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SY/T 5264-2012 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

SY/T 5264-2012 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04 09:42:33



推荐标签: 系统 能耗 5264 方法 油田 系统 测试 生产

内容简介

SY/T 5264-2012 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 ICS 75-010 E 04 备案号:37484—2012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5264-2012 代替 SY/T 5264--2006
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
The method of energy consumption test and calculation
for oilfield production system
201208一23 发布
20121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 5264—2012
目 電次
前言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1
2
3 术语和定义
测试仪器的要求测试准备和测试要求计算参数基准机械采油系统的测试与计算原油集输系统的测试与计算,注水系统的测试与计算
X
5
5.
1
.-

8
9
18
10 注聚系统的测试与计算 11 测试报告参考文献
22
25
27 SY/T 5264--2012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SY/T 5264一2006《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与SY/T 5264--2006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针对效率计算方法存在的局限性,增设了效率计算的限定条件,并相应增加能量利用率评价
指标。把系统或设备人口处介质具有的能量和供给能量之和作为系统或设备的输人能量,把设备或系统出口处介质具有的能量作为输出能量,输出能量与输人能量之比的百分数为系统或设备的能量利用率(见第7章、第8章、第9章和第1()章);
一-将术语“机械采油井的输入功率”、“机械采油井的有效功率”改为“机械采油系统输人功
率”、“机械采油系统有效功率”(见3.1.1,3.1.2;2006年版的3.1.1,3.1.2);一一-增加了“机械采油系统输人能量”、“机械采油系统输出能量”术语和定义,并给出计算方法
(见3.1.8,3.1.9,7.2.16,7.2.17); -将术语“抽油机井的平衡度”改为“抽油机井平衡度”,并修改了定义内容及计算方法(见
3.1.12,7.2.10;2006年版的3.1.4);一-修改了术语“接转站”、“集中处理站”的定义(见3.2.2,3.2.3;2006年版的3.2.2,
3.2.3); 一-将术语“接转站能源效率”、“集中处理站能源效率”、“站的平均能源效率”、“注水站效率”、
“聚合物配制站能源效率”、“聚合物注人站能源效率”改为“接转站能量利用率”、“集中处理站能量利用率”、“站的平均能量利用率”、“注水站能量利用率”、“聚合物配制站能量利用率”、“聚合物注人站能量利用率”,并修改了定义内容及计算方法(见3.2.4,3.2.5, 3.2.6,3.3.8,3. 4.4,3. 4.5,8.2.3.1,8.2. 3.2,8.2.3.3,9.2.5,10. 2.3. 1, 10.2.4. 1;2006 年版的 3.2.4,3.2.5,3.2.6,3.3.8,3.4.4,3. 4.5,6.4.4.1,6.4.4.2, 6. 4.4.3,7.4.6,8.4. 4,8.4.6);
一删除了术语“接转站电能利用率”、“集中处理站电能利用率”、“站的平均电能利用率”、“接
转站热能利用率”、“集中处理站热能利用率”、“站的平均热能利用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006 年版的3.2.7,3.2.8,3.2.9,3.2.10,3.2.11,3.2.12,6.4.5,6.4.6);
增加了“集中处理站单位液量处理综合能耗”、“集中处理站单位原油生产综合能耗”、“原油
集输系统单位液量集输电(油/气/煤)耗”、“原油集输系统单位液量集输综合能耗”术语和定义,并给出计算方法(见3.2.7,3.2.8,3.2.9,3.2.11,8.2.4);
一将术语“单位原油集输量电(油/气/煤)耗”、“单位原油集输量综合能耗”改为“原油集输
系统单位原油集输量电(油/气/煤)耗”、“原油集输系统单位原油集输量综合能耗”(见 3.2.10,3.2.12,2006 年版的 3.2.13,3.2.14); -将术语“油田注水地面系统”、“油田注聚合物地面系统”改为“注水系统”、“注聚合物系
11
统”,并修改了定义内容(见3.3.1,3.4.1;2006年版的3.3.1,3.4.1);一一将术语“注水系统效率”、“注聚系统效率”改为“注水系统能量利用率”、“注聚系统能量利
用率”,并修改了定义内容及计算方法(见3.3.16,3.4.6,9.2.14,10).2.5.2;2006年版的 3.3.3,3.4.6,7.4.7,8.4.8); 重新划分了注水系统的能耗单元,修改了“注水阀组损失率”、“注水管线损失率”、“注水管 SY/T 5264—2012
网损失率”等术语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见3.3.13,3.3.14,3.3.15,9.2.10,9.2.11, 9.2.12;2006年版的3.3.6,3.3.5,3.3.4,7.4.3,7.4.4,7.4.5); 增加了“注水管网”术语和定义(见3.3.2);删除了“注水系统有效功率”术语和定义(见2006年版的3.3.2);
一增加了“站内管线损失率”、“站内回流损失率”、“注水系统输人能量”、“注水系统输出能
量”、“注水系统站内管线损失率”、“注水系统回流损失率”等术语和定义,并给出计算方法 (见 3.3.6,3.3.7,3.3.9,3.3.10,3.3.11,3.3.12,9.2.3,9.2.4,9.2.7,9.2.13, 9.2. 8, 9. 2.9);
一修改了术语“单位注水量电耗”、“聚合物配制站”、“单位聚合物配制量电耗”的定义(见
3.3.17,3.4.2,3.4.7;2006年版的3.3.9,3.4.2,3.4.7); —删除了图1(见2006年版的5.3.2.1);一增加了“测试准备”和“计算参数基准”(见第5章和第6章);一在注水系统能耗测试与计算中,考虑了不同测点的高程(海拔高度)差问题,给出折算压力
的计算方法(见9.2.6);将泵的“入口压力”和“出口压力”分别改为“吸入压力”和“排出压力”(见表2、表3、 表4,2006年版的表3、表4);删去了2006年版中公式(16.1)、公式(16.2)、公式(17.1)、公式(17.2)、公式(22.1)、公式(22.2)、公式(23.1)、公式(23.2)等公式中的基准压力pu[见公式(30)、公式(31)、公式(32)、公式(33)、公式(38)、公式(39)、公式(40)、公式(41)等公式]; —将螺杆泵、往复泵的效率计算合并(见10.2.2;2006年版的8.4.2,8.4.3);一增加了“聚合物注人站单位注聚量电耗”的计算方法(见10.2.4.2)。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石油工业节能节水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工程节能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
团公司节能技术监测评价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西北油田节能监测中心、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东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东北油田节能监测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节能技术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秀芬、梁士军、王学文、郭占春、谭宁、曾亚勤、来现林、王东、成庆林、郑刚锐、王林平、毛国成、余绩庆、曹莹、魏立军、侯永强、孙宁。
本标准代替了 SY/T5264—2006。 SY/T5264--2006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Y 5264--1991, SY/T 5264-1996; —SY 5269—1991; ---SY 5265—1991,SY/T 5265--1996; SY 5266—1991,SY/T 5266-—1996; —-SY/T 5793-1993。
II SY/T 52642012
3.1.3
抽油机井光杆功率polished rod power of pumping well 光杆提升液体并克服井下各种阻力所消耗的功率。
3.1.4
抽油机,井地面效率 surface equipment efficiency of pumping well 光杆功率与机械采油系统输人功率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3. 1.5
抽油机,井井下效率 subsurface equipment efficiency of pumping well 抽油机并的有效功率与光杆功率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3.1.6
机械彩油系统效率 efficiency of artificial lifted system 机械采油系统的有效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3.1.7
机械彩油系统平均系统效率average efficiency of artificial lifted system 被测区块各种机械采油系统的总有效功率与总输人功率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3.1.8
机械采油系统输入能量input energy of artificial lifted syste:m 机械采油系统输人功率与泵人口处单位时间内液体带人能量之和。
3.1.9
机械采油系统输出能量output energy of artificial lifted system 单位时间内井口输出的采出液所具有的能量。
3.1.10
机械采油系统能量利用率 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artificial lifted system 机械采油系统的输出能量与输人能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3. 1. 11
机械采油系统平均能量利用率。average energy utilization eficiency of artificial lifted system 被测区块各种机械采油系统总输出能量与总输入能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3.1.12
抽油机井平衡度balance rate of pumping well 抽油机井运行时下冲程最大功率与上冲程最大功率的比值,或抽油机井运行时下冲程最大电流与
上冲程最大电流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3.2原油集输系统术语
3. 2. 1
原油集输系统 crude oil gathering and transferring system 在油田内,将油井采出液汇集、处理和输送的整个工艺处理系统。
3. 2. 2
接转站 pumping station 将计量站来的油(液)气混合物进行增压并输送至集中处理站的场站。
3. 2. 3
集中处理站central gathering station 将油田生产井产出的原油(液)、伴生气收集并进行集中处理的场所,通常称为联合站。
2 SY/T 5264—2012
3.2.4
接转站能量利用率 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pumping station 接转站输出介质具有的能量与接转站供给能量和输人介质具有的能量之和的比值,以百分数
表示。
注:介质指原油集输系统生产处理的原油或含水油以及生产用的热水、掺液等流体。 3.2.5
集中处理站能量利用率 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central gathering station 集中处理站输出介质具有的能量与集中处理站供给能量和输人介质具有的能量之和的比值,以百
分数表示。 3.2.6
站的平均能量利用率 average 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stations 原油集输系统各站输出介质具有的能量与各类站供给能量和输人介质具有的能量之和的比值,以
百分数表示。 3.2.7
集中处理站单位液量处理综合能耗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of unit liquid in central gathering station
集中处理站每处理1t采出液的综合能耗。 3.2.8
集中处理站单位原油生产综合能耗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of unit crude oil in central gathering station
集中处理站每生产1t原油的综合能耗。 3.2.9
原油集输系统单位液量集输电(油/气/煤)耗electricity(oil/gas/coal)consumption of unit liquid gathering and transferring
原油集输系统每集输1t采出液的耗电(油/气/煤)量。 3.2.10
原油集输系统单位原油集输量电(油/气/煤)耗electricity(oil/gas/coal)consumption of unit crude oil gathering and transferring
原油集输系统每集输1t原油的耗电(油/气/煤)量。 3. 2.11
原油集输系统单位液量集输综合能耗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of unit liquid gathering and transferring
原油集输系统每集输1t采出液的综合能耗 3. 2. 12
原油集输系统单位原油集输量综合能耗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of unit crude oil gathering and transferring
原油集输系统每集输1t原油的综合能耗。 3.3 注水系统术语 3.3.1
注水系统water-injection system 由注水泵站、注水管网(包括配水间)和注水井口(不包括井下部分)组成的系统。 注:改写SY/T 6569—2010,定义3.1。
3 SY/T 5264—2012
3.3.2
注水管网 water-injection pipe network 注水站出口至注水井口用于向注水井注水的所有管线、阀门及其他工作部件所组成的管道系统。
3.3.3
注水泵机组输入能量 input energy of water-injection pump set 注水泵电动机输人功率与泵人口处单位时间内水带人的能量之和。
3.3. 4
注水泵机组输出能量 output energy of water-injection pump set 注水泵出口处单位时间内输出的水具有的能量。
3.3.5
注水泵机组能量利用率 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water-injection pump set 注水泵机组输出能量与机组输人能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3.3.6
站内管线损失率 energy loss rate of pipe in water-injection station 注水站内注水泵出口至站内汇管的阀门、管线中的阻力损失与注水泵机组输人能量之和的比值,
以百分数表示。 3.3.7
站内回流损失率 energy loss rate of return flow in water-injection station 注水站内打回流功率损失与注水泵机组输人能量之和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3.3.8
注水站能量利用率 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water-injection station 注水站单位时间内输出的水具有的能量与该站注水泵机组输入能量之和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3.3.9
注水系统输入能量 input energy of water-injection system 注水系统内各注水泵机组电动机输人功率与泵入口处单位时间内液体带人的能量之和。
3. 3. 10
注水系统输出能量 output energy of water-injection system 注水系统单位时间内注人到各注水井的水所具有的能量。
3.3. 11
注水系统站内管线损失率 energy loss rate of pipe inside-station in water-injection system 注水系统各注水站内管线功率损失之和与注水系统输人能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3.3. 12
注水系统回流损失率 energy loss rate of return flow in water-injection system 注水系统各注水站打回流造成的功率损失之和与注水系统输人能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3.3.13
注水阀组损失率 energy loss rate of water-injection valve 注水管网中阀组功率损失与注水系统输入能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注:汝写SY/T 65692010,定义3.6。
3. 3. 14
注水管线损失率 energy loss rate of water-injection pipe network 注水管网中注水管线功率损失与注水系统输人能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注:写 SY/T 6569—2010,定义 3.7。
4
上一章:SY 5854-2012 油田专用湿蒸汽发生器安全规范 下一章:SY/T 6202-2013 钻井井场油、水、电及供暖系统安装技术要求

相关文章

GB/T 33653-2017 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 SY/T 6066-2012 原油输送管道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 SY/T 6066-2021 原油输送管道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 SY/T 6637-2018 天然气输送管道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 SY/T 6637-2012 天然气输送管道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 GB/T 33754-2017 气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 SY/T 7458-2019 天然气加气站耗能设备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 SY/T 6472-2010 油田生产主要能耗定额编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