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NB/SH/T 0808-2010 在用柴油机油中稀释柴油含量测定法 气相色谱法

NB/SH/T 0808-2010 在用柴油机油中稀释柴油含量测定法 气相色谱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39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8 10:42:48



相关搜索: 柴油 气相 0808 机油 色谱 测定 含量 在用 含量 稀释

内容简介

NB/SH/T 0808-2010 在用柴油机油中稀释柴油含量测定法 气相色谱法 ICS.75. 100
SH
E34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NB/SH/T0808-2010
在用柴油机油中稀释柴油含量测定法
气相色谱法
Diesel fuel diluent in used diesel engine oils by gas chromatography
2010-05-01发布
2010-10-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SH/T0808—2010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ASTMD3524-04《气相色谱法测定在用柴油机油中稀释柴油含量》。
本标准根据ASTMD3524-04重新起草。 本标准与ASTMD3524-04的主要差异如下:
重复性和再现性的表述修改为我国的习惯表述形式。 一规范性引用文件由五个减少为一个。 保留了D4626气相色谱响应因子的计算规程。 -取消了E260填充柱气相色谱规程,E355气相色谱术语和关系式规程,E594用于气相色
-
谱或超临界流体色谱的氢火焰检测器测试规程,E1510气相色谱熔融硅开管毛细管柱的安装规程。
取消了术语章中的讨论内容。 取消了英制单位。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润滑油换油指标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润滑油研发(上海)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兵、王栋、琚正川。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NB/SH/T 08082010
在用柴油机油中稀释柴油含量测定法 气相色谱法
1范围 1.1本方法是用气相色谱测定在用柴油机油中稀释柴油含量的方法。本方法适用于SAE30黏度等级柴油机油。测定稀释的柴油浓度可达到12%(质量分数)。
注:本方法可适用于更高黏度等级的润滑油。然而测定精密度时并未包括这类油。 1.2本方法使用具有氢火焰检测器和程序升温柱箱的气相色谱仪。
注:使用其他检测器和仪器也有报导。但本方法精密度仅适用于指定的仪器。 1.3柴油和黏度等级为SAE30的柴油机油在沸点范围上有一些重叠。此外,来源不同的SAE30柴油机油在沸点范围上也略微存在差异。根据稀释的柴油含量可能需要对校准作多达2%的修正。当测定未知或混合牌号的用过柴油机油时,应意识到,方法的精密度可能要比用能代表用过油的新油作校准获得的差。 1.4本方法的数值以SI单位表示。 1.5本标准涉及某些与标准使用有关的安全问题。但是无意对所有安全问题都提出建议。因此,用户在使用本标准之前应建立适当的安全和防护措施并确定有适用性的管理制度。 2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ASTMD4626气相色谱响应因子的计算规程 3术语和定义 3.1定义 3.1.1燃油稀释量
柴油机油中测出的柴油含量,以质量分数表示。 3.1.2稀释的燃油
对于在用油的分析,是指进入气缸未能燃烧而导致柴油机油稀释的燃料油组分。 3.2缩略语 3.2.1烃类化合物常用的缩略形式是表示出在化合物中的碳原子数。用前缀指明碳链形式,下角标后缀指明碳原子数。
例如:正癸烷n-Cio
异十四烷i-C14
4方法概要 4.1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样品,加入已知质量分数的正癸烷作内标,测定柴油机油中柴油的质量分数。预先建立校准曲线,即将柴油与正癸烷的响应值之比对含有恒量内标物的柴油机油混合物中的柴油质量分数作图。在校准曲线上用内插法确定样品中柴油的质量分数。 5意义和用途 5.1发动机在正常工作时,也可能会有一定量的燃油稀释到发动机润滑油中。然而,过度的燃油 NB/SH/T0808—2010 稀释可能意味着发动机存在性能问题。本方法提供了一个检测燃油稀释量的手段,以帮助用户预测发动机的性能状态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6仪器
C
C
6.1气相色谱仪:
气相色谱仪应具有不特性 参数:
本标准便用氢火焰检测器。在本标准规定的条件下 检测1%癸烷的峰高不应
6.1.1检测器:低于数据采集装置满效程的10%。在该灵敏度下操作时,检测器的稳延性必须达到每小时的基线漂移不大于数摄采集装置满量程的1%。在相当于色谱柱最高使用温度下检测器能够续工作。色谱柱与检测器的连接必须保证不存在低于色谱柱温度的区域(冷点)。尽管热导检测器已用于这个实验,但本作推荐。
注: :本要求热导检测器的作温度比色谱柱的最高使用温魔商5℃~10℃。的使用温度通常会导致高的噪音
和较移,还可能缩短检测器的使用寿命。
6.1.2 程程序升温控制系统:气相色谱仪必须具有线性程序升温功能,程序升温的范阅要能
善峰的保留时间至少为1min 而在程序温结束之前保证样品全部馏出。程序升温
够保速率要 随足 的重现性,以保证在对7.8提到的校准混静物测定时每个组分保留时间的重复性不大于6 6. 样系统:进样系统必须其备在相当于色谱柱最高使用温度下能够连续控温擦作功能。或者提偿 品的导人区典有程序控温并能够达到最高求温度的进样凸。必须保证谱柱与样品
链接不存在低卡色谱柱温度的区域(冷点)。!集系统:
导人 o
6.2.7积 分仪:必须提供确定色谱图累加面积的手段。 这项工作可以利用带有色谱数据系统的电
十算机来完成。 积分仪或计算机系统必须具有计算色谱馏出峰的保留时间种面积(峰检
(武)的 电谱软件。积分仪或计算机的满量程(例如1V,10V)必须在债用的检测器或静电计系统
之内。要求系统 统具有从对应的样品运行面积均片上扣减各自穿白运行面积切片的功能计算机进行数据 君采集和气相色谱控創的电子积分统可达到最好的精密度和自动化操作。 气相色谱仪具布 建立在操作软件中的计算方法,基线的数学模型能够储存在存储器 中。在随后的样品 分析中,可以审 动地从检测器信号中扣除基线的数学模型使基线偏离得到补偿。

6.3 谱柱 采用的色谱柱和条件要保证实验条件下样品组分能够按沸点增大的顺序得到分
福 柱要满足 .2.1所述的性能要求。色谱柱分离度R不小于3而不大手8,因光稳定
离。 的基线 本防 的重要要 所以需裹对色谱柱流失, 隔垫流失、检测器温度控制、 载气流速稳定性和仪馨影 多进行补偿。 6. 4 流量墨: 八气相色谱仪必须装备质量流读控制器在色谱柱的全部操作温度范围内保持载气流速恒 ±1%落围之内。提供到气相色谱仪入凸的载气压力必须足够高补偿当谱柱温度升高时导致的背压增加 对于表1中所列的色谱柱来说人归压力550kPa能够满足要求, 6.5进样装发 6.5.1通常使用微量注射器进样。 6.5.2 为保证进样体和的重复性, 推荐使用自动进样装置。进样装叠应与气相色谱仪同步操作。 7 试剂和材料 7. 1 试剂的纯度:在所有试验中应使用分析纯试剂。只要试剂的纯度能够保证不损失测定精度,其他级别的试剂也允许使用。 7.2色谱柱固定液:甲基硅酮树脂和其他满足本试验方法的能够提供烃类色谱馏出特性的固定液。 2 NB/SH/T0808—2010
7.3担体:通常粉碎的耐火砖和硅藻土被用作填充柱的担体。其目数和固定液涂渍量应以获得最佳分离度和分析时间为原则。通常情况下,粒度范围在00-且~100目,涂渍量3%~10%。 7.4载气:氨气或氮气,纯度为99,99%(摩尔分数)或更高。建议使用分子筛或其他合适的物质
氧和烃类杂质。提供的压力必须能够保证载气流速稳定(见
对载气做进一步的净化,除 6. 4)。
警告:氨气和氨气高感 级

9%.99%(摩尔分数)或更高,用作氢火焰检测器(Fi)的燃烧气。
7.5氢气:高纯氧
R
1
警告:在高压木氯 是极易然的气体。 7.6空气:
用作氢火焰检测器(FID)的助燃气。 压并且助燃。
警告:压缩空气 7. 7 二硫化碳:分桥纯。
6
警告 二硫化碳极易挥发, 燃烧,并且有毒。 7.8 校准混合物 制备至少三个柴油和柴油机油的混合物,混合物要与被分析的样品类型相似,
%的柴油含基范围。如果使用开管毛细等植,校准混合物应该用 二硫化碳(CS2)
并且覆稀释 倍
可然 质体。
燃料油质量
柴油(质量分数)
燃料油加润滑油质量 ×100%
(1)
纯度不低于99%。 可熬液体;蒸气有害。 A 六烷,纯度不低于95%。
7. 9 正
S
E
7.
然液体;蒸气有害。 正 八烷,纯度不低于95%。
1
然液体;蒸气有害
4
7. 为 定色谱柱分离度, 用合适的溶剂如正辛烷作为溶剂(警告: 易燃液体,吸人有害)配制
各占1%的 6和C1s正构烷烃混合物(警告:可燃液体;蒸气有害)。如果使用开管毛混合物应该用 二硫化碳(CS稀释10倍。按与分析样品时相同的体积注射这个合新述的步骤获得色谱图, 15mL, 带螺旋盖。
细物井 7. 13 8 8.1 8.1.1 谱柱应该 使扇温度下老化,直到由于色谱柱流庆导致的基线漂移降至最少。
售备
V
任何气相色谱仪规程电使用的能够制作出满足要求的包谱柱的方法均可采用。色
注:如 难以获得稳定的拿线,可能是进样口或色谱柱荷污染。拆卸、清洗并亚装进样 口。提高进样口、柱箱
和检制器温度至色谱栈允许的最高使用温度。
8.1.1.1填充色谱凝可按下列步骤快速而有效地老化:
(1)只将色增经 样连接,检测器一端断开。 (2)在常温下用载气 彻底吹扫色谱柱。 (3)关闭载气使急谐往究 御压(4)用合适的堵头将色谱往
瑞密封
(5)将色谱柱温度提高 最高更用 温度并在该温度下保持至少,同时不让有气流通过色谱柱。
(6)将色谱柱冷却到常温,卸掉色谱性检测器端的堵头并接通载气。 (7)在通常的载气流速下,使色谱柱程序升温至最高使用温度几次。
3 NB/SH/T0808—2010
(8)将色谱柱的自由端连接到检测器上并按照11所述步骤获得色谱图。 注:对于固定液初始涂溃量为10%的填充色谱柱,有一个可选的有效老化方法。即在通常的载气流速及色谱
柱与检测器断开条件下,使色谱柱在最高使用温度下保持12h至16h。
8.1.2开管柱: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键合固定相的开管柱可以从很多制造商处买到,这样的色谱柱通常已经过预老化。这些色谱柱与填充柱相比有非常低的柱流失,但老化仍然是需要的。使用下面步骤可以快速而有效地老化色谱柱: 8.1.2.1将色谱柱正确地安装在气相色谱仪上并检查应无泄露,使色谱柱和检测器通上载气。开始加热之前,要在常温下通载气对系统净化至少30min。 8.1.2.2以每分钟5℃至10℃的速率升高炉温至终点操作温度并保持约30min。 8.1.2.3反复运行几次温度程序直到基线稳定。 8.2系统性能检验 8.2.1色谱柱分离度:在使用本方法时,指定采用分离度来保证不同系统或实验室分析结果的一致性。分析色谱柱分离度测定混合物(见7.12),C和Cs正构烷烃的色谱峰见图1。按公式2计算分离度。由C6和C1s正构烷烃峰尖之间的距离d和在基线处的峰宽Y,和Y,计算分离度R。公式如下:
R = [2(d, - d,)]/Y, + Y,
(2)
式中: R分离度: d,—n-Cis峰最大值处的保留时间距离; d,—n-C峰最大值处的保留时间距离; Y,—n-C1s峰基线处的峰宽; Yz—n-C峰基线处的峰宽。 用上述公式计算的分离度R必须不小于3而不大于8。
d.mm dg,mm
样品注射
正十六烷
正十八烷
Y.mm 图1色谱柱分离度
Y,.mm
8.2.2检测器响应的检验:本试验方法假定检测器对石油烃类的响应与各组分的质量成比例。在系统新投人使用时以及系统或操作参数调整后必须做该项目的检验。使用与样品分析相同的试验步骤(见10)分析校准混合物。按照ASTMD4626和公式(3)计算各正构烷烃的相对响应因子(相对于正癸烷):
F,= (M./A.)/(Mo/Ao)
(3)
式中: F。相对响应因子; M。—混合物中正构烷烃的质量; A。—混合物中正构烷烃的峰面积;
4 NB/SH/T 08082010
M1o—混合物中正癸烷的质量; Alo—混合物中正癸烷的峰面积。 各正构烷烃的相对响应因子(F。)偏离单位1不能超过±10%。
8.3气相色谱仪:按仪器厂家的说明书安装调试仪器,典型的操作条件如表1。
表1: 典型操作条件
填充柱 0. 610 3. 2 2. 36 甲基硅酮胶或液体
开管毛细柱 5~10
柱长,m 柱外径,mm 柱内径,mm 液相涂渍量,% 担体处理方法担体目数液膜厚度,um 柱温,初始温度,℃ 柱温,终点温度,℃ 程序升温速率,℃/min 载气载气流速,mL/min 检测器检测器温度,℃ 进样口温度,℃ 进样量,μL 8.3.1如果使用氢火焰检测器,就需要定地期清除硅橡胶燃烧产物或固定液分解产物在检测器上形成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会改变检测器的响应特性。 8.3.2如果进样口加热温度超过300℃,那么当每次安装新进样隔垫后必须做一次空白分析,以确保无隔垫流失导致的检测器干扰信号产生。在本方法使用的通常灵敏度下,进样隔垫在进样口操作温度下老化几个小时可减少这种问题。建议在一系列的分析结束后而不是分析开始前更换进样隔垫。 9样品准备 9.1在15mL样品瓶中称取1.0g±0.01g正癸烷,在此瓶中加人10.00g±0.01g在送样瓶中已经摇匀的样品(警告:可燃液体)。盖好瓶盖混合均匀。如果使用开管柱,这个样品需要用二硫化碳(CSz)稀释10倍。 10校准 10.1按9和11描述的步骤分析在7.8准备的每一个校准混合物。按照事先选择的进样量注射大约相同的样品体积(填充柱进样量1μL;开管柱对于稀释10倍后样品溶液的进样量为0.1μuL到 0.2uL)。记录每个校准混合物的对应于正癸烷的总面积和对应于柴油部分的总面积。 10.1.1在柴油和柴油机油峰之间可能有重叠。使用其中一个校准混合物的色谱图来选择发生重叠最小时的保留时间。在随后所有的分析中使用这个保留时间作为柴油峰面积积分的结束点。典型的色谱图见图2。 10.2按如下公式计算每个标准物的比率R:
0. 53
交联键合聚二甲基硅氧烷
10
粉碎耐火砖或硅藻土
酸洗,硅烷化 80/100
-
0. 88 ~ 2. 65
70 325 16 氨或氮 30 氢火焰 350 300 1
70 325 16 氨或氮 30 氢火焰 350 300
0.1~0.2(CS,稀释10倍后)
R = A/B
(4) 5 NB/SH/T0808—2010
式中: A——柴油峰的总面积; B—正癸烷的峰面积。
流食限 ES 分数作用。独到校准出线。
10.3将比率R对按7.8讲 11实验步骤 11.1 编制色谱托
终点温度要足以保证从色谱柱洗脱所有组分。按照 严格的标准化程
始温度。在时间程序中设置的确切时刻注射准确整积的样品填充柱进样量
序,使色谱柱 1μL;开管柱对4 需释y6倍后样品溶液的进样量为0.1μL到0.2μL)。启动色谱柱程序升温,升温速率取决于 6.3所要 求的分离效果。数据采集系统启动必须与样品的注射同 12 计算 12. 1 记录梓 约对应于 柴油部分的总面积和对应于确癸烷部分的总面积,按102节确定比率R。
M
C
EH
样品注射
柴油 NM
润润油
6
19
12 14 16 18 20
图 2 典型色谱朗
R值和预先建的标准曲线确定 柴油在样品典的质量分数:
C, ,-C,) Rs R,)
(5)
C. : C,
(R, R,)
3

(C) _C,)
(6)
R.
-
a Cs 详品中柴法的质最分数;
R
式中
使用的 洒在末使用的案油机油中的质量芬数, 对应于
由公式1 算得出:
C, C2 未 Rs 在样品混各物中柴油对正癸烷的比率; R, 比样品柴 分付 突烷部分的比率低的校准混合物的比率; R2 比样品柴油部分双 对企烧部 的比率高的校准混合物的比率。
在未使用的柴油机油中的质量分数,对应于必, 由公式 计算得出;
HHN
7
a
13报告 13.1 按如下形式报告样品中柴油质量分数,结果精确至0.1%:
柴油含量:××.×%(质量分数)
6 ICS.75. 100
SH
E34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NB/SH/T0808-2010
在用柴油机油中稀释柴油含量测定法
气相色谱法
Diesel fuel diluent in used diesel engine oils by gas chromatography
2010-05-01发布
2010-10-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SH/T0808—2010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ASTMD3524-04《气相色谱法测定在用柴油机油中稀释柴油含量》。
本标准根据ASTMD3524-04重新起草。 本标准与ASTMD3524-04的主要差异如下:
重复性和再现性的表述修改为我国的习惯表述形式。 一规范性引用文件由五个减少为一个。 保留了D4626气相色谱响应因子的计算规程。 -取消了E260填充柱气相色谱规程,E355气相色谱术语和关系式规程,E594用于气相色
-
谱或超临界流体色谱的氢火焰检测器测试规程,E1510气相色谱熔融硅开管毛细管柱的安装规程。
取消了术语章中的讨论内容。 取消了英制单位。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润滑油换油指标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润滑油研发(上海)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兵、王栋、琚正川。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NB/SH/T 08082010
在用柴油机油中稀释柴油含量测定法 气相色谱法
1范围 1.1本方法是用气相色谱测定在用柴油机油中稀释柴油含量的方法。本方法适用于SAE30黏度等级柴油机油。测定稀释的柴油浓度可达到12%(质量分数)。
注:本方法可适用于更高黏度等级的润滑油。然而测定精密度时并未包括这类油。 1.2本方法使用具有氢火焰检测器和程序升温柱箱的气相色谱仪。
注:使用其他检测器和仪器也有报导。但本方法精密度仅适用于指定的仪器。 1.3柴油和黏度等级为SAE30的柴油机油在沸点范围上有一些重叠。此外,来源不同的SAE30柴油机油在沸点范围上也略微存在差异。根据稀释的柴油含量可能需要对校准作多达2%的修正。当测定未知或混合牌号的用过柴油机油时,应意识到,方法的精密度可能要比用能代表用过油的新油作校准获得的差。 1.4本方法的数值以SI单位表示。 1.5本标准涉及某些与标准使用有关的安全问题。但是无意对所有安全问题都提出建议。因此,用户在使用本标准之前应建立适当的安全和防护措施并确定有适用性的管理制度。 2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ASTMD4626气相色谱响应因子的计算规程 3术语和定义 3.1定义 3.1.1燃油稀释量
柴油机油中测出的柴油含量,以质量分数表示。 3.1.2稀释的燃油
对于在用油的分析,是指进入气缸未能燃烧而导致柴油机油稀释的燃料油组分。 3.2缩略语 3.2.1烃类化合物常用的缩略形式是表示出在化合物中的碳原子数。用前缀指明碳链形式,下角标后缀指明碳原子数。
例如:正癸烷n-Cio
异十四烷i-C14
4方法概要 4.1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样品,加入已知质量分数的正癸烷作内标,测定柴油机油中柴油的质量分数。预先建立校准曲线,即将柴油与正癸烷的响应值之比对含有恒量内标物的柴油机油混合物中的柴油质量分数作图。在校准曲线上用内插法确定样品中柴油的质量分数。 5意义和用途 5.1发动机在正常工作时,也可能会有一定量的燃油稀释到发动机润滑油中。然而,过度的燃油 NB/SH/T0808—2010 稀释可能意味着发动机存在性能问题。本方法提供了一个检测燃油稀释量的手段,以帮助用户预测发动机的性能状态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6仪器
C
C
6.1气相色谱仪:
气相色谱仪应具有不特性 参数:
本标准便用氢火焰检测器。在本标准规定的条件下 检测1%癸烷的峰高不应
6.1.1检测器:低于数据采集装置满效程的10%。在该灵敏度下操作时,检测器的稳延性必须达到每小时的基线漂移不大于数摄采集装置满量程的1%。在相当于色谱柱最高使用温度下检测器能够续工作。色谱柱与检测器的连接必须保证不存在低于色谱柱温度的区域(冷点)。尽管热导检测器已用于这个实验,但本作推荐。
注: :本要求热导检测器的作温度比色谱柱的最高使用温魔商5℃~10℃。的使用温度通常会导致高的噪音
和较移,还可能缩短检测器的使用寿命。
6.1.2 程程序升温控制系统:气相色谱仪必须具有线性程序升温功能,程序升温的范阅要能
善峰的保留时间至少为1min 而在程序温结束之前保证样品全部馏出。程序升温
够保速率要 随足 的重现性,以保证在对7.8提到的校准混静物测定时每个组分保留时间的重复性不大于6 6. 样系统:进样系统必须其备在相当于色谱柱最高使用温度下能够连续控温擦作功能。或者提偿 品的导人区典有程序控温并能够达到最高求温度的进样凸。必须保证谱柱与样品
链接不存在低卡色谱柱温度的区域(冷点)。!集系统:
导人 o
6.2.7积 分仪:必须提供确定色谱图累加面积的手段。 这项工作可以利用带有色谱数据系统的电
十算机来完成。 积分仪或计算机系统必须具有计算色谱馏出峰的保留时间种面积(峰检
(武)的 电谱软件。积分仪或计算机的满量程(例如1V,10V)必须在债用的检测器或静电计系统
之内。要求系统 统具有从对应的样品运行面积均片上扣减各自穿白运行面积切片的功能计算机进行数据 君采集和气相色谱控創的电子积分统可达到最好的精密度和自动化操作。 气相色谱仪具布 建立在操作软件中的计算方法,基线的数学模型能够储存在存储器 中。在随后的样品 分析中,可以审 动地从检测器信号中扣除基线的数学模型使基线偏离得到补偿。

6.3 谱柱 采用的色谱柱和条件要保证实验条件下样品组分能够按沸点增大的顺序得到分
福 柱要满足 .2.1所述的性能要求。色谱柱分离度R不小于3而不大手8,因光稳定
离。 的基线 本防 的重要要 所以需裹对色谱柱流失, 隔垫流失、检测器温度控制、 载气流速稳定性和仪馨影 多进行补偿。 6. 4 流量墨: 八气相色谱仪必须装备质量流读控制器在色谱柱的全部操作温度范围内保持载气流速恒 ±1%落围之内。提供到气相色谱仪入凸的载气压力必须足够高补偿当谱柱温度升高时导致的背压增加 对于表1中所列的色谱柱来说人归压力550kPa能够满足要求, 6.5进样装发 6.5.1通常使用微量注射器进样。 6.5.2 为保证进样体和的重复性, 推荐使用自动进样装置。进样装叠应与气相色谱仪同步操作。 7 试剂和材料 7. 1 试剂的纯度:在所有试验中应使用分析纯试剂。只要试剂的纯度能够保证不损失测定精度,其他级别的试剂也允许使用。 7.2色谱柱固定液:甲基硅酮树脂和其他满足本试验方法的能够提供烃类色谱馏出特性的固定液。 2 NB/SH/T0808—2010
7.3担体:通常粉碎的耐火砖和硅藻土被用作填充柱的担体。其目数和固定液涂渍量应以获得最佳分离度和分析时间为原则。通常情况下,粒度范围在00-且~100目,涂渍量3%~10%。 7.4载气:氨气或氮气,纯度为99,99%(摩尔分数)或更高。建议使用分子筛或其他合适的物质
氧和烃类杂质。提供的压力必须能够保证载气流速稳定(见
对载气做进一步的净化,除 6. 4)。
警告:氨气和氨气高感 级

9%.99%(摩尔分数)或更高,用作氢火焰检测器(Fi)的燃烧气。
7.5氢气:高纯氧
R
1
警告:在高压木氯 是极易然的气体。 7.6空气:
用作氢火焰检测器(FID)的助燃气。 压并且助燃。
警告:压缩空气 7. 7 二硫化碳:分桥纯。
6
警告 二硫化碳极易挥发, 燃烧,并且有毒。 7.8 校准混合物 制备至少三个柴油和柴油机油的混合物,混合物要与被分析的样品类型相似,
%的柴油含基范围。如果使用开管毛细等植,校准混合物应该用 二硫化碳(CS2)
并且覆稀释 倍
可然 质体。
燃料油质量
柴油(质量分数)
燃料油加润滑油质量 ×100%
(1)
纯度不低于99%。 可熬液体;蒸气有害。 A 六烷,纯度不低于95%。
7. 9 正
S
E
7.
然液体;蒸气有害。 正 八烷,纯度不低于95%。
1
然液体;蒸气有害
4
7. 为 定色谱柱分离度, 用合适的溶剂如正辛烷作为溶剂(警告: 易燃液体,吸人有害)配制
各占1%的 6和C1s正构烷烃混合物(警告:可燃液体;蒸气有害)。如果使用开管毛混合物应该用 二硫化碳(CS稀释10倍。按与分析样品时相同的体积注射这个合新述的步骤获得色谱图, 15mL, 带螺旋盖。
细物井 7. 13 8 8.1 8.1.1 谱柱应该 使扇温度下老化,直到由于色谱柱流庆导致的基线漂移降至最少。
售备
V
任何气相色谱仪规程电使用的能够制作出满足要求的包谱柱的方法均可采用。色
注:如 难以获得稳定的拿线,可能是进样口或色谱柱荷污染。拆卸、清洗并亚装进样 口。提高进样口、柱箱
和检制器温度至色谱栈允许的最高使用温度。
8.1.1.1填充色谱凝可按下列步骤快速而有效地老化:
(1)只将色增经 样连接,检测器一端断开。 (2)在常温下用载气 彻底吹扫色谱柱。 (3)关闭载气使急谐往究 御压(4)用合适的堵头将色谱往
瑞密封
(5)将色谱柱温度提高 最高更用 温度并在该温度下保持至少,同时不让有气流通过色谱柱。
(6)将色谱柱冷却到常温,卸掉色谱性检测器端的堵头并接通载气。 (7)在通常的载气流速下,使色谱柱程序升温至最高使用温度几次。
3 NB/SH/T0808—2010
(8)将色谱柱的自由端连接到检测器上并按照11所述步骤获得色谱图。 注:对于固定液初始涂溃量为10%的填充色谱柱,有一个可选的有效老化方法。即在通常的载气流速及色谱
柱与检测器断开条件下,使色谱柱在最高使用温度下保持12h至16h。
8.1.2开管柱: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键合固定相的开管柱可以从很多制造商处买到,这样的色谱柱通常已经过预老化。这些色谱柱与填充柱相比有非常低的柱流失,但老化仍然是需要的。使用下面步骤可以快速而有效地老化色谱柱: 8.1.2.1将色谱柱正确地安装在气相色谱仪上并检查应无泄露,使色谱柱和检测器通上载气。开始加热之前,要在常温下通载气对系统净化至少30min。 8.1.2.2以每分钟5℃至10℃的速率升高炉温至终点操作温度并保持约30min。 8.1.2.3反复运行几次温度程序直到基线稳定。 8.2系统性能检验 8.2.1色谱柱分离度:在使用本方法时,指定采用分离度来保证不同系统或实验室分析结果的一致性。分析色谱柱分离度测定混合物(见7.12),C和Cs正构烷烃的色谱峰见图1。按公式2计算分离度。由C6和C1s正构烷烃峰尖之间的距离d和在基线处的峰宽Y,和Y,计算分离度R。公式如下:
R = [2(d, - d,)]/Y, + Y,
(2)
式中: R分离度: d,—n-Cis峰最大值处的保留时间距离; d,—n-C峰最大值处的保留时间距离; Y,—n-C1s峰基线处的峰宽; Yz—n-C峰基线处的峰宽。 用上述公式计算的分离度R必须不小于3而不大于8。
d.mm dg,mm
样品注射
正十六烷
正十八烷
Y.mm 图1色谱柱分离度
Y,.mm
8.2.2检测器响应的检验:本试验方法假定检测器对石油烃类的响应与各组分的质量成比例。在系统新投人使用时以及系统或操作参数调整后必须做该项目的检验。使用与样品分析相同的试验步骤(见10)分析校准混合物。按照ASTMD4626和公式(3)计算各正构烷烃的相对响应因子(相对于正癸烷):
F,= (M./A.)/(Mo/Ao)
(3)
式中: F。相对响应因子; M。—混合物中正构烷烃的质量; A。—混合物中正构烷烃的峰面积;
4 NB/SH/T 08082010
M1o—混合物中正癸烷的质量; Alo—混合物中正癸烷的峰面积。 各正构烷烃的相对响应因子(F。)偏离单位1不能超过±10%。
8.3气相色谱仪:按仪器厂家的说明书安装调试仪器,典型的操作条件如表1。
表1: 典型操作条件
填充柱 0. 610 3. 2 2. 36 甲基硅酮胶或液体
开管毛细柱 5~10
柱长,m 柱外径,mm 柱内径,mm 液相涂渍量,% 担体处理方法担体目数液膜厚度,um 柱温,初始温度,℃ 柱温,终点温度,℃ 程序升温速率,℃/min 载气载气流速,mL/min 检测器检测器温度,℃ 进样口温度,℃ 进样量,μL 8.3.1如果使用氢火焰检测器,就需要定地期清除硅橡胶燃烧产物或固定液分解产物在检测器上形成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会改变检测器的响应特性。 8.3.2如果进样口加热温度超过300℃,那么当每次安装新进样隔垫后必须做一次空白分析,以确保无隔垫流失导致的检测器干扰信号产生。在本方法使用的通常灵敏度下,进样隔垫在进样口操作温度下老化几个小时可减少这种问题。建议在一系列的分析结束后而不是分析开始前更换进样隔垫。 9样品准备 9.1在15mL样品瓶中称取1.0g±0.01g正癸烷,在此瓶中加人10.00g±0.01g在送样瓶中已经摇匀的样品(警告:可燃液体)。盖好瓶盖混合均匀。如果使用开管柱,这个样品需要用二硫化碳(CSz)稀释10倍。 10校准 10.1按9和11描述的步骤分析在7.8准备的每一个校准混合物。按照事先选择的进样量注射大约相同的样品体积(填充柱进样量1μL;开管柱对于稀释10倍后样品溶液的进样量为0.1μuL到 0.2uL)。记录每个校准混合物的对应于正癸烷的总面积和对应于柴油部分的总面积。 10.1.1在柴油和柴油机油峰之间可能有重叠。使用其中一个校准混合物的色谱图来选择发生重叠最小时的保留时间。在随后所有的分析中使用这个保留时间作为柴油峰面积积分的结束点。典型的色谱图见图2。 10.2按如下公式计算每个标准物的比率R:
0. 53
交联键合聚二甲基硅氧烷
10
粉碎耐火砖或硅藻土
酸洗,硅烷化 80/100
-
0. 88 ~ 2. 65
70 325 16 氨或氮 30 氢火焰 350 300 1
70 325 16 氨或氮 30 氢火焰 350 300
0.1~0.2(CS,稀释10倍后)
R = A/B
(4) 5 NB/SH/T0808—2010
式中: A——柴油峰的总面积; B—正癸烷的峰面积。
流食限 ES 分数作用。独到校准出线。
10.3将比率R对按7.8讲 11实验步骤 11.1 编制色谱托
终点温度要足以保证从色谱柱洗脱所有组分。按照 严格的标准化程
始温度。在时间程序中设置的确切时刻注射准确整积的样品填充柱进样量
序,使色谱柱 1μL;开管柱对4 需释y6倍后样品溶液的进样量为0.1μL到0.2μL)。启动色谱柱程序升温,升温速率取决于 6.3所要 求的分离效果。数据采集系统启动必须与样品的注射同 12 计算 12. 1 记录梓 约对应于 柴油部分的总面积和对应于确癸烷部分的总面积,按102节确定比率R。
M
C
EH
样品注射
柴油 NM
润润油
6
19
12 14 16 18 20
图 2 典型色谱朗
R值和预先建的标准曲线确定 柴油在样品典的质量分数:
C, ,-C,) Rs R,)
(5)
C. : C,
(R, R,)
3

(C) _C,)
(6)
R.
-
a Cs 详品中柴法的质最分数;
R
式中
使用的 洒在末使用的案油机油中的质量芬数, 对应于
由公式1 算得出:
C, C2 未 Rs 在样品混各物中柴油对正癸烷的比率; R, 比样品柴 分付 突烷部分的比率低的校准混合物的比率; R2 比样品柴油部分双 对企烧部 的比率高的校准混合物的比率。
在未使用的柴油机油中的质量分数,对应于必, 由公式 计算得出;
HHN
7
a
13报告 13.1 按如下形式报告样品中柴油质量分数,结果精确至0.1%:
柴油含量:××.×%(质量分数)
6
上一章:JB/T 8466-2014 锻钢件渗透检测 下一章:JB/T 11605-2013 无损检测仪器 金属磁记忆检测仪 技术条件

相关文章

NB/SH/T 0808-2010 在用柴油机油中稀释柴油含量测定法 气相色谱法 NB/SH/T 0474-2010 在用汽油机油中稀释汽油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NB/SH/T 0876-2013 在用发动机油中微量乙二醇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NB/SH/T 0831-2010 生物柴油中脂肪酸甲酯及亚麻酸甲酯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NB/SH/T 0891-2014 在用发动机油中烟炱含量测定法 分光光度法 NB/SH/T 0984-2019 柴油和喷气燃料中芳烃和多环芳烃含量的测定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NB/SH/T 0999-2019 在用发动机油中烟炱含量的测定 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法 NB/SH/T 0916-2015 柴油燃料中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含量的测定 红外光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