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SY/T 7072-2016 大地电磁测深法资料处理解释技术规程

SY/T 7072-2016 大地电磁测深法资料处理解释技术规程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670.8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03 14:33:37



相关搜索: 电磁 规程 技术 资料 处理 解释 大地 大地 7072

内容简介

SY/T 7072-2016 大地电磁测深法资料处理解释技术规程 ICS 75. 180. 10. E 11 备案号:53487--2016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7072—2016
大地电磁测深法资料处理解释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agnetotelluric data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2016一06一01 实施
2016一01一07 发布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 7072—2016
目 次
前言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野外资料接收要求处理解释准备工作资料处理资料解释报告编写要求成果资料提交
1
3
2
6
7
8
10 SY/T 7072—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石油物探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综合物化探处。 本标准起草人:何展翔、孟翠贤、刘泽彬、胡祖志。
I SY/T 7072—2016
大地电磁测深法资料处理解释技术规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地电磁测深法资料处理解释内容、技术要求、最终报告编写及资料归档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大地电磁测深法(MT)、三维大地电磁测深法(3DMT)以及连续电磁剖面法
(CEMP)资料的处理解释。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5615石油天然气地质编图规范及图式 SY/T 6055石油重力、磁力、电法、地球化学勘探图件编制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大地电磁测深法 magnetotelluric 通过在地面观测不同频率天然交变电磁场的变化来研究地壳及上地慢电性结构及其分布特征的-
种电磁勘探方法。 3. 2
连续电磁剖面法continuous electromagnetic profiling 电极沿观测剖面方向连续布设的大地电磁测深法。
3.3
TE 模式TE mode 二维介质中大地电磁场可分为E偏振波和 H偏振波,E偏振波对应的视电阻率曲线平行于构造
走向。 3. 4
TM 模式TM mode 二维介质中大地电磁场可分为E偏振波和H偏振波,H 偏振波对应的视电阻率曲线垂直于构造
走向。
4野外资料接收要求
4.1 资料的类型
野外资料包括MT,3DMT,CEMP采集原始数据、测量数据及其他相关资料 SY/T 7072—2016
4.2原始资料的内容 4.2.1原始数据应是经过野外初步去噪处理的单点频率域文件。 4.2.2野外布极为正南北、正东西方向时,原始数据为旋转到电性主轴方向的结果 4.2.3野外布极 Ex沿测线方向时,原始数据则为不需要旋转的结果。 4.2.4测量数据包含的测点数应与原始数据的点数一致,并且点号一一对应。如有弃点,提交必要的弃点原因说明。 4.2.5其他资料包括野外施工总结文字报告、多媒体以及质量分布图等。如果工区复杂、干扰严重,宜提交不合格品产生原因的文字说明和测点照片,便于了解野外地形地貌及干扰源状况。
5 ,处理解释准备工作
5.1基础资料收集 5.1.1 一般要求
各项基础资料应是正式成果,中间成果仅作参考,应用时要注明。 5.1.2收集资料内容
MT资料处理解释所需基础资料宜包括: a)地质、地震、重力、磁力、化探等资料。 b)地质图、地形图、地貌图。 c)钻井、测井、试油、试采、岩性、分析化验等资料。 d)前人研究成果、报告、图件等。
5.2收集资料整理 5.2.1 一般要求
处理解释人员应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尤其是对处理、解释具有标定意义的地震及钻井、测井资料。 5.2.2 资料整理主要内容
资料整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电测井数据整理:一般选择深感应电阻率(RILD)或深侧向电阻率(RLLD)整理成电测
井曲线。 b) 钻井地质分层数据整理:依据钻井分层数据整理成图,并与电测井曲线结合,便于了解不
同层位的电性信息。 c) 如果有多口钻井,可根据地质任务的需要,对所有电测井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统计。 d) 如果收集到的地震剖面是时间剖面,还应收集整理该剖面所对应的速度谱。 e) 对于收集到的地震数据体,二维应了解每条测线的起点、拐点及终点坐标;三维应了解工区
边界拐点坐标、最大和最小线号、测线条数、线号增量等信息。 f)对于重力、磁力、化探等资料,应了解采集精度等信息,便于分析应用。
5.3 技术准备工作 5.3.1 处理解释人员应对用于处理的原始资料进行检查和核对,原始资料数据应与测量点位完全对 2 SY/T 7072—2016
应,以保证解编后剖面数据的正确性。 5.3.2了解野外施工情况,分析 MT勘探的地质任务和技术要求, 5.3.3对收集到的已知资料认真整理和分析,了解工区的地质、地理概况,以指导下一步的处理和解释。 5.4 处理解释技术设计
根据勘探任务及项目具体要求编写MT勘探处理解释技术设计,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a) 项目概况。 b) 地质任务。 c) 主要技术措施和研究思路。 d) 预期成果。 e) 项目组成员。 f) 进度计划。 g) 其他。
资料处理
6
6.1 数据解编 6. 1.1 数据解编基本要求
数据解编是从野外提供的原始数据中读出电阻率和相位信息。MT 和CEMP应将解编出的电阻率、相位等数据结合测量成果组成剖面,后续的处理基于剖面文件;3DMT应将解编出的电阻率、 相位等数据按照一定的线点顺序组成二维数据体,后续的处理基于三维数据体文件。 6.1.2数据文件的要求
解编的数据组成剖面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a)用于组成剖面文件的数据应是规则的,即每个测点的频点数相同、频率分布值也相同;如
果不相同,可采用插值的方法组成规则数据。 b)一般按照点号从小到大的顺序组成剖面文件,如果有特殊要求,也可以按从大到小顺序,
在后续的剖面展示时应标注剖面方向。 剖面文件中,应包含偏移距、频率、电阻率、相位等基本信息。
c)
d)偏移距以起始点为().后面按照点距依次累加。 e)三维数据体中,除包含二维剖面数据中基本信息外,还应包含测线号、测点号、测点坐标等
信息,数据应按一定规则排列,便于后续处理时对比和分析。
6.2数据去噪与曲线平滑
数据去噪与曲线平滑应符合以下要求: a)了解全区资料质量分布情况,分析二级品或不合格点产生的原因,并对后期反演剖面的可靠
程度进行评价。
b)不合格点可采用丢弃或插值替代法处理。 c) 对测点中畸变的数据应参照相邻点的同类曲线形态,根据相邻相似的原则进行处理。 d) 根据视电阻率和相位间内在联系,对视电阻率和相位进行编辑。
Y SY/T 7072-2016
6.3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原则为: a)沿构造走向方向极化的为 TE极化,垂直构造走向方向极化的为TM极化。 b) 在盆地内构造稳定区,选取尾支上升支作为TE极化模式;在高阻隆起区,选取尾支上升支
作为 TM极化模式。 c)TE与 TM模式的区别主要反映在低频段,沿着剖面同一频点电阻率值变化大、不稳定的是
TM极化,反之就是 TE极化。 d)反演时选取上升支,也就是盆地内选 TE模式,隆起区选 TM模式。 e) 复杂情况还要结合其他已知资料具体分析。
6.4 地形校正
地形起伏会对观测结果产生影响,使曲线形态发生畸变。地形校正原则为: a)相邻测点间的坡度大于 10°时,宜进行地形校正。 b)两电极高差与极距之比大于20%的测点,应进行地形校正或者采用带地形的反演软件进行
反演。
6.5静态位移校正
静态位移校正原则: a)将视电阻率曲线与已知资料结合进行静态效应综合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视电阻率曲线进行
二维或者三维静校正。 b)宜做多种静校正方法试验,选取适合于本工区的最佳静校正方法。
3DMT数据应采用三维静校正方法进行校正,避免以测线为单位进行校正而产生的线性

异常。 d) 选取合适的静校正基准,一般选取工区内相对稳定层位所在频段作为静校正基准。 e) 静校正后的数据应与原始电阻率和相位剖面或者平面做对比分析,分析静校正方法的合
理性。
f) 静校正处理的数据宜做反演处理分析,反演结果与其他已知资料对比分析,如果确认是校正
不足或过量,应重新做静校正。
6.6常规反演处理
常规反演宜做多种反演方法试验,并与其他已知资料对比分析,选择合适的反演方法。反演可分为一维反演、二维反演、三维反演,主要方法包括:
a) 一维反演可选用一维 Bostick 反演、一维广义逆反演、一维 Occam 反演、一维连续介质反
演、一维模拟退火反演及其他一维反演方法。 b) 二维反演可选用二维广义逆反演、二维连续介质反演、二维共轭梯度反演、二维快速松弛
反演、二维 Occam 反演、二维视模反演及其他二维反演方法。 c)三维反演可选用三维级联反演、三维共轭梯度反演、三维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三维积分方
程反演、三维快速松弛反演及其他三维反演方法。
6.7.约束反演
除了常规反演外,根据目标勘探或特殊地质任务需要,在探区内有已知钻井及地震资料的情况下,宜做大地电磁测深约束反演。约束反演应符合以下要求:
X SY/T 7072--2016
a) 通过地震和测井资料建立模型,每个测点的模型层厚度不参与反演,电阻率则根据该地层的
测井或岩性给定变化范围。 b) 已知储层应根据含水及含油气时电阻率的可能值来确定最大、最小变化范围。
致密膏盐岩地层,由于电阻率变化范围小,可以固定不参与反演,以减少参与反演的未知数
c)
和拟合搜索范围,加快反演速度。 d)对反演结果的评价,应在符合地质现象和规律情况下达到拟合精度为最佳反演结果。
6.8弱信息提取及成像处理
为了提高分辨率和成像效果,达到提高解释精度的目的,宜采用弱信息提取方法。 弱信息提取宜采用最优分层技术、趋势分析技术、偏移成像技术、小子域滤波技术、插值切割技
术、相干滤波技术、垂直求导技术及其他技术。 6.9处理成果质量评价
宜采用如下方法对反演结果进行评价: a)反演结果模型的正演响应与实测曲线对比,误差越小,反演结果越可靠 b)与钻井重合(或附近)点的反演曲线与实测钻井曲线对比,误差越小,结果越可靠 c)通过钻井标定层位和深度的反演剖面与地震剖面对比,结构和深度误差越小,结果越可靠。
7资料解释
7.1定性解释 7.1.1 定性解释要求
定性解释应符合以下要求: a)对全测区曲线类型进行分析、对比,总结相同类型曲线分布特征,了解地电结构分区规律。 b)对测区内(或附近)钻孔的电测井曲线进行统计计算及分析研究,确定各套地层电性特征,
并对地电结构做出推测。
c)对井旁测深曲线进行反演,并与钻孔柱状图进行对比,研究电性层与地层对应关系,确定测
区地电结构。 d)勾绘定性解释图件,分析断面电性结构特征、总结总纵电导变化规律、确定电性主轴方向
等,对测区处理成果做出相应的定性解释。
7.1.2定性解释主要内容及提交图件
定性解释主要内容宜包括: a) 曲线类型定性分析。 b)总纵电导定性分析。 c)日 电性主轴方位分析。 d)各向异性分析。 e)倾子剖面异常分析。 f)视电阻率和相位断面异常分析。 根据地质解释需要可选做下列定性解释图件:
视电阻率曲线类型分布图。
a)
b) 视电阻率、相位断面图。
5
上一章:SY/T 7078-2016 中子寿命测井仪校准方法 下一章:SY/T 7051-2016 人工岛石油设施检验技术规范

相关文章

大地电磁测深法勘探:资料处理、反演与解释 SY/T 5820-2014 石油大地电磁测深法采集技术规程 SY/T 7073-2016 陆上可控源电磁法勘探资料处理解释技术规程 DZ/T 0173-2022 大地电磁测深法技术规程 NB/T 10734-2021 煤炭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技术规程 SY/T 7450-2019 井中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技术规程 SY/T 5772-2012 可控源声频大地电磁法勘探技术规程 海陆电磁噪声与滩海大地电磁测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