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HG/T 3541-2011 水处理剂 氯化铝

HG/T 3541-2011 水处理剂 氯化铝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26 10:31:56



相关搜索: hg 3541 水处理剂 氯化铝 水处理剂 3541

内容简介

HG/T 3541-2011 水处理剂 氯化铝 ICS 71.100.80 G 77 备案号:34607—2012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3541—2011 代替HG/T35412003
水处理剂 氯化铝 Water treatment chemical-Aluminium chloride
2012-07-01实施
2011-12-2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HG/T 3541—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HG/T3541---2003《水处理剂结晶氯化铝》,与HG/T3541一2003相比主要技术变
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改为《水处理剂氯化铝》;增加了液体氯化铝的技术要求(见3.2中表1);增加了氧化铝的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见3.2中表1和4.2.4.2);修改了氯化铝及重金属含量的技术指标(见3.2中表1,2003年版3.2中表1);删除了pH值的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2003年版3.2中表1和4.4)。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处理剂分技术委员会(SAC/TC63/SC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深圳市中润水工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淄博鲁净化
工有限公司、河南科泰净水材料有限公司、江门市慧信净水材料有限公司、嘉善海峡净水灵化工有限公司、重庆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传俊、李润生、贾建、周秋涛、王晓峰、谭铭卓、沈烈翔、郑怀礼、邵宏谦。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本标准于1990年首次发布,1999年由ZBG770011990转化为HG/T3541—1990,2003年第—
次修订。
I HG/T3541—2011
水处理剂 氯化铝
重要提示:本标准使用的强酸、强碱具有腐蚀性,使用时应注意。溅到身上时,用大量水冲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处理剂氯化铝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标签和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水处理剂氯化铝。该产品主要用于饮用水和工业水、废水及污水的处理。其中饮用
水处理所用原料盐酸应采用工业合成盐酸。
分子式:AICla·6H2O;AICl3 相对分子质量:241.43;133.3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1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602—2002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neqISO6353-1:1982) GB/T 603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neqGB/T6032002,ISO6353-1:
1982)
GB/T 610 化学试剂砷测定通用方法(neqGB/T610—2008,ISO6353-1:1982) GB/T6678一2003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modGB/T6682一2008,ISO3696:1987)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8946 塑料编织袋
3要求 3.1外观
结晶:橙黄色或浅黄色晶体;液体:无色或黄褐色透明液体,
3. 2 水处理剂氯化铝按相应的试验方法测定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水处理剂氯化铝指标
指 标
结晶
试验方法
指标名称
液体
一等品
合格品 90.0 19. 0 1.0 0. 10 0. 000 4 0.002 0. 000 4 0. 000 02 0.000 5
氯化铝(AICl3·6H2O)质量分数/% M 95.5 氧化铝(Al2O)质量分数/%
4. 2 4. 2 4. 3 4. 4 4. 6 4.7 4. 8 4. 9 4.10
1
20.0 0. 02 0.10 0. 000 2
10. 0 0. 50 0. 20 0.000 2 0. 001 0.000 2 0.000 02 0.0005

铁(Fe)质量分数/% 不溶物质量分数/% 砷(As)质量分数/% 铅(Pb)质量分数/% (Cd)质量分数/% 汞(Hg)质量分数/% 六价铬(Cr6+)质量分数/%
N < 0. 001 < 0.000 2 N 0.000 01 N 0.000 5
1 HG/T 35412011
4试验方法 4.1通则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符合GB/T6682三级水的规定。 试验中所需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特殊注明时,均按GB/T601、
GB/T602、GB/T603之规定制备。 4.2氯化铝含量的测定 4.2.1方法提要
试样中的铝与已知过量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络合。在pH值约为6时,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回滴过量的EDTA。 4.2.2试剂和材料 4.2.2.1乙酸钠溶液:272g/L。 4.2.2.2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标准滴定溶液:c(EDTA)约0.05mol/L。 4.2.2.3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c(ZnCl2)约0.02mol/L。 4.2.2.4二甲酚橙溶液:2g/L。 4.2.3分析步骤
称取约3.0g固体试样或约6.0g液体试样,精确至0.2mg。置于100mL烧杯中,加水溶解。全部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移取10.00mL此试验溶液,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20.00mLEDTA标准滴定溶液,煮沸 1min。冷至室温,加5mL乙酸钠溶液和2滴二甲酚橙指示液。用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溶液由黄色变为橙红色即为终点。 4.2.4结果的表述 4.2.4.1氯化铝(A1Cl3·6H2O)含量以质量分数WI计,数值以%表示,按式(1)计算:
V1/ 00-V2/0 00M 10-~,
M1
(1)
W=
mo×10/250
式中: Vi --- -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C1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V2 滴定中消耗的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C2 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Mi 氯化铝(A1Cl3·6H2O)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i=241.43); W3 按4.3测出的铁(Fc)含量的质量分数,%; mo 试料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3 铁(Fe)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s=55.86)。
4.2.4.2 氧化铝(AI2O3)含量以质量分数w2计,数值以%表示,按式(2)计算:
M2
W2= 2M"
(2)
式中: M2-氧化铝(A12Os)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2=101.96); W-氯化铝(A1Cl3·6H2O)的质量分数,%; M,--·-氯化铝(A1Cl3·6H2O)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i=241.43)。
4.2.5允许差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20%。
2 HG/T3541—2011
4.5.1.2.7砷标准贮备溶液:1.00mL含0.1mgAs。 4.5.1.2.8砷标准溶液:1.00mL含0.001mgAs。
移取10.00mL砷标准贮备液于100mL容量瓶中,加1mL盐酸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临用时移取此溶液10.00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4.5.1.2.9乙酸铅脱脂棉。 4.5.1.3仪器和设备 4.5.1.3.1分光光度计。 4.5.1.3.2定神器:符合GB/T610---2008中5.3之规定。 4.5.1.4分析步骤 4.5.1.4.1校准曲线的绘制
在6个干燥的定砷瓶中,依次加人0.00mL、1.00mL、2.00mL、3.00mL、4.00mL、5.00mL砷标准溶液,再依次加人30mL、29mL、28mL、27mL、26mL、25mL水使溶液总体积为30mL。
在各定砷瓶中加入4mL硫酸溶液,2mL碘化钾溶液和2mL氯化亚锡盐酸溶液,摇匀。静置反应 20min。再各加人(5士0.1)g无砷锌,立即将塞有乙酸铅脱脂棉并盛有5.0mL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三乙基胺三氯甲烷吸收液的吸收管子装在定砷瓶上,反应50min。取下吸收管(勿使液面倒吸),用三氯甲烷将吸收液补充至5.0mL,混匀。
在波长510nm处,用1cm吸收池,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测定吸光度。 以砷含量(mg)为横坐标,对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校准曲线。
4.5.1.4.2测定
称取约1.0g固体试样或约2.0g液体试样,精确至0.01g:以热水溶解(如有不溶物应过滤除去),移人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为试液A。
移取10mL试液A于定砷瓶中,加人20mL水。然后按校准曲线的绘制中的步骤从“在各定砷瓶中加入4mL...."开始操作至测定吸光度。 4.5.1.5结果的表述
碑含量以质量分数us计,数值以%表示,按式(5)计算:
mX10-3
W5= mo×10/100 X100.
(5)
式中: m—从校准曲线上查得的砷含量,单位为毫克(mg); mo-试料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4.5.1.6允许差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00005%。 4.5.2砷斑法 4.5.2.1方法提要
在酸性溶液中,用碘化钾和氯化亚锡将As(V)还原为As(Ⅲ),加锌粒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氢,使 As(Ⅲ)进一步还原为砷化氢,砷化氢气体与漠化汞试纸作用时,产生棕黄色的汞砷化合物,可用于碑的目视比色法测定。 4.5.2.2试剂和材料 4.5.2.2.1盐酸。 4.5.2.2.2碘化钾。 4.5.2.2.3 硫酸溶液:1十1。 4.5.2.2.4多 氯化亚锡溶液:400g/L。 4.5.2.2.5 5氢氧化钠溶液:100g/L。
5 HG/T3541--2011 4.5.2.2.6无砷锌粒。 4.5.2.2.7乙酸铅棉花。 4.5.2.2.8漠化汞试纸。 4.5.2.2.9砷标准贮备液:1mL含0.1mgAs 4.5.2.2.10砷标准溶液:1mL含0.001mgAs(配制方法同4.5.1.2.8)。 4.5.2.3仪器、设备
定砷器:同GB/T610中5.2规定。 4.5.2.4分析步骤
移取10.00mL试液A,置于定砷器的广口瓶中。在另一定砷器的广口瓶中,准确加人5.00mL碑标准溶液。分别稀释至70mL,加6mL盐酸,1g碘化钾和5滴氯化亚锡溶液,摇匀后放置10min。加 2.5g无砷锌粒,立即按GB/T610中图装好装置,于暗处在25℃~30℃放置1h~1.5h。比较溴化汞试纸的颜色,即可判定。 4.6铅含量的测定 4.6.1方法提要
用电加热原子吸收光谱法,在波长283.3nm处测定吸光度。 4.6.2试剂和材料 4.6.2.1硝酸溶液:1+1。 4.6.2.2铅标准贮备液:1mL含0.1mgPb。
称取0.100g铅(99.9%以上),精确至0.2mg,加20mL硝酸溶液溶解,加热驱除氮氧化物,冷却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 4.6.2.3铅标准溶液:1mL含0.001mgPb。
移取10.00mL铅标准贮备液放入1000mL容量瓶中,加20mL硝酸溶液,并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4.6.3仪器、设备 4.6.3.1微量进液装置:装有按钮式5uL500μL微量液体流量计或自动进样器。 4.6.3.2 电加热原子吸收分析装置:带电加热方式,可进行反向接地补偿。 4.6.3.3发热炉:石墨或耐高温金属制。 4.6.3.4铅空心阴极灯。 4.6.4分析步骤 4.6.4.1称取约1.0g固体试样或约2.0g液体试样,精确至0.2mg。置于250mL烧杯中,加水 30mL、硝酸溶液10mL,盖上表面煮沸约1min。冷至室温后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此为试液B,供测Pb、Cd使用。 4.6.4.2分别移取5.00mL试液B,置于4个50mL容量瓶中,并依次加人0.00mL、0.50mL、 1.00mL、1.50mL铅标准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微量进液装置将配好的试样注人发热炉,经干燥、灰化、原子化后,在283.3nm处测其吸光度。以加入标准溶液的铅浓度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将曲线反向延长与横坐标相交,交点即为所测试样中铅的含量。 4.6.5结果的表述
铅含量以质量分数W6计,数值以%表示,按式(6)计算:
mX103
W6= mo ×X5/1 000×100
(6)
式中: mi 试样中铅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毫克(mg); mo 试料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6 ICS 71.100.80 G 77 备案号:34607—2012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3541—2011 代替HG/T35412003
水处理剂 氯化铝 Water treatment chemical-Aluminium chloride
2012-07-01实施
2011-12-2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HG/T 3541—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HG/T3541---2003《水处理剂结晶氯化铝》,与HG/T3541一2003相比主要技术变
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改为《水处理剂氯化铝》;增加了液体氯化铝的技术要求(见3.2中表1);增加了氧化铝的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见3.2中表1和4.2.4.2);修改了氯化铝及重金属含量的技术指标(见3.2中表1,2003年版3.2中表1);删除了pH值的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2003年版3.2中表1和4.4)。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处理剂分技术委员会(SAC/TC63/SC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深圳市中润水工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淄博鲁净化
工有限公司、河南科泰净水材料有限公司、江门市慧信净水材料有限公司、嘉善海峡净水灵化工有限公司、重庆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传俊、李润生、贾建、周秋涛、王晓峰、谭铭卓、沈烈翔、郑怀礼、邵宏谦。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本标准于1990年首次发布,1999年由ZBG770011990转化为HG/T3541—1990,2003年第—
次修订。
I HG/T3541—2011
水处理剂 氯化铝
重要提示:本标准使用的强酸、强碱具有腐蚀性,使用时应注意。溅到身上时,用大量水冲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处理剂氯化铝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标签和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水处理剂氯化铝。该产品主要用于饮用水和工业水、废水及污水的处理。其中饮用
水处理所用原料盐酸应采用工业合成盐酸。
分子式:AICla·6H2O;AICl3 相对分子质量:241.43;133.3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1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602—2002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neqISO6353-1:1982) GB/T 603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neqGB/T6032002,ISO6353-1:
1982)
GB/T 610 化学试剂砷测定通用方法(neqGB/T610—2008,ISO6353-1:1982) GB/T6678一2003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modGB/T6682一2008,ISO3696:1987)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8946 塑料编织袋
3要求 3.1外观
结晶:橙黄色或浅黄色晶体;液体:无色或黄褐色透明液体,
3. 2 水处理剂氯化铝按相应的试验方法测定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水处理剂氯化铝指标
指 标
结晶
试验方法
指标名称
液体
一等品
合格品 90.0 19. 0 1.0 0. 10 0. 000 4 0.002 0. 000 4 0. 000 02 0.000 5
氯化铝(AICl3·6H2O)质量分数/% M 95.5 氧化铝(Al2O)质量分数/%
4. 2 4. 2 4. 3 4. 4 4. 6 4.7 4. 8 4. 9 4.10
1
20.0 0. 02 0.10 0. 000 2
10. 0 0. 50 0. 20 0.000 2 0. 001 0.000 2 0.000 02 0.0005

铁(Fe)质量分数/% 不溶物质量分数/% 砷(As)质量分数/% 铅(Pb)质量分数/% (Cd)质量分数/% 汞(Hg)质量分数/% 六价铬(Cr6+)质量分数/%
N < 0. 001 < 0.000 2 N 0.000 01 N 0.000 5
1 HG/T 35412011
4试验方法 4.1通则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符合GB/T6682三级水的规定。 试验中所需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特殊注明时,均按GB/T601、
GB/T602、GB/T603之规定制备。 4.2氯化铝含量的测定 4.2.1方法提要
试样中的铝与已知过量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络合。在pH值约为6时,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回滴过量的EDTA。 4.2.2试剂和材料 4.2.2.1乙酸钠溶液:272g/L。 4.2.2.2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标准滴定溶液:c(EDTA)约0.05mol/L。 4.2.2.3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c(ZnCl2)约0.02mol/L。 4.2.2.4二甲酚橙溶液:2g/L。 4.2.3分析步骤
称取约3.0g固体试样或约6.0g液体试样,精确至0.2mg。置于100mL烧杯中,加水溶解。全部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移取10.00mL此试验溶液,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20.00mLEDTA标准滴定溶液,煮沸 1min。冷至室温,加5mL乙酸钠溶液和2滴二甲酚橙指示液。用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溶液由黄色变为橙红色即为终点。 4.2.4结果的表述 4.2.4.1氯化铝(A1Cl3·6H2O)含量以质量分数WI计,数值以%表示,按式(1)计算:
V1/ 00-V2/0 00M 10-~,
M1
(1)
W=
mo×10/250
式中: Vi --- -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C1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V2 滴定中消耗的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C2 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Mi 氯化铝(A1Cl3·6H2O)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i=241.43); W3 按4.3测出的铁(Fc)含量的质量分数,%; mo 试料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3 铁(Fe)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s=55.86)。
4.2.4.2 氧化铝(AI2O3)含量以质量分数w2计,数值以%表示,按式(2)计算:
M2
W2= 2M"
(2)
式中: M2-氧化铝(A12Os)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2=101.96); W-氯化铝(A1Cl3·6H2O)的质量分数,%; M,--·-氯化铝(A1Cl3·6H2O)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i=241.43)。
4.2.5允许差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20%。
2 HG/T3541—2011
4.5.1.2.7砷标准贮备溶液:1.00mL含0.1mgAs。 4.5.1.2.8砷标准溶液:1.00mL含0.001mgAs。
移取10.00mL砷标准贮备液于100mL容量瓶中,加1mL盐酸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临用时移取此溶液10.00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4.5.1.2.9乙酸铅脱脂棉。 4.5.1.3仪器和设备 4.5.1.3.1分光光度计。 4.5.1.3.2定神器:符合GB/T610---2008中5.3之规定。 4.5.1.4分析步骤 4.5.1.4.1校准曲线的绘制
在6个干燥的定砷瓶中,依次加人0.00mL、1.00mL、2.00mL、3.00mL、4.00mL、5.00mL砷标准溶液,再依次加人30mL、29mL、28mL、27mL、26mL、25mL水使溶液总体积为30mL。
在各定砷瓶中加入4mL硫酸溶液,2mL碘化钾溶液和2mL氯化亚锡盐酸溶液,摇匀。静置反应 20min。再各加人(5士0.1)g无砷锌,立即将塞有乙酸铅脱脂棉并盛有5.0mL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三乙基胺三氯甲烷吸收液的吸收管子装在定砷瓶上,反应50min。取下吸收管(勿使液面倒吸),用三氯甲烷将吸收液补充至5.0mL,混匀。
在波长510nm处,用1cm吸收池,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测定吸光度。 以砷含量(mg)为横坐标,对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校准曲线。
4.5.1.4.2测定
称取约1.0g固体试样或约2.0g液体试样,精确至0.01g:以热水溶解(如有不溶物应过滤除去),移人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为试液A。
移取10mL试液A于定砷瓶中,加人20mL水。然后按校准曲线的绘制中的步骤从“在各定砷瓶中加入4mL...."开始操作至测定吸光度。 4.5.1.5结果的表述
碑含量以质量分数us计,数值以%表示,按式(5)计算:
mX10-3
W5= mo×10/100 X100.
(5)
式中: m—从校准曲线上查得的砷含量,单位为毫克(mg); mo-试料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4.5.1.6允许差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00005%。 4.5.2砷斑法 4.5.2.1方法提要
在酸性溶液中,用碘化钾和氯化亚锡将As(V)还原为As(Ⅲ),加锌粒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氢,使 As(Ⅲ)进一步还原为砷化氢,砷化氢气体与漠化汞试纸作用时,产生棕黄色的汞砷化合物,可用于碑的目视比色法测定。 4.5.2.2试剂和材料 4.5.2.2.1盐酸。 4.5.2.2.2碘化钾。 4.5.2.2.3 硫酸溶液:1十1。 4.5.2.2.4多 氯化亚锡溶液:400g/L。 4.5.2.2.5 5氢氧化钠溶液:100g/L。
5 HG/T3541--2011 4.5.2.2.6无砷锌粒。 4.5.2.2.7乙酸铅棉花。 4.5.2.2.8漠化汞试纸。 4.5.2.2.9砷标准贮备液:1mL含0.1mgAs 4.5.2.2.10砷标准溶液:1mL含0.001mgAs(配制方法同4.5.1.2.8)。 4.5.2.3仪器、设备
定砷器:同GB/T610中5.2规定。 4.5.2.4分析步骤
移取10.00mL试液A,置于定砷器的广口瓶中。在另一定砷器的广口瓶中,准确加人5.00mL碑标准溶液。分别稀释至70mL,加6mL盐酸,1g碘化钾和5滴氯化亚锡溶液,摇匀后放置10min。加 2.5g无砷锌粒,立即按GB/T610中图装好装置,于暗处在25℃~30℃放置1h~1.5h。比较溴化汞试纸的颜色,即可判定。 4.6铅含量的测定 4.6.1方法提要
用电加热原子吸收光谱法,在波长283.3nm处测定吸光度。 4.6.2试剂和材料 4.6.2.1硝酸溶液:1+1。 4.6.2.2铅标准贮备液:1mL含0.1mgPb。
称取0.100g铅(99.9%以上),精确至0.2mg,加20mL硝酸溶液溶解,加热驱除氮氧化物,冷却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 4.6.2.3铅标准溶液:1mL含0.001mgPb。
移取10.00mL铅标准贮备液放入1000mL容量瓶中,加20mL硝酸溶液,并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4.6.3仪器、设备 4.6.3.1微量进液装置:装有按钮式5uL500μL微量液体流量计或自动进样器。 4.6.3.2 电加热原子吸收分析装置:带电加热方式,可进行反向接地补偿。 4.6.3.3发热炉:石墨或耐高温金属制。 4.6.3.4铅空心阴极灯。 4.6.4分析步骤 4.6.4.1称取约1.0g固体试样或约2.0g液体试样,精确至0.2mg。置于250mL烧杯中,加水 30mL、硝酸溶液10mL,盖上表面煮沸约1min。冷至室温后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此为试液B,供测Pb、Cd使用。 4.6.4.2分别移取5.00mL试液B,置于4个50mL容量瓶中,并依次加人0.00mL、0.50mL、 1.00mL、1.50mL铅标准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微量进液装置将配好的试样注人发热炉,经干燥、灰化、原子化后,在283.3nm处测其吸光度。以加入标准溶液的铅浓度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将曲线反向延长与横坐标相交,交点即为所测试样中铅的含量。 4.6.5结果的表述
铅含量以质量分数W6计,数值以%表示,按式(6)计算:
mX103
W6= mo ×X5/1 000×100
(6)
式中: mi 试样中铅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毫克(mg); mo 试料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6
上一章:JJF 1437-2013 示波器电压探头校准规范 高清晰版 下一章:GB/T 688-2011 化学试剂 四氯化碳

相关文章

HG/T 5566-2019 水处理剂氯化铝铁 HG/T 5566-2019 水处理剂 氯化铝铁 HG/T 5359-2018 水处理剂聚氯化铝铁 HG/T 5359-2018 水处理剂聚氯化铝铁 HG/T 6073-2022 水处理剂 聚硫氯化铝 HG/T 5359-2018 水处理剂 聚氯化铝铁 HG/T 5961-2021 水处理剂聚氯化铝废渣资源化处理技术规范 HG/T 4538-2013 水处理剂 氯化亚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