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34891-2017 滚动轴承 高碳铬轴承钢零件 热处理技术条件

GB/T 34891-2017 滚动轴承 高碳铬轴承钢零件 热处理技术条件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88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06 10:04:44



相关搜索: 技术 滚动轴承 条件 34891 轴承钢 零件 高碳 零件 高碳

内容简介

GB/T 34891-2017 滚动轴承 高碳铬轴承钢零件 热处理技术条件 ICS 21.100.20 J 1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48912017
滚动轴承 高碳铬轴承钢零件
热处理技术条件
Rolling bearingsParts made from high-carbon chromium bearing steels-
Specifications for heat treatment
2018-05-01实施
2017-11-0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4891—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马轴承有限公司、浙江五洲新春集团股份有
限公司、山东东阿钢球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力星通用钢球股份有限公司、州市助力轴承有限公司、新昌县恒利轴承有限公司、山东省宇捷轴承制造有限公司、河北鑫泰轴承锻造有限公司、浙江金环轴承有限公司、燕山天学、瑞联机械(杭州)有限公司、东阿县华涛钢球有限公司、浙江中集铸锻有限公司、常州龙邦润滑油有限公司、重庆长江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雷建中、时大方、王明舟、扈林庄、杨勇、马林、梅亚莉、张允喜、肖采超、蔡梅贵、 李金贵、董冠军、张福成、张振华、范志国、胡伟勇、耿伟、赵兴新。
一 GB/T34891—2017
滚动轴承 高碳铬轴承钢零件
热处理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符合GB/T18254规定的G8Cr15、GCr15、GCr15SiMn、GCr15SiMo、GCr18Mo钢制滚动轴承套圈和滚动体(以下简称轴承零件)退火、淬火、回火后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上述钢制轴承零件工序间与成品零件的热处理质量检验,也适用于其他高碳铬钢制轴承零件的热处理质量检验。对于有特殊要求的轴承零件按相应的产品图样的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
GB/T230.1一2009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 N、T标尺)
GB/T231.1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272—2017 滚动轴承代号方法 GB/T 1172 黑色金属硬度及强度换算值 GB/T 4340.1 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 6394 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法 GB/T 17394 金属里氏硬度试验方法 GB/T 24606 滚动轴承无损检测磁粉检测 JB/T 7361 滚动轴承零件硬度试验方法 JB/T7362 滚动轴承零件脱碳层深度测定法
3技术要求
3.1 轴承零件球化退火后的技术要求
轴承零件球化退火后的技术要求按表1的规定。 3.2 轴承零件马氏体淬回火后的技术要求 3.2.1硬度
轴承零件马氏体淬回火后硬度及同一零件的硬度差分别按表2和表3的规定。
1 GB/T 34891—2017
表1 球化退火后技术要求
检查项目
技术要求
G8Cr15,GCr15 179HBW~207HBW(压痕直径4.5mm~4.2mm) 179HBW~217HBW(压痕直径4.5mm~ 或88HRB~94HRB
其他钢种。
硬度
4.1 mm)或88 HRB~97 HRB
为细小、均勾分布的球化组织,应符合第一级别图中的第2级第4级,允许有细点状球化组织存在,不允许有第一级别图中第1级和第5级所示的组织存在
显微组织
网状碳化物 应符合第四级别图中的第1级第2.5级脱碳层深度 不大于单边最小加工余量的2/3 冷成形或碳化物细化处理等特殊工艺处理后的轴承零件退火后的硬度不应大于229HBW(压痕直径不应小于 4.0 mm)。
其他钢种为GCr15SiMn、GCr15SiMo及GCr18Mo,以下同
表2 轴承零件马氏体回火后的硬度
单位为HRC
成品尺寸 mm
高温回火后硬度
淬火后硬度 常规回火
零件名称
后硬度
min
200 ℃ 250℃ 300℃ 350℃
400℃ min
M
>
min
12
63
60~65
59~64 57~62 55~59
套圈
有效壁厚 12 30 62
59~64
57~62 56~60 54~58
30
60 64
58~63 56~61 55~59 53~57 61~66 60~65h 58~63b 56~60
30
钢球
公称直径 30 50 62
52
48
59~64 58~63h 57~61 55~59
50
61 64
58~64 57~62b 56~60 54~58 61~66 60~65l 58~63b 56~60
20
滚 子
有效直径 20 40 63 59~65 58~63h 57~61 55~59
61
58~64 57~62h 57~60 54~58
40
注1:对于尺寸段的划分及对应的硬度要求,制造厂与用户可根据轴承的使用工况和性能要求协商确定,注2:高温回火温度200℃、250℃、300℃、350℃、400℃分别对应于GB/T272一2017表17中规定高温回火代
号SO、S1、S2、S3.S4所要求的常用回火处理温度。 注3:高温回火温度可以为土20℃范围值,例如200℃±20℃。
套圈有效壁厚及滚子有效直径的规定参见附录A,以下同滚动体无特殊要求时,可不进行高温回火,硬度值按“常规回火后硬度”
2 GB/T 34891—2017
表3轴承零件马氏体淬回火后同一零件的硬度差
套圈(外径)
滚动体(有效直径)
零件名称
微型轴承零件
mm 100 400
mm
> <
400
22
成品尺寸
mm
100
22
硬度差 HRC 注:同一零件的硬度差指同一零件同一表面的硬度差。
不检查
1
2
2
3
max
1
3.2.2显微组织
轴承零件马氏体淬回火后的显微组织应由隐晶,细小结晶或小针状马氏体,均句分布的细小残留碳
化物和少量残余奥氏体组成,除微型轴承外,允许存在少量的针状或块状屈届氏体。率回火后的显微组织按表4的规定。
表4 轴承零件回火后的显微组织
成品尺寸 mm
显微组织
套圈有效 钢球公称 滚子有效壁厚
屈氏体(第三级别图)
公差等级 零件材料
直径
直径
M
马氏体 (第二级别图)
距工作面 距工作面 3mm以内 3mm以外
N
1
第1级
12 12 15 25.4 50 12 26 15
25.4
12
G8Cr15 GCr15
PN P6 P6X P5
第2级第2级
第1级
50
26
第1级~第4级
30
50
第1级 第2级
26
其他钢种
第2级第1级
30
50
26
12 第1级~第3级
12
25.4
P4 P2
所有钢种
第1级 第2级
12
25.4 微型轴承零件
第1级第4级
12
所有公差等级
不允许存在
GCr15
第1级~第3级
注:制造厂与用户可根据轴承的使用工况和性能要求协商确定显微组织要求,指G8Cr15、GCr15、GCr15SiMn,GCr15SiMo及GCr18Mo 屈氏体包括针状屈氏体和块状屈氏体,以下同。
3.3 轴承零件贝氏体等温淬火后的技术要求
轴承零件等温淬火组织应由下贝氏体、残留碳化物组成,允许存在少量的针状或块状届氏体及少量残余奥氏体。轴承零件等温淬火后的硬度和显微组织按表5的规定。
3 GB/T 34891—2017
表5 轴承零件等温淬火后的硬度和显微组织
套圈有效壁厚
显微组织屈氏体(第三级别图)
mm
硬度 HRC (第五级别图)
平均晶粒度
贝氏体
钢种
N
>
距工作面 3mm以内 3mm以外
距工作面
GCr15 GCr18Mo GCr15SiMo
25 45
58~62
第1级
第1级
第2级
8级或更细
58~62
注:轴承零件贝氏体等温淬火后的同一零件的硬度差要求按表3的规定
3.4 其他技术要求
轴承零件的其他技术要求按表6的规定。
表6 轴承零件的其他技术要求
检验项目裂纹钢球压碎载荷回火稳定性脱碳层深度及表面软点套圈变形量残余奥氏体含量
技术要求
轴承零件淬回火后不允许有裂纹钢球淬回火后压碎载荷值不应小于附录B中表B.1的规定
经回火稳定性试验的试样或轴承零件相应点的硬度差不应大于1HRC
工序间脱碳层深度见附录C或按制造厂与用户双方协商的相关规定。成品零件工作面不允许有脱碳和表面软点淬回火后允许的变形量参见附录D或按制造厂与用户双方协商的相关的规定
率回火后的残余奥氏体含量参见附录E或按制造厂与用户双方协商的相关的规定
外观质量
淬回火后应无碰伤、锈蚀、花斑及污物附着,整体外观颜色(银灰、蓝、黑)均匀
检验方法
4
检验方法按表7的规定。
表 7 检验方法
检验项目
检验方法
应根据被测零件的硬度值及尺寸分别选用洛氏硬度计、布氏硬度计、维氏硬度计或里氏硬度计,试验方法按GB/T230.1GB/T231.1、GB/T4340.1、GB/T17394及JB/T7361的规定。硬度值的换算按GB/T1172的规定,公称直径不大于15.8750mm的钢球,公称直径不大于15mm的滚子,所测曲面硬度应按附录F中表F.1、表F.2的规定加上修正值。球面滚子的硬度测量在端面上进行
a)
硬度
b)
4
上一章:GB/T 34884-2017 滚动轴承 工业机器人谐波齿轮减速器用柔性轴承 下一章:GB/T 34897-2017 滚动轴承 工业机器人RV减速器用精密轴承

相关文章

GB/T 34891-2017 滚动轴承 高碳铬轴承钢零件 热处理技术条件 JB/T 1255-2014 滚动轴承 高碳铬轴承钢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 JB/T 13347-2017 滚动轴承高碳铬轴承钢零件热处理淬火介质技术条件 JB/T 13347-2017 滚动轴承 高碳铬轴承钢零件热处理淬火介质技术条件 JB/T 1460-2011 滚动轴承 高碳铬不锈钢轴承零件 热处理技术条件 GB/T 38885-2020 超高洁净高碳铬轴承钢通用技术条件 GB/T 38885-2020 超高洁净高碳铬轴承钢通用技术条件 JB/T 14006-2020 滚动轴承 高碳铬轴承钢零件 残留奥氏体检测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