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29640-2013 塑料 玻璃纤维增强聚对苯二甲酰癸二胺

GB/T 29640-2013 塑料 玻璃纤维增强聚对苯二甲酰癸二胺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349.02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01 11:43:54



相关搜索: 塑料 玻璃纤维 二胺 甲酰 29640

内容简介

GB/T 29640-2013 塑料 玻璃纤维增强聚对苯二甲酰癸二胺 ICS 83.080.20 G 3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9640—2013
塑料 玻璃纤维增强聚对苯二甲酰癸二胺 Plastics--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decamethylene terephthalamide) compound
2014-01-31实施
2013-09-0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9640—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程塑料分技术委员会(SAC/TC15/SC9)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金发科技发展
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日之升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浙江俊尔新材料有限公司、平顶山神马工程塑料有限责任公司、广东从化赛龙工程塑料有限公司、成都同明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苏俊、陈健、易庆锋、袁绍彦、苏好、曹民、曾祥斌、王建东、辛敏奇、黄志坚、 曹应民、郝源增。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 GB/T29640—2013
塑料玻璃纤维增强聚对苯二甲酰葵二胺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玻璃纤维增强聚对苯二甲酰突二胺专用料的分类与命名、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以聚对苯二甲酰突二胺树脂为基体,加人玻璃纤维和(或)阻燃剂和(或)阻燃协效剂及其他加工助剂,通过熔融共混形成的玻璃纤维增强聚对苯二甲酰葵二胺本色材料。聚对苯二甲酰突二胺树脂是指对苯二甲酸和突二胺的均聚物或其与少量其他单体的共聚物。
本标准不适用于矿物填料等非玻璃纤维增强的改性聚对苯二甲酰葵二胺材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33.1一2008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 (ISO1183-1:2004,IDT)
GB/T1034—2008塑料吸水性的测定(ISO62:2008,IDT) GB/T1040.2一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ISO527-
2:1993,IDT)
GB/T1408.1—2006 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工频下试验(IEC60243-1:1998, IDT)
GB/T1634.2—2004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2部分:塑料、硬橡胶和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ISO75-2:2003IDT)
GB/T1843-2008塑料 悬臂梁冲击强度的测定(ISO180:2000,IDT) GB/T1844.1—2008 塑料.符号和缩略语第1部分:基础聚合物及其特征性能(ISO1043-1:
2001,IDT)
GB/T1844.2—2008 塑料符号和缩略语第2部分:填充及增强材料(ISO1043-2:2000,IDT) GB/T1844.4—2008 塑料符号和缩略语第4部分:阻燃剂(ISO1043-4:1998,IDT) GB/T2408—2008 塑料 燃烧性能的测定水平法和垂直法(IEC60695-11-10:1999,IDT) GB/T2547—2008 塑料耳 取样方法 GB/T2918199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ISO291:1997,IDT) GB/T4207—-2012 固体绝缘材料耐电痕化指数和相比电痕化指数的测定方法(IEC60112:1979,
IDT)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9341一2008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ISO178:2001,IDT) GB/T9345.4—2008塑料灰分的测定第4部分:聚酰胺(ISO3451-4:1998,IDT) GB/T12006.1—2009塑料聚酰胺第1部分:黏数的测定(ISO3072007,IDT) GB/T17037.11997 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试样的制备第1部分:一般原理及多用途试样和长
条试样的制备(idtISO294-1:1996)
1 GB/T 29640—2013
GB/T19466.2—2004 塑料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第2部分: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 (ISO11357-2:1999,IDT)
GB/T19466.3—2004 塑料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第3部分:熔融和结晶温度及热熔的测定 (ISO 11357-3:1999,IDT)
GB/T26125 电子电气产品 六种限用物质(铅、汞、镭、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测定 GB/T26572 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 SH/T1541—2006 热塑性塑料颗粒外观试验方法
3分类与命名
3.1总则
玻璃纤维增强聚对苯二甲酰葵二胺材料的分类与命名基于下列标准模式,如表1。
表1命名模式特征项目组
字符组1 命名由表示特征项目组的三个或四个字符组构成:字符组1:按照GB/T1844.1一2008规定聚对苯二甲酰突二胺树脂代号(见3.2)。 字符组2:玻璃纤维增强材料标称含量(见3.3)。 字符组3:有关阻燃剂类型的信息(见3.4)。不含阻燃剂的产品,则不含本字符组。 字符组4:有关材料颜色的信息(见3.5)。 字符组之间用逗号隔开。
字符组2
字符组4
字符组3
3.2 字符组1
该字符组是GB/T1844.1--2008规定的聚对苯二甲酰二胺树脂代号“PA10T”。 3.3字符组2
玻璃纤维增强材料的代号按GB/T1844.2-2008规定。在这个字符组中,用两个字母代号“GF" 表示增强材料的类型为玻璃纤维,紧接着字母(不空格)后用两个数字为代号表示其标称含量,误差范围为士3%,具体举例见表2。
表2 2字符组2中玻璃纤维标称含量的代号及代表的质量分数范围数字代号
玻璃纤维质量分数的范围/%
15 30 45
12:0~18.0 27.0~33.0 42.0~48.0
3.4字符组3
'
玻璃纤维增强阻燃聚对苯二甲酰癸二胺材料按照所添加的阻燃剂类型进行分类:
2 GB/T296402013
a)非多漠联苯/多溴联苯醚类(Non-PBBs/PBDEs):指采用除多溴联苯/多溴联苯醚类以外的其
他卤系和锑类或者锌类协效剂复配阻燃体系为阻燃剂的玻璃纤维增强阻燃聚对苯二甲酰二胺材料。
b) 无卤类(Halogen-free):指采用无卤阻燃剂的玻璃纤维增强阻燃聚对苯二甲酰葵二胺材料。
按照GB/T1844.4-—2008,阻燃剂类型代号的规定见表3。
表3字符组3中阻燃剂类型的代号
定 义
代号 FR(16) FR(17) FR(40) FR(72)
芳香族溴化合物(除溴化联苯醚和联苯)除溴化联苯醚和联苯(Non-PBBs/PBDEs)以外的芳香族溴化合物和锑化合物无卤(Halogen-free)有机磷化合物硼酸锌
3.5字符组4
颜色的代号由两位字母组成,例如,NC表示本色。 3.6示例
某芳香族溴化合物(除溴化联苯醚和联苯之外)和锑化合物协效剂复配体系(FR(17))阻燃的玻璃纤维增强聚对苯二甲酰癸二胺材料(NC),玻璃纤维的质量分数为30%(GF30)。该材料命名如下:
PA10T,GF30,FR(17),NC
字符组1:聚对苯二甲酰癸二胺代号
字符组2:玻璃纤维标称含量字符组3:阻燃剂类型代号
字符组4:颜色
命名:PA10T,GF30,FR(17),NC。
4技术要求
4.1外观
玻璃纤维增强聚对苯二甲酰癸二胺材料为直径为2.0mm~3.5mm、长度为直径的1.0~1.5倍、 色泽均一的颗粒。 4.2性能要求 4.2.1聚对苯二甲酰葵二胺树脂的技术要求见表4。 4.2.2玻璃纤维增强卤素阻燃聚对苯二甲酰癸二胺材料的技术要求见表5。 4.2.3玻璃纤维增强无卤阻燃聚对苯二甲酰癸二胺材料的技术要求见表6。 4.2.4玻璃纤维增强聚对苯二甲酰突二胺材料的技术要求见表7。 GB/T29640—2013
表4 聚对苯二甲酰癸二胺树脂的技术要求项目
序号 1 2
单位 c c dL/g
要求 285~325
熔融峰温度
Tpm
玻璃化转变中点温度
100~130
Tme 特性黏数 7
3
0.65~1.15
表 5 玻璃纤维增强卤素阻燃聚对苯二甲酰癸二胺本色材料的技术要求
要求 PA10T,GF30, PA10T,GF45, FR(m+n),NC FR(m+n),NC 1.58~1.65
序号
项目
单位 PA10T,GF15,
FR(m+n),NC
密度β 灰分含量拉伸断裂应力B 弯曲强度om 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负荷变形温度
g/cm 1.45~1.52 %
1 2 3 4 5 6 7 8 9 10
1.71~1.78 43~50 ≥165 ≥235 ≥10. 5 ≥260
13~20 ≥90 ≥130 ≥4. 5 ≥250 V-o ≥30 ≥400 ≤0.25
28~35 ≥145 ≥205 ≥7. 5 ≥260
MPa MPa kJ/m ℃
(T,=1. 8) 燃烧性 (B50/0. 8) 电气强度相比电痕化指数
V-0 ≥30 ≥400 ≤0.17
V-0

kV/mm V %
≥30 ≥400 ≤0. 20
吸水率 (水中23/24h)
注:m和n为两位数字,表示阻燃剂类型,n可能不包含。如:FR(17)表示芳香族漠化合物(除漠化联苯醚和联苯
之外)和锑化合物复配的阻燃体系,FR(16十72)表示芳香族溴化合物(除溴化联苯醚和联苯之外)和硼酸锌。
表6 玻璃纤维增强无卤阻燃聚对苯二甲酰癸二胺本色材料的技术要求
要求
序号
项目密度p 灰分含盘拉伸断裂应力B
单位 PA10T,GF15, PA10T,GF30, PA10T,GF45,
FR(p+q),NC 1.25~1.32
FR(p+q),NC 1.39~1. 46 30~36
FR(p+q),NC 1.54~1.61
g/cm % MPa
1 2 3
15~22 ≥75
45~50 ≥135
≥115
4 GB/T29640—2013
5. 2 2试样制备
注塑试样按GB/T17037.1一1997规定进行,推荐使用表8规定的条件。注塑前,材料应在120℃~ 140℃的温度下干燥2h~6h,保证含水率不超过0.1%。
表8试样的注塑条件
熔体温度/℃ 320±10
模具温度/℃ 120±20
全循环时间/s
注射速率/(mm/s)
保压时间/s 15±5
40±5
200±100
用GB/T17037.1--1997标准中的A型模具制备符合GB/T1040.2—2006中1A型试样,B型模具制备80mm×10mm×4mm长条试样。
用于测定燃烧性、电气强度、相比电痕化指数、吸水率的试样可用符合尺寸要求的模具注塑制备。 5. 3 3试样的状态调节
试样的状态调节应按GB/T2918一1998的规定进行。状态调节的条件为温度(23士2)℃,相对湿度(50士10)%,时间至少16h。 5.4熔融峰温度
测试按照GB/T19466.3-2004中规定进行,升温速率为10℃/min,并取第二次升温过程中的熔融峰值温度。 5.5 5玻璃化转变中点温度
测试按照GB/T19466.2一2004中规定进行,升温速率为20℃/min,并取第二次升温过程中的玻璃化转变中点温度。 5.6 特性黏数
测试按照GB/T12006.1—2009中规定进行。 5.7密度
试样截取按5.2制备的A型注塑试样的中间部分。 试样的状态调节按5.3规定进行。 按GB/T1033.1—2008规定进行,采用A法。
5.8 灰分含量
测试按照GB/T9345.4—2008中规定进行。 5.9拉伸断裂应力
试样为按5.2制备的多用途试样。 试样的状态调节按5.3规定进行。 测试按GB/T1040.22006规定进行,试验速度为5mm/min。
6
上一章:GB/T 30102-2013 塑料 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循环指南 下一章:GB/T 29616-2013 热塑性弹性体 多环芳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相关文章

GB/T 40006.9-2021 塑料 再生塑料 第9部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料 GB/T 35173-2017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塑料回收料的表征特性及检测方法 GB/T 41791-2022 塑料制品 薄膜和薄片 无取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片材 GB/T 35173-2017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塑料回收料的表征特性及检测方法 SN/T 1901-2014 进出口纺织品纤维鉴别方法聚酯类纤维(聚乳酸、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FZ/T 14033-2016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纤维与棉混纺印染布 GB/T 39827.2-2021 塑料 用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回收物 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 GB/T 39827.1-2021 塑料 用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回收物 第1部分:命名系统和分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