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5.010 E 10 备案号:53432—2016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6621—2016 代替SY/T6621—2005
输气管道系统完整性管理规范
Managing system integrity of gas pipelines
2016-01-07发布
2016一06一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6621—2016
目 次
前言引言 1 范围
m
术语和定义 3 完整性管理原则完整性管理程序综述 4. 1 概述 4. 2 完整性危害分类 4. 3 完整性管理过程 4. 4 完整性管理程序, 5 后果 5. 1 概述 5. 2 潜在影响区域 5. 3 需考虑的后果因素数据收集、检查和综合 6. 1 概述· 6.2 数据要求 6. 3 数据来源 6. 4 数据收集、 检查和分析 6.5 数据整合风险评价 7. 1 概述 7. 2 定义 7.3 风险评价的目标 7. 4 风险评价方法的建立 7. 5 风险评价方法 7. 6 风险分析 7.7 有效风险评价方法的特点 7.8 采用评价法进行风险预测. 7. 9 风险评价数据的收集 7. 10) 规定的和基于风险的完整性管理程序的优先级排序 7. 11 完整性评价和减缓措施 7. 12 有效性验证完整性评价 8. 1 概述
2
d
10
10
13
6
13 14
1S
15 16
16
16
16 17 17
18 19 20 n1 2 1 22 22 22 22 I
8
SY/T6621—2016
8. 2 管道内检测 8. 3 试压·· 8. 4 直接评价 8.5 其他完整性评价方法
22 25 26 27 27 27 27 32 33 33 34 34 34
9对完整性评价的响应和维修、预防措施
9. 1 概述 9. 2 对管道内检测结果的响应· 9. 3 对试压的响应 9. 4 对直接评价检测的响应 9. 5 计划响应的时间表 9. 6 维修方法 9. 7 预防策略/方法 9.8 预防措施的选择 10 完整性管理方案
34 34 3.5 35 37
10. 1 概述 10. 2 完整性管理方案的更新 10). 3 方案的框架 11 效能测试方案 11. 1 概述 11. 2 效能测试的特点 11. 3 效能测试方法 11. 4 效能测试一 系统内测试 11. 5 效能测试- -行业测试 11.6 效能改进 12 联络方案 12. 1 概述 12. 2 外部联络 12.3 内部联络 13 变更管理方案 14 质量控制方案
37 37 38 38 4 1 4 1 4 1 41 41 42 42
43
14. 1 概述 14. 2 质量管理控制
43 43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危害评价流程图和规定的完整性管理方案附录B(资料性附录) 直接评价法附录C(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与ASMEB31.8S:2014章条编号对照情况附录D(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与ASMEB31.8S:2014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附录E(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中引用标准与国内现有标准对应情况参考文献
45
6.3
64 66 67 68
0
SY/T6621—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1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ASMEB31.8S:2014《输气管道系统完整性管理》。 本标准与ASMEB31.8S:2014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附录C中列出了本标准与ASME
B31.8S:2014的章条编号对照情况。
本标准与ASMEB31.8S:2014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附录D中列出了本标准与ASMEB31.8S: 2014的技术性差异对照情况。
附录E中列出了本标准中引用的部分标准与国内现有相关标准的对应情况。 本标准代替SY/T6621一2005《输气管道系统完整性管理》。本标准与SY/T6621一2005的主要
技术差异如下:
修改了范围.按照GB/T1.1一2009的要求进行了调整(见第1章,2005年版的1.1);修改了部分术语和定义(见第2章,2005年版的第13章):在完整性危害分类中,增加了磨蚀、氢致损伤等因素;增加了考虑交变压力对输气管道的影响(见4.2、2005年版的2.2);修改了图3,增加了潜在影响区域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要求(见第5章,2005年版的第3 章);
修改了数据整合的示例(见6.5,2005年版的4.5);一修改了风险评价方法的相关解释(见7.5,2005年版的5.5);一修改了操作应力范围和检测方法的标准(见表3.2005年版的表3) —修改了风险评价方法的特点(见7.7,2005年版的5.7);
删除了术语和定义中的完整性评价术语层次图,将该图移至第8章完整性评价中;增加了该图的内容(见8.1.2005年版的第13章);修改了外腐蚀危害的直接评价法(见8.4.2,2005年版的6.4.1);
.
一增加了“应力腐蚀开裂危害的应力腐蚀开裂直接评价法(SCCDA)”(见8.4.4);一增加了对内检测结果响应的具体要求(见9.2,2005年版的7.2):
修改了对直接检测评价的响应,增加了对应力腐蚀开裂直接评价的要求(见9.4,2005年版的7.4);
增加了“计划响应的时间表”(见9.5);
增加了维修方法和表中符号的说明(见表4,2005年版的表4);修改了方案框架中关于完整性评价的内容(见10).3.3,2005年版的8.3.3);修改了效能测试中的系统内测试的内容(见11.4,2005年版的9.4);修改了效能指标中设备和误操作危害的内容(见表9,2005年版的表9);修改了全面效能测试的内容(见表10,2005年版的表10);修改了第13章题目“变更管理方案”和变更管理方案的相关内容(见第13章,2005年版的第11章);修改了质量管理控制内容和对人员的要求(见14.2,2005年版的12.2);一修改了针对外腐蚀危害和内腐蚀危害的完整性评价时间间隔(见A.1.3和A.2.3,2005年版的A.1.3和A.2.3);
-
-
m
SY/T 66212016
修改了A.3.删除了图A.3,增加了表A.1和表A.2(见A.3,2005年版的A.3);修改了附录B(见附录B.2005年版的附录B)。
本标准由石油工业油气储运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分公司、中石油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
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分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湛贵宇、王棠昱、陈静、董绍华、张华兵、宗照峰、陈瑾、王为、熊光德、 王东营、李成钢。
V
SY/T6621—2016
引言
确保输气管道系统的完整性.是每个管道企业的首要目标。管道企业希望不间断和安全可靠地向用户供应天然气,避免对员工、公众、用户或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无事故运行始终是管道企业的目标。本标准作为对ASMEB31.8的补充,将使管道企业更容易实现这个目标。
综合、系统和全面的完整性管理程序,为改进管道系统的安全性提供了方法,它可有效配置资源
信息,为管道企业提供预防、检测和减缓措施。这些措施将提高安全性,并减少事故发生的次数。
本标准介绍了管道企业用于评价和减缓风险的一套程序,其目的在于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减轻事故的后果。该程序包括规定的和基于风险的两种完整性管理程序。
规定的完整性管理程序,可提供所有必要的预防、检测和减缓措施。基于风险的完整性管理程序,需要的数据更多,风险分析的范围更大,能使管道企业在检测周期、来用工具和减缓方法的选择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以满足甚至高于本标准的要求。未进行充分的检测、并获得规定的完整性管理程序所需的管道状况信息,管道企业不宜开展基于风险的完整性管理程序。基于风险的完整性管理程序或其他相应国际标准,其可信度应高于或等于规定的完整性管理程序的可信度。
本标准的每一章都对规定的和基于风险的完整性管理程序提出了要求。此外,附录A针对不同的危害,介绍了具体的步骤,可供管道企业建立一套符合要求的规定的完整性管理程序
本标准是为负责设计、执行和改进管道完整性管理程序的个人和组织制定的。一般来讲,组织包括管理人员、设计人员、操作人员、技术人员和/或在预防、检测和减缓措施方面有专长的专业人员。
V
SY/T 6621—2016
输气管道系统完整性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管道企业制定和执行有效的完整性管理程序所需的信息、经过证实的行业做法和过程的指南。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钢质输气管道系统。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 1
应采取措施的异常actionableanomaly 管道企业基于对异常和管道数据的分析,认为可能超过接受限度的异常。
2. 2
异常 anomaly 管材、涂层或焊缝的一项偏离正常的未经验证的偏差。
2. 3
屈曲 日buckle 由于弯曲、轴向力、撞击和/或扭矩载荷的单独作用或与内压共同作用,使管道承受一定的塑性
变形引起管壁永久性的褶皱或造成管道截面过度变形的一种状态。 2. 4
密间隔测试 close interval survey (CiS) 一种在管顶地表以预定间隔(一米/英尺至几米/英尺)测取一系列管地电位.并由此得出阴极保
护系统的效果的检测技术。 2. 5
缺陷defect 尺寸或特性超出可接受限度的异常。
2. 6
凹陷dent 由于外力作用而产生的管壁永久变形,导致管道局部流通截面减小。
2. 7
直流电位梯度directcurrentvoltagegradient(DCVG) 将周期性同步通/断的阴极保护电流施加在管道上,以密间隔测量管道防腐层破损点漏泄的直流
电流在地表所产生的地电位梯度变化,来确定防腐层缺陷位置、大小并识别腐蚀活性的方法。 2.8
工程评价engineeringassessment 使用工程原则进行的一种书面评价,评价各种变化对管道系统的运行或完整性的影响,该评价遵
循评价对象有关的工程和风险管理原则,一般需要有经验或资质的人员进行。
1
SY/T6621—2016
2. 9
工程临界评价engineeringcriticalassessment(ECA)基于断裂力学、可确定缺欠最大许可尺寸的一种分析过程,该过程遵循评价对象有关的工程和风
险管理原则,一般需要有经验或资质的人员进行。 2. 10
失效failure 管道系统的某些设施损坏、功能缺失或性能下降,不能继续安全可靠使用的状态。
2. 11
疲劳fatigue 多个应力周期造成裂纹发展或扩大的过程。
2. 12
气体gas 适合于民用或工业燃料、通过管道系统输送或分配至用户的任何气体或气体混合物。常见的类型
为天然气、煤制天然气、煤层气、人工煤气和与空气或无空气掺合气态的液化石油气。 2. 13
输气管道系统 gaspipelinesystem 一条或数条相互连通形成网络的管道,用于将气体从集气系统、气体处理厂出口或储气库输至用
户或其他储气库,有明确起、止点的管道设施,一般包括输气线路、输气站场及辅助设施等。 2. 14
划痕gouge 机械损伤引起的金属损失,会造成金属管道局部细长的沟槽或凹槽。
2. 15
氢致损伤 5hydrogen-induceddamage 金属与环境(液体或气体)接触、金属材料吸收了氢离子(原子/分子)造成退化的形式。例如:
形成内裂纹、鼓泡、钢内空洞、脆化(即失去延展性)、高温氢蚀(即表面脱碳和氢化反应)。 2.16
缺欠imperfection 特性未超过可接受限度的异常。
2. 17
迹象indication 管道无损检测技术或方法检测到的偏离预期的现象,可能是或不是缺陷。
2. 18
内检测in-lineinspection(ILI) 利用内检测器进行的管道检测活动。
2. 19
内检测器 in-lineinspectiontools 借助于流体压差在管内运动,检测管道缺陷(内外壁腐蚀、损伤、变形、裂纹等)、管道中心线
位置和管道结构特征(焊缝、三通、弯头等)的设备。 2. 20
完整性评价integrityassessment 采取适用的检测技术,获取管道本体状况信息,通过材料与结构可靠性分析,对管道的安全状态
进行全面评价,从而确定管道适用性的过程。常用的完整性评价方法有:管道内检测、试压和直接评价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