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SY 5854-2012 油田专用湿蒸汽发生器安全规范

SY 5854-2012 油田专用湿蒸汽发生器安全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6656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04 09:41:34



相关搜索: 安全 规范 油田 蒸汽 5854 专用 发生器 发生器

内容简介

SY 5854-2012 油田专用湿蒸汽发生器安全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 58542012
代替SY/T5854—2005,SY6024—1994
油田专用湿蒸汽发生器安全规范
The safety regulation of moist steam generator specially used in oilfield
2012-1201实施
2012-08一23发布
国家能源局 发布 目 次
前言
1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设计
制造 5 安装 6 使用管理 7 维修与改造
4
化学清洗定期检验 10 报废 11 安全附件与控制装置
8
9
10
10 前言
本标准的所有技术内容均为强制性。 本标准依据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标准代替SY/T5854——2005《油田专用湿蒸汽发生器安全规定》和SY6024—1994《油田专用湿蒸汽发生器安全操作规程》。本标准以SY/T5854—2005为主,整合了SY6024—1994的部分内容。与SY/T5854一2005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范围(见第1章);更新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明确了制造、安装和维修(改造)单位应具备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见4.1和5.1);细化了制造、安装和维修(改造)单位应向使用单位提供的技术文件和资料(见4.4和 5.8); 增加了使用单位应逐台建立湿蒸汽发生器技术档案的要求,并对技术档案的内容提出了明确的规定(见6.2);合并了SY/T5854—2005和SY6024—1994对操作安全的要求,同时进行了整改和细化 (见6.6,6.7,6.8和6.9);增加了使用单位应编制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的要求。同时将SY/T5854一2005的“紧急停炉”改为“应急处理”(见6.9);更改了对发生器运行时给水品质和化验周期的要求(见6.10);增加了对炉管内部冲刷、氢腐蚀及翅片管结焦等问题处理(见7.4);将化学清洗单独列为一章,并对清洗过程提出安全防护措施和质量控制手段的要求(见第8 章);增加了对运行耗能或污染物排放严重超标和安全防护系统及主要设施老化的报废要求(见第 10章);细化了对安全附件与控制装置的要求(见第11章)。
本标准由石油工业安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安全环保处、中国石化中原石油
勘探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文洋、朱凤亭、高立新、张福长、杨宝学、酒尚利、党巍、罗良玉、 王艳
本标准代替了SY/T5854—2005和SY6024—1994。 SY/T5854—2005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Y5854—1993。
ⅡI 油田专用湿蒸汽发生器安全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田专用湿蒸汽发生器(以下简称发生器)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管理、维修与改造、化学清洗、定期检验、报废等安全管理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工作压力小于或等于26MPa,额定蒸发量小于或等于150t/h,额定工作温度小于或等400℃的发生器。
发生器范围是指其本体和与其同在一个撬装平台连为一体的受压元件且划定在以下范围内: a)高压泵出口第一道环焊缝。 b) 蒸汽出口单流阀后第一个截止阀外侧焊缝,排放阀外侧焊缝。 c)蒸汽雾化管道一次减压阀前进口第一道环焊缝。 d)燃气管道主燃气电动阀后(一级)第一道焊缝本标准不适用于移动式发生器底车部分。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805特低电压(ELV)限值 GB/T3811起重机设计规范 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SY/T0027稠油注汽系统设计规范 SY/T0441-2010油田注汽锅炉制造安装技术规范 SY/T0538管式加热炉规范 SY/T6086热力采油蒸汽发生器运行技术规程
3设计
3.1发生器的设计单位应建立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取得相应的设计资质。 3.2发生器的设计单位应向用户提供设计图样,安装、使用说明书,受压元件强度计算书,热力计算书,各项保护装置的整定值和安全阀排放量计算书等 3.3发生器设计总图(蓝图)应盖有设计资格印章和审核印章。印章中应注明设计单位名称、技术负责人姓名、资格证书编号、有效日期。设计总图上应有设计、校核、审核人员的签字,并由设计单位技术总负责人批准。 3.4发生器的设计单位应对设计图样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3.5发生器操作间建于地震裂度7度以上地区时,应按GB50011的规定进行地震荷载计算。 3.6发生器至少应设置一个人孔和一个观火孔。 3.7燃烧器的设计、安装应确保在最大放热量时避免火焰冲刷受热面管子和支架,并便于拆装。 3.8发生器操作间的噪声应符合GBZ1的规定。 3.9固定式操作间外墙或屋顶应设有符合防爆要求的泄压面积(如天窗、玻璃窗、薄墙等),泄压处不应临近值班室、化验室、油气系统。 3.10发生器操作地点,对流段、辐射段进(出)口、压力表、流量计、温度计等仪表处,以及受压元件维修,操作平台及台阶处应有足够的照明,应备有应急照明设施。 3.11发生器吊装用结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应符合GB/T3811有关规定 3.12发生器上使用的弯头不应使用冲压和对接焊制。 3.13发生器应设置远距离切断燃料供给的装置。
4制造
4.1发生器制造单位应具备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较强的技术力量、工装设备等条件,取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制造资格证书或认可,经油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资质审查合格后,方可进入油田销售市场。 4.2发生器制造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严格按设计文件进行制造 4.3发生器使用的材料、焊接、质量检验、水压试验等应符合SY/T0441的规定,同时符合设计图样的要求。 4.4发生器出厂时,制造单位至少应向用户提供以下技术文件和资料:
a) 竣工图纸(至少应包括总图、工艺流程图、设备基础条件图、动力及控制原理图和管线布置
图,如在原蓝图上修改则应有修改人、技术审核人确认标记)。 b)j 产品质量证明书(包括出厂合格证、材料质量证明、焊接质量证明和水压试验记录)。 c)j 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证明书。 d) 热力计算结果汇总表、水阻力计算汇总表、烟风阻力计算汇总表、过热段壁温计算结果汇
总表和设备名称对照表。 e) 受压元件强度计算书或计算结果汇总表。 f) 发生器安装使用说明书。 g) 安全阀排放量计算书。 h) 各项保护装置整定值。 i) 辅机和配件使用说明书。 j) 运行程序及密码
4.5发生器制造单位应在明显部位装设产品金属铭牌,铭牌上至少应载明下列内容:
a) 发生器名称及型号。 b) 制造许可证级别及编号。 c) 产品编号。 d) 额定蒸发量(t/h)。 e) 额定工作压力(MPa)。 f) 额定工作温度(℃)。 g) 额定蒸汽干度。 h) 设计热效率。 i) 监检单位及监检标记。 j) 制造单位名称。 k) 制造日期。 5安装
5.1发生器安装单位应具备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一定技术力量、工装设备及必要的检测手段,取得相应的安装资格或认可,经油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批准后方能承担发生器的安装工作。 5.2发生器的安装应有经本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的施工技术方案,报油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审核备案,并向专业检验单位告知后,方可施工。 5.3发生器安装施工技术方案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特种作业人员资格,施工机具、检测设备情况。
a)
b) 施工方案编制的依据。 c) 工程总量及分项工程明细目录。 d) 施工工艺、技术措施及安全保证措施等。
施工质量保证要点及检查要求。
e)
5.4发生器在安装前和安装过程中,安装单位应进行检查,若发现存在影响安全使用的质量问题时,应停止安装并报告油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 5.5发生器的安装应依据设计图纸、SY/T0441及本标准有关要求进行。安装过程如有变动,应征得设计、制造、使用单位同意 5.6发生器安装过程中,专业检验单位应作全面检查并做好记录。安装结束后,安装单位应出具 “湿蒸汽发生器安装质量监督检验报告”。 5.7发生器监督检验合格后应进行总体验收,油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专业检验单位及相关管理部门派人员参加。 5.8 3安装验收时,安装单位至少应提交以下资料:
a) 安装申请审批单。 b) 发生器出厂资料。 c) 设备清单及缺损或修复配件记录。 d) 基础检查记录 e) 主体及附属设备安装检查记录。 f) 安全附件及仪表校验、调试及安装记录 g) 水压试验记录。 h) 安装质量监督检验报告 i) 烘炉及试运行记录 j) 干度、热效率及水质分析记录。 k) 报警值设定记录。
A
其他有关资料。
1)
6使用管理
6.1 使用登记 6.1.1 发生器首次投入使用前,使用单位应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办理“湿蒸汽发生器使用登记证”。 6.1.2 2办理湿蒸汽发生器使用登记证至少应提供以下资料:
a) 竣工图纸 b)产品质量证明书。
3 c) 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证明书。 d) 安装申请审批单。 e) 安装质量证明书。 f) 安装质量监督检验报告。 g) 湿蒸汽发生器技术档案。 h) 安全规章制度。 i) 应急预案。
6.2 发生器技术档案 6.2.1 发生器使用单位应逐台建立发生器技术档案,并且由其管理部门统一保管。 6.2.2 技术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a) 发生器使用登记证。 b) 4.4中所规定的发生器设计制造技术文件和资料。
发生器外部检验、内部检验报告,以及有关检验的技术文件和资料 d) 发生器维修和技术改造的方案、图样、材料质量证明书、施工质量证明文件等技术资料。 e) 安全附件校验、修理和更换记录。 f) 有关事故的记录资料和处理报告。
c)
6.3 发生器操作间
发生器操作间至少应符合下列要求: a) 设备布置应便于操作、巡检及检修,并留有安全疏散通道 b) 应有足够的光线和良好的通风以及必要的防冻措施。 c) 地面应平整且防止积水。 d) 承重梁、柱等构件应符合SY/T0441的要求。
操作间通向室外的门应便于通行,发生器运行时应保证出人口畅通无阻。
e
f) 发生器操作间还应符合SY/T0027的要求。 6.4发生器操作人员 6.4.1 发生器操作人员应经专业培训考试,取得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颁发的操作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6.4.2 发生器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安全运行操作规程,定期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做好安全运行。 6.5新安装、移装、长期停用的启用
新安装、移装、长期停用的发生器在使用前至少应做下列检查:
工艺管路上阀门是否在工况位置。
a)
b) 安全报警装置是否校验合格。 c) 电源电压是否正常。 d) 自动控制系统是否正常。 e) 燃料系统有无渗漏。 f) 安全附件是否齐全并已校验合格。 g) 辅机及水处理设备是否正常。
6.6启动 6.6.1 启动前应检查的内容: 4 a) 配电系统:
1)供电电压是否正常; 2)动力盘各空气开关是否处于工况位置。
b)仪表控制系统:
1)各仪表阀门是否处于工况位置; 2)控制盘各操作开关是否处于工况位置; 3)安全报警系统是否灵敏、安全可靠; 4)安全附件是否在校验有效期内。
c)给水系统:
1)检查发生器系统阀门是否处于工况位置,保证流程畅通; 2) 检查各压力表、压力开关、差压变送器阀门是否打开; 3)水处理运行是否正常,水质是否合格; 4) 高压泵及供水压力是否正常。
d)燃料系统:
1)检查燃油系统各阀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2)检查供气主阀门是否打开,主气管路控制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气压是否正常; 3) 燃油压力、温度是否正常; 4) 检查控制盘控制开关位置是否处于停止状态
e) 润滑系统中润滑油液位是否正常。 6.6.2 启动点火:
合上控制电源开关,启动空压机。 b) 检查联锁系统,然后合上联锁开关,再按启动按钮。 c) 柱塞泵启动后,观察蒸汽压力表显示,待鼓风机启动进行前吹扫时,检查各电器及泵运行是
a)
否正常。前吹扫时间不应少于5min。 d) 前吹扫结束后,点火程序器运转点着引燃火,引燃火点着主焰后,观察炉膛火焰燃烧情况
是否正常。 将调火开关调至大火位置,逐渐调节水量和火量旋钮使蒸汽干度达到要求。
e)
6.6.3 新安装或长期停用的发生器在投运前应烘干衬里。 6.6.4 发生器启动时应有两个人配合,应做到谁启动谁盘泵。 6.6.5 发生器点火时对流段吹灰平台及周围不应有人。 6.7运行 6.7.1运行时,火量应逐级调节,火焰处于最佳状态。 6.7.2 发生器运行时在对发生器本体检查的同时,还应对空压机、柱塞泵、空气干燥器、控制盘、 鼓风机、换热器及水处理设备进行巡回检查,并做到:
a) 每小时记录一次运行参数并及时调整,以保证安全运行。 b) 每小时应分析一次蒸汽干度。 c) 每周分析一次烟气中CO2和O2含量。 d) 对运行设备每小时巡回检查一次,随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 e) 通过观火孔每小时观察一次火焰燃烧情况,并及时调整到最佳状态。 f) 每8h至少排放一次空气压缩机储罐及分离器中积水和污油。 g) 运行期间应随时检查安全报警装置运行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标定、维护。
6.7.3 其他运行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参照SY/T6086的规定
5
上一章:SY/T 6524-2010 石油工业作业场所劳动防护用具配备要求 下一章:SY/T 5264-2012 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

相关文章

SY/T 5854-2019 油田专用湿蒸汽发生器安全规范 Q/SY 08716-2019 油田专用湿蒸汽发生器汽水分离器操作安全规范 Q/SY 1716-2014 油田专用湿蒸汽发生器汽水分离器操作安全规范 Q/SY 1275-2010 油田污水回用湿蒸汽发生器水质指标 SY/T 6835-2011 稠油热采蒸汽发生器节能监测规范 Q/SY 1505-2012 电热蒸汽发生器 Q/SY 1747-2014 热力采油过热蒸汽发生器运行规程 SY/T 6086-2012 热力采油蒸汽发生器运行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