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5. 180. 10 E 11 备案号:534882016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7073-—2016
陆上可控源电磁法勘探资料处理解释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land controlled source electromagnetic data
2016一01一07 发布
2016-06一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 7073—2016
目 次
前言
11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基础工作建场测深处理解释时频电磁处理解释复电阻率法处理解释可控源声频大地电磁法处理解释
2
3
4
.3
5
......
6
7
6
8 成果报告及资料
SY/T 7073--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石油物探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综合物化探处本标准起草人:刘雪军、何展翔、周印明、王玉青、魏强、江汶波、覃荆城、崔志伟、孟玉宇。
Ⅱ
SY/T 7073--2016
陆上可控源电磁法勘探资料处理解释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场测深法、时频电磁法、复电阻率法和可控源声频大地电磁法勘探资料处理和解释等工作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油气可控源电磁法勘探。页岩气、煤层气人工源电磁法勘探可参照使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6055石油重力、磁力、电法、地球化学勘探图件编制规范
3基础工作
3.1野外原始资料的接收
原始资料包括野外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辅助数据以及其他资料,同时还应收集野外现场处理记录及初步处理成果。 3.2资料处理的准备工作 3.2.1 准备工作 3.2.1.1根据工程项目设计的地质任务及技术要求,制定资料处理思路和处理流程。 3.2.1.2了解施工区域的资料采集情况、地表环境、干扰环境和原始资料的品质。 3.2.1.3对原始数据及初步处理成果进行检查、分析、筛选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3.2.2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 3.2.2.1收集以往处理、解释研究成果,分析工区资料特点、地质构造特征和处理难点。 3.2.2.2收集目标区油藏开发动态信息,指导处理流程、参数的制定。 3.2.2.3收集目标区域内以往地质、地震、钻井和测井等相关资料,辅助人工源电磁法资料处理、 解释。
4建场测深处理解释
4.1数据检查及分析 4.1.1数据检查
检查各类试验及采集数据是否齐全,包括测量成果、发射端数据、接收端数据、背景噪音、测点
1
SY/T 7073—2016
环境信息。
检查各类数据参数格式是否正确。 4.1.2 数据分析 4.1.2.1分析数据的背景信息,根据测点背景噪音以及已知地下构造信息去除或压制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使得信号能够真实地反映地下电性结构特征。主要包括信号回放、频谱分析、同步叠加和过渡特性矫正, 4.1.2.2信号回放:了解原始资料品质和噪声水平,对噪音太大、资料明显不好的信号进行剔除,防止较大的干扰信号影响资料的处理结果;同时对畸变信号进行分析、剔除,以消除畸变信号对数据处理结果的影响。 4.1.2.3频谱分析:了解信号和噪声的频谱特性,并根据频谱分析结果选择不同的滤波参数,通过滤波处理压制噪声。 4.1.2.4同步叠加:对多个周期的信号进行叠加,获得光滑的时间序列叠加曲线。 4.1.2.5过渡性校正:为了消除仪器响应特征和装置参数不同造成的影响,在正式处理前需要进行过渡性校正。校正根据公式(1)进行:
F(t) =K·t·E(t)
(1)
式中: F(t)
综合叠加信号;
-时间,单位为秒(s);
叠加信号值,单位为毫伏(mV);
E(t) K—装置系数。
4.2.数据整理 4.2.1 整理发射端数据、接收端数据、测量成果数据等,形成数据库。 4. 2.2 使用发射端电流数据对接收端采集数据进行电流归一,并对数据进行抽频处理。 4.2.3删除空道并对检查点及重复采集点数据进行处理,确保每个测点是单一数据。 4.3 数据处理 4.3.1 求取综合地电参数p (t)
根据求取的综合叠加信号,转换随时间变化的视电阻率,转换方法见公式(2)。
(t) =;R. 1
(2)
2t u?
式中: R- 收发距,单位为米(m);
观测时间,单位为秒(s); μo 一空气磁导率; W
t-
根据F(t)计算的综合参数。
4.3.2 电阻率反演 4.3.2.1根据处理结果进行异常场的求取,得到异常场。 4.3.2.2对异常场进行各种滤波、求导处理,形成时间剖面。 2
SY/T 7073—2016
4.3.2.3根据已知的测井、地震等资料,分析测区电性相对变化规律。 4.3.2.4了解剖面地质结构,建立剖面地电地质模型,对井旁剖面进行定量标定,确定深度标定的系数,得到深度剖面。 4.4 电性结构解释 4.4.1,根据工区内钻井、物性实测资料等的统计,分析不同时代、不同岩性的地层对应电阻率最大值、最小值以及平均值。 4.4.2^ 依据钻井、物性资料的统计结果,对反演电阻率结果进行层位标定和主要标志层的识别。 4.4.3 根据标定结果对反演电阻率结果进行地质层位综合解释。 4.4.4 主要根据反演电阻率剖面的电性特点,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进行构造单元划分和局部异常解释。 4.5 含油气评价 4.5.1 分析全测区振幅和相位的定性异常。 4.5.2.统计工区内电测井资料,总结地层电阻率、极化率跟地层含油气性的关系,并对电阻率和极化率异常进行标定。 4.5.3研究反演电阻率和极化率等主要参数的变化规律及平面异常特点。 4.5.4综合分析剖面、平面和地质资料,预测相应各目标储层的含油气有利范围,提出下步勘探方向及有利目标。 4.6质量检查 4.6.1过程检查
在处理过程中每一步处理都应检查中间成果。对于原始资料的分析、畸变数据的剔除、去噪、过渡性校正等重要处理步骤时,要综合分析测点数据信息,各处理过程和参数要有详细记录,做到有据可查。 4.6.2最终结果检查
最终处理解释成果要综合考虑测区周围地质、测井、地震、化探以及往年重磁电项目成果,结合多方信息进行综合验证。 4.7提交的处理成果图件
处理提交的图件应包括:
视电阻率断面图。 反演深度一电阻率断面图。
5时频电磁处理解释
5.1数据检查及分析 5.1.1 数据检查
时频电磁法数据检查按4.1.1的要求执行。
3
SY/T 7073—2016
5.1.2 数据分析 5.1.2.1分析数据的背景信息,尽可能根据测点背景噪音以及地下构造信息去除或压制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使得信号能够真实地反映地下电性结构特征。主要包括信号回放、频谱分析、同步叠加和过渡特性矫正。 5.1.2.2信号回放:了解原始资料品质和噪声水平,对噪音太大、资料明显不好的信号进行剔除,防止较大的干扰信号影响资料的处理结果;同时对畸变信号进行分析、剔除,以消除畸变信号对数据处理结果的影响。 5.1.2.3频谱分析:了解信号和噪声的频谱特性,并根据频谱分析结果选择不同的滤波参数,对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以压制噪声的影响。 5.1.2.4同步叠加:对多个周期的信号进行叠加,获得光滑的时间序列叠加曲线。 5.1.2.5过渡性校正:为了消除仪器响应特征和装置参数不同造成的影响,在正式处理前需要进行过渡性校正。校正根据公式(1)进行。 5.2 数据整理 5.2.1 时间域数据
时间域数据整理按4.2的要求执行。 5.2.2频率域数据 5.2.2.1整理发射端数据、接收端数据、测量成果数据等,形成数据库。 5.2.2.2使用发射端电流数据对接收端采集数据进行电流归一,并对同一排列不同频率表数据进行频率表缝合。 5.2.2.3删除空道并对检查点及重复采集点数据进行处理,确保每个测点是单一数据。 5.3振幅和相位定性异常提取 5.3.1根据目标地质信息,分析振幅和相位异常响应的频率段,选取合适的处理频率。 5.3.2合并不同发射源的接收数据,进行统一编辑、滤波,必要时进行发射源影响校正。 5.3.3根据地质需求,求取振幅、相位、双频相位的背景信息,去除背景影响,提取异常信息。 5.3.4利用求取的异常信息,绘制异常曲线、平剖图、平面图等定性解释图件。 5.4电阻率异常求取 5.4.1时深转换 5.4.1.1根据处理结果进行异常场求取,得到异常场。 5.4.1.2对异常场进行各种滤波、求导处理,形成时间剖面。 5.4.1.3根据已知的测井、地震等资料,分析测区电性相对变化规律。 5.4.1.4了解剖面地质结构,建立剖面地电地质模型,对井旁剖面进行定量标定,确定深度标定的系数,得到深度剖面。 5.4.2约束反演 5.4.2.1根据地震及测井信息建立地层电性初始模型。 5.4.2.2以地层电性初始模型为基础,给定不同层位的约束条件和拟合误差要求,反演求取地层电性定量结果。 4
SY/T 7073—2016
5.5极化率反演 5.5.1自由反演 5. 5. 1. 1 根据处理结果提取极化率参数,形成时间剖面。 5.5.1.2了解剖面地质结构,建立剖面地电地质模型,对井旁剖面进行定量标定,确定深度标定的系数,得到深度剖面。 5.5.2约束反演 5. 5. 2. 1 使用电阻率约束反演结果,导人各层极化率模型。 5.5.2.2给定各层极化率约束条件,进行极化率约束反演。 5.6电性结构解释
电性结构解释按4.4 的要求执行。 5.7含油气评价
含油气评价按4.5的要求执行。 5.8质量检查
时频电磁法质量检查按4.6的要求执行。 5.9提交的成果图件
提交的成果图件包括: a)相位异常曲线。 b)振幅异常曲线。 c)电阻率剖面图或3D显示图件。 d)极化率剖面图或3D显示图件。 e)综合地质解释面图或立体图。 f) 含油气性综合评价图。
6复电阻率法处理解释
6.1资料预处理 6.1.1 检查和整理野外实测的原始观测数据、标定数据等,确保数据内容齐全并与记录对应。 6.1.2解编原始数据文件并形成剖面文件。 6.1.3对观测数据进行点位偏差校正。 6.1.4对校正后的数据文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全区的观测质量,根据分析结果对数据进行去噪处理。 6.1.5标注并剔除畸变的频点。 6.2谱参数的反演与成图 6.2.1 使用模型拟合野外实测数据,分离电磁谱和极化谱。宜采用 Cole -Cole 模型或改进的 Cole-Brown模型,求取极化谱和电磁谱参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