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8151.18-2012 锌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8部分:锌量的测定 离子交换-Na2EDTA滴定法

GB/T 8151.18-2012 锌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8部分:锌量的测定 离子交换-Na2EDTA滴定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23 08:10:44



推荐标签: 化学分析 离子交换 方法 8151 部分 测定 定法 精矿 na2edta

内容简介

GB/T 8151.18-2012 锌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8部分:锌量的测定 离子交换-Na2EDTA滴定法 ICS 77.120.60 H 13
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8151.18—2012/ISO12739:2006
锌精矿化学分析方法第18部分:锌量的测定
离子交换-Na2EDTA滴定法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zinc concentrates-
Part 18.Determination of zinc content- Ion-exchange/Naz EDTA titrimetric method
(ISO 12739:2006,Zinc sulfide concentrates-
Determination of zinc-
Ion-exchange/EDTA titrimetric method,IDT)
2012-12-31发布
2013-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数码防伪 GB/T8151.18—2012/ISO12739:2006
前 言
GB/T8151《锌精矿化学分析方法》分为20个部分:
第1部分:锌量的测定 沉淀分离NazEDTA滴定法和萃取分离Na2EDTA滴定法;第2部分:硫量的测定 燃烧中和滴定法; -第3部分:铁量的测定 NazEDTA滴定法;第4部分:二氧化硅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第5部分:铅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第6部分:铜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第7部分:砷量的测定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和溴酸钾滴定法;第8部分:镉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9部分:氟量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第10部分:锡量的测定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第11部分:锑量的测定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第12部分:银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第13部分:锗量的测定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和苯荔酮分光光度法;第14部分:镍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第15部分:汞量的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法;第16部分:钻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第17部分:锌量的测定 氢氧化物沉淀-Na2EDTA滴定法;第18部分:锌量的测定 离子交换-NaaEDTA滴定法;第19部分:金和银含量的测定 铅析或灰吹火试金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第20部分:铜、铅、铁、砷、镉、锑、钙、镁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本部分为GB/T8151的第18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等同采用ISO12739:2006《硫化锌精矿锌量的测定离子交换/EDTA滴定法》。 本部分与ISO12739:2006的主要差异如下:
用小数点“”代替在国际标准中作为小数点的“,”;用句号“。”代替在国际标准中作为句号的“,”;用“本部分”代替“本标准”; -按中文习惯改动了标准名称;删除了国际标准中的封面、目录、前言。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遵义、刘立敏、赵军锋。
I GB/T8151.18—2012/ISO12739:2006
锌精矿化学分析方法第18部分:锌量的测定
离子交换-Na2EDTA滴定法
1范围
GB/T8151的本部分规定了硫化锌精矿中锌量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硫化锌精矿中锌量的测定。测定范围:11.00%~62.00%。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385实验室玻璃器皿滴定管(Laboratoryglassware--Burettes) ISO648实验室玻璃器皿单刻度移液管(Laboratoryglassware-One-markpipettes) ISO1042 实验室玻璃器皿单刻度容量瓶(Laboratoryglassware--One-markvolumetric
flasks)
ISO3696 实验室分析用水规范及试验方法(Waterforanalyticallaboratoryuse-Specification and test methods)
ISO4787实验室玻璃器皿容量器血测试容量和使用方法(Laboratoryglassware Volumetric glassware-Methods for use and testing of capacity)
ISO9599硫化铜、铅、锌精矿中吸湿水分的测定重量法(Copper,leadandzinc sulfideconcen- trates--Determination of hygroscopic moisture in the analysis sample-Gravimetric method)
3方法提要
试料用盐酸、硝酸和硫酸溶解。盐酸浓度大约2mol/L,锌被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此条件下其他干扰离子被分离除去。用氨-氯化铵溶液把锌洗脱,以二甲酚橙作指示剂,在pH大约5.6条件下用Na2EDTA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洗脱液中的锌量。
4试剂
分析过程中,仅使用经认可的分析纯试剂和符合ISO3696二级水标准的水。 4.1金属锌(wz≥99.99%):使用前表面无氧化。将锌表面浸入以盐酸(4.3)稀释至(1十9)的溶液中清洗1min,然后用水冲洗,再用丙酮冲洗,并在50℃烘箱中烘干。 4.2二甲酚橙指示剂(0.1%):将0.1g二甲酚橙钠盐与100g硝酸钾晶体混合,在陶瓷研钵中用杵轻轻研磨,混匀至颜色完全一致。 4.3盐酸(pzo1.16g/mL1.19g/mL)。 4.4盐酸(1+1):将500mL盐酸(4.3)加人到500mL水中。 GB/T8151.18—2012/ISO12739:2006
4.5 盐酸(1十5):将100mL盐酸(4.3)加人到500mL水中。 4.6硝酸(pzo1.42g/mL)。 4.7 硝酸(1十1):将500mL硝酸(4.6)加人到500mL水中。 4.8硫酸(1+1):边搅拌边缓慢将500mL硫酸(p2o1.84g/mL)加人到500mL水中。 4.9 硫酸(1+100):将20mL硫酸(4.8)加人到980mL水中。 4. 10 氢氟酸(pzo1.15g/mL)。 4.11 氨溶液(7+100):将70mL氨水(pza0.89g/mL)加入到1000mL水中。 4.12 氨-氯化铵溶液:将20g氟化铵溶解于1L氨溶液(4.11)中。 4.13 盐酸-抗坏血酸溶液:将0.25g抗坏血酸溶解于100mL盐酸(4.5)中。用时现配。 4.14 氟化铵溶液(50g/L):将50g氟化铵溶解于水中并稀释至1L。 4. 15 硫代硫酸钠溶液(100g/L):将100g硫代硫酸钠溶解于水中并稀释至1L。 4.16 缓冲溶液(pH5.5):将250g乙酸铵和25mL冰乙酸(ezc1.05g/mL)溶解于水中并稀释至1L。 4. 17 对位硝基酚指示剂(2g/L):将0.2g对位硝基酚溶解于水中并稀释至100mL。 4.18:-NazEDTA标准滴定溶液(0:1mol/L) 4.18.1 配制:将37.2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Na2EDTA)溶解于水中并稀释至1L。 4.18.2标定:
注:为获得0.1%~0.2%相对准确度,必须在分析的同时,在相同条件下用锌标定Na2EDTA标准滴定溶液。建议
标定应严格按照分析采用的操作条件。为了提高标定的重现性,通常应准备多种锌标准溶液。 依据试样中锌含量,称取质量在0.055g~0.31g之间的3份金属锌(4.1),精确至0.0001g,分别
置于3个500mL烧杯中,其质量分别记录为ml、mz和ms。
在每个烧杯中加入15mL盐酸(4.4),微热溶解金属锌,冷却,加人150mL氨-氯化铵溶液(4.12) 加2滴~3滴对位硝基酚指示剂(4.17),加盐酸(4.4)直到颜色从黄色变为无色。也可以选择用
pH计按7.7中的第2段进行。
依次加人20mL缓冲溶液(4.16)、3mL氟化铵溶液(4.14)和5mL硫代硫酸钠溶液(4.15),再加 0.5g二甲酚橙指示剂(4.2),摇动溶解。用Na2EDTA标准滴定溶液(4.18)进行滴定,直到溶液从红色变为黄色,所消耗的体积分别记录为Vi、V和V3。
按式(1)计算NazEDTA标准滴定溶液对锌的滴定系数i:
...(1 )
f=m/Vx=1~3
式中: f——滴定系数; m—金属锌的质量,单位为克(g); V.消耗NazEDTA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fi、fz和fis的极差不应超过0.00001g/mL,否则重新标定。 按式(2)计算NazEDTA标准滴定溶液对锌平均滴定系数:
f=(fa+f2+fia)/3
(2)
5仪器
5.1A级容量玻璃器皿,符合ISO385、ISO648、ISO1042标准,按ISO4787使用。 5.2天平,感量0.1mg。 5.3电热板。 5.4马弗炉,工作温度800℃。 5.5铂埚,容积25mL。
2 GB/T8151.182012/IS012739:2006
5.6离子交换柱,典型尺寸见附录A。
6样品
6.1试样
按ISO9599的要求制备试样。 注:如果使用预先干燥的试料,则不要求制备试样(见附录B)。
6.2试料
采用多点多次取样的方式从试样中分取试料,保证其代表性。称取0.5g试料,精确到0.1mg。 同时,按ISO9599测定吸湿水分。也可以使用附录B规定的方法直接从实验室样品中制备预干试料。
7步骤 7.1测定次数
在重复性试验条件下,每个试样至少重复测定2次。 注:重复性条件指对同一样品,用同一方法,由同一个人在同一实验室,使用同一种试剂和仪器在较短的时间间隔
内,进行独立操作得出的分析结果。
7.2空白试验
分析测试时平行进行空白试验,除不加试料外所有的步骤与试样分析相同。所消耗的体积为V。 7.3试料溶解
将试料置于300mL锥形烧杯中,加人25mL盐酸(4.3),盖上表皿,缓慢加热5min。 加人20mL硝酸(4.7)和15mL硫酸(4.8),加热蒸发溶液至约5mL。冷却,小心加人50mL水,
煮沸溶液。
冷却溶液至室温,通过中速滤纸过滤于300mL烧杯中,用硫酸(4.9)充分冲洗烧杯和滤纸,并收集在同一烧杯中。
如果有酸不溶物存在,置滤纸和不溶残余物于铂埚(5.5)中,在800℃马弗炉中灰化。将冷至室温,加人2mL硫酸(4.8)、2mL硝酸(4.6)和2mL氢氟酸(4.10),蒸至近干。冷却,加少量水溶解可溶盐。用中速滤纸过滤,将滤液和洗涤液并人原滤液中。
加热蒸发混合滤液至60mL~80mL,冷却,加人16mL盐酸(4.3),用水稀释至100mL。 如果试样中含铅,有可能损害铂埚。在这种情况下,酸不溶物应按如下方式进行处理:用少量水将不溶物冲洗于一聚四氟乙烯烧杯中。然后将滤纸置于个陶瓷埚中,放入600℃~
700℃马弗炉中进行灰化,冷却埚至室温。
用少量的水将埚中物料洗人上述聚四氟乙烯烧杯中,加2mL硫酸(4.8)、2mL硝酸(4.6)和 2mL氢氟酸(4.10),然后蒸至近干。
冷却,加少量水溶解可溶性盐,用中速滤纸将溶液过滤。将滤液和洗涤液并人上述同一烧杯中。 如果滤纸中确定不含有锌,灰化的过程可以省略。
7.4离子交换柱的制备
适合使用的离子交换柱示例见附录A。放置吸水棉或玻璃棉垫于柱底部,厚度约5mm,以防柱中
3 GB/T8151.18—2012/IS012739:2006
的树脂在使用过程中流失。
用蒸馏水浸泡树脂一夜,使其成浆状。打开柱活塞,小心地将浆状树脂移人柱中形成固定层。当形成为约16mL膨胀树脂固定层时关闭活塞,再在树脂顶部装入厚度约5mm的吸水棉或玻璃棉。
任何时候,必须用液体覆盖树脂,因为树脂中混入空气会引起“沟流”,即在离子交换时会出现流速不均匀和效率降低。如果空气进人树脂层,建议倒空柱体,重新装填。
用活塞控制流速约5mL/min,将100mL盐酸(4.5)通过柱体,要保证总是覆盖树脂。在任何情况下,先后将100mL和100mL盐酸(4.5)通过柱体,随时可以很快地将树脂再生。 7.5离子交换柱中锌的吸附
将7.3获取的试液,以5mL/min流速定量地通过离子交换柱。 用盐酸(4.5)冲洗烧杯,控制体积不超过100mL,将冲洗液也通过交换柱。连续排干柱体直到液体
在顶部棉塞上只有5mm。
慢速将100mL盐酸-抗坏血酸溶液(4.13)通过柱体,然后将100mL盐酸(4.5)通过柱体。洗出液收集在500mL烧杯中,废弃。 7.6离子交换柱中锌的洗脱
在小于5mL/min的流速下,用180mL氨-氯化铵溶液(4.12)通过柱体,从树脂中洗脱出吸附的锌。收集洗脱液于500mL烧杯中。下次使用前,应按7.4步骤将离子交换柱再生。 7.7滴定
向7.6获取的交换柱洗脱液中加人2滴~3滴对位硝基酚指示剂(4.17),再加盐酸(4.4),直到溶液颜色从黄室无色。
也可以用pH计代替对硝基酚指示剂来指示pH5.5~5.7。但在继续操作前,一定要用水将电极冲洗干净。
向溶液中依次加人20mL缓冲溶液(4.16)、3mL氟化铵溶液(4.14)和5mL硫代硫酸钠溶液(4.15),再加人0.5g二甲酚橙指示剂(4.2),摇动溶解。用Na2EDTA标准滴定溶液(4.18)滴定至颜色由红色变为黄色,记录所耗Na,EDTA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V.
注:如果试料中含有镉,将与锌一起被洗脱,并参与7.7步骤中的滴定,因此必须单独测定,以便对锌结果进行校
正。测定镉的方法见附录C。锌精矿中其他常见元素的影响在附录E中讨论。
8结果的表示
按式(3)计算试料中锌的质量分数Wzm,数值以%表示:
[(V.-V.) × f×100 0. 581 wca X100-H
100
WZn=
..·(3)
m
式中: V.—试液所消耗NazEDTA标准滴定溶液(4.18)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b 空白试液所消耗NazEDTA标准滴定溶液(4.18)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f -Na2EDTA标准滴定溶液(4.18)对锌的滴定系数,单位为克每毫升(g/mL); m 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 Wcd 试料中镉含量,以质量分数表示(%); H———试料吸湿水分含量,以质量分数表示(%)(如果是预干试料,H=0)。 计算结果保留至第2位小数。 4 GB/T8151.18—2012/ISO12739:2006
9精密度
9.1精密度的表示
该分析方法的精密度用式(4)和式(5)表示:
S,=0.000 2+0.0543
·(4)
SL=0.0020元+0.0524
......(5)
式中: x S. S1.实验室间锌的标准偏差,以质量分数表示(%)。 见附录F。
试样中锌平均含量,以质量分数表示(%);实验室内锌的标准偏差,以质量分数表示(%);
9. 2 获取最终结果的方法
见附录D。 按附录F流程图,从平行结果1和32求出下列结果:两组结果的平均值:
+2
·( 6 )
2
室内标准偏差(重复性):
S,=0.000 2+0.054 3
(4)
重复性限:
r=2.8s,
( 7)
9.3实验室间精密度
实验室间精密度是假定所有实验室采取同样步骤的前提下,用来测定2个以上实验室报告结果的一致性。
按式(8)~式(12)计算:最终结果的平均值:
12=(μ+μ) /2
(8)
实验室间标准偏差:
.51=0.0020μ12+0.0524
(9)
实验室内标准偏差:
S,=0.0020μ12+0.0543
(10)
允许差:
P=2.8/s+(s./2)
(11 )
范围:
E μ-μ2
(12)
式中: - -实验室1报告的锌最终结果,以质量分数表示(%);
实验室2报告的锌最终结果,以质量分数表示(%)。
L2"
如果E≤P,则最终结果一致、有效。
5 GB/T8151.18—2012/ISO12739:2006
9.4准确度检查
9.4.1概要
通常用经过认证的标准样品(CRM)来校核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当精密度确认后,最终试验结果将与标准值A。对比。
有下列两种可能:
..(13)
Iμ-A/< C
此情况表示报告结果与标准值无显著性差异。
(14)
I μ-- A> C
此情况表示报告结果与标准值有显著性差异。
式中: μ A。-标准样品中锌的标准值,以质量分数表示(%); C -依据9.4.2规定的标准样品类型确定锌的常数量,以质量分数表示(%)。
-标准样品中锌的最终测定结果,以质量分数表示(%);
9.4.2认证标准物质(CRM)或标准物质(RM)类型 9.4.2.1简介
按ISO指南35来制备和认证标准物质。 9.4.2.2 多个实验室认证的标准物质:
(15 )
C=2/s+(s. /n)+ s(A)
式中: "(A.)- 定值方差;
-
平行测定次数。
n 9.4.2.3J 单个实验室认证的标准样品:
..(16)
C=2/si+ (s,/n)
尽量避免使用这种类型的标准样品,除非已知这种特殊类型的认证标准样品是一个无偏差定值。
试验报告
10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信息: a)试样标识; b)采用的国家标准,如GB/T8151.18—2012/ISO12739:2006; c) 试样中锌的含量,以质量分数表示(%); d) 测试日期; e) 测定过程中发生的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现象。
6
上一章:GB/T 8151.17-2012 锌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7部分:锌量的测定氢氧化物沉淀-Na2EDTA滴定法 下一章:GB/T 8151.19-2012 锌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9部分:金和银含量的测定 铅析或灰吹火试金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相关文章

GB/T 8151.1-2012 锌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锌量的测定 沉淀分离Na2EDTA滴定法和萃取分离Na2EDTA滴定法 GB/T 8151.17-2012 锌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7部分:锌量的测定氢氧化物沉淀-Na2EDTA滴定法 YS/T 1149.1-2016 锌精矿焙砂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锌量的测定 Na2EDTA滴定法 YS/T 1149.2-2016 锌精矿焙砂化学分析方法第2部分∶酸溶锌量的测定Na2EDTA滴定法 YS/T 1149.2-2016 锌精矿焙砂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酸溶锌量的测定 Na2EDTA滴定法 GB/T 3884.8-2012 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8部分:锌量的测定 Na2EDTA滴定法 GB/T 8151.3-2012 锌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铁量的测定 Na2EDTA滴定法 YS/T 1050.4-2015 铅锑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4部分:锌量的测定 Na2EDTA滴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