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5-010 E 01 备案号:53417—2016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6374-2016 代替 SY/T 6374—2008
机械采油系统经济运行规范
Economical ope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mechanical oil production system
2016一01一07 发布
2016-06-01 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 63742016
目 次
前言
I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 技术要求 5系统经济运行的计算判别和评价方法附录 A(资料性附录)抽油机采油系统的运行管理附录B(资料性附录)电动潜油离心泵采油系统的运行管理附录C(资料性附录)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系统的运行管理参考文献
1
SY/T 6374—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SY/T 6374-2008《机械采油系统经济运行规范》,与SY/T 6374—2008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修改了标准名称的英文译名;修改了“机械采油系统”、“抽油机采油系统”、“机械采油系统经济运行”等术语的英文对应词(见3.1,3.2和3.6,2008年版的3.1,3.2和3.5);删除了术语“电潜泵采油系统”及定义;增加了术语“电动潜油离心泵采油系统”及定义(见3.3,2008年版的3.3); -删除了术语“螺杆泵采油系统”及定义;增加了术语“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系统”及定义(见3.4,2008年版的3.4);增加了术语“平衡度”及定义(见3.5),修改了“平衡度”的计算方法(见5.1.2,2008 年版的5.3.3); -删除了术语“机械采油系统效率”及定义(见2008 年版的3.6);修改了术语“机械采油系统电动机功率利用率”的定义(见3.7,2008年版的3.7)及计算方法(见5.1.1,2008年版的5.3.1); -删除了术语“排量系数”及定义(见2008年版的3.8),删除了“排量系数”的计算方法(见2008年版的5.3.2); -修改了第4章的内容,并将第6章的内容整合人第4章(见第4章,2008年版的第6章);一修改了机械采油系统设备运行和系统经济运行的计算判别和评价方法以及判别和评价指标(见第5章,2008年版的第5章);增加了电动潜油离心泵采油系统和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系统管理方面的内容(见附录B和附录 C)。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石油工业节能节水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东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节能技术监测评价中心。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石化节能监测中心、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节能减排监测中心、中国石
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东北油田节能监测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西北油田节能监测中心、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开发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程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秀芬、梁士军、廉守军、王贵生、刘艳武、葛苏鞍、王林、陈军、甘庆明、王林平、曹莹、魏立军、佟松林、张玉峰、付红雷。
本标准代替了 SY/T 6374—2008。 SY/T6374—2008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Y/T 6374--1998。
SY/T 6374—2016
机械采油系统经济运行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械采油系统经济运行的技术要求、判别和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抽油机采油系统、电动潜油离心泵采油系统和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系统,其他机械
采油系统可参照执行。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 5264 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 SY/T'5873有杆泵抽油系统设计、施工推荐作法 SY/T 5904 潜油电泵选井原则及选泵设计方法 SY/T 6084地面驱动螺杆泵使用与维护 SY/T 6265 抽油机井工况诊断方法 SY/T 6285 油气储层评价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机械采油系统 mechanical oil production system 由井下泵、油管柱、电动机、传动及辅助装置组成,用以将油井产出液从井下举升至地面的采油
设备总体和油井所组成的系统。
注:机械采油系统主要包括抽油机采油系统、电动潜油离心泵采油系统和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系统等3种类型。
3.2
抽油机采油系统 pumping unit oil production system 由井下抽油泵、油管柱、抽油杆柱、抽油机、电动机、地面辅助装置组成,通过抽油杆柱带动井
下抽油泵柱塞上下往复运动,将油井产出液举升至地面的采油设备总体和油井(包括井口装置)所组成的系统。 3.3
电动潜油离心泵采油系统 electric submersible centrifugal pump oil production system 由多级潜油离心泵、潜油电动机、保护器、油管柱及附属部件、动力电缆、地面控制装置(包括
变频器)及辅助装置组成,通过潜油电动机驱动多级潜油离心泵,将油井产出液举升至地面的采油设备总体和油井(包括井口装置)所组成的系统。 3. 4
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系统ground drive screw pump oil production system
SY/T 6374—2016
由井下螺杆泵、抽油杆柱、油管、电动机、地面控制装置(包括变频器)、传动及辅助装置组成,电动机通过抽油杆柱传递扭矩,驱动井下螺杆泵,将油井产出液举升至地面的采油设备总体和油井(包括井口装置)组成的系统。 3.5
平衡度degree of balance 抽油机采油系统中电动机上、下冲程做功的均匀程度。
3.6
机械采油系统经济运行 economical operation for mechanical oil production system 在满足采油生产工艺要求、运行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设计、技术改进和科学管理,使机
械采油系统在高效、低耗状态下运行。 3.7
机械采油系统电动机功率利用率 power utilization ratio of motor for mechanical oil production system 机械采油系统电动机平均输人有功功率与其额定功率之比。
4 技术要求
机械采油方式的选择应依据井身结构、产出液特性、产液量等因素,结合机械采油方式的特点和适应性,优选机械采
4.1
油方式。 4.2.机械采油系统设计及设备选用 4.2.1机械采油系统应做到优化设计,合理选用设备和运行参数。 4.2.2抽油机采油系统设计应符合SY/T 5873的规定。 4.2.3电动潜油离心泵采油系统设计应符合SY/T 590)4 的规定。 4.2.4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系统设计和作业维护应符合SY/T 6084的规定。 4.2.5机械采油井井口应安装油压表(或回压表)和套压表,或留有相应的安装接口。 4.2.6选用的机械采油设备宜有一定的调参范围,能适应油井产液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 4.2.7机械采油系统中的设备应优先选用国家发布或通过省、部级以上技术部门鉴定的、符合生产工艺要求的节能产品。应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积极采用节能高效的技术、设备、产品和工艺。 4.3机械采油系统的运行管理 4.3.1应根据生产工艺条件,合理选择油管的管材和管径,确保井下作业质量,油管柱应无泄漏。 4.3.2应采取清防蜡措施。 4.3.3应按 SY/T 6265 的规定,监测抽油机井工况。 4.3.4对欠载或超载运行的机械采油系统,应及时调整系统的运行参数,或更换系统的某些部件。 4.3.5机械采油系统运行时,应定期进行检修、保养,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应根据生产情况,及时调整优化运行参数。 4.3.6应每月测试和计算机械采油系统运行时的电动机功率利用率、平衡度、系统效率,测试比例应大于10%。对达不到经济运行的机械采油系统,应及时采取技术措施。 4.3.7应建立机械采油井的运行日志和技术档案,并做到资料准确、齐全。 4.3.8应建立并执行机械采油系统的管理、维护、检修、作业等规章制度。对于机械采油系统的运行管理,参见附录 A、附录 B和附录 C。 4.3.9管理和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2
SY/T 6374—2016
5系统经济运行的计算判别和评价方法
5.1 计算 5.1. 1 机械采油系统电动机功率利用率
机械采油系统电动机功率利用率按公式(1)计算:
P ×100%
n= P。
(1)
式中: nd 机械采油系统电动机功率利用率,用百分数表示; P.- 机械采油系统电动机平均输人有功功率,单位为千瓦(kW); Pe- 机械采油系统电动机额定功率,单位为干瓦(kW)。
5.1. 2 平衡度 5.1.2.1 用电流法计算平衡度,按公式(2)计算:
Im ×100%
Bt= Tum
(2)
式中: B1 用电流法计算的平衡度,也称电流平衡度,用百分数表示; Idm 一抽油机下冲程中电动机最大电流,单位为安(A); I um- -抽油机上冲程中电动机最大电流,单位为安(A)。
5.1.2.2用功率法计算平衡度.按公式(3)计算
Pam × 100% P....
Bp :
(3)
式中: Bp- -用功率法计算的平衡度,也称功率平衡度.用百分数表示; Pdm -抽油机下冲程中电动机最大输人功率,单位为千瓦(kW); Pum - -抽油机上冲程中电动机最大输人功率,单位为千瓦(kW)。
5.1.2.3用平均功率法计算平衡度.按公式(4)计算:
Pl × 100%
Bp= Pua
(4)
式中: Bpa -用平均功率法计算的平衡度,也称平均功率平衡度,用百分数表示; Pa——抽油机下冲程电动机平均输人功率,单位为千瓦(kW); Pua——抽油机上冲程电动机平均输人功率,单位为千瓦(kW)。
5.1.3机械采油系统效率
机械采油系统效率的测试与计算应按照 SY/T 5264 的规定执行。 5.2对设备运行的判别和评价 5.2.1 抽油机采油设备运行的判别和评价如下:
a)抽油机采油系统电动机功率利用率大于或等于20%为合格。
3
SY/T 6374—2016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抽油机采油系统的运行管理
A.1节能产品的选用
A.1.1宜选用窄 V联组带;宜在抽油杆柱上加装扶正器等。 A.1.2有条件的情况下,宜选用标准光杆和调心石墨盘根盒;调整设备,使悬绳器、光杆与井口对中,减少光杆与盘根和抽油杆与油管的摩擦耗能。
A.2 生产管理
A.2.1对于出砂较多的油井,宜加装砂锚等防砂装置,防止砂对泵的磨损而增加泵的漏失量。 A.2.2油管螺纹处宜进行密封,防止油管漏失。 A.2.3条件允许时,宜将油管锚定,以减小冲程损失,从而提高抽油机采油系统的系统效率。 A.2.4对于油气比高的油井可采取适当加大泵的沉没度、加装油气分离器和定期放套管气等措施,以提高泵的充满系数。 A.2.5宜定期检查传动装置,使传动皮带松紧适中;及时处理减速箱漏油,定期更换减速箱内机油,以减少地面传动部分的能耗。 A.2.6根据井况的变化,及时优选和调整抽汲参数,使抽油机采油系统在最优抽汲参数下运行。 A.2.7宜及时调整抽油机的平衡,保持合适的平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