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7739.12-2016 金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2部分:砷、汞、镉、铅和铋量的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法

GB/T 7739.12-2016 金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2部分:砷、汞、镉、铅和铋量的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684.51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21 17:47:33



相关搜索: 化学分析 光谱 方法 7739 原子 荧光 部分 测定 精矿

内容简介

GB/T 7739.12-2016 金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2部分:砷、汞、镉、铅和铋量的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法 ICS 77.120.99 D 4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7739.12—2016
金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2部分:砷、汞、镉、铅和铋量的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法
Methodsforchemicalanalysisofgoldconcerntrates-
Part 12:Determination of arsenic,mercury,cadmium,lead and bismuth contents-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ic method
2017-07-01实施
2016-08-2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7739.12—2016
前 言
GB/T7739《金精矿化学分析方法》分为12个部分:
第1部分:金量和银量的测定;第2部分:银量的测定;第3部分:砷量的测定;第4部分:铜量的测定;第5部分:铅量的测定;第6部分:锌量的测定;第7部分:铁量的测定;第8部分:硫量的测定;第9部分:碳量的测定;第10部分:锑量的测定; -第11部分:砷量和铋量的测定;第12部分:砷、汞、镉、铅和量的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法。
-
- -
-
-
本部分为GB/T7739的第1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全国黄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79)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长春黄金研究院。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灵宝黄金股份有限公司、山
东国大黄金股份有限公司、灵宝金源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永红、王菊、苏广东、颜凯、陈殿耿、汤淑芳、丽君、郭智杭、陈祝海、朱延胜、 孔令强、王青丽。
- GB/T7739.12—2016
金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2部分:砷、汞、、铅和铋量的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法
1范围
GB/T7739的本部分规定了金精矿中砷、汞、镉、铅和铋量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金精矿中砷、汞、镉、铅和铋量的测定。测定范围:0.00004%~0.20%。
方法提要
2
试料用盐酸和硝酸混酸水浴溶解或盐酸、硝酸、高氯酸、氢氟酸溶解。用还原剂将试液中的As(V)预还原为As(Ⅲ),Cd(IV)预还原为Cd(Ⅱ),铅、汞、铋不用预还原,用掩蔽剂掩蔽试液中的干扰元素,在一定酸度下,试液和硼氢化钾溶液通过氢化物发生器产生氢化物,随载气进人石英管原子化,于原子荧光光谱仪上测定其荧光强度,按标准曲线法计算砷、汞、、铅和铋量。
3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二次去离子水。 3.1 盐酸(p1.19g/mL),优级纯。 3.2 硝酸(p1.42g/mL),优级纯。 3.3 氢氟酸(p1.18g/mL),优级纯。 3.4 高氯酸(p1.76g/mL),优级纯。 3.5 硫酸(p1.84g/mL),优级纯。 3.6 盐酸(1十1):以盐酸(3.1)稀释。 3.7 盐酸(1十19):以盐酸(3.1)稀释。 3.8 盐酸(1十49):以盐酸(3.1)稀释。 3.9 硝酸(1十4):以硝酸(3.2)稀释。 3.10 硫酸(1十4):以硫酸(3.5)稀释。 3.11 混酸(1十3十4):以1体积硝酸(3.2)、3体积盐酸(3.1)和4体积水混合均匀,现用现配 3.12 氢氧化钠(5g/L)。 3.13 氢氧化钠(200g/L)。 3.14 硼氢化钾溶液I(20g/L):称取10.0g硼氢化钾溶于500mL氢氧化钠溶液(3.12)中,现用现配 3.15 :硼氢化钾溶液Ⅱ(20g/L):称取10.0g硼氢化钾溶于500mL氢氧化钠的溶液(3.12)中,加人5g 铁氰化钾,溶解,现用现配。 3.16硫脲-抗坏血酸溶液(100g/L)。 3.17草酸(80g/L)。 3.18六水合氯化钴溶液(0.5g/L)。 3.19焦磷酸钠(20g/L)。
1 GB/T7739.12—2016
3.20硫酸钾(100g/L)。 3.21氯化钡(50g/L)。 3.22砷标准贮备溶液(100μg/mL):称取0.1320g三氧化二砷(预先在100℃~105℃烘1h,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于100mL烧杯中,加人5mL氢氧化钠溶液(3.13),低温加热溶解,加50mL水, 2滴酚(1g/L),用硫酸(3.10)中和至红色刚消失,过量2mL,移人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 3.23汞标准贮备溶液(100μg/mL):称取0.1354g氯化汞(质量分数≥99.99%),溶于水,移人 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3.24铋标准贮备溶液(100μg/mL):称取0.1000g(质量分数≥99.99%),溶于6mL硝酸(3.2)中,煮沸除去氮的氧化物气体,冷却,移人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3.25铅标准贮备溶液(100μg/mL):称取0.1000g金属铅(质量分数≥99.99%)与250mL烧杯中,加 20mL硝酸(3.2),盖上表面皿,加热至完全溶解,煮沸除去氮的氧化物,冷至室温。移人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3.26镉标准贮备溶液(100μg/mL):称取0.1000g金属镉(质量分数≥99.99%)于200mL烧杯中,加 10mL硝酸(3.2),盖上表面皿,置于电热板上低温加热至完全溶解,煮沸除去氮的氧化物,冷至室温。 移人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3.27砷、铋标准溶液I(2μg/mL):移取20mL砷标准贮备溶液(3.22)和20mL铋标准贮备溶液(3.24)于1000mL容量瓶中,加50mL硝酸(3.2),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3.28砷、铋标准溶液IⅡ(100ng/mL):移取25mL砷、铋标准溶液I(3.27)于500mL容量瓶中,加 25mL硝酸(3.2),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3.29汞标准中间液(2μg/mL):移取20mL汞标准贮备溶液(3.23)于1000mL容量瓶中,加人50mL 硝酸(3.2),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3.30汞标准溶液I(100ng/mL):移取25mL汞标准中间液(3.29)于500mL容量瓶中,加人25mL 硝酸(3.2),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3.31汞标准溶液Ⅱ(10ng/mL):移取50mL汞标准溶液1(3.30)于500mL容量瓶中,加入25mL 硝酸(3.2),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勾。 3.32铅标准溶液I(2μg/mL):移取20mL铅标准贮备溶液(3.25)于1000mL容量瓶中,加人50mL 盐酸(3.1),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3.33铅标准溶液Ⅱ(100ng/mL):移取25mL铅标准溶液I(3.32)于500mL容量瓶中,加人25mL 盐酸(3.1),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3.34镉标准中间液(2μg/mL):移取20mL镉标准贮备溶液(3.26)于1000mL容量瓶中,加人50mL 盐酸(3.1),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3.35镐标准溶液I(100ng/mL):移取25mL镉标准中间液(3.34)于500mL容量瓶中,加人25mL 盐酸(3.1),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3.36标准溶液ⅡI(10ng/mL):移取50mL镉标准溶液I(3.35)于500mL容量瓶中,加人25mL 盐酸(3.1),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4仪器
原子荧光光谱仪,附砷、汞、镉、铅和铋特种空心阴极灯。 在最佳工作条件下,凡能达到下列指标者均可使用:
检出限:不大于1ng/mL;
-
精密度:用0.1μg/mL的砷、汞、镉、铅和铋溶液测量荧光强度10次,其标准偏差应不超过平均荧光强度的5.0%;
一—工作曲线线性:将工作曲线按浓度等分成五段,最高段的吸光度差值与最低段的吸光度差值之
比,应小于0.7。
2 GB/T 7739.12—2016
试样 5.1 试样粒度不大于0.074mm。 5.2 试样应在100℃~105℃烘干1h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6 分析步骤 6.1 试料
5
根据试样中待测元素的含量按表1称取试样(5.2),精确至0.0001g。 独立进行两次测定,取其平均值。
6.2 空白试验
随同试料做空白试验。
表 1
待测元素含量/% 0.00004~0.0004 0.00040~0.002 0.002 2~0.005 0.005~0.05 0.05~0.20
0.50 50 5 10 I
0.50 50 5 10 I
0.20 50 10 50 I
0.20 100 10 100 I
0.20 100 2 100 I
称样量/g 定容体积/mL 分取体积/mL 稀释体积/mL 砷、铋工作曲线待测元素含量/% 0.00004~0.0004 0.00040~0.002 0.002~0.005 0.005~0.05 0.05~0.20
砷和铋
0.50 50 25 50 Ⅱ
0.50 50 10 100 I
0.20 100 10 100 I
0.20 200 2 100 I
0.20 100 10
称样量/g 定容体积/mL 分取体积/mL 稀释体积/mL 汞工作曲线待测元素含量/% 0.00004~0.0004 0.00040~0.002 0.002~0.005 0.005~0.05 0.05~0.20

100(2/100)*
1
0.20 100 10 100 I
0.20 100 2 100 I
0.50 50 5 10 I
0.50 50 5 10 I
0.20 50 10 50 I
称样量/g 定容体积/mL 分取体积/mL 稀释体积/mL 铅工作曲线待测元素含量/% 0.00004~0.0004 0.00040~0.002 0.002~0.005 0.005~0.05 0.05~0.20

0.20 100 10
0.50 50 10 100 I
0.20 100 10 100 I
0.20 200 2 100 100(2/100)* I
称样量/g 定容体积/mL 分取体积/mL 稀释体积/mL 镉工作曲线
0.50 50 25 50 I

I
括号内表示二次稀释的体积比
3 GB/T7739.12—2016
6.3测定
6.3.1砷、汞和铋量的溶液制备:将试料(6.1)置于比色管(按表1定容体积选择比色管规格)中,加 10mL混酸(3.11),在水浴上加热2h,冷却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静置。 6.3.2砷、铋、铅和镉量的溶液制备:将试料(6.1)置于150mL聚四氟乙烯烧杯中,加6mL盐酸(3.1), 3mL硝酸(3.2),3mL氢氟酸(3.3),2mL高氯酸(3.4),盖上表面皿,低温加热至大部分试料分解,继续升温至不高于220℃,直至试料分解完全,蒸发近干,取下冷却,加人少量盐酸(3.6)使可溶性盐类溶解,转移至容量瓶(按表1定容体积选择容量瓶规格)中,用盐酸(3.7)稀释至刻度,摇匀,静置。 6.3.3按表1分别分取溶液(6.3.1)和(6.3.2)于相应体积容量瓶中,用与工作曲线绘制相同的方法测定试料溶液中各元素的荧光强度,扣除空白荧光强度,在相应工作曲线上查得被测元素的质量浓度。
注:容量瓶、移液管、比色管、聚四氟乙烯烧杯、聚四氟乙烯表面皿,以上器具需要在硝酸溶液(3.9)中浸泡12h,清洗
干净后使用。
6.4工作曲线的绘制 6.4.1砷、铋工作曲线的绘制
移取0.00mL、0.50mL、1.00mL、2.00mL、4.00mL、5.00mL砷、标准溶液I(3.27)和0.00mL、 1.00mL、2.00mL、4.00mL、8.00mL、10.00mL砷、铋标准溶液ⅡI(3.28)于100mL容量瓶中,依次加入5mL盐酸(3.1),5mL硫脲-抗坏血酸溶液(3.16),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30min,待测。两组工作曲线分别为碑、铋工作曲线I和砷、铋工作曲线Ⅱ,以硼氢化钾溶液I(3.14)为还原剂,盐酸溶液(3.7)为载流,测定标准溶液。以砷、铋标准溶液的荧光强度为纵坐标,砷、铋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6.4.2汞工作曲线的绘制
移取0.00mL、1.00mL、2.00mL、4.00mL、8.00mL、10.00mL汞标准溶液I(3.30)和0.00mL、 1.00mL、2.00mL、4.00mL、8.00mL、10.00mL汞标准溶液ⅡI(3.31)于100mL容量瓶中,依次加人 5mL盐酸(3.1),5mL硫脲-抗坏血酸溶液(3.16),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待测。两组工作曲线分别为汞工作曲线I和汞工作曲线Ⅱ,以硼氢化钾溶液I(3.14)为还原剂,盐酸溶液(3.7)为载流,测定标准溶液。以汞标准溶液的荧光强度为纵坐标,汞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6.4.3铅工作曲线的绘制
移取0.00mL、0.50mL、1.00mL、2.00mL、4.00mL、5.00mL铅标准溶液I(3.32)和0.00mL、 1.00mL、2.00mL、4.00mL、8.00mL、10.00mL铅标准溶液Ⅱ(3.33)于100mL容量瓶中,加人4mL 草酸(3.17),用盐酸(3.8)稀释至刻度,摇匀,待测。两组工作曲线分别为铅工作曲线I和铅工作曲线 IⅡ,以硼氢化钾溶液ⅡI(3.15)为还原剂,盐酸溶液(3.8)为载流,测定标准溶液。以铅标准溶液的荧光强度为纵坐标,铅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6.4.4镉工作曲线的绘制
移取0.00mL、1.00mL、2.00mL、4.00mL、8.00mL、10.00mL镉标准溶液I(3.35)和0.00mL、 1.00mL、2.00mL、4.00mL、8.00mL、10.00mL镉标准溶液ⅡI(3.36)于100mL容量瓶中,依次加人 20mL硫脲-抗坏血酸溶液(3.16),4mL焦磷酸钠(3.19),3mL六水合氯化钻溶液(3.18),用盐酸(3.8)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30min,待测。两组工作曲线分别为镉工作曲线I和镉工作曲线Ⅱ,以硼氢化钾溶液I(3.14)为还原剂,盐酸溶液(3.8)为载流,测定标准溶液。以标准溶液的荧光强度为纵坐标,
4 GB/T7739.12—2016
镐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注:若样品中铅含量高加人2mL硫酸钾(3.20),1mL氯化锁(3.21)。
结果计算
按式(1)计算试样中待测元素的质量分数W;,数值以%表示:
w; = β : V。 . V. × 10~
X 100
...(1)
m.V,
式中:
试料溶液中待测元素含量,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g/mL);
V。 试料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i- 分取试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z 分取试液稀释后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m 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 计算结果<0.01%保留一位有效数字,≥0.01%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8 精密度 8.1 重复性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测定值,在以下给出的平均值范围内,这两个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重复性限(r),超过重复性限(r)的情况不超过5%,重复性限(r)按表2数据采用线性内插法求得
表 2
0.10 0.01 0.10 0.01 0.10 0.02 0.10 0.01 0.10 0.01
0.20 0.02 0.19 0.02 0.19 0.03 0.19 0.02 0.20 0.02
WAs /% r/% WHg / % r/% wca/% r/% Wps /% r/% WB/% r/%
0.051 0.006 0.048 0.006 0.048 0.010 0.048 0.005 0.050 0.006
0.000 04 0.000 03 0.000 3 0.000 04
0.000 4
0.005 0.002 0.005 0.002 0.005 0.002 0.005 0.003 0.005
0.010 0.004 0.009 0.004 0.010 0.004 0.010 0.004 0.010 0.004
0.000 4 0.000 2
0.000 03 0.000 04 0.000 4 0.000 03
0.000 3 0.000 4
0.000 05 0.000 03 0.000 2 0.000 04 0.000 4 0.00002 0.000 2 0.002
8.2 再现性
在再现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测定值,在以下给出的平均值范围内,这两个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再现性限(R),超过再现性限(R)的情况不超过5%,再现性限(R)按表3数据采用线性内插法求得。
5 GB/T7739.12—2016
表3 0.005
0.010 0.004 0.010 0.004
0.20 0.04 0.19 0.05 0.19 0.04 0.19 0.04 0.20 0.04
0.000 04 0.000 4 0.000 04 0.000 4 0.002 0.000 04 0.000 4
0.051 0.018 0.048 0.014
0.10 0.03 0.10 0.03 0.10 0.03 0.10 0.03 0.10 0.03
WA/% R/% Z He / % R/% Wca /% R/% Wp /% R/% Wm / % R /%
0.005 0.003
0.000 03 0.000 3 0.000 04 0.000 4 0.005 0.010 0.048
0.003 0.005 0.004
0.005 0.010 0.006
0.020 0.048 0.014
0.000 04 0.000 3 0.00005 0.000 4 0.000 03 0.000 3 0.000 04 0.000 4 0.005 0.010 0.050 0.000 02 0.000 2
0.004
0.006
0.012
6
上一章:YS/T 281.7-2011 钴化学分析方法 第7部分:锌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下一章:GB/T 8888-2014 重有色金属加工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贮存和质量证明书

相关文章

GB/T 4325.26-2013 钼化学分析方法 第26部分:铝、镁、钙、钒、铬、锰、铁、钴、镍、铜、锌、砷、镉、锡、锑、钨、铅和铋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B/T 3884.9-2012 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9部分:砷和铋量的测定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溴酸钾滴定法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DZ/T 0279.13-2016 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 第13部分:砷、锑和铋量测定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YS/T 556.12-2011 锑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2部分:铋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YS/T 281.15-2011 钴化学分析方法第15部分∶砷、锑、铋量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YS/T 281.15-2011 钴化学分析方法 第15部分:砷、锑、铋量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GB/T 8151.20-2012 锌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20部分:铜、铅、铁、砷、镉、锑、钙、镁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YS/T 820.17-2012 红土镍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7部分:砷、锑、铋量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