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77.120. 99 H 63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24.3-2012 代替GB/T4324.3—1984
钨化学分析方法第3部分:锡量的测定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tungsten- Part3:Determination of tin content- Hydrogenat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1
Zoea
a
V
2013-10-01实施
2012-12-31发布
e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4324.3—2012
前 言
GB/T4324《售化学分析方法》分为28部分:
第1部分:铅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第2部分:铋量的测定 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第3部分:锡量的测定 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第4部分;锑量的测定 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第5部分:碑量的测定 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第6部分:铁量的测定 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一第7部分:钻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第8部分:镍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丁二酮重量法;第9部分:辆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第10部分:铜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第11部分:铝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第12部分:硅量的测定 氯化-钼蓝分光光度法;第13部分:钙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第14部分:氯化挥发后残渣量的测定重量法;第15部分:镁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第16部分:灼烧损失量的测定重量法;第17部分:钠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第18部分:钾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第19部分:钛量的测定 二安替比林甲烷分光光度法;第20部分:钒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第21部分:铬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第22部分:锰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第23部分:硫量的测定 燃烧电导法和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第24部分:磷量的测定 钼蓝分光光度法;第25部分:氧量的测定 脉冲加热气熔融-红外吸收法;第26部分:氮量的测定 脉冲加热惰气熔融-热导法和奈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第27部分:碳量的测定 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第28部分:钼的测定 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 本部分为GB/T4324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4324.3---1984《钨化学分析方法 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苯荧光酮光度法测锅
ws
os
量,与GB/T4324.3一1984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测定方法由原来以乳化剂OP-苯荧光酮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改为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 -适用范围中增加了蓝钨、紫钨、碳化钨、偏钨酸铵,测定范围由0.00008%~0.0040%改为 0.00005%~0.020%; "-为保证样品适用不同溶解方法,在“试样”中对细、中、粗颗粒碳化钨的平均粒度作了界定
I
-a, ^
GB/T4324.3—2012
将“测定次数”中三次”改为“独立地进行两次测定,取其平均值”;对钨粉、钨条、三氧化钨、钨酸、仲钨酸铵分别修改了溶样方法,增加了蓝钨、紫钨、碳化钨、偏钨
酸铵的溶样方法;增加了前言、精密度,并对标准格式进行了编辑修改。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郴州钻石钨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
资任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杜方才、张洁、谢斌斌、侯贵琼、钟道国、陈涛、刘鸿、王周林、陈晓红。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4324.3—1984。
=
GB/T 4324.3—2012
钨化学分析方法第3部分:锡量的测定氧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
1范围
GB/T4324的本部分规定了钨粉、钨条、三氧化钨、蓝钨、紫钨、碳化钨、钨酸、偏钨酸铵、仲钨酸铵中锡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钨粉、钨条、三氧化钨、蓝钨、紫钨、碳化钨、钨酸、偏钨酸铵、仲钨酸铵中锡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为0.00005%~0.020%。
2方法提要
钨粉、钨条、蓝钨、细、中颗粒碳化钨、三氧化钨、酸、仲钨酸铵、偏钨酸铵用过氧化氢及氢氧化钠分解,紫钨、粗颗粒碳化钨灼烧成三氧化后用过氧化氢及氢氧化钠分解。以酒石酸络合钨并调节酸度,磷酸助溶,经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器与原子吸收光谱仪联用测定锡量。
3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 3.1 过氧化氢(ol.10g/mL)。 3. 2 盐酸(pl.19g/mL),优级纯。 3. 3 氢氧化钠溶液(100g/L)。 3. 4 酒石酸溶液(150g/L)。 3. 5 盐酸(1+9),优级纯。 3. 6 磷酸(1十1)。 3.7 硼氢化钾溶液(10g/L):称取2g硼氢化钾和0.6g氢氧化钠,溶于200mL水中。用时现配。 3.8 钨基体:应与试样性质相似,锡含量不超过0.00001%。 3. 9 锡标准存溶液:称取0.1000g纯锡(99.95%以上,使用前刮去表面氧化层),置于1000mL容量瓶中,加200mL盐酸(3.2),在沸水浴上溶解完全后,冷却,以水稀释至刻度,播匀。此溶液1mL含 0.1mg锡. 3. 10 锡标准溶液A:移取20.00mL锡标准溶液(3.9)于200mL容量瓶中,用盐酸(3.5)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1mL含10μg锡。 3.11锡标准溶液B:移取20.00mL锡标准溶液(3.10)于200mL容量瓶中,用盐酸(3.5)稀释至刻度,播勾。此溶液1mL含1μg锅。 3.12 酚欧溶液(10g/L):称取1g酚酞溶于100mL无水乙醇溶液中。 3.13 盐酸载液(1十99)。
4仪器
4.1 原子吸收光谱仪,附锡空心阴极灯,分析波长224.6nm。
1
GB/T 4324.3—2012
4.2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器。 4.2.1原子化温度:800℃C~850℃。 4.2.2载气:氮气(体积分数≥99.99%),输出压强0.25MPa,流量400mL/min。
氧气(体积分数≥99.20%),输出压强0.05MPa,流量3mL/min~6mL/min或压缩空气,输出压强0.05MPa,流量15mL/min~30mL/min。
按图1连接载气。
34
氮气瓶; 2- 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器;
1-
流量计;气液分商器;
3- 4-
5 氧气瓶或压缩空气瓶; 6- 流量计; 7 玻瑞三通(一角约60°另两角约150");
-
电热石英加热管。
8
图1氢化物发生器载气连接图
4.3当仪器(4.1)和仪器(4.2)联用之后,在仪器最佳工作条件下,凡能达到下列指标者均可使用:
待征浓度:在与测量溶液基体相一致的溶液中,锡的特征浓度应不大于0.88ng/mL;精密度:用最高浓度的标准溶液测量10次吸光度,其标准偏差应不超过平均吸光度的1.5%;用最低浓度的标准溶液(不是“零”浓度标准溶液)测量10次吸光度,其标准偏差应不超过最高浓度平均吸光度的1.0%;工作曲线线性:将工作曲线按浓度等分成5段,最高段的吸光度差值与最低段的吸光度差值之比应不小于0.7。
5试样
5.1 钨条应粉碎并通过0.125mm筛网, 5.2细颗粒碳化钨平均粒度为1μm~3μm,中颗粒碳化钨平均粒度大于3.μm~9μm,粗颗粒碳化钨平均粒度大于9μm。
6分析步骤 6.1试料
按表1称取试样,准确至0.0001g。
2
GB/T4324.3—2012
表1
氢氧化钠落液(3.3)的体积/mL
锡的质量分数/% 0. 000 05~0.000 60 >0. 000 60~0. 003 0 >0.003 0~0.010
试样质量/g 1. 00 0. 20
分取试液体积/mL
10. 00 5. 50 6. 00 5. 50
一
- 10. 00 10. 00
0. 50 0. 20
>0.010~0.020
6.2 测定次数
独立地进行两次测定,取其平均值。 6.3空自试验
"
称取与试样等质量的钨基体(3.8),随同试料做空白试验。 警告:加热过氧化氢空白时,溶液体积应始终保持不少于5mL(中间反复加水2次~3次),以防过
氧化氢爆炸。
6.4测定
6.4.1钨粉、钨条:将试料(6.1)置于100mL烧杯中,用少量水润湿,分次加入8mL~10mL过氧化氢(3.1),待剧烈反应停止后,置于电炉上加热至样品完全溶解,加热蒸至近干。沿杯壁冲洗少量水,按表1加人氢氧化钠溶液(3.3),在电炉上溶解至清亮并冒大气泡,取下冷却。 6.4.2三氧化钨、钨酸、偏钨酸铵、仲钨酸铵:将试料(6.1)置于100mL烧杯中,用少量水润混,按表1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3.3),加5滴~6滴过氧化氢(3.1),在电炉上溶解至清亮并冒大气泡,取下冷却, 6.4.3蓝钨、细、中颗粒碳化钨:将试料(6.1)置于100mL烧杯中,用少量水润湿,加10mL~30mL 过氧化氢(3.1),加热蒸至近干,沿杯壁冲洗少量水,按表1加入氢氧化钠溶液(3.3),在电炉上溶解至清亮并管大气泡,取下冷却。 6.4.4紫钨、粗颗粒碳化钨:将试料(6.1)暨于100mL石英维形瓶中,于750℃高温炉中氧化完全,以下按6.4.2项进行。 6.4.5锡含盘大于0.0030%时,将溶液移至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取10mL溶液于100mL烧杯中。 6.4.6加1滴酚酞溶液(3.12),用酒石酸溶液(3.4)调至无色并过量12mL,加2mL磷酸(3.6),摇匀,置于电炉上煮沸1min~2min,取下冷却,将溶液移至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播匀。 6.4.7将试样连同空白溶液在原子吸收光谱仪上,经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器,于波长224.6nm处,测量其吸光度 6.4.8从工作曲线上查出相应的锅的质量浓度。 6.5工作曲线的绘制 6.5.1按表1试样量称取6份钨基体(3.8),分别置于一组100mL烧杯中,按表2加人锡标准溶液(3.10或3.11),以下根据试样类别分别按6.4.1~6.4.7项进行, 6.5.2 减去试剂空白溶液的吸光度,以锅的质量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3
GB/T 4324.3—2012
表 2 0. 000 05~0. 003 0
锈含量/% 锅标准溶液
>0.003 0~0.020
3.11 0 1. 00 2. 00 4. 00 6. 00 8. 00
3. 10 0 1. 00 2. 00 4. 00 6. 00 8. 00
锡标准溶液加量/mL
分析结果的计算
7
锡含量以锡的质量分数Ws计,数值以%表示,按式(1)计算:
Wsm =e×VxV × 10-
×100
....................(l)
mXV.
式中: - 从工作曲线上计算得到试液中经空白校正的锡的质量浓度,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g/mL);
一试液定容的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 " 试液测定的体积,单位为旁升(mL); V- 试液分取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
-
试样量,单位为克(g)。
m
8 精密度 8.1 重复性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测定值,在以下给出的平均值范围内,这两个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重复性限(r),超过重复性限(r)的情况不超过5%。重复性限(r)按以下数据采用线性内插法求得。
表 3
质量分数/% 重复性限/%
0, 000 10 0.000 02
0,001 0 0.000 2
0.009 8 0. 000 7
8.2 允许差
实验室之间分析结果的差值不应大于表4所列允许差。
GB/T4324.3—2012
表4
允许差/% 0. 000 02 0. 000 1 0, 000 2 0.000 5 0. 000 8 0.001 6
质量分数/% 0. 000 05~0. 000 2 >0, 000 2~0, 000 8 >0. 000 8~0. 002 0 >0, 002 0~0. 005 0 >0. 005 0~0. 010 0 >0. 010 0~0. 020 0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试样;使用的标准(包括发布或出版年号);分析结果及其表示; ·与基本分析步骤的差异;
-测定中观察到的异常现象;
试验日期。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