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37.060.10 N42 备案号:44013—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13752013
超微细晶体放映屏幕
Ultra-micro crystal projection screen
2014-07-01实施
2013-12-3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13752013
目 次
前音引育 1范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T III
技术要求. 4.1 亮度系数 4.2 有效散射角.. 4.3 综合指数 4.4 色彩还原性 4.5 色温养 4.6 光泽度(镜面效应) 4.7 抗环境光干扰度 4.8 均勾度, 4.9 幕面解像力 4.10 偏振比 4.11 外观.... 4.12 环境保护要求 4.13 阻燃性试验方法 5.1 亮度系数和有效散射角 5.2 综合指数. 5.3 色彩还原性, 5.4 色温差. 5.5 光泽度 5.6 抗环境光干扰度 5.7 均匀度, 5.8 幕面解像力 5.9 偏振比 5.10 外观 5.11 环境保护要求 5.12 阻燃性 6 检验规则. 6.1 出厂检验 6.2 型式检验 7标志,包装、运输和存 7.1 标志 7.2 包装 7.3 运输、贮存
4.
1
5
1
1
L
10
I
JB/T11375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机械T业电影和电教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MIF/TC4)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成都傲龙电子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秦皇岛视听机械研究所、广州美视品莹银鼎有限公司、张家港市南丰银幕制
造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筱冷、洪斌、梁思建、邓荣武、王宏伟。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1
JB/T113752013
引言
超微细品体放映屏幕是一种基丁超微细品体颗粒在幕基表面均排布形成的反射阵列,是道过在幕基上涂敷一层经过特殊处理的超微细品体和其辅料的混合物质干结后形成靠面薄膜反光层。该超微细品体与辅料中的黏结成分混合作用:被固定到幕面上,同时该超微细品体部分暴露于表面,起到反射光线的作用。
超微细品体放映屏幕采用有固定形状的微品体颗粒作为反射基础介质。这种特定形状的品体因为其形状的特异性对幕面正面来自投影机的光线有很强的扩散作用,从而获得较宽的视角。同时由于反射能力强,对光的吸收少,可以获得较高的增益。品体颗粒在反射光线时能基本保持光原有的偏振方向,因此色彩还原性好。超微细品体放映屏幕可大幅度吸收环境光,而对投影机的有效光线吸收较少,从而在高增益的情况下获得很高的抗干扰度,因此有较强的抗环境光干扰的作用。
IⅡI
JB/T11375-2013
超微细晶体放映屏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超微细品体放映屏幕(以下简称微品屏)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 包装、运输和存。
本标准适用基工超微细品体颗粒在幕基表面均匀排布形成的反射阵列的屏幕本标准不适用丁其他类型的屏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丁本文件的成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本文件
GB/T2406.1一2008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1部分:导则 GB/T2406.2一2009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2部分:室温试验 GB/T2408-2008塑料燃烧性能的测定水平法和乖直法 GB/T5455-1997 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垂直法 GB/T13982-2011 反射和透射放映银幕 GB18401—2003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T25480 仅器仪表运输,建存基本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GB502221995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JB/T7809—2005 放映银幕特性参数和测定方法 SJ/T11363—2006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 SJ/T11365-2006 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抢测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超微细晶体放映屏幕 ultra-micro crystal projection screen 属于S型一反射角上增益反射银幕。它是一种基超微细品体颗粒在幕基表面均匀排布形成的反
射阵列,其品体颗粒为微米级:具有规定光学特性的光反射幕面,反射角上增益反射屏幕。 3.2
色彩还原性 color rendering 银幕反射对放映设备光线颜色呈现的程度称为色彩还原性。将标准光源发出的光和经银幕反射后的
光做比较,值越接近1显色性越好。 3.3
偏振比 polarizationmaintenance(linear) 对反射光的偏正特性,用偏振光的通过和阻断的比值来表示。
JB/T113752013
3.4
光泽度(镜面效应) glossiness 因为表面过丁光滑导致银幕中出现了周围物体的影子,就像镜子一样。光泽度数值大会降低画面洁
晰度:其数值越接近0越好。 3.5
抗环境光干扰度interferencerejectionratioof ambientlight 抗环境光干扰度为银幕在环境光下显示画面的能力,其值越接近1,抗环境光的能力越好。 在测试环境中投射干扰白光(其照度为放标准光源的4倍)到银幕表面,干扰白光与银靠幕面的夹
角为30”,在标准光源反射角度方向测试竞度及色度值,与在黑暗环境下测得值相比较。 3.6
电子信息产品electronicinformationproducts 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制造的电子雷达产品、电子通信产品、广播电视产品、计算机产品、家用电子产
品、电子测量仪器产品。电子专用产品、电子元器件产品、电子应用产品以及电子材料产品等产品及具配件。 3.7
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hazardoussubstance 电子信息产品中含有的铅、汞、锅、六价铬、多浪联苯(PBB)、多浪二苯醚(PBDE,不包括十况
二本醚)。
4技术要求
4.1亮度系数
亮度系数不小!1.1 4.2 有效散射角
有效散射角不小于40。 4.3 综合指数 4.3.1增益反射银幕β指数范围为20~70,详见表1:2α指数范围为20~50,详见表2。
表1
8 1.00 1.05 1.10 1.15 1.20 1.25 1.30 1.35 1.40 1.45 1.50 1.55 1.60
P指敏 20 21 22 23 24 25 26 21 28 29 30 31 32 B 1.65 1.70 1.75 1.80 1.85 1.90 1.95 2.00 2.05 2.10 2.15 2.20 2.25 P指数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P 2.30 2.35 2.40 2.45 2.50 2.55 2.60 2.65 2.70 2.75 2.80 2.85 2.90 P折数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B 2.95 3.00 3.05 3.10 3.15 3.20 3.25 3.30 3.35 3.40 3.45 ≥3.50 P折款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2
JB/T113752013
表2
20 300 32° 34° 36° 38° 40° 420 44° 46° 48° 500 20折#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2a 52° 540 56° 58° 600 62° 64a 66 68" 70* 72° 20折款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74°
2α
76°
78"
80*
82°
84*
86°
≥90"
88*
20折款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4.3.2 其综合指数应在60120之间 4.4 色彩还原性
二
色彩还原性不小于95%。 4.5 色温差
微品屏入射光和反射光的色温之差不得大于200K。 4.6光泽度(镜面效应)
光泽度不大于0.04。 4.7抗环境光干扰度
抗环境光干扰度不小于75%。 4.8均匀度
微品屏全幅面材质和涂层应均匀,以保证幕面不同部位在相同照明条件下的反射亮度系数趋向一致,其最小值与最大值之百分比不得小于85% 4.9幕面解像力
幕面解像力不小于80线对/mm 4.10 偏振比
直线偏报比应不小于150:1 4.11 1外观
微品屏本身表面应清洁,无划痕,屏幕不得有缺陷和损坏。屏幕的框架等附件的表面装饰应清洁,美观、无脱皮,划伤或锈蚀,并在所有边棱区域不应有尖棱和毛刺 4.12环境保护要求 4.12.1甲醛含量
甲醛含量应不大于300mg/kg 4.12.2 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
含电子信息产品的银幕其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应符合SJ/T11363一2006中表2的要求
3
JB/T113752013
4.13阻燃性
材质为纺织物的微品屏的阻燃性应符合GB50222一1995中表A.2.5里B,级的要求。 材质为塑料的微品屏的阻燃性应符合GB50222一1995中表A.2.6里B,级的要求。
5试验方法
5.1亮度系数和有效散射角 5.1.1测试装置 5.1.1.1同JB/T78092005中5.1.1。 5.1.1.2 一个光源稳定的投影装置,其色温为6500K土500K。 5.1.1.3 同JB/T7809—2005中5.1.3。 5.1.1.4同JB/T7809—2005中5.1.4。 5.1.1.5 一台接受角不大!2(推荐1°)的色彩亮度计及固定色彩亮度计的支架。色彩度计的光谱灵敏度应符合1931年国际照明委员会提出的,1933年国际度量衡委员会所采用的标准观察者(CIE-Publication17所规定)的光谱灵敏度。色彩亮度计精度为测量10cd/m(测量角度为1)以上,亮度值L土2%色度值:x为土0.003,为±0.003。 5.1.1.6同JB/T78092005中5.1.6 5.1.2测试条件 5.1.2.1向JB/T7809-2005中5.2.1。 5.1.2.2 同JB/T78092005中5.2.2。 5.1.2.3 色彩充度计的测量距离应为1000mm土20mm+色彩亮度计测量角度为1 5.1.2.4向JB/T78092005中5.2.4。 5.1.2.5同JB/T7809-2005中5.2.5。 5.1.3试验步骤
在满足5.1.2的条件下,按照JB/T7809一2005中5.3的步骤进行测量,得到微品屏的亮度系数和有效散射角。 5.2综合指数
被测样品的亮度系数和有效散射角一且测定,即可查表1、表2得出P指数和2α指数,两者相加则为综合指数K值。 5.3色彩还原性 5.3.1测试基本条件
测试的基本条件如下: a)测试样品大小为200mm×300mm b)测试光源:色温6500K土100K,使光线汇聚为束状。如用平面镜在相同位置代替被测样品反
射该光束后,在色彩充度计镜头前形成的反射光斑直径应小丁20mm,同时小于色彩亮度计的镜头的有效直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