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JB/T 8466-2014 锻钢件渗透检测

JB/T 8466-2014 锻钢件渗透检测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8 10:41:54



推荐标签: 检测 jb 钢件 8466

内容简介

JB/T 8466-2014 锻钢件渗透检测 ICS77.140.85 J32 备案号:47210—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8466—2014 代替JB/T84661996
锻钢件渗透检测 Penetranttestingforsteel forgings
2014-11-01实施
2014-07-0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8466—2014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安全与环境要求协商的条款,书面检测规程 6.1 总则.. 6.2 书面检测规程的形式 6.3 专用规程的内容人员资格
4 S
6.
7
7.1 资格证书 7.2 资格等级 7.3 一般要求. 检测系统 8.1 渗透检测材料 8.2 设备 8.3 性能校核检测时机 iC 表面状态 11 检测区域 12 渗透检测工艺
12.1 总则 12.2 预清洗和表面准备 12.3 施加渗透剂 12.4 去除多余的渗透剂 12.5 干燥 12.6 施加显像剂 12.7 显像时间 13观察 13.1 总则 13.2 观察条件 14 显示分类 15 记录限和验收标准 16 缺陷去除后的复检 17 后清洗 18 渗透检测报告
图1 线性显示的分类,
表1 质量等级、记录限和验收标准 JB/T8466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8466—1996《锻钢件液体渗透检验方法》,与JB/T8466—1996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
下:
明确规定了本标准的使用范围(见第1章):增加了安全与环境方面的要求(见第4章):增加了对渗透检测人员的要求(见第7章):修改了检测系统的要求(见第8章,1996年版的第3章);修改了表面准备的要求(见12.2,1996年版的4.3);修改了施加渗透剂的要求(见12.3,1996年版的4.4):修改了去除多余渗透剂的要求(见12.41996年版的4.5);修改了观察条件(见第13章,1996年版的4.8);删除了渗透材料和操作鉴定的内容(见1996年版的第6章):增加了关于显示分类的规定(见第14章):增加了显示的记录限和验收标准(见第15章):增加了渗透检测报告应包括的内容(见第18章)删除了附录A,将相关内容列在标准的相应章条中(见12.2,1996年版的附录A),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大型铸锻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二重集团(德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吕慧、赵晓辉、杨签。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8466—1996
1 JB/T8466—2014
锻钢件渗透检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锻钢件渗透检测的方法和验收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锻钢件的渗透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944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GB/T12604.3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 GB/T18851.1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1部分:总则 GB/T18851.2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第2部分:渗透材料的检验 GB/T18851.3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第3部分:参考试块 GB/T18851.4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第4部分:设备 JB/T6064 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用试块
3 术语和定义
GB/T12604.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安全与环境要求
4.1渗透检测时允许使用有毒、有害、易燃和易挥发的材料。使用这些材料时应严格执行与所用材料有关的规章制度,并且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有关安全、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工作区域应充分通风并远离热源、明火和燃烧物。 4.2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将眼晴直接对准未被过滤的、来自紫外辐射源的辐射。应保证在安全的条件下工作。对于紫外辐射源,无论是灯的整体还是部分都要经过过滤。
3应按制造商提供的使用说明书来使用渗透检测材料和设备。
4.3
5 协商的条款
供需双方经协商后,应在订货合同或技术协议中对下列事项做出明确规定: a)渗透检测的时机; b)渗透检测的区域: c)渗透检测的方法; d)各工件的质量等级,或同一工件不同区域的质量等级: e)与本标准中表1不相同的记录限和验收标准; f)是否要求联检:
1
龙牛网www.longniu.com下载 JB/T8466—2014
g)是否提交书面检测规程给需方认可。
6书面检测规程 6.1总则
渗透检测应按书面检测规程进行。如果在订货合同或技术协议中有规定时,应在检测前将书面检测规程提交需方认可。 6.2书面检测规程的形式
书面检测规程有以下几种形式: a)产品的技术规范: b)产品的书面专用规程: c)如果供需双方规定了检验细节,也可采用本标准。
6.3专用规程的内容
专用规程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受检锻件的种类: b)参考文件: e)渗透检测人员的认证资格: d)渗透检测的时机: e)检查部件的检测部位: f)渗透检测材料的类型,包括沙透剂、清洗剂、乳化剂、显像剂; g)工件表面态: h)观察条件: i)渗透检测前的清洗和干燥工艺,包括所用的清洗材料和允许的最短干燥时间: j)施加渗透剂的工艺,包括工件的温度和渗透时间: k)施加显像剂前,多余渗透剂的去除和干燥的工艺: 1)施加显像剂的工艺,包括显像时间: m)标记或记录缺陷的方法; n)验收准则: o)渗透检测后是否需要清洗,如果需要,应明确后清洗工艺: p)渗透检测报告。
7 人员资格
7.1 资格证书
凡从事渗透检测的人员应按照GB/T9445或其他同等标准的规定,经国家有关部门考核鉴定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7.2 资格等级
各资格等级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对应的渗透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2 JB/T8466—2014
7.3 3一般要求
凡从事渗透检测工作的人员,除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外,视力应满足下列要求: a)矫正视力不得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并一年检查一次: b)不得有色盲。
8检测系统
8.1渗透检测材料
渗透检测材料(渗透剂、乳化剂、清洗剂和显像剂)应符合GB/T18851.1标准。渗透检测材料的联合使用应符合以下要求:
a)符合GB/T18851.1的规定: b)与所检测的材料相匹配(见GB/T18851.1标准的指南); c)按照GB/T18851.3中试块验证后至少应达到相应灵敏度等级; d)应在有效期内。 对奥氏体不锈钢、钛镍基合金材料采用渗透检测时,应限制氯化物、氟化物离子含量及总的氯、氟、
硫含量。若有此要求时,合同双方对取样技术、分析试验方法,氟、氟、硫含量的极限值应经协商达成一致。若无特殊要求,含氯量应限制在1%以下,对氟、硫含量也应同样限制。 8.2设备
渗透检测所使用的设备应符合GB/T18851.4的规定。可以使用以下设备: a)喷枪或喷雾器: b)浸液槽: c)静电喷枪。
8.3性能校核
渗透剂的灵敏度应符合GB/T18851.2的规定。 性能校核时应检查锻件的温度,确保检测温度在检测介质制造商规定的温度范围内。
9检测时机
最终验收检测一般应在锻件的交货状态下进行。若供需双方另有规定,则按规定执行。
10表面状态
受检表面应清洁,不得有任何妨碍检测灵敏度或显示判断的异物,如氧化皮、油、油脂、机械加工痕迹、涂层等。
质量等级为1级、2级和3级的受检表面,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6.3μm;质量等级为4级的受检表面,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12.5μm。
11 检测区域
应对受检表面进行100%的检测。若供需双方另有规定,则按规定执行。
3
龙牛网www.longniu.com下载 JB/T8466—2014 12渗透检测工艺
12.1总则
渗透检测工艺应按编制的专用规程执行。如未编制专用规程,则渗透检测工艺应符合12.2~12.7 的要求: 12.2 2预清洗和表面准备 12.2.1总体要求
应除去诸如氧化皮、锈斑、油脂或者油漆,可以通过机械或者化学方法预处理,或者这两种方法的组合。预处理应保证检测面没有残渣,且渗透剂能渗入每一个表面缺陷。应有足够大的清洗表面,以防止受检表面受周边表面的干扰。 12.2.2机械预处理
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如刷擦、金刚砂研磨、打磨、喷丸、高压水喷射等,以除去氧化皮、熔渣、锈斑等,但是用这些方法清除表面杂质通常是不合适的,在各种情况下,特别在喷丸情况下,清除表面杂质时,应注意不得由于表面的压实或者磨削而掩盖表面缺陷。如有必要,应随后进行酸洗处理,接着进行充分选和干燥,以保证表面不连续的开口。 12.2亿经理处理
司当化学清洗剂进行化学清除处理,以便清除诸如油脂、色料或酸洗液类残渣。化学预处理透剂发生反应,并且强烈影响其灵敏度。特别是酸和铬酸盐,会降低荧光渗透剂的荧光额色,因此应采用适当的清洗方法清洗表面上的化学介质,包括水冲洗。 12.2.4干海
作为预处理的最后阶段,受检工件应完全干燥,表面不连续中不得残留水和溶剂。 12.3施加渗透剂 12.3.1施加的温度
为了将渗透到不连续中的水分减至最少,通常应使温度保持在最低10℃至最高50℃范围内。在特定情况下,最低温度可以为5℃。
对于在10℃以下和在50℃以上的温度,需使用JB/T6064中的A型对比试块对渗透检测系统和渗透检测方法进行验证。
注:特别是在低温时,容易出现水凝聚在检测面和表面不连续中的危险,水会阻碍渗透剂渗入表面不连续中。 12.3.2 施加的方法
渗透剂可以通过喷洒、涂刷、流浇或没渍等方法施加到受检工件上。应保证在整个渗透时间内检测面保持湿润。 12.3.3渗透时间
适当的渗透时问取决于渗透剂的性能、检测时的温度、受检工件的材料和预测的缺陷。渗透时间可在5min~60min内。渗透时间至少应多于有关灵敏度规定的渗透时问。如果没有,则应在书面检测规程中预定渗透时间。 4 JB/T8466—2014
12.4去除多余的渗透剂 12.4.1概述
多余渗透剂的去除原则为不得将渗透剂从表面不连续中排出。应通过适当的方法除去多余的渗透剂。适当的方法有:喷水或用湿(蘸水或者清洗剂)布(纸巾)等擦抹。但应注意将冲洗处理造成的机械影响减至最小。水温不得超过43℃。通常应首先用干净的不起毛的布料(纸巾)除去多余的渗透剂,随后用带有溶剂的潮湿、干净、不起毛的布料(纸巾)进行清洗。 12.4.2溶剂去除型渗透剂
对于溶剂去除型渗透剂,建议分两个阶段进行去除: a)用清洁、于燥、吸湿的无绒毛的布或纸巾擦去大部分渗透剂: b)再用相应的溶剂略微地沾湿无绒毛的布或纸巾,擦去滞留在表面的渗透剂薄层,直至多余渗透
剂的滞留痕迹都被去除掉为止。 允许采用其他的去除方法。但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应注意尽可能少地去除不连续中的渗透剂。
12.4.3水洗型和后乳化型渗透剂
应采用水冲洗、擦洗或喷酒的方式来去除。水压应不超过345kPa,水温不得超过43℃。 对于荧光渗透剂,冲洗应在紫外辅射下进行,以确保充分清洗所有表面。对于着色渗透剂,应冲洗
至被检表面上看不到渗透剂的狼迹为止。
如果某一区域为渗避剂不能完全被水洗掉,那是因为渗透剂的乳化不足,则应对该区域重新进行检测。 12.5干燥
在去除多余渗透剂之后和施加显像剂之前,为了尽可能快速干燥残留水分,应从工件上排除水滴利脏水。
除了采用水基显像剂外,在排除残留渗透剂后应尽快选择下述方法干燥检测面: a)用干净、干燥、不起毛的布或纸巾来擦拭 b)在热水中浸泡后在环境温度中蒸发: c)高温干燥: d)在空气流中干燥: e)列项a)至d)方法的组合。 使用压缩空气时,应特别注意不得有水和油,并且在工件的检测面上尽可能保持低的压力。 检测面的干燥处理应防止表面缺陷中渗透剂的干燥。干燥时不得超过50℃。
12.6施加显像剂 12.6.1干式显像剂
干式显像剂只在使用荧光渗透剂时应用。应通过下述方法在检测面上均匀地施加干式显像剂:喷酒、 静电喷洒、喷枪喷洒、烧结法、风箱喷洒。施加干式显像剂时应恰好覆盖检测面,不应局部堆积。 12.6.2水基悬浮液湿式显像剂
应通过在搅拌的悬浮液中浸渍或者通过用合适的装置按商定的方法施加,以得到一层薄而均匀的显像剂。检测人员应遵照制造商的说明获知显像剂的浸溃时问和浸渍温度。为了取得可靠的最佳结果,浸渍时间应尽可能短。
5
龙牛网www.longniu.com下载 ICS77.140.85 J32 备案号:47210—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8466—2014 代替JB/T84661996
锻钢件渗透检测 Penetranttestingforsteel forgings
2014-11-01实施
2014-07-0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8466—2014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安全与环境要求协商的条款,书面检测规程 6.1 总则.. 6.2 书面检测规程的形式 6.3 专用规程的内容人员资格
4 S
6.
7
7.1 资格证书 7.2 资格等级 7.3 一般要求. 检测系统 8.1 渗透检测材料 8.2 设备 8.3 性能校核检测时机 iC 表面状态 11 检测区域 12 渗透检测工艺
12.1 总则 12.2 预清洗和表面准备 12.3 施加渗透剂 12.4 去除多余的渗透剂 12.5 干燥 12.6 施加显像剂 12.7 显像时间 13观察 13.1 总则 13.2 观察条件 14 显示分类 15 记录限和验收标准 16 缺陷去除后的复检 17 后清洗 18 渗透检测报告
图1 线性显示的分类,
表1 质量等级、记录限和验收标准 JB/T8466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8466—1996《锻钢件液体渗透检验方法》,与JB/T8466—1996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
下:
明确规定了本标准的使用范围(见第1章):增加了安全与环境方面的要求(见第4章):增加了对渗透检测人员的要求(见第7章):修改了检测系统的要求(见第8章,1996年版的第3章);修改了表面准备的要求(见12.2,1996年版的4.3);修改了施加渗透剂的要求(见12.3,1996年版的4.4):修改了去除多余渗透剂的要求(见12.41996年版的4.5);修改了观察条件(见第13章,1996年版的4.8);删除了渗透材料和操作鉴定的内容(见1996年版的第6章):增加了关于显示分类的规定(见第14章):增加了显示的记录限和验收标准(见第15章):增加了渗透检测报告应包括的内容(见第18章)删除了附录A,将相关内容列在标准的相应章条中(见12.2,1996年版的附录A),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大型铸锻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二重集团(德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吕慧、赵晓辉、杨签。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8466—1996
1 JB/T8466—2014
锻钢件渗透检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锻钢件渗透检测的方法和验收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锻钢件的渗透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944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GB/T12604.3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 GB/T18851.1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1部分:总则 GB/T18851.2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第2部分:渗透材料的检验 GB/T18851.3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第3部分:参考试块 GB/T18851.4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第4部分:设备 JB/T6064 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用试块
3 术语和定义
GB/T12604.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安全与环境要求
4.1渗透检测时允许使用有毒、有害、易燃和易挥发的材料。使用这些材料时应严格执行与所用材料有关的规章制度,并且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有关安全、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工作区域应充分通风并远离热源、明火和燃烧物。 4.2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将眼晴直接对准未被过滤的、来自紫外辐射源的辐射。应保证在安全的条件下工作。对于紫外辐射源,无论是灯的整体还是部分都要经过过滤。
3应按制造商提供的使用说明书来使用渗透检测材料和设备。
4.3
5 协商的条款
供需双方经协商后,应在订货合同或技术协议中对下列事项做出明确规定: a)渗透检测的时机; b)渗透检测的区域: c)渗透检测的方法; d)各工件的质量等级,或同一工件不同区域的质量等级: e)与本标准中表1不相同的记录限和验收标准; f)是否要求联检:
1
龙牛网www.longniu.com下载 JB/T8466—2014
g)是否提交书面检测规程给需方认可。
6书面检测规程 6.1总则
渗透检测应按书面检测规程进行。如果在订货合同或技术协议中有规定时,应在检测前将书面检测规程提交需方认可。 6.2书面检测规程的形式
书面检测规程有以下几种形式: a)产品的技术规范: b)产品的书面专用规程: c)如果供需双方规定了检验细节,也可采用本标准。
6.3专用规程的内容
专用规程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受检锻件的种类: b)参考文件: e)渗透检测人员的认证资格: d)渗透检测的时机: e)检查部件的检测部位: f)渗透检测材料的类型,包括沙透剂、清洗剂、乳化剂、显像剂; g)工件表面态: h)观察条件: i)渗透检测前的清洗和干燥工艺,包括所用的清洗材料和允许的最短干燥时间: j)施加渗透剂的工艺,包括工件的温度和渗透时间: k)施加显像剂前,多余渗透剂的去除和干燥的工艺: 1)施加显像剂的工艺,包括显像时间: m)标记或记录缺陷的方法; n)验收准则: o)渗透检测后是否需要清洗,如果需要,应明确后清洗工艺: p)渗透检测报告。
7 人员资格
7.1 资格证书
凡从事渗透检测的人员应按照GB/T9445或其他同等标准的规定,经国家有关部门考核鉴定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7.2 资格等级
各资格等级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对应的渗透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2 JB/T8466—2014
7.3 3一般要求
凡从事渗透检测工作的人员,除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外,视力应满足下列要求: a)矫正视力不得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并一年检查一次: b)不得有色盲。
8检测系统
8.1渗透检测材料
渗透检测材料(渗透剂、乳化剂、清洗剂和显像剂)应符合GB/T18851.1标准。渗透检测材料的联合使用应符合以下要求:
a)符合GB/T18851.1的规定: b)与所检测的材料相匹配(见GB/T18851.1标准的指南); c)按照GB/T18851.3中试块验证后至少应达到相应灵敏度等级; d)应在有效期内。 对奥氏体不锈钢、钛镍基合金材料采用渗透检测时,应限制氯化物、氟化物离子含量及总的氯、氟、
硫含量。若有此要求时,合同双方对取样技术、分析试验方法,氟、氟、硫含量的极限值应经协商达成一致。若无特殊要求,含氯量应限制在1%以下,对氟、硫含量也应同样限制。 8.2设备
渗透检测所使用的设备应符合GB/T18851.4的规定。可以使用以下设备: a)喷枪或喷雾器: b)浸液槽: c)静电喷枪。
8.3性能校核
渗透剂的灵敏度应符合GB/T18851.2的规定。 性能校核时应检查锻件的温度,确保检测温度在检测介质制造商规定的温度范围内。
9检测时机
最终验收检测一般应在锻件的交货状态下进行。若供需双方另有规定,则按规定执行。
10表面状态
受检表面应清洁,不得有任何妨碍检测灵敏度或显示判断的异物,如氧化皮、油、油脂、机械加工痕迹、涂层等。
质量等级为1级、2级和3级的受检表面,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6.3μm;质量等级为4级的受检表面,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12.5μm。
11 检测区域
应对受检表面进行100%的检测。若供需双方另有规定,则按规定执行。
3
龙牛网www.longniu.com下载 JB/T8466—2014 12渗透检测工艺
12.1总则
渗透检测工艺应按编制的专用规程执行。如未编制专用规程,则渗透检测工艺应符合12.2~12.7 的要求: 12.2 2预清洗和表面准备 12.2.1总体要求
应除去诸如氧化皮、锈斑、油脂或者油漆,可以通过机械或者化学方法预处理,或者这两种方法的组合。预处理应保证检测面没有残渣,且渗透剂能渗入每一个表面缺陷。应有足够大的清洗表面,以防止受检表面受周边表面的干扰。 12.2.2机械预处理
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如刷擦、金刚砂研磨、打磨、喷丸、高压水喷射等,以除去氧化皮、熔渣、锈斑等,但是用这些方法清除表面杂质通常是不合适的,在各种情况下,特别在喷丸情况下,清除表面杂质时,应注意不得由于表面的压实或者磨削而掩盖表面缺陷。如有必要,应随后进行酸洗处理,接着进行充分选和干燥,以保证表面不连续的开口。 12.2亿经理处理
司当化学清洗剂进行化学清除处理,以便清除诸如油脂、色料或酸洗液类残渣。化学预处理透剂发生反应,并且强烈影响其灵敏度。特别是酸和铬酸盐,会降低荧光渗透剂的荧光额色,因此应采用适当的清洗方法清洗表面上的化学介质,包括水冲洗。 12.2.4干海
作为预处理的最后阶段,受检工件应完全干燥,表面不连续中不得残留水和溶剂。 12.3施加渗透剂 12.3.1施加的温度
为了将渗透到不连续中的水分减至最少,通常应使温度保持在最低10℃至最高50℃范围内。在特定情况下,最低温度可以为5℃。
对于在10℃以下和在50℃以上的温度,需使用JB/T6064中的A型对比试块对渗透检测系统和渗透检测方法进行验证。
注:特别是在低温时,容易出现水凝聚在检测面和表面不连续中的危险,水会阻碍渗透剂渗入表面不连续中。 12.3.2 施加的方法
渗透剂可以通过喷洒、涂刷、流浇或没渍等方法施加到受检工件上。应保证在整个渗透时间内检测面保持湿润。 12.3.3渗透时间
适当的渗透时问取决于渗透剂的性能、检测时的温度、受检工件的材料和预测的缺陷。渗透时间可在5min~60min内。渗透时间至少应多于有关灵敏度规定的渗透时问。如果没有,则应在书面检测规程中预定渗透时间。 4 JB/T8466—2014
12.4去除多余的渗透剂 12.4.1概述
多余渗透剂的去除原则为不得将渗透剂从表面不连续中排出。应通过适当的方法除去多余的渗透剂。适当的方法有:喷水或用湿(蘸水或者清洗剂)布(纸巾)等擦抹。但应注意将冲洗处理造成的机械影响减至最小。水温不得超过43℃。通常应首先用干净的不起毛的布料(纸巾)除去多余的渗透剂,随后用带有溶剂的潮湿、干净、不起毛的布料(纸巾)进行清洗。 12.4.2溶剂去除型渗透剂
对于溶剂去除型渗透剂,建议分两个阶段进行去除: a)用清洁、于燥、吸湿的无绒毛的布或纸巾擦去大部分渗透剂: b)再用相应的溶剂略微地沾湿无绒毛的布或纸巾,擦去滞留在表面的渗透剂薄层,直至多余渗透
剂的滞留痕迹都被去除掉为止。 允许采用其他的去除方法。但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应注意尽可能少地去除不连续中的渗透剂。
12.4.3水洗型和后乳化型渗透剂
应采用水冲洗、擦洗或喷酒的方式来去除。水压应不超过345kPa,水温不得超过43℃。 对于荧光渗透剂,冲洗应在紫外辅射下进行,以确保充分清洗所有表面。对于着色渗透剂,应冲洗
至被检表面上看不到渗透剂的狼迹为止。
如果某一区域为渗避剂不能完全被水洗掉,那是因为渗透剂的乳化不足,则应对该区域重新进行检测。 12.5干燥
在去除多余渗透剂之后和施加显像剂之前,为了尽可能快速干燥残留水分,应从工件上排除水滴利脏水。
除了采用水基显像剂外,在排除残留渗透剂后应尽快选择下述方法干燥检测面: a)用干净、干燥、不起毛的布或纸巾来擦拭 b)在热水中浸泡后在环境温度中蒸发: c)高温干燥: d)在空气流中干燥: e)列项a)至d)方法的组合。 使用压缩空气时,应特别注意不得有水和油,并且在工件的检测面上尽可能保持低的压力。 检测面的干燥处理应防止表面缺陷中渗透剂的干燥。干燥时不得超过50℃。
12.6施加显像剂 12.6.1干式显像剂
干式显像剂只在使用荧光渗透剂时应用。应通过下述方法在检测面上均匀地施加干式显像剂:喷酒、 静电喷洒、喷枪喷洒、烧结法、风箱喷洒。施加干式显像剂时应恰好覆盖检测面,不应局部堆积。 12.6.2水基悬浮液湿式显像剂
应通过在搅拌的悬浮液中浸渍或者通过用合适的装置按商定的方法施加,以得到一层薄而均匀的显像剂。检测人员应遵照制造商的说明获知显像剂的浸溃时问和浸渍温度。为了取得可靠的最佳结果,浸渍时间应尽可能短。
5
龙牛网www.longniu.com下载
上一章:GB/T 14404-2011 剪板机 精度 下一章:NB/SH/T 0808-2010 在用柴油机油中稀释柴油含量测定法 气相色谱法

相关文章

TB/T 3575.2-2022 机车车辆锻钢件无损检测 第2部分:渗透检测 JB/T 8468-2014 锻钢件磁粉检测 JB/T 8467-2014 锻钢件超声检测 TB/T 3575.1-2022 机车车辆锻钢件无损检测 第1部分:磁粉检测 JB/T 12000-2014 火电超临界及超超临界参数阀门用承压锻钢件技术条件 GB/T 42602-2023 大型锻钢件的锻造规范 GB/T 37464-2019 大型锻钢件的淬火与回火 GB/T 37559-2019 大型锻钢件的正火与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