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87.020 G 5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790.5—2014
色漆和清漆
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
第5部分:防护涂料体系 Paints and varnishes-Corrosion protection of steel structures by protective paint systems-Part 5: Protective paint systems
(ISO 12944-5:2007,MOD)
2014-12-01实施
2014-07-0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0790.5—2014
目 次
前言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
3
涂料的种类 5 涂料体系 6防护涂料体系表附录A(资料性附录) 涂料体系附录B(资料性附录) 预涂底漆附录C(资料性附录) 基本性能附录D(资料性附录) 挥发性有机物(VOCs) 附录E(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与ISO12944-5:2007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参考文献
N
22
24 25
27
28
GB/T30790.5—2014
前言
GB/T30790《色漆和清漆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分为八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环境分类;第3部分:设计依据; —第4部分:表面类型和表面处理; —第5部分:防护涂料体系;一第6部分:实验室性能测试方法;第7部分:涂装的实施和管理;
-
第8部分:新建和维护技术规格书的制定。 本部分为GB/T30790的第5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12944-5:2007《色漆和清漆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
蚀保护第5部分:防护涂料体系》。
本部分与ISO12944-5:2007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的垂直单线(1)进行了标示,附录E中给出了相应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北京红狮漆业有限公司、赫普(中国)有限公司、南京
长江涂料有限公司、阿克苏诺贝尔防护涂料(苏州)有限公司、佐敦涂料(张家港)有限公司、永记造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立邦涂料(中国)有限公司、浙江飞鲸漆业有限公司、山东奔腾漆业有限公司、冶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远关西涂料化工有限公司、北京航材百慕新材料技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大达化学有限公司、福建百花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安庆菱湖涂料有限公司、深圳市广田环保涂料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丰、苏春海、李运德、李华刚、邱绕生、张文礼、刘新、王海洋、尹大浩、严杰、 王辉、史优良、刘会成、师华、丁示波、吴远光、龙毛明、胡基如。
E
GB/T30790.5—2014
色漆和清漆
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
第5部分:防护涂料体系
1范围
GB/T30790的本部分描述了用于钢结构防腐蚀保护的涂料类型和涂料体系。本部分还提供了适用于不同环境(GB/T30790.2)、不同表面处理等级(GB/T30790.4)和预期耐久性等级(GB/T30790.1)的涂料体系的选择指南。涂料体系的耐久性分为低、中、高三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923.1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1部分:未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层后的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和处理等级(GB/T8923.1一2011,ISO8501-1:2007, IDT)
GB/T8923.3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3部分:焊缝、边缘和其他区域的表面缺陷的处理等级(GB/T8923.3—2009,ISO8501-3:2006,IDT)
GB/T13452.2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GB/T13452.2-2008,ISO2808:2007,IDT) GB/T30790.1色漆和清漆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第1部分:总则(GB/T
30790.12014,ISO12944-1:1998,MOD)
GB/T30790.2色漆和清漆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第2部分:环境分类(GB/T 30790.2—2014,ISO12944-2:1998,MOD)
GB/T30790.4色漆和清漆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第4部分:表面类型和表面处理(GB/T30790.4—2014,ISO12944-4:1998,MOD)
GB/T30790.6色漆和清漆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第6部分:实验室性能测试方法(GB/T30790.6—2014,ISO12944-6:1998,MOD)
ISO3549色漆用锌粉颜料规范和试验方法(Zincdustpigmentsforpaints—Specificationsand test methods)
ISO4628-1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价缺陷的数量和大小以及外观均匀变化程度的标识第1部分:总则和标识体系(Paintsandvarnishes—Evaluationofdegradationofcoatings一Designation of quantity and size of defects, and of intensity of uniform changes in appearance-Part l: General in troduction and designation system)
ISO4628-2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价缺陷的数量和大小以及外观均匀变化程度的标识第2部分:起泡等级的评定(Paintsandvarnishes—Evaluationofdegradationofcoatings一Designation of quantity and size of defects,and of intensity of uniform changes in appearancePart 2:Assessment of degree of blistering)
ISO4628-3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价缺陷的数量和大小以及外观均匀变化程度的标识
1
GB/T30790.5—2014
第3部分:生锈等级的评定(Paintsandvarnishes-Evaluationofdegradationofcoatings—Designation of quantity and size of defects,and of intensity of uniform changes in appearance-Part 3:Assessment of degree of rusting)
ISO4628-4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价缺陷的数量和大小以及外观均匀变化程度的标识第4部分:开裂等级的评定(Paintsandvarnishes--Evaluationofdegradationofcoatings—Designation of quantity and size of defects, and of intensity of uniform changes in appearance-Part 4:Assessment of degree of cracking)
ISO4628-5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价缺陷的数量和大小以及外观均匀变化程度的标识第5部分:剥落等级的评定(Paintsandvarnishes—Evaluationofdegradationofcoatings—Designation of quantity and size of defects,and of intensity of uniform changes in appearance-Part 5:Assessment of degree of flaking)
ISO4628-6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价缺陷的数量和大小以及外观均匀变化程度的标识第6部分:胶带法评定粉化等级(Paintsandvarnishes—Evaluationof degradationof coatings--Desig nation of quantity and size of defects, and of intensity of uniform changes in appearance-Part 6: As- sessment of degree of chalking by tape method)
ISO19840色漆和清漆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粗糙表面上干膜厚度的测量和验收准则(PaintsandvarnishesCorrosionprotection of steel structuresbyprotectivepaint systems Measurement of, and acceptance criteria for,the thickness of dry films on rough surfaces)
3术语和定义
GB/T3079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厚涂性high-build 单道施工能够得到比同类涂料更高膜厚的特性。 注:本部分是指一道施工干膜厚度≥80μm。
3.2
高固体分high-solids 比通常涂料具有更高体积固体分的特性。
3.3
相容性(涂料体系中的各产品之间)compatibility(forproductswithinapaintsystem)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成功用于同一涂料体系中而不产生不良后果的能力。
3.4
相容性(涂料与基材之间)compatibility(betweenaproductandthesubstrate)产品应用于基材上而不产生不良后果的能力。
3.5
底涂层primingcoat 涂层体系中的第一道涂层。 注:在有足够粗糙度、清洁度的金属和/或洁净的旧涂层上,底涂层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并为后道涂层提供良好的基
础和附着力。它通常也可在涂下道涂层的时间间隔内和整个涂料体系的使用期内提供防腐蚀保护。
3.6
中间涂层intermediatecoat 介于底涂层和面涂层之间的涂层。 2
GB/T 30790.5—2014
3.7
面涂层topcoat 涂层体系中的最后一道涂层。
3.8
过渡涂层 tiecoat 设计用于改善涂层间的附着力和/或避免某种施工缺陷的涂层。
3.9
条状涂层stripecoat 为保证一些关键和难以施工的部位(例如锐边、焊缝等)得到均匀的覆盖而采用的附加涂层。
3.10
干膜厚度dryfilmthickness;DFT 涂层在被涂物表面硬化后形成的涂膜厚度。
3.11
额定干膜厚度 nominal dryfilmthickness;NDFT 规定的每道涂层或整个涂层体系的干膜厚度。
3.12
最大干膜厚度 maximumdryfilmthickness 不影响涂层或涂层体系性能的最大可接受干膜厚度。
3.13
底漆primer 在已处理表面上用作底涂层的涂料。
3.14
预涂底漆 pre-fabricationprimer 用于喷射清理表面,为钢材加工期间提供临时保护作用的快干底漆。涂装预涂底漆后的钢材仍然
可以焊接和切割。 3.15
适用期potlife 在特定温度下,各组分分装的涂料相互混合后可正常使用的最长时间。
3.16
贮存期shelflife 在正常贮存条件下,涂料在原始密封容器中保持良好状态的持续时间。 注:“正常贮存条件”一般指温度在十5℃~十30℃的贮存条件。
3.17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VoC 在所处的大气温度和压力下,可以自然挥发的任何有机液体和/或固体。
4涂料的种类
4.1总则
许多涂料体系被广泛地用于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 根据腐蚀性等级和预期耐久性,列出了各种防护涂料体系的示例,见表A.1~表A.8。列出这些体
系是因为它们已为实践所证明,但是列出的这些体系并不是包罗万象,其他类似的体系也可使用。
新技术在不断发展,并且通常是受到政府法规的推动。只要由以下途径证明是合适的且性能是有
3
GB/T30790.5—2014
效的,应该考虑这些新的技术:
a)成功的案例; b)测试结果至少能满足GB/T30790.6的要求。 注1:4.2、4.3和4.4仅涉及涂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未涉及它们如何应用。干燥和固化温度的范围仅供参考,对每
类涂料会依据其具体配方有所不同。 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涂料可分为溶剂型涂料、水性涂料和无溶剂涂料。依据干燥和固化方式(见
4.2和4.3)可分成两大类,再根据具体的属性和固化机理进行细分(见4.3.2~4.3.5)。
注2:附录C汇总了不同品种涂料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能。
4.2 2可逆型涂料
这类涂料依靠溶剂挥发干燥成膜,除此之外没有发生其他任何形式的变化,即此过程是可逆的,涂膜随时都可以在原来的溶剂中溶解。
这类涂料的基料示例有: a)氯化橡胶(CR); b)氯乙烯共聚物(也称为PVC); c)丙烯酸聚合物(AY)。 此外,干燥时间与空气流动和温度因素有关。尽管在低温时干燥速度相当慢,但在温度低至0℃时
也能干燥。 4.3不可逆型涂料 4.3.1总则
涂膜干燥最初依靠溶剂挥发(如果涂料中含有溶剂),随后依靠化学反应或聚结(某些水性涂料)固化成膜。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即固化后的涂膜不能溶解于原有的溶剂中。如果是无溶剂涂料,也不能溶解于这类涂料专用的特定溶剂中。 4.3.2气干性涂料(氧化固化)
这类涂料的漆膜首先依靠溶剂挥发初步硬化,随后依靠基料与空气中的氧反应固化,典型基料有:醇酸;
-氨基甲酸酯改性醇酸;环氧酯。
-
此外,干燥时间与温度因素有关。尽管在低温时干燥速度相当慢,但与氧气的反应在温度低至0℃ 时也能发生。 4.3.3 3水性涂料(单组分)
这类涂料的基料分散在水中。涂膜硬化依靠水的挥发和分散在水中的基料聚结成膜。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即干燥后的涂膜不能重新分散在水中。
能够被水分散的典型基料有:
丙烯酸聚合物(AY);乙烯基聚合物(PVC);聚氨酯树脂(PUR)。
此外,干燥时间与空气流动、相对湿度和温度因素有关。尽管在低温时干燥速度相当慢,但在温度低至3℃时也能干燥成膜。较高的相对湿度(>80%)也会阻碍干燥过程。
4
GB/T 30790.5—2014
4.3.4化学固化型涂料 4.3.4.1总则
这类涂料通常由一个漆料组分和一个固化剂组分组成。漆料和固化剂的混合物具有适用期(见3.15)。
这类涂膜依靠溶剂挥发干燥(如果含有溶剂),随后依靠漆料和固化剂之间的化学反应固化。 下面给出了最常用的涂料类型。 注:漆料和/或固化剂组分也可能含有颜料。
4.3.4.2双组分环氧涂料 4.3.4.2.1漆料组分
漆料组分中的基料是含有能够与合适固化剂反应的环氧基团的聚合物。 典型的基料有:
环氧树脂;
-
一环氧乙烯树脂/环氧丙烯酸树脂;
环氧组合物(例如,环氧碳氢树脂)。
-
配方可以是溶剂型、水性或无溶剂型的。 大多数环氧涂层暴露在阳光下容易粉化。如果要求较高的保色性和保光性,面漆应采用脂肪族聚
氨酯面漆(见4.3.4.3)或者合适的物理干燥型涂料(见4.2)和水性涂料(见4.3.3)。 4.3.4.2.2 2固化剂组分
多氨基胺(聚胺)、多氨基酰胺(聚酰胺)或它们的加成物是最常用的环氧固化剂。 聚酰胺固化剂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能,更适用于底漆。聚胺固化的环氧涂料通常具有更好的耐化学
品性能。
此外,干燥时间与空气流动和温度因素有关。固化反应在温度低至5℃时也能发生,而一些特殊的产品能适用于更低的温度。 4.3.4.3 双组分聚氨酯涂料 4.3.4.3.1漆料组分
基料是含有可与合适的异氰酸酯固化剂反应的自由羟基的聚合物。 典型的基料有:
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
环氧树脂;聚醚树脂;氟树脂;
聚氨酯组合物(例如,聚氨酯碳氢树脂)(PURC)。
4.3.4.3.2 2固化剂组分
芳香族或脂肪族多异氰酸酯是最常用的固化剂。
ICS 87.020 G 5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790.5—2014
色漆和清漆
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
第5部分:防护涂料体系 Paints and varnishes-Corrosion protection of steel structures by protective paint systems-Part 5: Protective paint systems
(ISO 12944-5:2007,MOD)
2014-12-01实施
2014-07-0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0790.5—2014
目 次
前言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
3
涂料的种类 5 涂料体系 6防护涂料体系表附录A(资料性附录) 涂料体系附录B(资料性附录) 预涂底漆附录C(资料性附录) 基本性能附录D(资料性附录) 挥发性有机物(VOCs) 附录E(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与ISO12944-5:2007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参考文献
N
22
24 25
27
28
GB/T30790.5—2014
前言
GB/T30790《色漆和清漆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分为八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环境分类;第3部分:设计依据; —第4部分:表面类型和表面处理; —第5部分:防护涂料体系;一第6部分:实验室性能测试方法;第7部分:涂装的实施和管理;
-
第8部分:新建和维护技术规格书的制定。 本部分为GB/T30790的第5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12944-5:2007《色漆和清漆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
蚀保护第5部分:防护涂料体系》。
本部分与ISO12944-5:2007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的垂直单线(1)进行了标示,附录E中给出了相应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北京红狮漆业有限公司、赫普(中国)有限公司、南京
长江涂料有限公司、阿克苏诺贝尔防护涂料(苏州)有限公司、佐敦涂料(张家港)有限公司、永记造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立邦涂料(中国)有限公司、浙江飞鲸漆业有限公司、山东奔腾漆业有限公司、冶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远关西涂料化工有限公司、北京航材百慕新材料技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大达化学有限公司、福建百花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安庆菱湖涂料有限公司、深圳市广田环保涂料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丰、苏春海、李运德、李华刚、邱绕生、张文礼、刘新、王海洋、尹大浩、严杰、 王辉、史优良、刘会成、师华、丁示波、吴远光、龙毛明、胡基如。
E
GB/T30790.5—2014
色漆和清漆
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
第5部分:防护涂料体系
1范围
GB/T30790的本部分描述了用于钢结构防腐蚀保护的涂料类型和涂料体系。本部分还提供了适用于不同环境(GB/T30790.2)、不同表面处理等级(GB/T30790.4)和预期耐久性等级(GB/T30790.1)的涂料体系的选择指南。涂料体系的耐久性分为低、中、高三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923.1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1部分:未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层后的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和处理等级(GB/T8923.1一2011,ISO8501-1:2007, IDT)
GB/T8923.3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3部分:焊缝、边缘和其他区域的表面缺陷的处理等级(GB/T8923.3—2009,ISO8501-3:2006,IDT)
GB/T13452.2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GB/T13452.2-2008,ISO2808:2007,IDT) GB/T30790.1色漆和清漆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第1部分:总则(GB/T
30790.12014,ISO12944-1:1998,MOD)
GB/T30790.2色漆和清漆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第2部分:环境分类(GB/T 30790.2—2014,ISO12944-2:1998,MOD)
GB/T30790.4色漆和清漆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第4部分:表面类型和表面处理(GB/T30790.4—2014,ISO12944-4:1998,MOD)
GB/T30790.6色漆和清漆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第6部分:实验室性能测试方法(GB/T30790.6—2014,ISO12944-6:1998,MOD)
ISO3549色漆用锌粉颜料规范和试验方法(Zincdustpigmentsforpaints—Specificationsand test methods)
ISO4628-1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价缺陷的数量和大小以及外观均匀变化程度的标识第1部分:总则和标识体系(Paintsandvarnishes—Evaluationofdegradationofcoatings一Designation of quantity and size of defects, and of intensity of uniform changes in appearance-Part l: General in troduction and designation system)
ISO4628-2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价缺陷的数量和大小以及外观均匀变化程度的标识第2部分:起泡等级的评定(Paintsandvarnishes—Evaluationofdegradationofcoatings一Designation of quantity and size of defects,and of intensity of uniform changes in appearancePart 2:Assessment of degree of blistering)
ISO4628-3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价缺陷的数量和大小以及外观均匀变化程度的标识
1
GB/T30790.5—2014
第3部分:生锈等级的评定(Paintsandvarnishes-Evaluationofdegradationofcoatings—Designation of quantity and size of defects,and of intensity of uniform changes in appearance-Part 3:Assessment of degree of rusting)
ISO4628-4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价缺陷的数量和大小以及外观均匀变化程度的标识第4部分:开裂等级的评定(Paintsandvarnishes--Evaluationofdegradationofcoatings—Designation of quantity and size of defects, and of intensity of uniform changes in appearance-Part 4:Assessment of degree of cracking)
ISO4628-5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价缺陷的数量和大小以及外观均匀变化程度的标识第5部分:剥落等级的评定(Paintsandvarnishes—Evaluationofdegradationofcoatings—Designation of quantity and size of defects,and of intensity of uniform changes in appearance-Part 5:Assessment of degree of flaking)
ISO4628-6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价缺陷的数量和大小以及外观均匀变化程度的标识第6部分:胶带法评定粉化等级(Paintsandvarnishes—Evaluationof degradationof coatings--Desig nation of quantity and size of defects, and of intensity of uniform changes in appearance-Part 6: As- sessment of degree of chalking by tape method)
ISO19840色漆和清漆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粗糙表面上干膜厚度的测量和验收准则(PaintsandvarnishesCorrosionprotection of steel structuresbyprotectivepaint systems Measurement of, and acceptance criteria for,the thickness of dry films on rough surfaces)
3术语和定义
GB/T3079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厚涂性high-build 单道施工能够得到比同类涂料更高膜厚的特性。 注:本部分是指一道施工干膜厚度≥80μm。
3.2
高固体分high-solids 比通常涂料具有更高体积固体分的特性。
3.3
相容性(涂料体系中的各产品之间)compatibility(forproductswithinapaintsystem)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成功用于同一涂料体系中而不产生不良后果的能力。
3.4
相容性(涂料与基材之间)compatibility(betweenaproductandthesubstrate)产品应用于基材上而不产生不良后果的能力。
3.5
底涂层primingcoat 涂层体系中的第一道涂层。 注:在有足够粗糙度、清洁度的金属和/或洁净的旧涂层上,底涂层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并为后道涂层提供良好的基
础和附着力。它通常也可在涂下道涂层的时间间隔内和整个涂料体系的使用期内提供防腐蚀保护。
3.6
中间涂层intermediatecoat 介于底涂层和面涂层之间的涂层。 2
GB/T 30790.5—2014
3.7
面涂层topcoat 涂层体系中的最后一道涂层。
3.8
过渡涂层 tiecoat 设计用于改善涂层间的附着力和/或避免某种施工缺陷的涂层。
3.9
条状涂层stripecoat 为保证一些关键和难以施工的部位(例如锐边、焊缝等)得到均匀的覆盖而采用的附加涂层。
3.10
干膜厚度dryfilmthickness;DFT 涂层在被涂物表面硬化后形成的涂膜厚度。
3.11
额定干膜厚度 nominal dryfilmthickness;NDFT 规定的每道涂层或整个涂层体系的干膜厚度。
3.12
最大干膜厚度 maximumdryfilmthickness 不影响涂层或涂层体系性能的最大可接受干膜厚度。
3.13
底漆primer 在已处理表面上用作底涂层的涂料。
3.14
预涂底漆 pre-fabricationprimer 用于喷射清理表面,为钢材加工期间提供临时保护作用的快干底漆。涂装预涂底漆后的钢材仍然
可以焊接和切割。 3.15
适用期potlife 在特定温度下,各组分分装的涂料相互混合后可正常使用的最长时间。
3.16
贮存期shelflife 在正常贮存条件下,涂料在原始密封容器中保持良好状态的持续时间。 注:“正常贮存条件”一般指温度在十5℃~十30℃的贮存条件。
3.17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VoC 在所处的大气温度和压力下,可以自然挥发的任何有机液体和/或固体。
4涂料的种类
4.1总则
许多涂料体系被广泛地用于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 根据腐蚀性等级和预期耐久性,列出了各种防护涂料体系的示例,见表A.1~表A.8。列出这些体
系是因为它们已为实践所证明,但是列出的这些体系并不是包罗万象,其他类似的体系也可使用。
新技术在不断发展,并且通常是受到政府法规的推动。只要由以下途径证明是合适的且性能是有
3
GB/T30790.5—2014
效的,应该考虑这些新的技术:
a)成功的案例; b)测试结果至少能满足GB/T30790.6的要求。 注1:4.2、4.3和4.4仅涉及涂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未涉及它们如何应用。干燥和固化温度的范围仅供参考,对每
类涂料会依据其具体配方有所不同。 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涂料可分为溶剂型涂料、水性涂料和无溶剂涂料。依据干燥和固化方式(见
4.2和4.3)可分成两大类,再根据具体的属性和固化机理进行细分(见4.3.2~4.3.5)。
注2:附录C汇总了不同品种涂料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能。
4.2 2可逆型涂料
这类涂料依靠溶剂挥发干燥成膜,除此之外没有发生其他任何形式的变化,即此过程是可逆的,涂膜随时都可以在原来的溶剂中溶解。
这类涂料的基料示例有: a)氯化橡胶(CR); b)氯乙烯共聚物(也称为PVC); c)丙烯酸聚合物(AY)。 此外,干燥时间与空气流动和温度因素有关。尽管在低温时干燥速度相当慢,但在温度低至0℃时
也能干燥。 4.3不可逆型涂料 4.3.1总则
涂膜干燥最初依靠溶剂挥发(如果涂料中含有溶剂),随后依靠化学反应或聚结(某些水性涂料)固化成膜。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即固化后的涂膜不能溶解于原有的溶剂中。如果是无溶剂涂料,也不能溶解于这类涂料专用的特定溶剂中。 4.3.2气干性涂料(氧化固化)
这类涂料的漆膜首先依靠溶剂挥发初步硬化,随后依靠基料与空气中的氧反应固化,典型基料有:醇酸;
-氨基甲酸酯改性醇酸;环氧酯。
-
此外,干燥时间与温度因素有关。尽管在低温时干燥速度相当慢,但与氧气的反应在温度低至0℃ 时也能发生。 4.3.3 3水性涂料(单组分)
这类涂料的基料分散在水中。涂膜硬化依靠水的挥发和分散在水中的基料聚结成膜。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即干燥后的涂膜不能重新分散在水中。
能够被水分散的典型基料有:
丙烯酸聚合物(AY);乙烯基聚合物(PVC);聚氨酯树脂(PUR)。
此外,干燥时间与空气流动、相对湿度和温度因素有关。尽管在低温时干燥速度相当慢,但在温度低至3℃时也能干燥成膜。较高的相对湿度(>80%)也会阻碍干燥过程。
4
GB/T 30790.5—2014
4.3.4化学固化型涂料 4.3.4.1总则
这类涂料通常由一个漆料组分和一个固化剂组分组成。漆料和固化剂的混合物具有适用期(见3.15)。
这类涂膜依靠溶剂挥发干燥(如果含有溶剂),随后依靠漆料和固化剂之间的化学反应固化。 下面给出了最常用的涂料类型。 注:漆料和/或固化剂组分也可能含有颜料。
4.3.4.2双组分环氧涂料 4.3.4.2.1漆料组分
漆料组分中的基料是含有能够与合适固化剂反应的环氧基团的聚合物。 典型的基料有:
环氧树脂;
-
一环氧乙烯树脂/环氧丙烯酸树脂;
环氧组合物(例如,环氧碳氢树脂)。
-
配方可以是溶剂型、水性或无溶剂型的。 大多数环氧涂层暴露在阳光下容易粉化。如果要求较高的保色性和保光性,面漆应采用脂肪族聚
氨酯面漆(见4.3.4.3)或者合适的物理干燥型涂料(见4.2)和水性涂料(见4.3.3)。 4.3.4.2.2 2固化剂组分
多氨基胺(聚胺)、多氨基酰胺(聚酰胺)或它们的加成物是最常用的环氧固化剂。 聚酰胺固化剂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能,更适用于底漆。聚胺固化的环氧涂料通常具有更好的耐化学
品性能。
此外,干燥时间与空气流动和温度因素有关。固化反应在温度低至5℃时也能发生,而一些特殊的产品能适用于更低的温度。 4.3.4.3 双组分聚氨酯涂料 4.3.4.3.1漆料组分
基料是含有可与合适的异氰酸酯固化剂反应的自由羟基的聚合物。 典型的基料有:
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
环氧树脂;聚醚树脂;氟树脂;
聚氨酯组合物(例如,聚氨酯碳氢树脂)(PURC)。
4.3.4.3.2 2固化剂组分
芳香族或脂肪族多异氰酸酯是最常用的固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