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25.220.20 H 21
GP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8753.1-2017
代替GB/T8753.1—2005,GB/T8753.2—2005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氧化膜封孔质量的评定方法第1部分:酸浸蚀失重法
Anodizing of aluminium and its alloys--
Assessment of quality of sealed anodic oxidation coatings-
Part 1:Measurement of the loss of mass after immersion in acid solution(s)
2017-12-01实施
2017-05-3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童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
氧化膜封孔质量的评定方法第1部分:酸浸蚀失重法
GB/T 8753.1—2017
*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
网址www.spc.net.cn
总编室:(010)68533533发行中心:(010)51780238
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 5印张0.5字数12千字 2017年6月第一版2017年6月第一次印刷
*
书号:155066·1-56598定价.14.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10107
GB/T 8753.1—2017
前言
GB/T8753《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氧化膜封孔质量的评定方法》分为3个部分:
第1部分:酸浸蚀失重法;第3部分:导纳法;第4部分:酸处理后的染色斑点法。
本部分为GB/T8753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8753.1-2005《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氧化膜封孔质量的评定方法第1部分:
无硝酸预浸的磷铬酸法》和GB/T8753.2一2005《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氧化膜封孔质量的评定方法第2部分:硝酸预浸的磷铬酸法》。本部分以GB/T8753.1—2005为主,整合了GB/T8753.2一2005的部分内容,与GB/T8753.1一2005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本部分的评定方法范围(见第1章,2005年版的第1章);修改了评定方法的适用范围(见第1章,2005年版的第1章);增加了仲裁试验方法(见第1章):删除了“本方法属破坏性试验”的说明(见2005年版的第1章);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将方法原理修改为方法概述(见第3章,2005年版的第2章);修改了试剂的表示和配制方法(见第4章,2005年版的第3章);增加了恒温水浴槽的要求(见5.2);增加了游标卡尺的要求(见5.3);修改了试样的要求(见第6章,2005年版的第5章);修改了试样阳极氧化面积的测量(见7.1,2005年版的6.1);修改了结果的表示方式(见7.5.3,2005年版的第7章);增加了六价铬有毒性的提示(见7.5.4);增加了六价铬对环境污染的提示和排放要求(见7.5.5);增加了无硝酸预浸的磷酸法(见7.7);增加了硝酸预浸的磷酸法(见7.8);增加了硝酸预浸的磷酸钼酸钠法(见7.9);增加了试验溶液溶解材料总质量的要求(见7.10.2);修改了试验报告中所需的信息(见第8章,2005年版的第8章);删除了附录A(见2005年版的附录A)。
本部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家有色金属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兴发铝业有限公司、广东坚美铝型材厂(集
团)有限公司、四川三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凤铝铝业有限公司、福建省闽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南平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工业分析检测中心、广东新合铝业新兴有限公司、广东豪美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华昌铝厂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樊志罡、夏秀群、戴悦星、王争、杨慧、朱耀辉、刘泉泉、李扬、郭诗锦、练子雄、 杨景军、臧伟、唐性宇。
I
GB/T 8753.1—2017
本部分代替了GB/T8753.1—2005和GB/T8753.2—2005。 GB/T8753.1—2005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4952.1—1994。 GB/T8753.2—2005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4952.2—1994。
I
GB/T 8753.1—2017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氧化膜封孔质量的评定方法第1部分:酸浸蚀失重法
1范围
GB/T8753的本部分规定了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在酸性溶液中浸蚀后,按质量损失评定其封孔
质量的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在大气中暴露,以装饰和保护为目的,具备抗污染能力,可抵御环境腐蚀的阳极氧化
膜封孔质量的评定。其中无硝酸预浸的酸浸蚀法适用于户内用途阳极氧化膜封孔质量的评定,硝酸预浸的酸浸蚀适用于户外用途阳极氧化膜封孔质量的评定。当测试结果出现争议时,硝酸预浸的磷铬酸法可作为仲裁试验。
本部分不适用于下列工艺处理的阳极氧化膜: a)通常不进行封孔处理的硬质阳极氧化膜; b)在重铬酸盐溶液中封孔处理过的阳极氧化膜; c)在铬酸溶液中生成的阳极氧化膜; d)经疏水处理的阳极氧化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3方法概述
3.1磷铬酸法:试样经过(或未经过)硝酸预浸、放人磷铬酸溶液中浸蚀,测定试样的质量损失来评定氧化膜封孔质量。磷铬酸溶液溶解阳极氧化膜,通过钝化防止未阳极氧化表面的浸蚀,硝酸预浸会增加封孔不良试样的质量损失。磷铬酸法是经典、稳定的试验方法。 3.2磷酸法:试样经过(或未经过)硝酸预浸、放入磷酸溶液中浸蚀,测定试样的质量损失来评定氧化膜封孔质量。磷酸溶液溶解阳极氧化膜,同时也浸蚀未阳极氧化表面,同等情况下试样的质量损失高于磷铬酸法。磷酸法是新型、环保的试验方法。 3.3磷酸钼酸钠法:试样经过硝酸预浸、放入磷酸钼酸钠溶液中浸蚀,测定试样的质量损失来评定氧化膜封孔质量。磷酸钼酸钠溶液溶解阳极氧化膜,通过钝化防止未阳极氧化表面的浸蚀,同等情况下试样的质量损失接近硝酸预浸的磷铬酸法。磷酸钼酸钠法是新型、环保的试验方法。
4试剂
4.1除非另有说明,本部分所用试剂均为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分析纯试剂,所用水为GB/T6682
1
GB/T8753.1—2017
规定的三级及以上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4.2硝酸Lp20=1.40g/mL,HNO:含量(质量分数):65.0%~68.0%]。 4.3磷酸Le2o=1.7g/mL,H;PO4含量(质量分数):不少于85.0%]。 4.4三氧化铬(CrO:)。 4.5钼酸钠(Na2MoO4·2H2O)。 4.6预浸溶液:硝酸溶液(470士15)g/L,建议由硝酸溶液(4.2)和水以(1十1)的体积混匀配制而成。 4.7磷铬酸溶液:将20g三氧化铬(4.4)和35mL磷酸(4.3)溶解于500mL水中,移人1000mL容量瓶,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4.8.磷酸溶液:将35mL磷酸(4.3)溶解于500mL水中,移人1000mL容量瓶,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4.9磷酸钼酸钠溶液:将1g钼酸钠(4.5)和35mL磷酸(4.3)溶解于500mL水中,移人1-000mL容量瓶,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5'仪器
5.1分析天平,感量为0.1mg。 5.2恒温水浴槽,温度波动度不大于士1℃。 5.3游标卡尺,分辨力不大于0.05mm。
6试样
6.1热封孔材料,可在封孔后任意时间取样;中温封孔及冷封孔材料,应放置24h以上方可取样。 6.2从待检材料中切取试样,其阳极氧化面积约1dm(最小0.5dm"),通常试样质量不超过200g。 6.3对中空挤压件,试样应从试件内外表面均覆盖有阳极氧化膜的型材端部切取。如需去除试样内表面的阳极氧化膜,在外表面上进行测试时,可使用机械研磨或化学溶解的方法去除内表面的阳极氧化膜。 6.4切取试样后应去除试样切割边缘的毛刺。
7试验步骤 7.1:试样阳极氧化面积的测量
用游标卡尺(5.3)测量试样的尺寸,计算试样阳极氧化面积A(保留2位小数)。 7.2脱脂
在室温下,将试样在适当的有机溶剂(如丙酮或乙醇)中搅拌30s或擦洗脱脂。使用氯化溶剂脱脂时,如全氯乙烯,预干燥应在良好的通风橱内进行,以防吸入溶剂蒸气。 7.3干燥
首先,试样在室温空干(预干燥)5mim,再直立放人预热(60士3)℃的干燥箱内,干燥15min,然后在密封的于燥器内,将试样置于硅胶上方冷却30min。 7.4称重
立即称量试样质量(m1),精确至0.1mg。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