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83.040.10 G 3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8657—2014 代替GB/T86572000
苯乙烯-丁二烯生橡胶皂和有机酸含量的测定
Styrene-butadiene rubber, rawDetermination of soap and organic-acid content
(ISO7781:2008,MOD)
2014-07-08发布
2014-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8657—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GB/T8657一2000《苯乙烯-丁二烯生胶 交皂和有机酸含量的测定》。 本标准与GB/T8657—2000的技术差异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 —增加了警告;
修改了范围(见第1章);一删除了采用固定pH值判定滴定终点的方法及相关内容(见2000年版的第3章、第4章、第5 章、7.3、第8章和9.2);一增加了采用电位突跃判定滴定终点的方法及相关内容(见第3章、第5章、7.3、第8章、9.2和
附录A);增加附录B(资料性附录)“松香测试试验”。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7781:2008《苯乙烯-丁二烯生胶 皂和有机酸含量的测定》 (英文版)。
本标准与ISO7781:2008的技术差异如下:
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调整的情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具体调整如下: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5340代替了ISO1795; ·删除了ISO385; ·删除了ISO648; ·删除了ISO1042; ·删除了ISO4799; ·增加了GB/T601。 删除了使用索式萃取器制备试液的方法删除了采用固定pH值判定滴定终点的方法及相关内容一增加了采用电位突跃判定滴定终点的方法及相关内容(见第3章、第5章、7.3、第8章和规范
- 一
性附录A)。 增加了允许差(见第9章)。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合成橡胶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SC6)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申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耿占杰、范国宁、翟月勤、吴毅、薛慧峰、姚晓晖、王芳、李晓银、李叔萍、魏玉丽、
王学丽、箕敏峰。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发布情况为: —GB/T8657—1988,GB/T8657—1992、GB/T8657—2000。
I
GB/T 8657—2014
苯乙烯-丁二烯生橡胶皂和有机酸含量的测定
警告: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熟悉正规实验室操作规程。本标准无意涉及因使用本标准可能出现的
所有安全问题。制定相应的安全和健康制度并确保符合国家法规是使用者的责任。
本标准中规定的某些分析方法可能会涉及使用物质或生成物质或产生废物,这些可能造成当地的环境危害。在试验之后应参考适当的安全操作文件进行处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苯乙烯-丁二烯生橡胶中皂和有机酸含量的两种方法:A法为指示剂法,B法为自动电位滴定法。
本标准适用于乳液聚合型苯乙烯-丁二烯生橡胶。对于使用芳烃填充油和(或)对苯二胺类防老剂的苯乙烯-丁二烯生橡胶,宜采用B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目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15340天然、合成生胶取样及其制样方法(GB/T15340一2008,ISO1795:2000,IDT)
3方法概要
将样品制备成条状,用溶剂萃取出橡胶中的皂和有机酸,然后通过酸碱滴定测定皂和有机酸含量 A法采用指示剂法,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以测定皂含量,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以测
定有机酸含量
B法采用电位滴定法,通过电位突跃点判定滴定等当点。采用返滴定方法,加过量酸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以测定皂和有机酸含量。
4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及以上纯度的试剂和蒸馏水或相当纯度的水。 4.1萃取剂 4.1.1乙醇-甲苯共沸液(ETA):将7份体积的无水乙醇与3份体积的甲苯混合。 4.1.2乙醇-甲苯-水混合液:将95mL的ETA(4.1.1)与5mL的蒸馏水混合 4.2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HCI)=0.05mol/L,按GB/T601配制 4.3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0.1mol/L,按GB/T601配制。 4.4百里酚蓝指示剂:将0.06g的百里酚蓝溶于6.45mL的0.02mol/L氢氧化钠溶液(由4.3稀释得到)中,并用蒸馏水稀释至50mL。
1
GB/T 8657—2014
5仪器
5.1 天平:精度为1mg。 5.2 加热器:恒温水浴、沙浴或电加热套。 5.3广口锥形瓶:400mL~500mL。 5.4 回流冷凝器:球形或蛇形冷凝器。 5.5 容量瓶:250mL。 5.6 移液管:100mL。 5.7 移液管:2mL。 5.8 锥形瓶:250mL。 5.9 滴定管:1mL。 5.10 滴定管:25mL。 5.11 烧杯:150mL。 5.12 :自动电位滴定仪:带有非水电极,具有磁力搅拌功能、动态pH滴定模式、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和曲线评估功能。
6试样制备
按GB/T15340规定的方法制备试样,并剪成长不超过10mm,宽不超过5mm的细条。称取约
2g试样,精确至1mg。
7分析步骤
7.1试液的制备
将一张圆形滤纸放入广口锥形瓶(5.3)底部,并加人100mL萃取剂(4.1)。 注:一般使用乙醇-甲苯共沸液(4.1.1),对矾凝聚的橡胶,用乙醇-甲苯-水混合液(4.1.2)。 将制备好的试样逐一放入广口锥形瓶内,每次加入后旋转广口锥形瓶,使萃取剂完全浸润试样,减
少粘连。将回流冷凝器(5.4)装在广口锥形瓶上,用加热器(5.2)加热。在回流条件下,缓慢煮沸1h后,将萃取液转移至容量瓶(5.5)内。重新加人100mL萃取剂,再缓慢煮沸1h,将此萃取液也转移至容量瓶(5.5)内。分别用10mL萃取剂洗涤试样3次,洗涤液均转移至容量瓶中。待冷却至室温后,用萃取剂定容至250mL,混匀待用。
7.2A法:指示剂法 7.2.1皂含量分析步骤
用移液管(5.6)吸取100mL试液至锥形瓶(5.8)内,加人6滴百里酚蓝指示剂(4.4),用盐酸标准滴
定溶液(4.2)滴定至颜色发生突变,记录消耗的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V1)。另吸取100mL萃取剂用同样的方法做空白试验,记录消耗的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V,)。
7.2.2有机酸含量分析步骤
用移液管吸取100mL试液至锥形瓶内,加人6滴百里酚蓝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4.3)滴定至颜色发生突变,记录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V,)。另吸取100mL萃取剂用同样
2
GB/T8657—2014
的方法做空白试验,记录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V)。 7.3B法:自动电位滴定法 7.3.1仪器准备
在滴定开始之前检查和排空滴定管路中的气泡,按表1设置自动电位滴定仪的参数,按规定的分析
步骤进行滴定即可得到类似图A.1的试液滴定曲线和类似图A.4的空白滴定曲线。实验人员也可以根据自已的经验设置自动电位滴定仪的参数进行滴定,得到类似图A.1的试液滴定曲线和图A.4的空白滴定曲线。
表1日 自动电位滴定仪的主要参数设置
参数滴定模式加液管规格搅拌速度信号漂移控制最小加液等待时间最大加液等待时间最小加液体积最大加液体积滴定终止条件
设定值动态pH模式 5 mL
使液面出现明显的漩涡,但不造成液体飞溅
50 mV 0 s 25 s 0.01 mL 关闭加液体积4mL
7.3.2 :试液分析步骤
用移液管(5.6)吸取100mL试液于烧杯(5.11)中,用移液管(5.7)加入2mL盐酸标准滴定溶液(4.2)。向烧杯中放一磁力搅拌子,置于自动电位滴定仪的测定台上,将电极插入盛有试液的烧杯中,开启搅拌,搅拌2min后将滴定头插人试液中,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进行滴定。 7.3.3空白分析步骤
用移液管吸取100mL萃取剂于烧杯中,用移液管(5.7)加人2mL盐酸标准滴定溶液(4.2),用与分析试液时完全相同的滴定方法进行滴定。 7.3.4确定滴定等当点
按照附录A,对7.3.2和7.3.3得到的滴定曲线进行评估,确定滴定等当点,并记录等当点处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其中试液滴定曲线的等当点EP1和EP2分别对应V;和V:,空白滴定曲线的等当点EP1和EP2分别对应V,和Vs。
8结果计算
8.1 皂含量计算
皂含量us以质量分数(%)表示,A法测定的皂含量按式(1)计算,B法测定的皂含量按式(2)
计算:
3
GB/T 8657—2014
注:由于橡胶中的有机酸不是单一的化学物质,因此,用指定的K。值计算仅能得到有机酸含量的近似值。松香测
试试验参见附录B。
9允许差
9.1A法
皂含量在0~0.55%时,平行测定的两个结果之差值不大于0.03%;有机酸含量在3.00%~8.00% 时,平行测定的两个结果之差值不大于0.15%。 9.2 2B法
皂含量在0~0.55%时,平行测定的两个结果之差值不大于0.04%;有机酸含量在3.00%~8.00% 时,平行测定的两个结果之差值不大于0.25%。
10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本标准的编号; b) 关于样品的详细说明; c) 分析过程使用的方法(A法或B法); d) 试验结果和单位的表示(注明Ks,K。值); e) 在试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任何异常现象; f) 本标准或引用标准中未包括的任何自选操作; g) 试验日期。
a)
5
GB/T8657—2014
附录A (规范性附录)滴定曲线评估
调出试验数据文件,打开仪器的曲线评估功能。典型的试液滴定曲线见图A.1,用平行切线法确定
试液滴定曲线的等当点EP1(图A.2)和EP2(图A.3)。典型的空白滴定曲线见图A.4,用平行切线法确定空白滴定曲线的等当点EP1(图A.5)和EP2(图A.6)。
12
12
12
12 12
12
EP2 1010
1010 8 8 66 4 2
10 8 6 4 2
10号 8 6 4 2
- EP2
8 8 E6 6 4 4
EPI
EP1
2
1
2 V/mL
2 V/mL
2
0
0
1
3
2
0
1
V/mL
图A.2 试液滴定曲线的等当点 图A.3试液滴定曲线的等当点
图A.1 典型的试液
EP2示意图
EP1示意图
滴定曲线
12 12 1010
12 12 1010 8 8 66 4 2
12
12 10 8 E6 4 2
10 8 6 4 2
-EP2
EP2
8
8
6E6 4 4
EP1
EP1
2
a
2
2
3
3
1
0
Vi2L 图A.4典型的空白
3
0
-
3
V/mL
V/mL
图A.5 空白滴定曲线的等当点 图A.6 空白滴定曲线的等当点
滴定曲线
EP1示意图
EP2示意图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