸(4.2.1)、5mL氯化锶溶液(4.2.5),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4 YB/T190.11—2014
表3 试液分取量
氧化锰含量范围/%
分取试液体积/mL
不稀释 20. 00 10. 00
0.1~0.8 0.5~4, 0 1. 0~7.0
4.5.4.3 3按GB/T7728的要求和操作将原子吸收光谱仪调节至最佳工作条件,以空气-乙炔火焰,于波长279.5nm处,用水调零点,测量吸光度,从校准曲线上查出相应氧化锰的浓度。 4.5.5 5校准曲线的绘制 4.5.5.1移取0mL、1.00mL、2.00mL、4.00mL、6.00mL、8.00mL氧化锰标准溶液(4.2.6.2)至100mL 容量瓶中,加入5mL盐酸(4.2.1)、5mL氯化锶溶液(4.2.5),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4.5.5.2在原子吸收光谱仪上,以空气-乙炔火焰,于波长279.5nm处,用水调零点,测量吸光度。 4.5.5.3 校准曲线系列每一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减去零浓度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为净吸光度,以氧化锰浓度为横坐标,净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校准曲线。
注:当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稳定性好,在分析中对于适当高浓度范围的氧化锰测定时,如果适当偏转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燃烧器,能得到好的分析稳定性及校准曲线的线性关系,可推荐采用适当偏转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燃烧器降低灵敏度,避免试液稀释来测定。 4.6分析结果计算及其表示 4.6.1分析结果的计算
按式(2)计算氧化锰的质量分数WMnO:
(c-c)×fxV
(2)
mX106 X100
.
WMo
-
式中: Co- 自校准曲线上查得的空白试验溶液氧化锰的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 C -自校准曲线上查得的试料溶液氧化锰的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 V- 最终测量试料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m- 试料量,单位为克(g)。
4.6.2分析结果的确定和表示
当试样的所得两个有效分析值差值的绝对值不大于表4所规定的试样允许差时,则可予以平均计算为最终分析结果。当试样的所得两个有效分析值差值的绝对值大于表4所规定的试样允许差时,则按附录A的规定追加测量次数并确定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按GB/T8170修约,将数值修约至两位小数。 4.7 允许差
表4允许差
%
允许差r 0. 04 0. 07 0. 10 0. 15 0. 20 0. 25
含量范围 0. 1~1. 0 >1. 0~2. 0 >2. 0~3. 0 >3. 0~4, 0 >4. 0~5. 0 >5. 0~7. 0
5 YB/T190.11—2014
5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 识别样品、实验室和分析日期等资料; b) 引用标准; c) 遵守本标准规定的程度; d) 分析结果及其表示; e) 测定中观察到的异常现象; f) 本标准未规定的操作,或任何可能影响结果的操作。
6
上一章:YB/T 190.13-2014 连铸保护渣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钙、氧化镁、全铁含量的测 下一章:YB/T 159.7-2015 钛精矿(岩矿)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相关文章

YB/T 190.11-2014 连铸保护渣氧化锰含量的测定高碘酸钠(钾)分光光度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YB/T 190.8-201 连铸保护渣铁含量的测定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YB/T 190.8-2014 连铸保护渣铁含量的测定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YB/T 190.5-2016 连铸保护渣 氧化钾、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法 YB/T 190.9-2015 连铸保护渣 氧化锂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YB/T 190.14-2023 连铸保护渣 二氧化钛含量的测定 二安替吡啉甲烷分光光度法 YB/T 4709-2018 钢渣氧化锰含量的测定高碘酸钾 钠)分光光度法 YB/T 4709-2018 钢渣 氧化锰含量的测定 高碘酸钾(钠)分光光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