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5.200;83.140.40 G 4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0546-2013/ISO2928:2003
代替GB/T10546—2003
在2.5MPa及以下压力下输送液态或气态液化石油气(LPG)和天然气的
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三规范 Rubber hoses and hose assemblies for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LPG) in the liquid or gaseous phase and natural gas up to 2. 5 MPa-Specification
(ISO 2928:2003,IDT)
2013-12-01实施
2013-07-1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10546—2013/ISO2928:200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0546一2003《液化石油气(LPG)用橡胶软管和软管组合件散装输送用》,与
GB/T105462003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增加了“分类”(见第4章);修改了“材料与结构”(见第5章,2003年版的第3章);修改了“规格尺寸”(见第6章,2003年版的第4章);修改了“性能要求”(见第7章,2003年版的第5章);增加了“电性能”(见第8章);增加了“试验频次”(见第9章);修改了“标志”(见第11章,2003年版的第7章)。
-
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2928:2003《在25bar(2.5MPa)及以下压力下输送液态或气态液化石油气(LPG)和天然气的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规范》。
与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528一2009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ISO37:2005,IDT) GB/T1690—2010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液体试验方法(ISO1817:2005,MOD) GB/T5563—2006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静液压试验方法(ISO1402:1994,IDT) GB/T5565-2006 橡胶或塑料增强软管和非增强软管弯曲试验(ISO1746:1998,IDT) GB/T5567—2006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耐吸扁性能的测定(ISO7233:1991,IDT) GB/T7528—2011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术语(ISO8330:2007,IDT) GB/T9572—2001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电阻的测定(ISO8031:1993,IDT) GB/T14905—2009 橡胶和塑料软管各层间粘合强度的测定(ISO8033:2006,IDT)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删除了国际标准名称中的“25bar”,标准名称修改为“在2.5MPa及以下压力下输送液态或气态液化石油气(LPG)和天然气的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规范”;一正文中删除“bar”单位的表示,只保留“MPa”单位表示;一第2章中引用的ISO7326:1991改为ISO7326:2006注日期引用; -因ISO4671:1999已修订为ISO4671:2007,在我国标准中引用等同采用的GB/T9573—一2013。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软管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宁波丰茂远东橡胶有限公司、沈阳橡胶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彭成强、曹有华、王淑丽、王姝。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
GB/T10546—1989,GB/T10546—2003。
1
GB/T10546—2013/ISO2928:2003
在2.5MPa及以下压力下输送液态或气态液化石油气(LPG)和天然气的
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规范
警告: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熟悉正规实验室的操作规程。本标准无意涉及与其使用有关的任何安全问题。制定相应的安全和健康制度并确保符合国家法规条款是使用者的责任。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输送液态或气态液化石油气(LPG)和天然气,并且设计用于工作压力介于真空与最大2.5MPa之间,温度范围为一30℃~十70℃或者低温软管(表示为一LT)为一50℃~十70℃ 的橡胶软管和软管组合件的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512一2001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热空气加速老化和耐热试验(ISO188:1998,eqv) GB/T5564一2006橡胶和塑料软管低温曲挠试验(ISO4672:1997,IDT) GB/T9573-2013橡胶、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尺寸测量方法(ISO4671:2007,IDT) GB/T9867-200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磨性能的测定(旋转辊筒式磨耗机法)(ISO4649:2002,
IDT)
GB/T24134-2009橡胶和塑料软管静态条件下耐臭氧性能的评价(ISO7326:2006,IDT) ISO37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Rubber,vulcanizedor
thermoplastic-Determination of tensile stress-strainproperties)
ISO48硫化或热塑性橡胶硬度的测定(硬度为10IRHD~100IRHD)[Rubber,vulcanizedor thermoplastic-Determination of hardness (hardness between 10IRHD and 1oo IRHD)J
ISO1402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静液压试验(Rubberandplasticshosesandhoseas semblies--Hydrostatictesting)
ISO1746橡胶或塑料软管及纯胶管弯曲试验(Rubberorplasticshosesandtubing一Bending tests)
ISO1817硫化橡胶液体影响的测定(Rubber,vulcanized—Determinationoftheeffectof liq uids)
ISO7233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耐负压性能的测定(Rubberandplasticshose assembliesDeterminationof suctionresistance)
ISO8031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电阻和电导率的测定(Rubberandplasticshosesand hoseassembliesDeterminationof electricalresistance)
ISO8033橡胶和塑料软管各层间粘合强度的测定(Rubberandplasticshose—Determination ofadhesionbetweencomponents)
1
GB/T10546—2013/ISO2928:2003
ISO8330o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词汇(Rubberandplasticshosesandhose assemblies—Vocabulary)
3术语和定义
ISO8330中给出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分类
软管应为下列型别之一:
-D型:排放软管; -D-LT型:低温排放软管; -SD型:螺旋线增强的排吸软管; -SD-LTR型:低温(粗糙内壁)螺旋线增强的排吸软管;
SD-LTS型:低温(光滑内壁)螺旋线增强的排吸软管。 所有型别软管可为:
电连线式,用符号M标示和标志;导电式,借助导电橡胶层,用符号2标示和标志; -非导电式,仅在软管组合件的个管接头上安装有金属连接线。
-
.
5材料和结构
软管由下列部分组成:
层耐正戊烷的橡胶内衬层;多层机织、编织或缠绕纺织材料或者编织或缠绕钢丝增强层;
-
层埋置的螺旋线增强层(仅SD,SD-LTR和SD-LTS型);一两根或多根低电阻电连接线(仅标示M的软管);耐磨和耐室外暴露的橡胶外覆层,外覆层刺孔以便于气体渗透;管内非埋置的螺旋钢丝,适于在一50℃下使用(仅SD-LTR型)。
组合件应由装配厂将金属管接头装配到软管上。 在与不锈钢材料接触时不应使用氟化材料。
6尺寸
6.1公称内径、内径、外径和最小弯曲半径
对于不带内装式管接头的软管,当按照GB/T9573-2003方法A进行测量时,软管的内径和外径尺寸以及其公差,依据型别,应符合表1或表2给出的值。
对于带有内装式管接头的软管,表1和表2的外径不适合。 当按照ISO1746所描述方法进行试验时,最小弯曲半径值,依据型别,应符合表1或表2给出
的值。 2
GB/T10546-2013/ISO2928:2003
表1D、D-LT型胶管尺寸
公称内径 12 15 16 19 25 32 38
内径/mm 12. 7 15 15. 9 19 25 32 38 50 51 63 75 76 80 100 150 200 254 305
公差/mm ±0. 5 ±0. 5 ±0. 5 ±0. 5 ±0. 5 ± 0. 5 ±0. 5 ± 0. 6 ±0. 6 ±0. 6 ±0. 6 ± 0. 6 ±0. 6 ±1. 6 ±2. 0 ±2. 0 ±2. 0 ±2. 0
外径/mm 22.7 25 25. 9 31 38
公差/mm 最小弯曲半径/mm
100 120 125 160 200 250 320 400 400 550 650 650 725 800 1 200 1 600 2 000 2 50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6 ±2. 0 ± 2. 0 一一
45 52 66 67 81 93 94 98 120 174 224 一一
50 51 63 75 76 80 100 150 200 250 300 注:公称内径250和300仅应用于内接式连接管
表2 SD,SD-LT型胶管尺寸
公称内径
内径/mm 12. 7 .15 15. 9
公差/mm ±0. 5 ± 0. 5 ± 0. 5 ±0. 5 ± 0. 5 ±0. 5 ± 0. 5 ±0. 5 ±0. 6 ± 0. 6 ±0. 6
外径/mm 22. 7
公差/mm 最小弯曲半径/mm
90 95 95 100 150 200 280 350 350 480 550
12 15 16 19 25 32 38 50 51 63 75
±1. 0 ±1. 0 ±1. 0 ±1. 0 ± 1. 0 ±1. 0 ±1. 0 ±1. 2 ±1. 2 ±1. 2 ±1. 2
25 25. 9 31 38 45 52 66 67 81 93
19 25 32 38 50 51 63 75
3
.
GB/T10546--2013/IS02928:2003
表2(续)
公差/mm 最小弯曲半径/mm
公称内径
内径/mm
公差/mm ±0.6 ± 0. 6 ±1.6 ±2.0 ±2. 0 ±2.0 ±2.0
外径/mm
550 680 720 1 000 1 400 1 750 2100
±1. 2 ±1.2 ±1.6 ±2.0 ±2.0
76 80 100 150 200 250 300 注:公称内径250和300仅应用于内接式连接管。
94 98 120 174 224
76 80 100 150 200 254 305
-
6.2内衬层和外覆层的最小厚度
当按照GB/T9573测量时,所有软管的内衬层和外覆层的最小厚度应为1.6mm。
7 物理性能
7.1胶料
当按表3列出的方法测定时,内衬层和外覆层所用胶料的物理性能应当符合表3给出的值。 试验应用从软管上或者从硫化程度与生产软管相同的硫化试片上切取的试样进行。
表3胶料物理性能
要求
性能
试验方法
内衬层 10 250
外覆层 10 250 ISO37(哑铃试片)
拉伸强度,最小/MPa 扯断伸长率,最小/% 耐磨耗,最大/mm3 老化性能
ISO37(哑铃试片)
GB/T9867-—2008,方法A GB/T3512—2001(14d/70℃热空气老化) ISO 48
170
硬度变化,最大/IRHD 拉伸强度变化,最大/% 拉断伸长率变化,最大/% 耐液体性能质量增加(最大)/%
+10 ±30 35
+10 ±30 ISO 37 35
ISO 37
ISO1817,23℃下浸人正戊烷中7d后;
+10
硬度变化(最大)/IRHD
ISO1817,23℃下浸人正戊烷7d,然后在 40℃下干燥70h后
+10/-3
质量减少(最大)/%
-5 10 (-LT型)
ISO1817,23℃下浸人正戊烷7d,然后在 40℃下干燥70h后
4
GB/T10546-—2013/IS02928:2003
7.2成品软管
当用表4列出的方法试验时,成品软管的物理性能应当符合表4给出的值。
表4成品软管和软管组合件物理性能
性能
要求
试验方法
成品软管验证压力,最小/MPa 验证压力下长度变化,最大/% 验证压力下扭转变化,最大/(°)/m 8 耐真空0.08MPa下10min(仅
3.75(无泄漏或其他缺陷) D型和D-LT型:+5 SD、SD-LTR和SD-LTS型:+10
ISO 1402 ISO1402 ISO 1402 ISO.7233 ISO 1402 ISO 8033
无结构破坏,无塌陷 10 2. 4 72h后在两倍放大镜下观察无龟裂 GB/T24134—2009方法1,不大于25
SD、SD-LTS及SD-LTR型)爆破压力,最小/MPa 层间粘合强度,最小/kN/m 外覆层耐臭氧/40℃
公称内径;方法3大于25公称内径相对湿度(55±10)%;臭氧浓度(50±5) pphm,拉伸20%(仅方法3适用)
低温弯曲性能: -30℃示(D利SD型)一50℃下(D-LT、SD-LTR和 无增长及电连续性无损害 SD-LTS 型)
无永久变形或可见的结构缺陷,电阻
GB/T5564—2006,方法B
软管的电性能应满足软管组合件的要求立即熄灭或在2min后无可见的发光 附录A
ISO 8031
电阻性能,Q 燃烧性能在最小弯曲半径卞软管外径的变形系数,最大(内压0.07MPa,D和 T/D≥0.9 D-LT型) 软管组合件验证压力,最小/MPa
ISO 1746
ISO 1402 ISO1402 ISO 1402 ISO7233
3.75(无泄漏或其他缺陷) D型和D-LT型:十5 SD、SD-LTR和SD-LTS型:+10
验证压力下长度变化,最大/% 验证压力下扭转变化,最大/(°)/m 8 耐负压0.08MPa下10min(仅
无结构破坏,无塌陷 M式:最大10°;2式:最大10°;非导电式:最小2.5×10*
SD、SD-LTS及SD-LTR型) 电阻性能/(α/根)
ISO 8031
电性能
8
软管和软管组合件的电阻应按下面列出的3个试验方法a)~c)之一进行测定。
5
GB/T10546—2013/IS02928:2003
a)带电连接线的织物增强软管将2根低电阻电连接线加进软管结构。每根连接线应螺旋状铺放。 当向这种软管装配接头时,应将电连接线折叠进人软管内腔,处于内衬层与管接头末端之间,电连
接线延伸长度为管接头芯杆插入内腔长度的1/3。
当按照ISO8031测定时,软管沿电连线的电阻,或者软管组合件管接头之间的电阻,每根制造的软管或软管组合件不应超过1×10°α2。当以这种方式表示导电性时,软管应用符号“M”标志。
b)加入导电材料的织物增强的软管导电层应加入软管结构中。 当将管接头装配到这种软管上时,应保证管接头与导电层之间有充分的连接。 当按照ISO8031测定时,软管沿导电层的电阻,或者软管组合件管接头之间的电阻,每根制造的软
管或软管组合件不应超过1×10°Q。当以这种方式表示导电性能时,软管用符号“Q”标志。
c)钢丝增强的软管编织或缠绕钢丝应加入软管结构中,并应直接与管接头相接触。 当按照ISO8031测定时,软管组合件管接头之间的电阻,每根制造长度的软管组合件不应超过1×10°α2。
当以这种方式表示导电性时,软管应用符号“M"标志。
在按ISO1402所述静液压试验过程中和试验后,每根软管应在两端之间保持导电性,每根软管组
合件应在管接头之间保持导电性。
9 试验频次
型式试验和例行试验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型式试验是为确认按具体工艺制造设计的软管满足本标准所有要求的试验。试验应最多每隔5年
或者当所使用的制造方法或材料出现变化时重复进行一次。应对所有规格、所有类别和型别(结构和规格相同除外)的软管进行试验。
例行试验是发货前对每根成品软管所要求进行的试验。 生产验收试验是为控制制造质量进行的试验,建议按附录C的规定进行,附录C规定的试验频次
只作为指南。
10标志
10.1软管
每根软管应当在其外覆层上以至少5mm的字体高度沿其长度方向明显而牢固地标志下列内容: a)制造厂的名称或标识,例如MAN; b)本标准的编号和年份,即GB/T10546—2013; c)软管的型别,例如D; d) 公称内径,例如38; e) 最大工作压力,MPa; f) 导电性符号,例如M; g) 制造的季度和年份,例如3Q-02;示例:MAN-GB/T10546-—2013D型-38-10-M-3Q-02。
10.2软管组合件
当管接头不是内装式,即不是软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应标志装配厂的名称或标识和装配日期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