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14571.5-2016 工业用乙二醇试验方法 第5部分:氯离子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GB/T 14571.5-2016 工业用乙二醇试验方法 第5部分:氯离子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564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6 16:04:43



相关搜索: 方法 离子 乙二醇 14571 试验 色谱 部分 测定 工业用

内容简介

GB/T 14571.5-2016 工业用乙二醇试验方法 第5部分:氯离子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ICS 71.080.60 G 1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4571.5—2016
工业用乙二醇试验方法第5部分:氯离子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Test method of monoethylene glycol for industrial use-
Part 5:Determination of chloride ion-
Ion chromatography
2016-10-13发布
2017-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14571.5—2016
前言
GB/T14571《工业用乙二醇试验方法》分为如下几部分: GB/T 14571.1 工业用乙二醇试验方法第1部分:酸度的测定 滴定法; GB/T 14571.2 工业用乙二醇试验方法 第2部分:纯度和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 14571.3 工业用乙二醇中醛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GB/T 14571.4 工业用乙二醇紫外透光率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GB/T 14571.5 工业用乙二醇试验方法 第5部分:氯离子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本部分为GB/T14571的第5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化学分技术委员会(SAC/TC63/SC4)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彭振磊、张育红、曹嘉翌、许竞早
.
I GB/T14571.5—2016
工业用乙二醇试验方法第5部分:氯离子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警告:本方法并未指出与其使用有关的所有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
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
1范围
GB/T14571的本部分规定了工业用乙二醇中氯离子含量测定的离子色谱法,本部分适用于测定工业用乙二醇中浓度范围为0.01mg/kg~1.0mg/kg的氯离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723 工业用化学产品采样安全通则 GB/T 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方法概要
用注射器抽取方式,将样品引人样品定量环,由淋洗液经六通阀载入阴离子交换柱,分离氯离子与其他阴离子,用电导检测器检测。氯离子由保留时间定性,采用峰面积标准曲线法定量。
4试剂及材料
4.17 水:GB/T6682中规定的一级水,且经过脱气处理。 4.2 氯化钠:工作基准。 4.3 氢氧化钾:优级纯。 4.4 碳酸钠:优级纯 4.5 碳酸氢钠:优级纯 4.62 乙二醇:用作配制标准溶液,纯度不低于99.90%(质量分数),氯离子含量不大于0.01mg/kg。 4.7 氮气:纯度不低于99.99%(体积分数)。 4.8 质量控制样品:选取有代表性的稳定的乙二醇样品作为质量控制样品,或按7.2.1方法配制质量控制样品,其氯离子浓度与乙二醇试样中氯离子浓度相近。质量控制样品应置于聚内烯材质的容器中,密封储存于冰箱冷藏室。
1 GB/T 14571.5—2016
4.9 氯离子标准储备液:按以下方法配制;或购买标准溶液,
氯离子标准储备液(1000mg/kg):使用前,在500℃~600℃灼烧氯化钠(4.2)至恒重。准确
a)
称量0.165g氯化钠,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混匀,配制得到1000mg/kg氯离子标准储备液A;
b)氯离子标准储备液(10mg/kg):准确移取1.0mL上述标准储备液A,置于100mL容量瓶中,
用水定容,混匀,配制得到10mg/kg氯离子标准储备液B
4.10碳酸钠/碳酸氢钠淋洗液:4.5mmol/L碳酸钠和0.8mmol/L碳酸氢钠混合溶液,推荐使用淋洗液发生器生成,也可以按如下方式配制:
a)碳酸钠/碳酸氢钠储备液(4.5mol/L碳酸钠和0.8mol/L碳酸氢钠溶液):使用前,在270℃~
300℃灼烧碳酸钠(4.4)至恒重。称量47.70g碳酸钠和6.72g碳酸氢钠(4.5),置于100mL 容量瓶中,用水溶解后,定容,配制得到4.5mol/L碳酸钠和0.8mol/L碳酸氢钠混合溶液,作为碳酸钠/碳酸氢钠储备液。密封储备于冰箱冷藏室,有效期不超过3个月;
b) 碳酸钠/碳酸氢钠淋洗液(4.5mmol/L碳酸钠和0.8mmol/L碳酸氢钠溶液):将上述碳酸钠/
碳酸氢钠储备液用水稀释,混匀,配制4.5mmol/L碳酸钠和0.8mmol/L碳酸氢钠溶液,作为淋洗液。临用前配制。
4.11氢氧化钾淋洗液:5mmol/L氢氧化钾溶液,推荐使用淋洗液发生器生成,也可以按如下方式配制:
a) 氢氧化钾储备液(5mol/L):称量28.05g氢氧化钾(4.3),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溶解
后,定容,配制得到5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作为淋洗液储备液。密封储存于冰箱冷藏室,有效期不超过3个月;
b)氢氧化钾淋洗液(5mmol/L):将上述氢氧化钾储备液用水稀释,混匀,配制5mmol/L氢氧化
钾溶液,作为淋洗液。临用前配制。
5仪器设备
5.1离子色谱仪 5.1.1淋洗液泵:泵接触淋洗液的部件应为非金属材料,且耐强酸强碱。可用氮气代替泵输送淋洗液。 5.1.2淋洗液发生器(可选):自动生成所需浓度的淋洗液。 5.1.3阴离子捕获柱(可选):当使用淋洗液发生器(5.1.2)时,使用阴离子捕获柱来除去淋洗液发生器所用水中的阴离子。 5.1.4样品进样装置:包括六通阀、样品定量环和注射器。 5.1.5抑制器:电解自动再生微膜抑制器或其他抑制器。 5.1.6电导检测器:可以进行温度补偿或自动调整量程。 5.1.7色谱数据系统 5.2色谱柱
推荐色谱柱及典型操作条件见表1,其典型色谱图见图1和图2。满足本部分所规定的分离效果和定量要求的其他色谱柱和操作条件均可采用。
2 GB/T14571.5—2016
表1 典型操作条件
条件淋洗液体系
A
B 氢氧化钾
碳酸钠/碳酸氢钠
大孔的乙基乙烯基苯交联55%二乙烯基苯聚合物,外层涂覆烷基/烷醇
大孔的乙基乙烯基苯交联55% 二乙烯基苯聚合物,外层涂覆烷醇季铵
色谱柱固定相
季铵盐阴离子交换功能基分析柱(250×4×6.0) 保护柱(50×4×11.0)
盐阴离子交换功能基分析柱(250×4×7.5) 保护柱(50×4X11.0) 5mmol/L氢氧化钾
色谱柱规格/ mmXmmXμm
淋洗液
4.5mmol/L碳酸钠、0.8mmol/L碳酸氢钠
淋洗液流速/(mL/min)
1 30 六通阀 100
色谱柱温度/℃
进样器样品定量环/μL 样品引入方式
将六通阀样品入口端Peek管置于乙二醇中,出口端Peek管与注射器相连,采用抽取方式,将样品引入定量环
抑制器检测器
外加水模式电导检测器
检测器温度/℃ 背景电导/μS
35
<20
<2
μuS 3. 00
2. 00
1. 00
C
0. 00
1. 00
1. 0 2.0 3. 0 4. 0 5. 0 6. 0 7. 0 8. 0 9. 0 10
0. 0
min
图1 碳酸钠/碳酸氢钠淋洗液体系下乙二醇中氯离子的离子色谱图
3 GB/T14571.5—2016
μS 8.0
6.0
4. 0
2.0
CI
1. 0
10.0
12.0
2. 0 图2 氢氧化钾淋洗液体系下乙二醇中氯离子的离子色谱图
4.0
6.0
8. 0
0.0
min
5.3 容量瓶:聚内烯材质,100mL。 5.4 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5.5 注射器:平头,5mL。 5.6 移液管。
6 采样
按GB/T3723和GB/T6680的规定进行。
分析步骤
7
7.1 仪器准备
开启离子色谱仪,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调试、准备仪器,以达到表1所示的典型操作条件或能获得同等分离的其他适宜条件。用氮气加压保护淋洗液及在线脱气,待基线稳定后进行样品的测定。 7.2 标准曲线 7.2.1 标准溶液的配制
根据样品中的氯离子含量,按照表2选择适当的标准曲线。准确称量标准储备液B(4.9b)),移入 100mL容量瓶中,再加相应量的乙二醇(4.6),混匀,配制得到如表2所示的一系列标准溶液。
表2 标准溶液的配制
标准储备液B质量
标准溶液浓度
乙二醇质量
标准曲线
mg/kg 0.00 0.01 0.02
g 100 99.9 99.8
8 0.0 0.1 0.2
低浓度标准曲线 0.00 mg/kg~0.10 mg/kg
4 GB/T14571.5—2016
表2(续)
标准储备液B质量
乙二醇质量
标准溶液浓度
标准曲线
mg/kg 0.05 0.10 0.10 0.20 0.50 1.00
g 0.5 1.0 1.0 2.0 5.0 10.0
g 99.5 99.0 99.0 98.0 95.0 90.0
低浓度标准曲线 0.00mg/kg~0.10mg/kg
高浓度标准曲线 0.10mg/kg~1.00mg/kg
7.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上述标准溶液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采用注射器抽取方式.依次将标准溶液引入定量环中,由淋洗
液经六通阀载入阴离子交换柱,分离并检测氯离子。记录色谱图上氯离子的出峰时间,以确定氯离子的保留时间;以氯离子浓度为横坐标,以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或计算线性回归方程,线性相关系数应不小于0.99。 7.3 3试样测定
在与分析标准溶液相同的测试条件下,对试样进行分析测定。 注1:若样品中氯离子含量超过标准曲线最高浓度范围,可采用乙二醇(4.6)稀释样品,再进行分析。 注2:测定结果可能会受到容量瓶、玻璃器皿、淋洗液和试剂中氯离子的干扰。应确保试验用容量瓶、玻璃器血和仪
器没有受到氯离子污染,在接触样品和试剂时,需要带橡胶手套避免氯离子的污染
注3:在推荐的试验条件下,若方法运行时间不足,在氯离子之后洗脱的阴离子,可能会进人下一次样品分析过程,
并且对氯离子测定形成干扰。
3分析结果的计算
8
根据氯离子的峰面积,由相应的标准曲线确定其浓度(mg/kg)。
9 分析结果的表述
对于任一试样,以两次重复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报告其分析结果,按GB/T8170的规定修约至 0.01mg/kg。
10 精密度
10.1 重复性
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操作者使用相同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并在短时间内对同一被测对象相互独立进行测试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表3列出的重复性限(r),以大于重复性限 (r)的情况不超过5%为前提。
5 GB/T14571.5—2016
10.2 再现性
在不同的实验室,由不同操作者操作不同的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对同一被测对象相互独立进行测试所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表3列出的再现性限(R),以大于再现性限(R)的情况不超过5%为前提。
表3 重复性限(r)和再现性限(R)
氯离子含量/(mg/kg)
重复性限(r)/(mg/kg)
再现性限(R)/(mg/kg)
0.01 0.03
0.02 0.05
0.01≤X<0.10 0.10≤X≤1.00
11 质量控制
11.1 通过分析一种受控的质控样品保证仪器的性能和试验步骤的准确 11.2为了建立实验过程的统计控制状态,在进行了最新的有效校准后,将妥善保存的4.8中的质量控制样品,作为未知试样进行定期测定。记录测定结果,用统计图表或其他相应的统计技术进行分析,以确定整个测试过程的统计控制状态。如果超过质量控制范围,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例如检查器血是否被污染、水的纯度是否达标,或者重新配制淋洗液、校准仪器等。根据测量和验证了的质量临界状态以及实验过程的稳定性,确定质量控制样品的测定频率。
12 报告
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 有关试样的全部资料,例如样品名称、批号、采样日期、采样地点、采样时间等: b) 本部分编号; c) 分析结果; d) 测定过程中所观察到的任何异常现象的细节及其说明; e) 分析人员姓名,分析日期。
6 ICS 71.080.60 G 1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4571.5—2016
工业用乙二醇试验方法第5部分:氯离子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Test method of monoethylene glycol for industrial use-
Part 5:Determination of chloride ion-
Ion chromatography
2016-10-13发布
2017-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14571.5—2016
前言
GB/T14571《工业用乙二醇试验方法》分为如下几部分: GB/T 14571.1 工业用乙二醇试验方法第1部分:酸度的测定 滴定法; GB/T 14571.2 工业用乙二醇试验方法 第2部分:纯度和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 14571.3 工业用乙二醇中醛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GB/T 14571.4 工业用乙二醇紫外透光率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GB/T 14571.5 工业用乙二醇试验方法 第5部分:氯离子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本部分为GB/T14571的第5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化学分技术委员会(SAC/TC63/SC4)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彭振磊、张育红、曹嘉翌、许竞早
.
I GB/T14571.5—2016
工业用乙二醇试验方法第5部分:氯离子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警告:本方法并未指出与其使用有关的所有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
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
1范围
GB/T14571的本部分规定了工业用乙二醇中氯离子含量测定的离子色谱法,本部分适用于测定工业用乙二醇中浓度范围为0.01mg/kg~1.0mg/kg的氯离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723 工业用化学产品采样安全通则 GB/T 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方法概要
用注射器抽取方式,将样品引人样品定量环,由淋洗液经六通阀载入阴离子交换柱,分离氯离子与其他阴离子,用电导检测器检测。氯离子由保留时间定性,采用峰面积标准曲线法定量。
4试剂及材料
4.17 水:GB/T6682中规定的一级水,且经过脱气处理。 4.2 氯化钠:工作基准。 4.3 氢氧化钾:优级纯。 4.4 碳酸钠:优级纯 4.5 碳酸氢钠:优级纯 4.62 乙二醇:用作配制标准溶液,纯度不低于99.90%(质量分数),氯离子含量不大于0.01mg/kg。 4.7 氮气:纯度不低于99.99%(体积分数)。 4.8 质量控制样品:选取有代表性的稳定的乙二醇样品作为质量控制样品,或按7.2.1方法配制质量控制样品,其氯离子浓度与乙二醇试样中氯离子浓度相近。质量控制样品应置于聚内烯材质的容器中,密封储存于冰箱冷藏室。
1 GB/T 14571.5—2016
4.9 氯离子标准储备液:按以下方法配制;或购买标准溶液,
氯离子标准储备液(1000mg/kg):使用前,在500℃~600℃灼烧氯化钠(4.2)至恒重。准确
a)
称量0.165g氯化钠,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混匀,配制得到1000mg/kg氯离子标准储备液A;
b)氯离子标准储备液(10mg/kg):准确移取1.0mL上述标准储备液A,置于100mL容量瓶中,
用水定容,混匀,配制得到10mg/kg氯离子标准储备液B
4.10碳酸钠/碳酸氢钠淋洗液:4.5mmol/L碳酸钠和0.8mmol/L碳酸氢钠混合溶液,推荐使用淋洗液发生器生成,也可以按如下方式配制:
a)碳酸钠/碳酸氢钠储备液(4.5mol/L碳酸钠和0.8mol/L碳酸氢钠溶液):使用前,在270℃~
300℃灼烧碳酸钠(4.4)至恒重。称量47.70g碳酸钠和6.72g碳酸氢钠(4.5),置于100mL 容量瓶中,用水溶解后,定容,配制得到4.5mol/L碳酸钠和0.8mol/L碳酸氢钠混合溶液,作为碳酸钠/碳酸氢钠储备液。密封储备于冰箱冷藏室,有效期不超过3个月;
b) 碳酸钠/碳酸氢钠淋洗液(4.5mmol/L碳酸钠和0.8mmol/L碳酸氢钠溶液):将上述碳酸钠/
碳酸氢钠储备液用水稀释,混匀,配制4.5mmol/L碳酸钠和0.8mmol/L碳酸氢钠溶液,作为淋洗液。临用前配制。
4.11氢氧化钾淋洗液:5mmol/L氢氧化钾溶液,推荐使用淋洗液发生器生成,也可以按如下方式配制:
a) 氢氧化钾储备液(5mol/L):称量28.05g氢氧化钾(4.3),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溶解
后,定容,配制得到5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作为淋洗液储备液。密封储存于冰箱冷藏室,有效期不超过3个月;
b)氢氧化钾淋洗液(5mmol/L):将上述氢氧化钾储备液用水稀释,混匀,配制5mmol/L氢氧化
钾溶液,作为淋洗液。临用前配制。
5仪器设备
5.1离子色谱仪 5.1.1淋洗液泵:泵接触淋洗液的部件应为非金属材料,且耐强酸强碱。可用氮气代替泵输送淋洗液。 5.1.2淋洗液发生器(可选):自动生成所需浓度的淋洗液。 5.1.3阴离子捕获柱(可选):当使用淋洗液发生器(5.1.2)时,使用阴离子捕获柱来除去淋洗液发生器所用水中的阴离子。 5.1.4样品进样装置:包括六通阀、样品定量环和注射器。 5.1.5抑制器:电解自动再生微膜抑制器或其他抑制器。 5.1.6电导检测器:可以进行温度补偿或自动调整量程。 5.1.7色谱数据系统 5.2色谱柱
推荐色谱柱及典型操作条件见表1,其典型色谱图见图1和图2。满足本部分所规定的分离效果和定量要求的其他色谱柱和操作条件均可采用。
2 GB/T14571.5—2016
表1 典型操作条件
条件淋洗液体系
A
B 氢氧化钾
碳酸钠/碳酸氢钠
大孔的乙基乙烯基苯交联55%二乙烯基苯聚合物,外层涂覆烷基/烷醇
大孔的乙基乙烯基苯交联55% 二乙烯基苯聚合物,外层涂覆烷醇季铵
色谱柱固定相
季铵盐阴离子交换功能基分析柱(250×4×6.0) 保护柱(50×4×11.0)
盐阴离子交换功能基分析柱(250×4×7.5) 保护柱(50×4X11.0) 5mmol/L氢氧化钾
色谱柱规格/ mmXmmXμm
淋洗液
4.5mmol/L碳酸钠、0.8mmol/L碳酸氢钠
淋洗液流速/(mL/min)
1 30 六通阀 100
色谱柱温度/℃
进样器样品定量环/μL 样品引入方式
将六通阀样品入口端Peek管置于乙二醇中,出口端Peek管与注射器相连,采用抽取方式,将样品引入定量环
抑制器检测器
外加水模式电导检测器
检测器温度/℃ 背景电导/μS
35
<20
<2
μuS 3. 00
2. 00
1. 00
C
0. 00
1. 00
1. 0 2.0 3. 0 4. 0 5. 0 6. 0 7. 0 8. 0 9. 0 10
0. 0
min
图1 碳酸钠/碳酸氢钠淋洗液体系下乙二醇中氯离子的离子色谱图
3 GB/T14571.5—2016
μS 8.0
6.0
4. 0
2.0
CI
1. 0
10.0
12.0
2. 0 图2 氢氧化钾淋洗液体系下乙二醇中氯离子的离子色谱图
4.0
6.0
8. 0
0.0
min
5.3 容量瓶:聚内烯材质,100mL。 5.4 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5.5 注射器:平头,5mL。 5.6 移液管。
6 采样
按GB/T3723和GB/T6680的规定进行。
分析步骤
7
7.1 仪器准备
开启离子色谱仪,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调试、准备仪器,以达到表1所示的典型操作条件或能获得同等分离的其他适宜条件。用氮气加压保护淋洗液及在线脱气,待基线稳定后进行样品的测定。 7.2 标准曲线 7.2.1 标准溶液的配制
根据样品中的氯离子含量,按照表2选择适当的标准曲线。准确称量标准储备液B(4.9b)),移入 100mL容量瓶中,再加相应量的乙二醇(4.6),混匀,配制得到如表2所示的一系列标准溶液。
表2 标准溶液的配制
标准储备液B质量
标准溶液浓度
乙二醇质量
标准曲线
mg/kg 0.00 0.01 0.02
g 100 99.9 99.8
8 0.0 0.1 0.2
低浓度标准曲线 0.00 mg/kg~0.10 mg/kg
4 GB/T14571.5—2016
表2(续)
标准储备液B质量
乙二醇质量
标准溶液浓度
标准曲线
mg/kg 0.05 0.10 0.10 0.20 0.50 1.00
g 0.5 1.0 1.0 2.0 5.0 10.0
g 99.5 99.0 99.0 98.0 95.0 90.0
低浓度标准曲线 0.00mg/kg~0.10mg/kg
高浓度标准曲线 0.10mg/kg~1.00mg/kg
7.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上述标准溶液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采用注射器抽取方式.依次将标准溶液引入定量环中,由淋洗
液经六通阀载入阴离子交换柱,分离并检测氯离子。记录色谱图上氯离子的出峰时间,以确定氯离子的保留时间;以氯离子浓度为横坐标,以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或计算线性回归方程,线性相关系数应不小于0.99。 7.3 3试样测定
在与分析标准溶液相同的测试条件下,对试样进行分析测定。 注1:若样品中氯离子含量超过标准曲线最高浓度范围,可采用乙二醇(4.6)稀释样品,再进行分析。 注2:测定结果可能会受到容量瓶、玻璃器皿、淋洗液和试剂中氯离子的干扰。应确保试验用容量瓶、玻璃器血和仪
器没有受到氯离子污染,在接触样品和试剂时,需要带橡胶手套避免氯离子的污染
注3:在推荐的试验条件下,若方法运行时间不足,在氯离子之后洗脱的阴离子,可能会进人下一次样品分析过程,
并且对氯离子测定形成干扰。
3分析结果的计算
8
根据氯离子的峰面积,由相应的标准曲线确定其浓度(mg/kg)。
9 分析结果的表述
对于任一试样,以两次重复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报告其分析结果,按GB/T8170的规定修约至 0.01mg/kg。
10 精密度
10.1 重复性
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操作者使用相同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并在短时间内对同一被测对象相互独立进行测试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表3列出的重复性限(r),以大于重复性限 (r)的情况不超过5%为前提。
5 GB/T14571.5—2016
10.2 再现性
在不同的实验室,由不同操作者操作不同的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对同一被测对象相互独立进行测试所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表3列出的再现性限(R),以大于再现性限(R)的情况不超过5%为前提。
表3 重复性限(r)和再现性限(R)
氯离子含量/(mg/kg)
重复性限(r)/(mg/kg)
再现性限(R)/(mg/kg)
0.01 0.03
0.02 0.05
0.01≤X<0.10 0.10≤X≤1.00
11 质量控制
11.1 通过分析一种受控的质控样品保证仪器的性能和试验步骤的准确 11.2为了建立实验过程的统计控制状态,在进行了最新的有效校准后,将妥善保存的4.8中的质量控制样品,作为未知试样进行定期测定。记录测定结果,用统计图表或其他相应的统计技术进行分析,以确定整个测试过程的统计控制状态。如果超过质量控制范围,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例如检查器血是否被污染、水的纯度是否达标,或者重新配制淋洗液、校准仪器等。根据测量和验证了的质量临界状态以及实验过程的稳定性,确定质量控制样品的测定频率。
12 报告
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 有关试样的全部资料,例如样品名称、批号、采样日期、采样地点、采样时间等: b) 本部分编号; c) 分析结果; d) 测定过程中所观察到的任何异常现象的细节及其说明; e) 分析人员姓名,分析日期。
6
上一章:GB/T 650-2015 化学试剂 溴酸钾 下一章:HG/T 5305-2018 光敏材料4-二甲基氨基苯甲酸乙酯

相关文章

GB/T 3884.12-2010 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2部分:氟和氯含量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GB/T 3884.12-2023 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2部分:氟和氯含量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和电位滴定法 GB/T 3884.12-2023 正式版 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2部分:氟和氯含量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和电位滴定法 SN/T 4244-2015 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中氯含量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GB/T 14571.2-2018 工业用乙二醇试验方法第2部分∶纯度和杂质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14571.2-2018 工业用乙二醇试验方法 第2部分:纯度和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YS/T 445.16-2020 银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6部分:氟和氯含量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DB13/T 2499.2-2017 液态混合物的测定方法第2部分∶ 总硫和总氯同步测定(离子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