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7. 120.99 H 63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24.18-2012 代替GB/T4324.18—1984
钨化学分析方法第18部分:钾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tungsten- Part 18 : Determination of potassium content-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2013-10-01实施
2012-12-3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花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324.18—2012
前 言
GB/T4324《钨化学分析方法》分为28个部分:
第1部分:铅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第2部分:铋量的测定 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第3部分:锡量的测定 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第4部分:锑量的测定 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第5部分:砷量的测定 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第6部分:铁量的测定 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第7部分:钻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第8部分:镍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丁二酮重量法;第9部分:镉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第10部分:铜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第11部分:铝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第12部分:硅量的测定 氟化-钼蓝分光光度法;第13部分:钙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第14部分:氯化挥发后残渣量的测定重量法;第15部分:镁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第16部分:灼烧损失量的测定重量法;第17部分:钠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第18部分:钾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第19部分:钛量的测定 二安替比林甲烷分光光度法; -第20部分:钒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第21部分:铬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第22部分:锰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第23部分:硫量的测定 燃烧电导法和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一第24部分:磷量的测定 钼蓝分光光度法;第25部分:氧量的测定 脉冲加热情气熔融-红外吸收法;第26部分:氮量的测定 脉冲加热情气熔融-热导法和奈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第27部分:碳量的测定 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第28部分:钼量的测定 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
--
本部分为GB/T4324的第18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4324.18一1984《化学分析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钾量》。本部分与
GB/T4324.18—198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适用范围中增加了碳化钨、蓝钨、紫钨、偏钨酸铵;一增加了碳化钨、蓝钨、紫钨、偏钨酸铵溶样方法; -取消了“以柠檬酸络合钨”的操作;
I
GB/T4324.182012
在“工作曲线的绘制”中改用基体匹配标准曲线和无基体标准曲线的双曲线法代替原来的单曲线方法;
一一将“测定次数”中“三次”改成“二次”;增加了重复性条款。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株
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彩云、林惠蓉、张淑彬、汤锡五、庄莹莹、李满芝、张殿凯、陈彩霞。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4324.18—1984。
I
GB/T4324.18-2012
钨化学分析方法第18部分:钾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1范围
GB/T4324的本部分规定了钨粉、钨条、碳化钨、三氧化钨、蓝钨、紫钨、钨酸、仲钨酸铵、偏钨酸铵中钾量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钨粉、钨条、碳化钨、三氧化钨、蓝钨、紫钨、钨酸、仲钨酸铵、偏钨酸铵中钾量的测定。 测定范围为0.0005%~0.080%。
2方法提要
钨粉、钨条、碳化钨、蓝钨、紫钨用过氧化氢和氨水分解;三氧化钨、钨酸、仲钨酸铵、偏钨酸铵用氨水分解。用氯化作消电离剂,在原子吸收光谱仪上,于选定的仪器最佳工作条件下测定钾吸光度。
3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本标准所用试剂均为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分析纯试剂,所用水应符合电阻率 ≥18MQ·cm。 3.1氮水(p=0.88g/mL),优级纯。 3.2过氧化氢(p=1.10g/mL),优级纯。 3.3氯化溶液(20g/L)。 3.4钾标准存溶液:称取0.1907g预先经550℃灼烧1h的氯化钾(wkc≥99.9%),置于石英烧杯中,用水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贮存于塑料瓶中,此溶液1mL含 100μg钾。 3.5钾标准溶液:移取25.00mL钾标准贮存溶液(3.4),置于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勾。贮存于塑料瓶中,此溶液1mL含5μg钾。 3.6钨基体:与试样组成相似,钾含量不大于0.0005%。
4仪器
4.1原子吸收光谱仪,附钾空心阴极灯。
在仪器最佳工作条件下,凡能达到下列指标者均可使用:
特征浓度:在与测量溶液的基体相一致的溶液中,钾的特征质量浓度不大于0.01ug/mL。 精密度:用最高浓度的标准溶液测量10次吸光度,其标准偏差应不超过平均吸光度的1.5%;用最低浓度的标准溶液(不是“零浓度”标准溶液)测量10次吸光度,其标准偏差应不超过最高浓度标准溶液平均吸光度的0.5%。 一工作曲线线性:将工作曲线按浓度等分为5段,最高段的吸光度差值与最低段的吸光度差值之比,应不小于0.7。
1
CB/T4324.18—2012
4.2石英杯(带盖)150mL~200mL。
5试样
钨条应粉碎并通过0.125mm筛网。
6分析步骤
6.1试料
称取0.2g~1g试样(5),精确至0.0001g。 6.2测定次数
独立地进行两次测定,取其平均值。 6.3空白试验
随同试料做空白试验。 6.4测定 6.4.1钨粉、钨条、碳化钨、蓝钨、紫钨:将试料(6.1)置于石英烧杯(4.2)中,用水润湿,加人10mL过氧化氢(3.2),低温加热使试料溶解完全(若溶解不完全,可适当多加过氧化氢,使试料溶解完全,并随同做空白试验),再加入2mL氨水(3.1)使溶液清亮,加热至冒大气泡,取下,冷却。 6.4.2钨酸、三氧化钨、仲钨酸铵、偏钨酸铵:将试料(6.1)置于石英烧杯(4.2)中,仲钨酸铵、偏钨酸铵加水约40mL,钨酸、三氧化钨加水约20mL,加入2mL氨水(3.1),加热煮沸使试料溶解完全(若溶解不完全,可适当多加氨水,使试料溶解完全,并随同做空白试验),取下,冷却。 6.4.3加人1mL氯化溶液(3.3),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6.4.4将上述溶液在原子吸收光谱仪上,于波长766.5nm处按选定的条件,用空气-乙炔火焰,以水调零,测定试液及随同试料空白的吸光度。 6.4.5从工作曲线上查出相应的钾量(或以比较法计算结果)。 6.5工作曲线的绘制 6.5.1有基体标准曲线:称取六份与试料含钨量相同的钨基体(3.6),置于六个石英烧杯(4.2)中,按 6.4.1或6.4.2处理,分别加入0mL、1.00mL、2.00mL、3.00mL、4.00mL、5.00mL钾标准溶液(3.5)。再按6.4.36.4.4项进行。以钾的标准加人量(μg)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6.5.2无基体标准曲线:于六个石英烧杯(4.2)中,分别加人0mL、1.00mL、2.00mL、3.00mL、 4.00mL、5.00mL钾标准溶液(3.5),加人2mL氨水(3.1),再按6.4.3~6.4.4项进行。以钾的标准加人量(μg)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7 分析结果的计算
钾含量以钾的质量分数Wk计,数值以%表示,按式(1)计算:
(mz-m,)×10-6
Wk=
X100
·(1)
m.
2
GB/T4324.18-2012
式中: m—一从工作曲线上查得试液中的钾量,单位为微克(μg);
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空白溶液中的钾量,单位为微克(ug);
m, m。 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
精密度
8
8.1 重复性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测定值,在以下给出的平均值范围内,这两个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重复性限(r),超过重复性限(r)的情况不超过5%。重复性限(r)按表1数据采用线性内插法求得。
表 1
钾的质量分数/% 重复性限/%
0.000 35 0.000 08
0. 004 0 0. 000 7
0.050 0. 003
8.2 允许差
实验室之间分析结果的差值不应大于表2所列允许差。
表 2
钾的质量分数/% 0.000 5~0.0015 >0. 001 5~0. 002 5 >0. 002 5~0. 004 0 >0. 004 0~0. 008 0 >0.008 0~0.015 >0.015~0.050 >0.050~0.080
允许差/% 0. 000 4 0. 000 6 0.001 0 0.001 5 0. 002 0. 004 0.006
9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试样;使用的标准;使用的方法;分析结果及其表示;与基本分析步骤的差异;测定中观察到的异常现象;测定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