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JB/T 1460-2011 滚动轴承 高碳铬不锈钢轴承零件 热处理技术条件

JB/T 1460-2011 滚动轴承 高碳铬不锈钢轴承零件 热处理技术条件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6.03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06 08:18:00



推荐标签: 轴承 jb 不锈钢 技术 滚动轴承 条件 零件 高碳 1460 零件 1460 高碳

内容简介

JB/T 1460-2011 滚动轴承 高碳铬不锈钢轴承零件 热处理技术条件 ICS 21.100.20 J11 备案号:33608—2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4602011 代替JB/T1460—2002
滚动轴承 高碳铬不锈钢轴承零件
热处理技术条件
Rolling bearings-Bearing parts made from high-carbon chromium stainless steel
-Specificationsforheat-treatment
2011-11-01实施
2011-08-1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数码防伤
网 JB/T1460——2011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技术要求.. 3.1 轴承零件退火后的技术要求 3.2轴承零件淬回火后的技术要求 3.3其他... 4 检验方法与规则,附录A(规范性附录)钢球硬度修正值附录B(规范性附录)滚子圆柱(圆锥)面硬度修正值附录C(规范性附录)酸洗检验规程 C.1冷酸洗检验规程 C.2 热酸洗检验规程. C.3 耐腐蚀检验规程 C.4 钢种混料检验规程. C.5 滚动体表面缺陷检验规程附录D(规范性附录)钢球压碎载荷值附录E(资料性附录)淬回火显微组织级别图说明表1轴承零件高温回火后的硬度值表2轴承零件淬回火后同一零件的硬度差表3 检验方法
1
9 10
10
13 15
网 JB/T 1460—2011
前言
本标准代替JB/T1460--2002《高碳铬不锈钢滚动轴承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JB/T1460--200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2002年版和本版的封面和首页);增加了G65Cr14Mo钢种(本版的第1章);修改了轴承零件退火后的硬度值(本版的3.1.1,2002年版的表1);修改了部分萍回火显微组织评级图片(本版和2002年版的第二级别图);增加了对轴承零件回火稳定性的要求(本版的3.2.6);将显微组织级别图的说明列入附录(本版的附录E,2002年版3.2.2.3中的a)f))。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浙江美亚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江苏迪邦三星轴承有
限公司、州市助力轴承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健熠、雷建中、周友华、高元安、谈永杰、高立军、耿中典、梁华、王智勇本标准所代替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1460—1974、JB1460—1984、JB1460—1992、JB/T1460—2002。
I
网 JB/T1460—2011
滚动轴承高碳铬不锈钢轴承零件
热处理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符合GB/T3086—2008规定的G95Cr18(原牌号为9Cr18)、G102Cr18Mo(原牌号为9Cr18Mo)、G65Cr14Mo不锈钢制滚动轴承套圈和滚动体(以下简称轴承零件)的退火、淬回火后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和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上述材料制造的轴承零件热处理质量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30.1—2009 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 H、K、N、T标尺)(ISO6508-1:2005,MOD)
GB/T231.1—2009 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ISO6506-1:2005,MOD) GB/T1172—1999 黑色金属硬度及强度换算值 GB/T3086—2008 高碳铬不锈轴承钢 GB/T4340.1—2009 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ISO6507-1:1997,MOD) GB/T24606—2009 滚动轴承无损检测磁粉检测 JB/T1255-2001 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 JB/T7361—-2007 滚动轴承·零件硬度试验方法 JB/T7362—2007 滚动轴承零件脱碳层深度测定法
3技术要求 3.1轴承零件退火后的技术要求 3.1.1硬度
轴承零件退火后的硬度应为197HBW~255HBW(压痕直径为4.3mm3.8mm)或94HRB~100 HRB。 3.1.2显微组织
轴承零件退火后的显微组织应为均匀分布的细粒状珠光体,允许存在分散的一次碳化物。不允许有李晶状碳化物组织存在,李晶状碳化物显微组织见第一级别图。 3.1.3脱碳层
轴承零件退火后的脱碳层深度不应超过淬火前单边最小加工留量的2/3。 3.2轴承零件淬回火后的技术要求 3.2.1硬度 3.2.1.1轴承零件淬回火后的硬度不应低于58HRC。 3.2.1.2需经高温回火的轴承零件,其回火后的硬度值应符合表1的规定。 3.2.1.3轴承零件淬回火后同一零件的硬度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1
网 JB/T1460—2011
表1轴承零件高温回火后的硬度值
回火温度
轴承零件硬度HRC
℃ 200 250 300
56 54 53
表2轴承零件淬回火后同一零件的硬度差
零件名称成品尺寸 mm
套圈(外径)
滚动体(有效直径)
超过到
100
22
100 1
22

硬度差HRC
2
2
1
max.
注:微型轴承零件不做要求。用户有要求时,可与制造厂协商确定。 钢球的有效直径为其公称直径,滚子的有效直径按JB/T1255一2001中附录G的规定。
3.2.2显微组织
轴承零件淬回火后的显微组织由马氏体、一次碳化物、二次碳化物和残留奥氏体组成,不允许有严重欠热组织和过热组织、李晶状碳化物组织存在。显微组织应符合第二级别图的第2级~第5级;如硬度符合3.2.1的规定,允许有第1级欠热组织存在,不允许有第6级所示的李晶状碳化物组织存在。
第二级别图的显微组织说明参见附录E。 3.2.3裂纹
轴承零件淬回火后不应有裂纹。 3.2.4脱碳及软点
轴承零件不应有脱碳或软点。 3.2.5断口
轴承零件淬回火后的断口应为浅灰色细瓷状,应符合第三级别图的第2级,不应有第1级欠热断口和第3级过热断口存在。 3.2.6回火稳定性
轴承零件按工艺文件规定的回火工艺规范进行再次回火,在原来位置相应点的最大硬度差不应超过 1 HRC。 3.2.7钢球压碎载荷
公称直径(Dw)为3mm50.8mm的钢球回火后和成品的压碎载荷值不应小于附录D的规定。 Dw<3mm和Dw>50.8mm的钢球可不进行压碎载荷试验。 3.2.8耐腐蚀性
轴承零件经耐腐蚀试验后,其工作表面不应有锈蚀和点蚀,零件打字处、倒角及尖角处允许有可擦去的轻微锈蚀及点蚀。 3.2.9钢种混料
轴承零件不允许有混料。 3.3其他
用户有其他特殊要求时,可与制造厂协商确定。
2
网 JB/T1460—2011
4检验方法与规则
根据每批次轴承零件的型号、规格及数量等,抽取一定比例的轴承零件进行检验,检验方法按表3 的规定。若制造厂能保证轴承零件断口、耐腐蚀性合格,则可不检验。
表3检验方法
检验项目
检验方法
硬度试验可根据被测零件的硬度值及尺寸分别选用布氏、洛氏、维氏或里氏硬度计,试验方法分别按GB/T231.1——2009、GB/T230.1—2009、GB/T4340.1—2009及JB/T7361—2007的规定公称直径Dw≥4.762mm(3/16in)的钢球,其硬度在球面上测定,有效直径≥5mm的滚子,其硬度在圆柱或圆锥面上测定;公称直径Dw<4.762mm(3/16in)的钢球和有效直径<5mm的滚子在磨制平面上测定维氏硬度,维氏硬度和洛氏硬度换算按GB/T1172一1999的规定;球面滚子硬度在端面测定公称直径(Dw)为4.762mm(3/16in)15.875mm(5/8in)的钢球和测点处直径为5mm~15 mm的滚子,其硬度值为测值与附录A或附录B规定的硬度修正值之和;其他的以实测值为准显微组织用金相显微镜在500倍下,采用比较法按第一级别图和第二级别图检验,亦允许在450 倍~600倍下检验,但应考虑放大倍数的影响率回火显微组织主要按二次碳化物溶解程度进行检验,一次碳化物不作为萍回火显微组织的检验依据浸蚀剂为盐酸5mL+苦味酸1g十酒精100mL 轴承零件淬回火及磨削裂纹可采用附录C规定的酸洗方法检验,也可按GB/T246062009的规定进行磁粉检测。有异议时,以热酸洗方法为准轴承零件表面脱碳和软点按附录C规定的冷酸洗方法检验。脱碳层的测定按JB/T7362—2007的规定,轴承零件退火后的脱碳层应在最深处测定,热冲钢球脱碳层应在垂直于环带的截面上测定轴承零件回火后对热处理质量有异议时,应进行断口检查。断口按第三级别图采用比较法目视检查
硬度
显微组织
裂纹
脱碳及软点
断口钢球压碎载荷 钢球压碎载荷试验规程按JB/T1255—2001中附录A的规定耐腐蚀性
轴承零件的耐腐蚀性检验规程按附录C中C.3的规定轴承零件的钢种混料检验规程按附录C中C.4的规定
钢种混料
第一级别图退火李晶状碳化物组织
放大倍数500×
3
网 JB/T14602011
第二级别图淬回火显微组织
放大倍数500×
第1级
第2级
第3级
第4级
第5级
第6级
网 JB/T1460—2011
第三级别图断口组织
放大倍数:2×
第1级
第2级
3级
上一章:JB/T 8881-2020 滚动轴承 渗碳轴承钢零件 热处理技术条件 下一章:JB/T 8877-2011 滚动轴承 滚针组合轴承 技术条件

相关文章

JB/T 1255-2014 滚动轴承 高碳铬轴承钢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 JB/T 13347-2017 滚动轴承高碳铬轴承钢零件热处理淬火介质技术条件 JB/T 13347-2017 滚动轴承 高碳铬轴承钢零件热处理淬火介质技术条件 GB/T 34891-2017 滚动轴承高碳铬轴承钢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 GB/T 34891-2017 滚动轴承 高碳铬轴承钢零件 热处理技术条件 JB/T 14006-2020 滚动轴承 高碳铬轴承钢零件 残留奥氏体检测规程 GB/T 3086-2019 高碳铬不锈轴承钢 JB/T 8881-2020 滚动轴承 渗碳轴承钢零件 热处理技术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