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1.040.30 G 6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301--2013
高纯试剂试验方法通则
General rule for test methods of highly purified reagents
2014-08-01实施
2013-12-3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0301—2013
前 創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参考JISK8007一1992(2007)《高纯试剂试验方法通则》编制。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试剂分会(SAC/TC63/SC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北京化学试剂研究所、国
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深圳市华测检测有限公司、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全灿、李红梅、戴新华、黄挺、周涛、毛雪飞、韩宝英、王玉华、饶竹、黄业茹、万峰、 郑清林。
I
GB/T30301—2013
高纯试剂试验方法通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纯试剂试验方法中实验用水与试剂、器具与容器、器具与容器的清洗及保存、试验环境、样品溶液及标准溶液的配制和通用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高纯有机试剂和高纯无机试剂(不包括纯度大于99.99%的高纯无机单质)试验方法的制(修)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n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2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T 603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T 6041 质谱分析方法通则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9721 化学试剂分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通则(紫外和可见光部分) GB/T9722—20061 化学试剂 可气相色谱法通则 GB/T14666 分析化学术语 GB/T15337-2008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通则 GB/T16631—2008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 GB/T19077.1粒度分析激光衍射法第1部分:通则 GB/T23942一2009化学试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通则 JY/T020离子色谱分析方法通则 QJ2214洁净室(区)内洁净度级别及评定
术语和定义
3
GB/T6041、GB/T9721、GB/T9722、GB/T14666、GB/T15337、GB/T16631、GB/T23942、 JY/T02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实验用水与试剂
4.1实验用水
除非另有规定,本标准实验用水使用不低于GB/T6682中规定的二级水,宜使用GB/T6682中规定的一级水。如使用二级水,应确认空白测定值不影响样品的测定。 4.2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本标准仅使用最高级别的试剂。应确认空白测定值不影响样品的测定。
1
GB/T 303012013
5器具与容器
5.1一般要求
使用器具之前,应确认不应有微量干扰物溶出。
5.2 玻璃器具 5.2.1应使用经过钝化处理的玻璃器具。 5.2.2带有磨口部分的器具,磨口部分易附着污染物,应使用带有透明磨口的器具。 5.2.3当分析硅酸盐时,应确认玻璃器具不应有硅酸盐溶出。 5.3 3石英器具 5.3.1应使用透明石英玻璃制作的石英器具。 5.3.2带有磨口部分的器具,磨口部分易附着污染物,应使用带有透明磨口的器具。 5.3.3当分析硅酸盐时,应确认石英玻璃器具不应有硅酸盐溶出。 5.4合成树脂器具 5.4.1应使用聚四氟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等制作的合成树脂器具。 5.4.2 2聚四氟乙烯树脂器具不应添加着色剂、填充剂或类似物,应确认不应有重金属溶出。 5.4.3聚乙烯树脂器具不应添加着色剂、填充剂或类似物,不应用于浓硝酸的测定, 5.4.4丙烯树脂器具不应添加着色剂、填充剂或类似物,不应用于浓硫酸的测定。 5.4.5 5丙烯酸树脂器具不应添加阻燃剂或类似物,不应用于浓盐酸的测定。 5.5铂器具
应使用纯度大于99.9%铂制成的铂器具。 5.6储存容器
保存测定用溶液应使用玻璃、石英、聚四氟乙烯树脂或聚乙烯树脂制作的气密性好的容器。
6 6器具与容器的清洗和保存
6.1玻璃器具与石英器具的清洗
使用前,先用清洁剂、自来水清洗,再依次用实验用水、丙酮、热硝酸(1十1)清洗,最后以实验用水充分冲洗。 6.2 2合成树脂器具的清洗
使用前,先用清洁剂、自来水清洗,再依次用实验用水、丙酮清洗,然后放人盛有硝酸(1十3)的聚丙烯树脂器具中浸泡12h以上,再超声清洗,最后以实验用水充分冲洗。
3铂器具的清洗
6.3
6.3.1使用前,先用清洁剂、自来水清洗,然后放人硝酸(1十1)内,加热煮沸1h以上,再以实验用水充分冲洗。 2
GB/T30301—2013
6.3.2如发现污染是由以前样品引起的,可使用熔融焦硫酸钾去除污染。
6.4器具的保存
器具清洗后应在烘箱中烘于,并且在干燥、洁净环境中保存。烘箱内的循环气流有可能引起污染,应确认气流污染不妨碍测定。每次使用器具时宜进行清洗,只有必要时才保存已清洗过的器具。 6.5 储存容器的保存
储存容器清洗后应在烘箱中烘干,密封保存。
7试验环境
按QJ2214规定,测定洁净室和洁净台中的悬浮粒子数。0.5μm粒径以上的粒子数宜在3.5×10 个/m3以下。
8空白测定
应确认实验用水、试剂、器具、容器、试验环境的空白测定值不影响测定结果。
9样品溶液、标准溶液和制作工作曲线用溶液的配制
9.1一般要求 9.1.1应在第7章中的试验环境条件下进行。 9.1.2 2除非另有规定外,本标准所用标准储备液应使用标准物质或按GB/T602的规定制备,制剂及制品按GB/T603的规定制备。 9.1.3应避免由于所用的实验用水、试剂和器具等引起的污染。 9.1.4对易挥发不稳定的试剂,应在合适的条件下储存(如低温避光),使用前平衡至室温。 9.1.5不应将移液器等直接插人气密容器。溶液一旦取出不应再送回气密容器中。 9.2 样品溶液制备
按产品标准规定,制备样品溶液,应使用5.6规定的储存容器保存,注意容器的材料、形状和大小。 使用前充分摇匀样品溶液。 9.3 3标准溶液配制 9.3.17 标准溶液配制按下列步骤进行:
a)将标准储备溶液充分摇匀,用该溶液润洗容器; b) 向润洗后的容器中加入稍多于需要量的储备溶液; c) 使用移液器将储备溶液加人适当体积的容量瓶中; d) 将溶液定容,盖上瓶塞,摇匀; e)将配制成的溶液转移到气密性好的容器中。
9.3.2对于有机储备溶液,可直接使用不与有机溶剂起反应的气密注射器准确移取储备溶液至加有一定量溶剂的容量瓶中,定容。 9.3.3需要进一步稀释时,应重复9.3.1的操作。
3
GB/T30301—2013
9.3.4 混合标准溶液的配制步骤:
a)按照9.3.1的操作,将标准储备溶液或标准溶液与其他组分标准储备溶液或标准溶液混合。 b)应考虑采用不同方法测定时共存组分间的干扰,
9.3.5金属离子易附着在聚乙烯树脂、玻璃等材料的表面,应注意低浓度的标准溶液可能会对测定产生影响。应使用5.6规定的储存容器保存。应在使用前配制。 9.4工作曲线用溶液
将标准溶液或混合标准溶液按不同浓度水平配制成工作曲线用溶液。
10通用试验方法 10.1粒度分析法
按GB/T19077.1的规定测定。 10.2分光光度法
按GB/T9721的规定测定。 10.3原子吸收光谱法 10.3.1仪器
选用具有火焰、石墨炉装置的原子化器、背景校正功能、进样器、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10.3.2仪器分析条件的选择
根据待测组分的特性,按下列规定的内容选择最佳条件: a) 原子化系统; b) 分析线; c) 灯电流; d) 狭缝宽度;
燃烧器高度; f) 燃气及助燃气类型; g) 干燥温度和时间; h) 灰化温度和时间; D 原子化温度和时间; j) 干扰的消除; k) 背景校正。
9
10.3.3 操作方法
点燃空心阴极灯预热,调节空心阴极灯光源、分光器狭缝、观测高度至最佳工作状态,点燃火焰或石墨炉原子化装置,通过使水雾化或空烧石墨管调节仪器零点。按GB/T15337一2008中7.3的规定测定样品溶液及工作曲线溶液的吸光度并计算被测元素的浓度。 10.3.4试验结果的表示
确认样品溶液中被测元素的浓度高于检出限时,换算为样品溶液中的浓度。当被测元素的浓度低
4
GB/T30301-2013
于检出限时,则将检出限换算为样品溶液浓度,结果表示为小于该浓度值。
检出限的计算按照GB/T23942一2009附录D。 10.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10.4.1一般规定
除按照GB/T23942之外,还应符合下列事项。 10.4.2仪器 10.4.2.1日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10.4.2.2 进样器。 10.4.3 仪器分析条件的选择
根据待测组分的特性,按下列规定的内容选择最佳条件: a) 等离子功率; b) 冷却气流速(量); c) 辅助气流速(量); d) 载气流速(量); e) 观测高度; f) 分光器的狭缝宽度; g) 分析波长; h) 内标元素的分析波长。
10.4.4 操作步骤 10.4.4.1 点燃仪器的高频等离子体,使分光器处于工作状态。按10.4.3设置试验参数。直到仪器稳定。 10.4.4.2 以硝酸(1十99)进样,确认背景处于正常水平,如发现存在以前测定样品的记忆效应,则用硝酸(5十95)进样除去沾污。若记忆效应很强,则需更换雾化器、雾室和炬管,将换下的器件在硝酸(1十1) 中浸泡并加热2h以上,再用实验用水清洗后备用。 10.4.4.3用工作曲线法或标准加人法测定样品溶液中被测元素的发射强度,用内标法测定样品溶液中被测元素与内标物的发射强度。同时做空白试验。 10.4.4.4按照GB/T23942,通过绘制工作曲线计算出样品溶液中被测元素的浓度。 10.4.5试验结果的表示
同10.3.4。 10.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10.5.1仪器 10.5.1.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10.5.1.2 进样器。 10.5.2 仪器分析条件的选择
根据待测组分的特性,按下列规定的内容选择最佳条件:
5
GB/T 303012013
a) 等离子功率; b) 冷却气流速(量); c) 辅助气流速(量); d) 载气流速(量); e) 采样深度; f) 测定质量数; g) 质量数范围; h) 积分时间。
10.5.3 操作步骤 10.5.3.1 点燃仪器的高频等离子体,使质谱仪处于工作状态。按10.5.2设置试验参数。等待充分的时间,直到仪器稳定,必要时进行质量轴校正。 10.5.3.2 以硝酸(2十98)进样,确认背景处于正常水平,如发现存在以前测定样品的记忆效应,则用硝酸(5十95)进样除去沾污。若记忆效应很强,则需更换雾化器、雾室和炬管,将换下的器件在硝酸(1十1) 中浸泡并加热2h以上,再用实验用水清洗后备用,另需更换采样锥和截取锥,将换下的锥用专用研磨粉研磨,然后用硝酸(5十95)和实验用水清洗后备用。 10.5.3.3用工作曲线法或标准加人法测定样品溶液中被测元素的发射强度,用内标法测定样品溶液中被测元素与内标物的发射强度。同时做空白试验 10.5.3.4按照GB/T23942,通过绘制工作曲线,计算出样品溶液中被测元素的浓度。 10.5.4 试验结果的表示
同10.3.4。 10.6离子色谱法 10.6.1一般规定
除按照JY/T020之外,还应符合下列事项。 10.6.2仪器 10.6.2.1离子色谱仪。 10.6.2.2 注射器。 10.6.3 仪器分析条件的选择
根据待测组分的特性,按下列规定的内容选择最佳条件: a) 分离柱; b) 抑制器(必要时); c) 洗脱液类型、浓度和流速; d) 再生液类型、浓度和流速(必要时); e) 分离柱及检测器的温度; f) 检测器类型。
10.6.4 操作方法
使离子色谱仪处于工作状态。按10.6.3设置试验参数。将洗脱液以1mL/min~3mL/min的流
ICS 71.040.30 G 6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301--2013
高纯试剂试验方法通则
General rule for test methods of highly purified reagents
2014-08-01实施
2013-12-3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0301—2013
前 創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参考JISK8007一1992(2007)《高纯试剂试验方法通则》编制。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试剂分会(SAC/TC63/SC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北京化学试剂研究所、国
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深圳市华测检测有限公司、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全灿、李红梅、戴新华、黄挺、周涛、毛雪飞、韩宝英、王玉华、饶竹、黄业茹、万峰、 郑清林。
I
GB/T30301—2013
高纯试剂试验方法通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纯试剂试验方法中实验用水与试剂、器具与容器、器具与容器的清洗及保存、试验环境、样品溶液及标准溶液的配制和通用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高纯有机试剂和高纯无机试剂(不包括纯度大于99.99%的高纯无机单质)试验方法的制(修)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n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2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T 603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T 6041 质谱分析方法通则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9721 化学试剂分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通则(紫外和可见光部分) GB/T9722—20061 化学试剂 可气相色谱法通则 GB/T14666 分析化学术语 GB/T15337-2008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通则 GB/T16631—2008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 GB/T19077.1粒度分析激光衍射法第1部分:通则 GB/T23942一2009化学试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通则 JY/T020离子色谱分析方法通则 QJ2214洁净室(区)内洁净度级别及评定
术语和定义
3
GB/T6041、GB/T9721、GB/T9722、GB/T14666、GB/T15337、GB/T16631、GB/T23942、 JY/T02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实验用水与试剂
4.1实验用水
除非另有规定,本标准实验用水使用不低于GB/T6682中规定的二级水,宜使用GB/T6682中规定的一级水。如使用二级水,应确认空白测定值不影响样品的测定。 4.2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本标准仅使用最高级别的试剂。应确认空白测定值不影响样品的测定。
1
GB/T 303012013
5器具与容器
5.1一般要求
使用器具之前,应确认不应有微量干扰物溶出。
5.2 玻璃器具 5.2.1应使用经过钝化处理的玻璃器具。 5.2.2带有磨口部分的器具,磨口部分易附着污染物,应使用带有透明磨口的器具。 5.2.3当分析硅酸盐时,应确认玻璃器具不应有硅酸盐溶出。 5.3 3石英器具 5.3.1应使用透明石英玻璃制作的石英器具。 5.3.2带有磨口部分的器具,磨口部分易附着污染物,应使用带有透明磨口的器具。 5.3.3当分析硅酸盐时,应确认石英玻璃器具不应有硅酸盐溶出。 5.4合成树脂器具 5.4.1应使用聚四氟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等制作的合成树脂器具。 5.4.2 2聚四氟乙烯树脂器具不应添加着色剂、填充剂或类似物,应确认不应有重金属溶出。 5.4.3聚乙烯树脂器具不应添加着色剂、填充剂或类似物,不应用于浓硝酸的测定, 5.4.4丙烯树脂器具不应添加着色剂、填充剂或类似物,不应用于浓硫酸的测定。 5.4.5 5丙烯酸树脂器具不应添加阻燃剂或类似物,不应用于浓盐酸的测定。 5.5铂器具
应使用纯度大于99.9%铂制成的铂器具。 5.6储存容器
保存测定用溶液应使用玻璃、石英、聚四氟乙烯树脂或聚乙烯树脂制作的气密性好的容器。
6 6器具与容器的清洗和保存
6.1玻璃器具与石英器具的清洗
使用前,先用清洁剂、自来水清洗,再依次用实验用水、丙酮、热硝酸(1十1)清洗,最后以实验用水充分冲洗。 6.2 2合成树脂器具的清洗
使用前,先用清洁剂、自来水清洗,再依次用实验用水、丙酮清洗,然后放人盛有硝酸(1十3)的聚丙烯树脂器具中浸泡12h以上,再超声清洗,最后以实验用水充分冲洗。
3铂器具的清洗
6.3
6.3.1使用前,先用清洁剂、自来水清洗,然后放人硝酸(1十1)内,加热煮沸1h以上,再以实验用水充分冲洗。 2
GB/T30301—2013
6.3.2如发现污染是由以前样品引起的,可使用熔融焦硫酸钾去除污染。
6.4器具的保存
器具清洗后应在烘箱中烘于,并且在干燥、洁净环境中保存。烘箱内的循环气流有可能引起污染,应确认气流污染不妨碍测定。每次使用器具时宜进行清洗,只有必要时才保存已清洗过的器具。 6.5 储存容器的保存
储存容器清洗后应在烘箱中烘干,密封保存。
7试验环境
按QJ2214规定,测定洁净室和洁净台中的悬浮粒子数。0.5μm粒径以上的粒子数宜在3.5×10 个/m3以下。
8空白测定
应确认实验用水、试剂、器具、容器、试验环境的空白测定值不影响测定结果。
9样品溶液、标准溶液和制作工作曲线用溶液的配制
9.1一般要求 9.1.1应在第7章中的试验环境条件下进行。 9.1.2 2除非另有规定外,本标准所用标准储备液应使用标准物质或按GB/T602的规定制备,制剂及制品按GB/T603的规定制备。 9.1.3应避免由于所用的实验用水、试剂和器具等引起的污染。 9.1.4对易挥发不稳定的试剂,应在合适的条件下储存(如低温避光),使用前平衡至室温。 9.1.5不应将移液器等直接插人气密容器。溶液一旦取出不应再送回气密容器中。 9.2 样品溶液制备
按产品标准规定,制备样品溶液,应使用5.6规定的储存容器保存,注意容器的材料、形状和大小。 使用前充分摇匀样品溶液。 9.3 3标准溶液配制 9.3.17 标准溶液配制按下列步骤进行:
a)将标准储备溶液充分摇匀,用该溶液润洗容器; b) 向润洗后的容器中加入稍多于需要量的储备溶液; c) 使用移液器将储备溶液加人适当体积的容量瓶中; d) 将溶液定容,盖上瓶塞,摇匀; e)将配制成的溶液转移到气密性好的容器中。
9.3.2对于有机储备溶液,可直接使用不与有机溶剂起反应的气密注射器准确移取储备溶液至加有一定量溶剂的容量瓶中,定容。 9.3.3需要进一步稀释时,应重复9.3.1的操作。
3
GB/T30301—2013
9.3.4 混合标准溶液的配制步骤:
a)按照9.3.1的操作,将标准储备溶液或标准溶液与其他组分标准储备溶液或标准溶液混合。 b)应考虑采用不同方法测定时共存组分间的干扰,
9.3.5金属离子易附着在聚乙烯树脂、玻璃等材料的表面,应注意低浓度的标准溶液可能会对测定产生影响。应使用5.6规定的储存容器保存。应在使用前配制。 9.4工作曲线用溶液
将标准溶液或混合标准溶液按不同浓度水平配制成工作曲线用溶液。
10通用试验方法 10.1粒度分析法
按GB/T19077.1的规定测定。 10.2分光光度法
按GB/T9721的规定测定。 10.3原子吸收光谱法 10.3.1仪器
选用具有火焰、石墨炉装置的原子化器、背景校正功能、进样器、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10.3.2仪器分析条件的选择
根据待测组分的特性,按下列规定的内容选择最佳条件: a) 原子化系统; b) 分析线; c) 灯电流; d) 狭缝宽度;
燃烧器高度; f) 燃气及助燃气类型; g) 干燥温度和时间; h) 灰化温度和时间; D 原子化温度和时间; j) 干扰的消除; k) 背景校正。
9
10.3.3 操作方法
点燃空心阴极灯预热,调节空心阴极灯光源、分光器狭缝、观测高度至最佳工作状态,点燃火焰或石墨炉原子化装置,通过使水雾化或空烧石墨管调节仪器零点。按GB/T15337一2008中7.3的规定测定样品溶液及工作曲线溶液的吸光度并计算被测元素的浓度。 10.3.4试验结果的表示
确认样品溶液中被测元素的浓度高于检出限时,换算为样品溶液中的浓度。当被测元素的浓度低
4
GB/T30301-2013
于检出限时,则将检出限换算为样品溶液浓度,结果表示为小于该浓度值。
检出限的计算按照GB/T23942一2009附录D。 10.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10.4.1一般规定
除按照GB/T23942之外,还应符合下列事项。 10.4.2仪器 10.4.2.1日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10.4.2.2 进样器。 10.4.3 仪器分析条件的选择
根据待测组分的特性,按下列规定的内容选择最佳条件: a) 等离子功率; b) 冷却气流速(量); c) 辅助气流速(量); d) 载气流速(量); e) 观测高度; f) 分光器的狭缝宽度; g) 分析波长; h) 内标元素的分析波长。
10.4.4 操作步骤 10.4.4.1 点燃仪器的高频等离子体,使分光器处于工作状态。按10.4.3设置试验参数。直到仪器稳定。 10.4.4.2 以硝酸(1十99)进样,确认背景处于正常水平,如发现存在以前测定样品的记忆效应,则用硝酸(5十95)进样除去沾污。若记忆效应很强,则需更换雾化器、雾室和炬管,将换下的器件在硝酸(1十1) 中浸泡并加热2h以上,再用实验用水清洗后备用。 10.4.4.3用工作曲线法或标准加人法测定样品溶液中被测元素的发射强度,用内标法测定样品溶液中被测元素与内标物的发射强度。同时做空白试验。 10.4.4.4按照GB/T23942,通过绘制工作曲线计算出样品溶液中被测元素的浓度。 10.4.5试验结果的表示
同10.3.4。 10.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10.5.1仪器 10.5.1.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10.5.1.2 进样器。 10.5.2 仪器分析条件的选择
根据待测组分的特性,按下列规定的内容选择最佳条件:
5
GB/T 303012013
a) 等离子功率; b) 冷却气流速(量); c) 辅助气流速(量); d) 载气流速(量); e) 采样深度; f) 测定质量数; g) 质量数范围; h) 积分时间。
10.5.3 操作步骤 10.5.3.1 点燃仪器的高频等离子体,使质谱仪处于工作状态。按10.5.2设置试验参数。等待充分的时间,直到仪器稳定,必要时进行质量轴校正。 10.5.3.2 以硝酸(2十98)进样,确认背景处于正常水平,如发现存在以前测定样品的记忆效应,则用硝酸(5十95)进样除去沾污。若记忆效应很强,则需更换雾化器、雾室和炬管,将换下的器件在硝酸(1十1) 中浸泡并加热2h以上,再用实验用水清洗后备用,另需更换采样锥和截取锥,将换下的锥用专用研磨粉研磨,然后用硝酸(5十95)和实验用水清洗后备用。 10.5.3.3用工作曲线法或标准加人法测定样品溶液中被测元素的发射强度,用内标法测定样品溶液中被测元素与内标物的发射强度。同时做空白试验 10.5.3.4按照GB/T23942,通过绘制工作曲线,计算出样品溶液中被测元素的浓度。 10.5.4 试验结果的表示
同10.3.4。 10.6离子色谱法 10.6.1一般规定
除按照JY/T020之外,还应符合下列事项。 10.6.2仪器 10.6.2.1离子色谱仪。 10.6.2.2 注射器。 10.6.3 仪器分析条件的选择
根据待测组分的特性,按下列规定的内容选择最佳条件: a) 分离柱; b) 抑制器(必要时); c) 洗脱液类型、浓度和流速; d) 再生液类型、浓度和流速(必要时); e) 分离柱及检测器的温度; f) 检测器类型。
10.6.4 操作方法
使离子色谱仪处于工作状态。按10.6.3设置试验参数。将洗脱液以1mL/min~3mL/min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