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53.020.20 J 8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4560—2016
GB/T 14560—2011
履带起重机
Crawler cranes
2016-09-01实施
2016-02-2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14560—2016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I
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
2
3
4 技术要求 5 试验方法 6 检验规则.
11
25 26 26 28 30 31 32 38
使用说明书与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
8
附录A(资料性附录) 起重机主要结构示意图:附录B(资料性附录) 起重机臂架组合主要形式…· 附录C(规范性附录) 履带平均接地比压计算方法附录D(规范性附录) 结构试验方法附录E(规范性附录) 检验项目
FWW- XUEEUTU.
GB/T14560—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4560—2011《履带起重机》,与GB/T14560—2011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主臂、副臂和最低稳定起升速度”的术语(见3.1、3.2和3.9);修改了“变幅副臂”术语(见3.2.1,2011年版的3.1); “超起机构”术语修改为“超起装置”(见3.6,2011年版的3.6);增加了“额定起重量图表”的要求(见4.2.1.3);删除了“起重机主要部件的质量相对于公称值的误差不应大于3%”的要求和相应试验方法(见2011年版的4.2.1.6和5.3.2);删除了“起重机在主臂工况下,起升机构、变幅机构和回转机构中任意两个机构应能同时工作” 的要求(见2011年版的4.2.1.7);修改了“爬坡能力”的要求(见4.2.1.11,2011年版的4.2.1.12);增加了“载荷试验”的要求(见4.2.1.13);删除了“最短主臂工况下起吊最大起重量或最长主臂工况下起吊相应额定起重量时,发动机熄火持续15min,载荷或臂架端部下降距离不应超过15mm或主臂变幅油缸活塞杆的回缩量不超过2mm”的要求(见2011年版的4.2.1.14);修改了“履带平均接地比压计算”的要求(见4.2.1.14和附录C,2011年版的5.5.6);修改了“司机耳旁噪声”的要求(见4.2.2,2011年版的4.2.2);修改了“整机抗倾覆稳定性”的要求(见4.2.3,2011年版的4.2.3);修改了“起重机可靠性试验时间和试验方法”(见4.2.4.2和5.16,2011年版的4.2.4.2和5.16);增加了“焊缝探伤”要求(见4.2.5);增加了“臂架头部侧向位移”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4.2.7和附录D);增加了“多卷扬同步单钩作业”的要求(见4.4.1.6);删除了“气动系统”的要求(见2011年版的4.6);删除了“起重机操纵手柄动作方向的表和布置图”(见2011年版的表2和图1);修改了“超载保护装置”的要求(见4.8.3,2011年版的4.9.4);增加了“设置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的要求(见4.8.4.5);修改了“最高起升速度和最低稳定起升速度”的试验方法(见5.3.3.1和5.3.3.2,2011年版的 5.3.4.1和5.3.4.4);修改了“额定载荷试验、动载荷试验的试验工况和次循环内容”(见表2和表3,2011年版的表3和表4);一删除了“可靠性试验后的性能复试”要求(见2011年版的5.16.5);删除了“工业性试验”(见2011年版的5.18);一删除了“行驶状态下的结构试验”(见2011年版的表C.1序号7);删除了“参考文献”(见2011年版的“参考文献”)。
-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7)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太原科技大学、浙江三一装备有限公司、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建
Ⅲ
VWw. xuet utu. con
GB/T14560—2016
设机械分公司、辽宁抚挖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武、罗凯、徐格宁、彭继文、孙影、张玉柱、王宪国。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4560—1993.GB/T14560——2011; GB/T13330—1991。
E
ww. xuetutu. co
GB/T14560—2016
履带起重机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履带起重机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使用说明书与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液压式履带起重机(以下简称“起重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323—2005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 GB/T3766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3811起重机设计规范 GB5226.2 机械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32部分:起重机械技术条件 GB6067.1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 GB/T6974.1 起重机术语第1部分:通用术语 GB/T6974.2起重机术语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 GB/T 7935 液压元件通用技术条件 GB8918重要用途钢丝绳 GB/T 9969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T10051.1起重吊钩第1部分:力学性能、起重量、应力及材料 GB/T10051.2起重吊钩第2部分:锻造吊钩技术条件 GB12265.3机械安全避免人体各部位挤压的最小间距 GB12602 2起重机械超载保护装置 GB/T13306标牌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15052起重机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符号总则 GB/T19418钢的弧焊接头缺陷质量分级指南 GB20062 2流动式起重机作业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GB/T20118 一般用途钢丝绳 GB/T20303.2起重机司机室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 GB20891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 GB/T21457起重机和相关设备试验中参数的测量精度要求 GB/T21458流动式起重机额定起重量图表 GB/T22358土方机械防护与贮存 GB23821机械安全防止上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 GB/T24809.2一2015起重机对机构的要求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 GB/T24817.2 2起重机械控制装置布置形式和特性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 GB/T24818.2 起重机通道及安全防护设施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
1
w. Xuetutu.
GB/T14560—2016
GB/T26472 流动式起重机卷筒和滑轮尺寸 GB/T28264 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 JB/T4198.1 工程机械用柴油机技术条件 JB/T5946 工程机械涂装通用技术条件 JB/T8727 液压软管总成 JB/T 9737 流动式起重机液压油固体颗粒污染等级、测量和选用 JB/T10559一2006起重机械无损检测钢焊缝超声检测 YB/T5359 压实股钢丝绳
3术语和定义
GB/T6974.1、GB/T6974.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主臂mainboom 与转台铰接,用于支撑载荷提升,可以变幅的构件。
3.2
副臂jib 与主臂端部连接,以增加臂架长度和辅助起升的构件。
3.2.1
变幅副臂luffingjib 在作业过程中,可以改变与主臂夹角的副臂。
3.2.2
固定副臂fixedjib 在作业过程中,不可以改变与主臂夹角的副臂。
3.3
主臂杆 mainboommast 与转台铰接,钢丝绳通过其头部的滑轮组能使主臂变幅的构件。
3.4
副臂榄杆 flyjibmast 与主臂端部或附近部件铰接,用于支撑副臂的构件。
3.5
超起杆superliftmast 一端与转台铰接,另一端通过连接件与主臂和超起配重连接,能改变臂架工作幅度、提高起重性能
的构件。 3.6
超起装置 superliftdevice 通过增设超起榄杆、超起平衡重和辅助机构,改善构件受力状况及整机稳定性,从而提高起重性能
的装置。 3.7
超起工况 superlift operatingmode 带有超起装置的起重机作业工况。
2
www. xuetutu. cor
GB/T14560—2016
3.8
标准工况standardoperatingmode 不带超起装置的起重机作业工况。
3.9
最低稳定起升速度 Eminimunstable liftspeed 起升机构能持续稳定运行的最低速度。
4技术要求
4.1工作条件 4.1.1工作环境温度为一20℃~十40℃,工作场地海拔一般不应超过1000m。 4.1.2工作风速要求如下:
a)臂架长度不大于50m时,风速不应超过14.1m/s; b)臂架长度大于50m时,风速不应超过9.8m/s。 注:均为3s瞬时风速。
4.1.3在下列风速时,应将整个臂架放倒在地面上:
a)主臂工况:主臂长度不小于50m,风速大于或等于21m/s时; b)副臂工况:主臂加副臂组合长度不小于50m;风速大于或等于15m/s时。
4.1.4工作地面应坚实、平整,地面倾斜度不应大于1%。若制造厂允许回转平面的倾斜度更大,应提供相应的额定起重量图表。
工作过程中支撑地面不应下陷。必要时根据不同地面允许的静载荷采取相应措施,以满足工作地面的承载要求。地面或支撑面的承载能力应大于起重机当前工况下最大接地比压。
注:超过上述范围时,应与用户协商解决。 4.2整机 4.2.1一般要求 4.2.1.1300t以上起重机宜带超起机构,带超起和不带超起的起重机结构形式参见附录A,起重机常见臂架组合形式参见附录B。 4.2.1.2起重机的设计计算应符合GB/T3811的有关规定。 4.2.1.3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图表应符合GB/T21458的规定。 4.2.1.4起重机应具有在规定条件下的带载行走性能。 4.2.1.5起升、变幅、回转和行走等机构的运行应平稳,其运行速度与设计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5%。 4.2.1.6 起重机的主要外形尺寸误差不应大于1%。 4.2.1.7起升机构卷扬钢丝绳的单绳微动速度不应大于5m/min。 4.2.1.8 8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空载行走状态的起重机以最低稳定速度前进或后退行走20m,其跑偏量不应大于士250mm。 4.2.1.9 9起重机作业过程中液压油箱内的相对温升不应超过40℃,且最高油温不应超过80℃。 4.2.1.10主臂、副臂、杆等有后倾可能时,应设置防后倾装置。 4.2.1.11空载、带基本臂的起重机在平整、坚实、干燥的地面上直线行驶时,设计爬坡能力应满足:
-最大起重量为450t及以下的起重机不带超起装置时不应小于15%,带超起装置时不应小于5%;
一一最大起重量大于450t的起重机不带超起装置时不应小于10%,带超起装置时不应小于5%。
3
NA- XUEEULU,
GB/T14560—2016
4.2.1.12发动机的技术要求应符合JB/T4198.1的规定,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应符合GB20891的规定。 4.2.1.13起重机在空载和额定载荷各工况下,应动作平稳、无异响或抖动。工作速度达到技术文件的要求。制动可靠且在任何提升操作条件荷均不应出现明显的反向动作。
在动载和静载试验过程中或试验结束后,起重机的结构件不应产生裂纹、永久变形、油漆剥落。零部件不应产生对起重机的性能与安全有影响的损坏,连接处无出现松动或损坏。 4.2.1.14起重机的履带平均接地比压计算见附录C。 4.2.2噪声
起重机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运行时,司机耳旁噪声和机外辐射噪声声功率级限值应符合GB20062 的规定。 4.2.3整机抗倾覆稳定性 4.2.3.1起重机在进行静态稳定性试验过程中,应不倾覆。 4.2.3.2起重机在进行抗后倾覆稳定性试验时,分别测量或计算臂架一侧倾覆线上的总载荷,不应小于起重机总质量重力的15%。 4.2.4可靠性 4.2.4.1可靠性试验时,起重机的作业率不应低于85%。 4.2.4.2可靠性试验时,最大起重量小于800t的起重机可靠性试验总时间不应超过350h;最大起重量等于或大于800t的起重机,可靠性试验总时间不作规定。 4.2.5焊接 4.2.5.1结构件的焊缝质量应满足机械性能设计计算的要求,焊缝缺陷质量分级应符合GB/T19418 中的“B"级。 4.2.5.2主要受力构件的对接焊缝,应进行探伤检测。射线探伤时,不应低于GB/T3323一2005中的质量等级Ⅱ级;超声波探伤时,不应低于JB/T10559一2006中质量等级1级。 4.2.6涂装
起重机涂装技术要求应符合JB/T5946的规定。
4.2.7臂架头部侧向位移
臂架头部最大侧向位移(附录D的测试工况),应满足下列要求: a)臂架组合的头部侧向水平位移不应大于整个臂架组合长度的2%; b)单个臂架的水平侧向位移不应大于单个臂架长度的2%。每个臂架的水平侧向位移不包括由
连接部件变形(倾斜或扭转)所引起的水平位移。
如果主臂上只安装了一节副臂,应满足式(1)(见图1)。
Z≤0.02L,+Z+tanZ'(L;cosβ)+tan(L,sin)
....(1)
式中: Z,—副臂头部侧向水平位移(需测量),单位为毫米(mm); L;一—副臂长度,单位为毫米(mm); Z—主臂头部侧向水平位移(需测量),单位为毫米(mm);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