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25.100.70 J43 备案号:51856--2015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2543—2015
超硬磨料制品 电镀金刚石线
Superabrasive products-Electroplated diamond wire
2016-03-01实施
2015-10-1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布
JB/T12543—2015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尺寸代号与产品标记 4..1尺寸代号.. 4..2产品标记.. 产品规格技术要求.
2
4
S 6
6.1 外观.. 6.2 外径的极限偏差 6.3 镀层与基线结合强度 6.4 破断拉力.. 6.5 金刚石分布密度 6.6 长度偏差. 试验方法 7.1 外观.. 7.2 镀层与基线结合强度 7.3 外径的极限偏差, 7.4 破断拉力 7.5 金刚石分布密度 7.6 长度偏差 8检验规则 8.1 抽样规则 8.2 判定规则 9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9.1 标志 9.2 包装. 9.3 运输.. 9.4 贮存. 图1 金刚石线示意图图2 支架示意图图3 缠绕示意图. 表1 尺寸及代号表2 产品规格表 3 外径的极限偏差表4 金刚石线的破断拉力表5 金刚石分布密度表6 出厂检验抽样规则
7
二
I
6
I
JB/T12543-—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磨料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长沙岱勒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华晶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南京三超金
刚石工具有限公司、中原工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段志明、李彤、邵静茹、邹余耀、王秦生、钟建明、吉国胜。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I
JB/T12543-—2015
超硬磨料制品 电镀金刚石线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镀金刚石线的术语和定义、尺寸代号与产品标记、产品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硅材料、蓝宝石、精密陶瓷、玻璃、磁性材料等硬脆材料切割用的电镀金刚石线(以下简称金刚石线)。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58钢丝绳实际破断拉力测定方法 JB/T7990超硬磨料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微粉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金刚石分布密度diamond concentration 每毫米金刚石线上单侧金刚石颗粒分布数量。
3.2
基线 core wire 生产金刚石线用的钢丝。
4尺寸代号与产品标记
4.1尺寸代号
金刚石线形状如图1所示,尺寸及代号见表1。
0
DD D D OD
D
一
C
厂
图1金刚石线示意图
JB/T12543—2015
表1 1尺寸及代号
代号 D L
尺寸外径总长度
单位 mm km
4.2 产品标记
金刚石线标记方法如下: X口XMOOXC
基线直径金刚石微粉粒度标记,应符合JB/T7990的规定总长度外径
示例:产品外径D=0.25mm, 总长度L=20km 金刚石粒度标记为M30/40基线直径为0.18mm的金刚石线标记为:
0.25X20XM30/40X0.18
5 产品规格
金刚石线产品规格见表2。
表2 产品规格
外径 mm 0.10 0.11 0.12 0.14 0.22 0.23 0.24 0.25 0.31 0.32 0.33 0.35 0.37 0.38 0.42 0.44 0.45
基线直径 mm 0.08 0.09 0.10 0.12 0.16 0.16/0.175 0.17/0.175 0.18 0.22 0.25 0.25 0.25 0.30 0.30 0.35 0.35 0.35
金刚石微粉粒度标记
M8/16
M10/20
M30/40
M35/55
M40/60
特殊要求按合同执行。
2
JB/T12543—2015
6 技术要求
6.1外观 6.1.1 镀层不应有高于金刚石颗粒的疗瘤。 6.1.2 镀层不应高于金刚石颗粒。 6.1.3 镀层不应起层或剥落。 6.1.4 金刚石线应色泽均匀,无生锈、污染。 6.2 外径的极限偏差
外径的极限偏差见表3。
表3 外径的极限偏差
外径 mm 0.10 0.11 0.12 0.14 0.22 0.23 0.24 0.25 0.31 0.32 0.33 0.35 0.37 0.38 0.42 0.44 0.45
极限偏差 mm
±0.005
±0.010
±0.020
3镀层与基线结合强度
6.3
经缠绕试验后,牛 镀层不应起层或剥落。 6.4 +破断拉力
金刚石线的破断拉力应符合表4的规定
m
JB/T12543—2015
表4金刚石线的破断拉力
外径 mm 0.10 0.11 0.12 0.14 0.22 0.23 0.24 0.25 0.31 0.32 0.33 0.35 0.37 0.38 0.42 0.44 0.45
破断拉力
N ≥16 ≥23 ≥30 ≥40 ≥70 ≥70 ≥75 ≥80 ≥120
≥160
≥220
≥260
6.5 金刚石分布密度
金刚石分布密度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金刚石分布密度
外径 mm 0.10 0.11 0.12 0.14 0.22 0.23 0.24 0.25 0.31 0.32 0.33 0.35 0.37 0.38
金刚石分布密度 pc/mm
下限
上限
中心值
≥30
≤110
5090
20~30
≥10
《45
25~40
≥10
《55
4
JB/T12543—2015
表5金刚石分布密度(续)
外径 mm 0.42 0.44 0.45
金刚石分布密度 pc/mm
中心值
下限
上限
25~40
≥10
≤55
特殊要求按合同执行。 6.6长度偏差
金刚石线长度不充许负偏差,长度偏差在+2%以下。
7试验方法
7.1外观 7.1.1 瘤用放大倍数不低于100倍的显微镜检查。 7.1.23 金刚石凸出高度用放大倍数不低于100倍的显微镜检查。 7.1.34 镀层剥落或起层用放大倍数不低于100倍的显微镜检查。 7.1.4金刚石线表面用目测。 7.2镀层与基线结合强度
缠绕试验:将金刚石线置于固定支架(见图2)0.22mm及以上外径规格用15N的张力拉紧,0.22mm 以下外径规格用10N张力拉紧。将试样弯曲成U形,然后将一端绕着另一端缠成紧密排列的螺旋圈(见图3),缠绕圈数为10圈,用不低于100倍的显微镜观察。
缠绕 W
广磁码
(10N或15N)
图2 支架示意图
图3缠绕示意图
7.3外径的极限偏差
沿金刚石线每隔0.5m取一个点,共取10点。用千分尺在每个点的相互垂直方向上各测量一个直径,共20个数据,允许2个数据超过外径的极限偏差,其余18个数据应符合标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