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HG/T 30009-2012 分散蓝2BLN(C.I.分散蓝56)生产安全技术规范

HG/T 30009-2012 分散蓝2BLN(C.I.分散蓝56)生产安全技术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3.3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21 14:39:38



相关搜索: hg 安全 分散 生产 技术规范 56 56 30009 2bln

内容简介

HG/T 30009-2012 分散蓝2BLN(C.I.分散蓝56)生产安全技术规范 ICS 71.020 G 01 备案号:36880—2012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 30009--2012 代替HGA051—1983
分散蓝 2BLN(C.I.分散蓝 56)
生产安全技术规范
Production safety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for disperse blue 2BLN (C.I.Disperse Blue 56)
2012-05-24发布
2012-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 30009—2012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HGA051一1983《分散蓝2BLN生产安全技术规定》,与HGA051一1983相比,主要技
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名称为《分散蓝2BLN(C.I.分散蓝56)生产安全技术规范》;增加了“前言”一章的内容;修改了“总则”为“范围”(见本版1,1983版的第1章);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见本版2);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一章(见本版3);增加了“一般规定”章(见本版4);修改了“生产安全技术规定”一章为“生产工艺安全操作技术规定”,增加了“工艺叙述”、“安全技术指标”、“安全操作技术要求”的内容(见本版5,1983年版的第3章);修改了“机电设备的安全技术规定”一章的内容(见本版6,1983年版的第4章);修改了“劳动保护和劳动环境的安全规定”一章为“职业健康安全规定”(见本版7,1983年版的第5章);增加了“应急救援”一章(见本版8);
删除了“附则”(1983年版的第6章);
删除了“附录”(1983年版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安全生产办公室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吉华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土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染料工业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屠国锋、简卫、陈美芬、赵国生、陈素娟、阮兴海、赵明华、张燕深、田利明。 本标准于1983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 HG30009—2012
分散蓝2BLN(C.I.分散蓝56)生产安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由硝酸、硫酸、葱醒、亚硫酸钠、烟酸、液碱、氢氧化钾、苯酚、硫化碱、硼酸、溴素等原料,经过一次硝化、精制、缩合、二次硝化、水解、还原、溴化、压滤、干燥、包装制成的分散蓝2BLN(C.I. 分散蓝56)染料产品生产安全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分散蓝2BLN(C.I.分散蓝56)生产企业的设计、施工、验收、生产、维护、检修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3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7231 1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GB7251.1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GB12158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 GB/T13869 用电安全导则 GB 14050 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 GB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33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 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5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40 建筑物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J 87 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 HG/T23003 化工企业静电安全检查规程 HG23011 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 HG23012 厂区设备内作业安全规程 HG23013 厂区盲板抽堵作业安全规程 HG23014 厂区高处作业安全规程 HG23015 厂区吊装作业安全规程 HG23016 厂区断路作业安全规程 HG23017 厂区动土作业安全规程 HG23018 8厂区设备检修作业安全规程 AQ/T9002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1 HG30009—2012
TSGR0004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劳动保护用品 laborprotectionequipment 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避免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的个人随身穿(佩)戴的用品。
3. 2
三级安全教育threelevelsofsafetyeducation 指对新入厂人员进行的厂级教育、车间级教育和班组级教育。
3. 3
三同时threesimultaneous 指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等建设项目中的安全设施设备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
投入使用,以确保相关生产经营场所安全设施设备的合理配置和及时到位,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3. 4
作业场所workplaces 指可能使从业人员接触危险化学品生产、操作、处置、储存、搬运、运输、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处置或处
理场所。 4一般规定 4.1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项目,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申报。 4.2分散蓝2BLN(C.I.分散蓝56)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组织生产。 5生产工艺安全操作技术规定 5.1一次硝化工序 5.1.1工序叙述
按照工艺要求向硝化锅中加入混酸,再加人定量的葱醒,搅拌,升温,保温,稀释,压滤,得1,5(1, 8)-二硝基葱醒。 5.1.2安全技术指标 5.1.2.1加料温度:20℃~25℃。 5.1.2.2保持温度35℃~40℃。 5.1.3安全技术操作要求 5.1.3.1葱醒属于有毒品,并对黏膜和皮肤具有致敏性。操作时应佩戴好劳保护具。作业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5.1.3.2混酸属于腐蚀品,皮肤和眼晴接触能够引起灼伤。操作时应穿胶靴,戴耐酸碱的橡胶手套,佩戴防护眼镜。 5.1.3.3本岗位注意防尘,按期检查清理反应锅顶积料、粉尘捕集系统和尾气吸收系统。 5.1.3.4生产前仔细检查设备,查看搅拌是否正常、有无“跑、冒、滴、漏”现象,若有立即维修,严禁设备带“病”作业。 5.1.3.5生产装置必须配有手摇搅拌装置、氮气鼓泡装置、双路供电装置、温度和电流报警装置。 5.1.3.6 物料反应时要密切注意温度和电流的变化,防止温度突然急骤上升引发冲料、爆炸事故。 5.1.3.7生产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搅拌情况,在整个硝化过程中不得产生停电或停止搅拌的情况,一旦发现搅拌异常,立即停止加料。 2 HG30009—2012
5.1.3.8生产过程中要及时移走反应设备中的四硝基甲烷,防止四硝基甲烷集聚从而引发爆炸事故。 5.1.3.9加葱醒速度必须匀速,严禁缩短葱醒加入时间。 5.2精制工序 5.2.1工序叙述
按照工艺要求向精制锅内加入底水,开动搅拌,加1,5(1,8)-二硝基葱醒,调pH=7.5,加亚硫酸钠,升温,在一定的温度下保持至终点,物料稀释、过滤得精制物。 5.2.2安全技术指标 5.2.2.1保持温度:95℃。 5.2.2.2加亚硫酸钠前,调pH=7.5。 5.2.3安全技术操作要求 5.2.3.1注意控制温度,避免冲料。 5.2.3.2取样时,要停止搅拌。并避免被热气和物料灼伤。 5.2.3.3需要进人锅内进行检修等作业时,应按HG23012规定执行。 5.2.3.4加亚硫酸钠前必须将pH值调整到7以上,防止亚硫酸钠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硫气体。 5.3缩合工序 5.3.1工序叙述
按照工艺要求向缩合锅内加入苯酚、氢氧化钾以及合格的精制物,升温,保温,稀释造粒,压滤制得合格的缩合物。 5.3.2安全技术指标 5.3.2.1蒸汽压力:0.3MPa~0.6MPa。 5.3.2.2保持温度:125℃130℃。 5.3.3安全操作技术要求 5.3.3.1注意控制温度,避免冲料。 5.3.3.2氢氧化钾与精制物接触易起火,每次加料后必须清理干净。 5.3.3.3苯酚属于有毒品,具有强烈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吸入高浓度蒸气可致头痛、头晕,工作时要穿戴工作服、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具。 5.3.3.4缩合停电过长导致温度下降,首先打开蒸汽阀,慢慢升温至110℃左右,同时点开搅拌。不得过急开搅拌,以免电动机及减速机损坏。 5.3.3.5缩合在正常搅拌时,突然停止或负荷比较大时应停止升温,同时补人适量的苯酚,慢慢升温至 110℃左右,点开搅拌,使搅拌恢复正常状态。 5.4二次硝化工序 5.4.1工序叙述
按照工艺要求向硝化锅内泵入混酸,开废气吸收装置,加缩合物,升温并保持至终点,稀释,过滤得产品。 5.4.2安全技术指标 5.4.2.1加缩合物温度:30℃~40℃。 5.4.2.2保持温度:45℃~50℃。 5.4.2.3缩合物水分:≤5%。 5.4.3安全操作技术要求 5.4.3.1操作时应佩戴防护面罩,防止灼伤。 5.4.3.2本岗位注意防尘,按期检查、清理反应锅顶积料、粉尘捕集系统和尾气吸收系统。 5.4.3.3硫酸属于强氧化剂,助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操作中佩戴劳保用品,严防灼伤眼睛和皮肤。
3 HG30009—2012 5.4.3.4生产前仔细检查设备,查看搅拌是否正常、有无“跑、冒、滴、漏”现象,若有立即维修,严禁设备带“病”作业。 5.4.3.5生产装置必须配有手摇搅拌装置、氮气鼓泡装置、双路供电装置、温度和电流报警装置。 5.4.3.6物料反应时要密切注意温度和电流的变化,防止超温引发事故。 5.4.3.7 生产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揽拌情况,一且发现搅拌异常,立即停止加料。 5.4.3.8生产过程中要及时移走反应设备中的四硝基甲烷,防止四硝基甲烷集聚从而引发爆炸事故。 5.4.3.9加缩合物速度必须匀速,严禁缩短缩合物加入时间。 5.5水解工序 5.5.1工序叙述
按照工艺要求向水解锅内泵人底水,加液碱,待碱度合格后,加二次硝化物,升温,在一定温度下保持至终点,过滤得水解物。 5.5.2安全技术指标
保持温度:90℃~92℃。 5.5.3安全操作技术要求 5.5.3.1液碱具有强腐蚀性,可致人体皮肤灼伤。操作人员要佩戴手套,若不慎溅入眼中立即用清水清洗,就医。 5.5.3.2水解母液中因含有2,4-二硝基苯酚,严禁风干、干燥,高热或碰到明火易发生爆炸。 5.5.4中间产物 5.5.4.12,4-二硝基苯酚遇火种、高温、摩擦、震动或接触碱性物质、氧化剂时均易引起爆炸,因此必须始终保持物料潮湿状态。 5.5.4.2二硝基氯化苯属于剧毒品,并对黏膜和皮肤具有致敏性。操作时应佩戴好劳保护具。作业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5.5.4.3水解过程中严禁超温,防止因超温引发事故。 5.6还原工序 5.6.1工序叙述
按照工艺要求向还原锅内泵人底水,加硫化碱,待全溶后,加水解物,升温,在一定温度下保持至终点,过滤得还原物。 5.6.2安全技术指标
保持温度:95℃~98℃。 5.6.3安全操作技术要求 5.6.3.1硫化碱具有强腐蚀性,可致人体皮肤灼伤。操作人员要佩戴手套,若不慎溅人眼中立即用清水清洗,就医。 5.6.3.2硫化碱及还原母液与酸反应能产生硫化氢气体,生产场所必须防止与酸接触,且一定要保证排气系统畅通。 5.6.3.3升温到80℃后物料会剧烈反应,温度迅速上升,严禁超温,谨防物料溢锅。 5.7溴化工序 5.7.1工序叙述
按照工艺要求向漠化锅内泵人烟酸、硫酸,待酸度合格后加橱酸,加还原物,加漠,升温并保持至漠
化终点,稀释,过滤得溴化物。 5.7.2安全技术指标 5.7.2.1加热夹套蒸汽压力:0.35MPa~0.4MPa。 5.7.2.2溴化锅内温度:80℃~85℃。 5.7.2.3溴化毕稀释温度:≤60℃。 4
上一章:HG/T 4529-2013 牙膏用焦磷酸亚锡 下一章:JJF(石化)003-2015 腻子膜柔韧性测定仪校准规范

相关文章

HG/T 30005-2012 分散深蓝H-GL(C.I.分散蓝79)生产安全技术规范 GB/T 25802-2017 分散艳蓝E-4R(C.I.分散蓝 56) GB/T 25802-2017 分散艳蓝E-4R(C.I.分散蓝56) GB/T 25802-2010 分散艳蓝 E-4R(C.I.分散蓝 56) HG/T 3899-2006 分散蓝SE-2R200%(C.I.分散蓝183) HG/T 3899-2014 分散蓝SE-2R200%(C.I.分散蓝183) HG/T 3899-2014 分散蓝SE-2R 200%(C.I.分散蓝183) HG/T 4058-2016 分散蓝S-HWF 400%(C.I.分散蓝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