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21.260 J21 备案号:53721—2016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0465—2016 代替JB/T10465—2004
稀油润滑装置 技术条件 Lube oil conso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2016-01-15发布
201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0465—2016
目 次
前言范围
II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技术要求
3.1 基本要求 3.2 使用性能. 3.3 装配. 3.4 配管. 3.5 部件及管路的清洗 3.6 涂装. 3.7 其他. 4试验方法 4.1 试验条件, 4.2 试验内容.. 4.3 其他 5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5.1 标志 5.2 包装 5.3 运输和贮存,表1 装置的试验内容及方法
JB/T10465—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10465-2004《稀油润滑装置 技术条件》与JB/T10465—2004相比主要技术变
化如下: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将3.2.2中,“压力在高值与低值之间时,允许主机起动”改为“压力在高值与中值之间时,允许主机起动”;
一将4.1.3试验介质由黏度等级为N68的工业用润滑油改为黏度等级为N46的工业用润滑油:一将表1序号3中,调整装置出口电接点压力表”改为“调整装置出口压力继电器”
一将表1序号6中,调整装置“出口电接点温度计”改为“出口温度继电器”;一将表1序号9中,“调整电接点压力表”改为“调整出口压力继电器” 一将表1序号12中,连续工作1小时检查过滤器滤网”改为“连续工作2h,检查回油滤网,
一
应无目视颗粒”;增加了表1序号14“油箱积水报警检查”。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冶金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0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常州市华立液压润滑设备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建民、姜军、蒋玉峰。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104651997.JB/T104652004。
II
JB/T10465—2016
稀油润滑装置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稀油润滑装置(以下简称装置)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JB/T8522-2014规定的装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0(所有部分)一2011压力容器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JB/T5000.11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11部分:配管 JB/T5000.12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12部分:涂装 JB/T5000.13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13部分:包装 JB/T8522-2014稀油润滑装置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 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技术要求
3.1基本要求 3.1.1装置的制造应符合JB/T8522一2014和本标准的规定,还应符合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工作图样和技术文件的规定。 3.1.2电控柜仪表盘的设计、制造及使用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3.2使用性能 3.2.1装置整体应工作平稳,无异常振动及噪声。 3.2.2压力控制:装置按出口压力分高、中、低三级控制,当压力在高值与中值之间时,允许主机起动:当压力低于中值时,自动起动备用泉:当压力送到高值时,自动停正备用泉:当压力降至低值时,发讯报警。 3.2.3油箱液位控制:油箱中液位达到上、中、下设定值时,液位继电器应发讯报警。 3.2.4 油温控制:
a)油箱油温控制应符合JB/T8522一2014中5.3.1或5.3.2的规定; b)装置的出口油温控制应符合JB/T8522一2014中5.4.2的规定,且油温应控制在40℃土5℃范围
内。
3.2.5过滤器污染控制:过滤器工作时,其进出口压差大于0.05MPa时,压差发讯器应发讯报警。出厂时过滤器进出口压差不应大于0.03MPae 3.2.6出口流量变化应不超出公称流量的土10%:压力振摆应不超出公称压力的土0.05MPa 3.2.7压力罐控制:应符合JB/T8522一2014中5.4.3的规定。
1
JB/T10465—2016
3.2.8清洁度:内部应无肉眼可见污染物。 3.2.9噪声:在公称压力下,装置的噪声在Q≤125L/min时应不大于80dB(A)):在Q>125L/min时应不大于85dB(A) 3.2.10可靠性:装置的无故障工作时间不少于3×10°h(一切需要拆卸后修理或更换零件的停机事故均作为故障) 3.2.11密封:装置的元、部件及管路在公称压力下不应有渗漏现象。 3.3装配 3.3.1所有元、部件应检验合格,外购件应有合格证方可进行装配。 3.3.2各元、部件应在保证内部清洁的条件下进行装配。油箱、过滤器、冷却器及压力罐的各连接口,在安装前除查验外,不应将防污物的封装打开。 3.3.3泵装置在安装前应进行复验,其安装精度应符合泵装置的相应规定。 3.3.4油箱、泵装置、过滤器、冷却器及压力罐的纵横中心线的位置度公差为10mm:标高极限偏差为土5mm;其纵横中心线的水平度或铅垂度公差为1/1000。 3.4配管 3.4.1配管应符合JB/T5000.11的规定。 3.4.2管子的安装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a)管子的安装分预安装和正式安装两次进行,预安装并合格的管路拆下进行酸洗,酸洗合格后方
可进行正式安装: b)管子在安装时应固定牢靠,且不应有预应力; c)管路安装的位置度公差:流量Q≤125L/min的装置为6mm,流量>125L/min的装置为10mm,
水平度或铅垂度公差为2/1000
3.5部件及管路的清洗 3.5.1部件的清洗:油箱、压力罐应在安装前将内部清洁干净,其余不清洁的元件及管路附件可在正式安装之前用清洁的煤油清洗干净。 3.5.2管路冲洗包括以下方面:
a)管路的冲洗在酸洗合格、正式安装后进行: b)管路冲洗采用经过过滤的润滑油,其过滤精度不应低于0.08mm,冲洗时润滑油的温度应在
50℃土5℃范围内; c)冲洗时油的流速应使油液达到紊流运动状态,管路冲洗时间不应少于24h; d)管路冲洗合格后将用于冲洗的油液排除干净。
3.5.3气动管路安装后用干燥的压缩空气将管路吹扫干净。气动阀门及其他气动元件不吹扫。 3.6涂装 3.6.1管路的涂装应在耐压试验合格后进行。 3.6.2管路涂装的技术要求及颜色应符合JB/T5000.12的规定。 3.7其他
装置中设有压力罐时,压力罐的设计、制造、检验等均应符合TSGR0004一2009和GB/T150(所有部分)2011的规定。
2
JB/T10465—2016
4试验方法
4.1试验条件 4.1.1装置试验前应将其出油口和回油口接通,使油路形成由泵出口经过滤器、冷却器至回油口的自循环系统。 4.1.2连接电控柜与装置上的接线箱。 4.1.3试验介质应为黏度等级为N46的工业用润滑油,试验介质温度应在40℃土5℃范围内。 4.2试验内容 4.2.1 试验内容及方法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装置的试验内容及方法
测试仪器名称和规格
序号 检验项目
试验方法
准确度
空载试验 将安全阀、溢流阀调至最大开口状态,起动泵,空载运行10min 密封(耐压) 将系统压力升至公称压力的1.5倍,保压10min,再降至公称压
1
2
压力表,0~1MPa1.5级
试验 力进行全面检查
调整装置出口压力继电器。设定高、中、低三个值,在正常工作
压力控制 状态下逐渐升高或降低装置的出口压力:当压力达到设定值时,检 压力表,0~1MPa1.5级
3
查备用泵的起动、停止及控制信号是否正确当油箱液位(或人工移位)达到液位计设定值时,检查电控柜上是否发出报警信号油箱油温控制: 1.采用电加热器的控制油箱油温低于其温度继电器低温点时,报警并自动接通电加热器,泵不得起动油箱油温达到或高于其温度继电器低温点时,充许泵起动油箱油温达到或高于其温度继电器高温点时,自动切断电加热器 2.采用蒸汽加热器的控制油箱油温低于其温度继电器低温点时,报警,自立式温控阀应自动打开蒸汽入口或自动打开蒸汽入口的电磁阀,泵不得起动油箱油温达到或高于其温度继电器低温点时,允许泵起动油箱油温达到或高于其温度继电器高温点时,自立式温控阀应自动关闭蒸汽入口或自动关闭蒸汽入口的电磁阀出口油温的控制:出口油温低于出口温度维电器低温点时,报警,被润滑的主机不得起动出口油温高于出口温度继电器低温点时,允许被润滑的主机起动出口油温低于出口温度继电器中温点时。发讯报警,自立式温控阀应自动关闭冷却水,或人工手动关闭冷却水出口油温高于出口温度继电器高温点时,发讯,自立式温控阀应自动打开冷却水,或人工手动打开冷却水
液位报警
4
油箱油温控制
5
出口油温控制
6
JB/T10465—2016
表1装置的试验内容及方法(续)
测试仪器名称和规格 准确度
序号 检验项目
试验方法
在公称压力和额定转速下,测量出口处流量及压力(测三个值, 椭圆齿轮流量计或取平均值),流量及压力应符合3.2.6的规定
流量试验
7
1.5级
涡轮流量计、压力表
油液污染报警 调整过滤器压差发讯器,当过滤器进出口压差达到或超过设定值
8
时,检查报警信号是否正常调整出口压力继电器及压力罐的液位开关,在正常运转状态下,检查气动阀门是否开启;当罐内液位降至液位开关设定值时,检查
压力罐试验 气动阀门是否关闭:当罐内波位升至液位开关设定值时,检查系统
9
是否向罐内充气:当突然停电时,检查气动阀门是否开启:在装置停止工作时,检查气动阀门是否关闭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测试装置的无故障工作时间(可采用使用现场的工作记录数据作为测试数据》 装置内部清洁度检查可用擦拭法,用不掉毛绒的白布擦拭装置内部任何部位,观察布表面是否有污物管路冲洗检查用目测法:在正常状态下,连续工作2h,检查回油滤网,应无目视颗粒 1.检测油箱、泵装置、冷却器、压力罐的纵横中心线、标高;中心线的水平度或铅垂度,应符合3.3.4的规定 2.检测管路中心线的标高水平度、铅垂度、间距:管道与法兰的垂直度;对接管道中心线的错位,应符合3.4.2c)的规定将积水报警器拆下,用N46油灌入积水报警器内,并灌满,报警器应不发讯;将油放掉:用水灌入积水报警器内,并灌满,报警器应发讯
10 可靠性试验
11 清洁度检查
不掉毛绒的白布
12 管路冲洗检查
直角尺、钢直尺、 水平仪、吊线锤、法兰角尺、游标卡尺
13 装配质量检查
油箱积水报警检查
14
4.2.2 型式试验内容:表1中的全部检验项目。 4.2.3 出厂试验内容:表1中除第9项以外的检验项目。 4.3其他
Q≥1000L/min的装置应在生产厂内组装并试验合格后,再拆成散件封装出厂。
5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5.1标志 5.1.1每台装置应在醒目位置装有铭牌,其内容包括:
a)装置名称、型号; b)主要参数:公称压力、公称流量、油箱容积等; c)制造厂名称; d)出厂编号及日期。
5.1.2包装箱的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