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30102-2013 塑料 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循环指南

GB/T 30102-2013 塑料 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循环指南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581.87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01 11:42:32



相关搜索: 指南 塑料 循环 废弃物 废弃物 30102 循环

内容简介

GB/T 30102-2013 塑料 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循环指南 ICS 83.080.01 G 3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102—2013/IS015270:2008
塑料 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循环指南
Plastics-Guidelines for the recovery and recycling of plastics waste
(ISO15270:2008,IDT)
2014-11-01实施
2013-12-17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塑料 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循环指南
GB/T30102—2013/ISO15270:2008
*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13)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
网址www.spc.net.cn
总编室:(010)64275323发行中心:(010)51780235
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880×12301/16 印张1 字数26千字 2014年2月第一版2014年2月第一次印刷
号:155066·1-48196 定价 18.00元
如有印装差错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10107 GB/T30102—2013/ISO15270:200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15270:2008《塑料 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循环指南》。 与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24021--2001 环境管理 环境标志和声明 自我环境声明(Ⅱ型环境标志) (ISO14021:2001,IDT)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博罗县东成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珠海远康企业有
限公司、增城市博大塑料五金有限公司、广州合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松工程塑料(杭州)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先军、赵平、叶青、谢振平、李琼联、杨育农、端木恒瑜。
I GB/T30102—2013/ISO15270:2008
引言
本标准的制定为塑料工业所有相关方在以下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帮助:
塑料回收和再循环的全球可持续基础构架;回收塑料材料及其制品的可持续市场
在产品生命周期中,为了减少塑料废弃物的量以及支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应优先考虑:
减少材料和能源的使用;塑料原料的使用最优化。
塑料制品有益再利用和塑料回收加工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 根据不同的策略,对于从“前消费品资源”和“使用寿命结束的制品”中得到的塑料废弃物选择不同
的管理方法和处理过程。这些策略应当包括可回收方式的初步分析。通常来说,塑料回收技术能够分成两类:
a) 材料回收(机械再循环、化学或给料再循环以及生物或有机再循环);
能量回收(采用塑料废弃物或衍生燃料作为初始矿物燃料能源的代替品生成热能、蒸汽或
b)
电能)。 由于最优回收方式依赖许多环境因素,所以应依据塑料废弃物的类型和组成,采用生命周期分析来
决定哪一个回收方式更有利于环境及其可持续性。对于废旧混合塑料,能量回收和某些给料再循环处理常常是最佳选择。此外,可以利用含生命周期循环策略的多层次框架来管理塑料废弃物,从而使得废弃物的体积和对环境潜在的负面影响(如ISO17422所描述)得到预防和最小化。应特别关注塑料废弃物中可能存在的限用物质。
注1:若需要回收特殊单体或其他给料,有必要进行有效的分类收集。对于所有的塑料回收方式,特别是机被回收,
需对操作过程进行适当的监控。监控程序需建立特定指南,以及包括有回收塑料的可追溯性和一致性评估规则的规范。
注2:无论哪一特定的立法机构或塑料回收和再循环的监管部门使用本标准,本标准都为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源。
为了促进这一标准在不同的国家和区域立法机构以及不同的法规环境中的采用,重点强调以下几点: a)在固体废弃物处理的规划中,“塑料回收和再循环”通常使用基于固体废弃物管理概念中的术语、技术、经
济和框架。因此,这些概念用于定义上面提到的立法和法规环境。 b) 基于资源综合管理(参见附录B)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采用比固体废弃物处理模式更具广阔前景的塑
料回收和再循环方法。资源综合管理比固体废弃物管理更注重系统的广泛性。它应用生命周期循环分析,从面更好地理解资源平衡以及资源管理政策方针所包含的生态效益。在这一方法中,用综合观点观察能源和材料资源的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同样也采用生命周期循环来思考废弃物和资源管理,由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要求考虑可持续发展所谓的三个支柱,即经济利益、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因此可持续发展比资源综合管理更全面广泛。
注3:虽然塑料回收和再循环是一个相对新兴的工业领域,但是为了提供可适用于一个或多个市场区域的法令和规
章制度,国家和地方政府需要多做努力。本标准的使用者应当意识到这样的法令和规章制度的存在,为了保证全球相应的利益,需尽力避免出现-个法令或规章制度与另一个法令或规章制度的术语和定义不一致。本标准包含的术语和定义,不排除其他的解释。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材料在回收前是否必须定义为废弃物的问题。在这个间题上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同,本标准尝试能够同时兼容术语“废弃物”在现在和将来可能出现的定义和解释。
I GB/T301022013/ISO15270:2008
塑料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循环指南
1范围
本标准为塑料废弃物回收(包括再循环)标准和规范的制订提供了指南。本标准为前消费品和后消费品(如附录A中所示图表)的塑料废弃物回收提供了多种方式。本标准建立了在回收处理过程的所有步骤中都应考虑的质量要求,并且为材料标准、测试标准和产品规范提供通用建议。因此,在本标准中出现的处理阶段、要求、建议和术语具有普遍适用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035一2008塑料术语及其定义(ISO472:1999,IDT) ISO14021环境管理环境标志和声明自我环境声明(Ⅱ型环境标志)(Environmentallabels
and declarations--Self-declared environmental claims(Type I environmental labclling)
ISO17422塑料环境方面标准中环境方面的一般指南(Plastics一Environmentalaspects General guidelines for their inclusion in standards)
ASTMD7209废弃物减少、资源回收和聚合物材料及制品再循环的标准指南(Standardguidc for waste reduction,resource recovery,and use of recycled polymeric materials and products)
3术语和定义
GB/T2035-200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 GB/T2035一2008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 1
团聚agglomerate 经切碎和/或造粒后以颗粒形式黏附在一起的塑料材料。
3. 2
打包baling 为便于操作、储存和运输,将塑料废弃物压实和成捆的过程。
3. 3
批次batch 是被当作一个独立单元的材料的量,并且具有独有标识。 注;批次是基础的加工术语。
3. 4
生物降解biodegradation 由生物活性引起,特别是酶作用下,而导致材料的化学结构产生显著变化的降解。 LGB/T19811—2005中,定义3.3
1 GB/T30102—2013/ISO15270:2008
3.5
生物再循环biological recycling 在可控条件下采用微生物对可生物降解塑料废弃物进行有氧(堆肥)或厌氧(消化)处理,从而在有
氧条件下生成稳定的残余有机物、二氧化碳和水,或在无氧条件下生成稳定的残余有机物、甲烷、二氧化碳和水。 3. 6
收集collection 将塑料废弃物从其来源地转移到同收处的物流过程。
3.7
混合塑料 commingled plastics 不同种类塑料组成的材料或制品的混合物。 注:其同义词为混杂塑料。
3.8
污染物 contaminant 不期望出现的物质或材料。 注:在这里不应使用污染物的贬性同义词杂质。
3. 9
转化设备 converter 能够将塑料原材料加工为可以使用的半成品或成品的专用设备。
3. 10
解聚反应 depolymerization 聚合物转变成单体或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聚合物的化学逆反应。 [GB/T2035—2008中,定义2.270]
3. 11
能量回收 energy recovery 通过直接可控燃烧产生有用能量,注:能够生成热水、蒸汽和/或电力的固体废弃物楚烧炉是能量回收的常用形式。
3. 12
环境因素 environmental aspect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影响的要素。 [GB/T24001--2004中,定义3.6]
3. 13
环境影响 environmental impact 全部或部分的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GB/T24001—2004中,定义3.7]
3. 14
给料再循环 5feedstock recycling 通过裂解、气化或解聚反应,除开能量回收和楚烧,使得塑料废弃物的化学结构发生改变,从而生成
新的单体或原材料。
注:给料再循环和化学再循环为同义词。 3. 15
片料flake 片状碎料。 注:碎料的形状依赖于加工所采用的塑料和加工方式。 2 GB/T30102—2013/ISO15270:2008
3. 16
毛碎料fluff 细丝状碎料。 注:术语“毛碎料”的一般用法也包括在耐用商品的商业再循环(如汽车生产)中粉碎机里所产生的残余碎料。
3. 17
均质化 homogenizing 使塑料材料的某一组分和/或性能在整个材料中的均匀度得到提高的过程。 [EN14899:2005]
3. 18
填埋场 landfill 在控制或管制条件下,废弃物堆积在地面上或埋入地下的处理点。
3. 19
批lot 在假设一致条件下,生产或制造的某些商品确定的量。 [GB/T2035-2008中,定义2.569] 注:批是一个基础的商业术语。
3. 20
材料回收 文materialrecovery 包括机械再循环、给料(化学)再循环和有机再循环的材料加工操作,但不包括能量回收。
3.21
机械再循环 mechanical recycling 将塑料废弃物转化成二次原材料或产品的加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材料的化学结构没有发生显著
变化。
注:塑料二次原材料是再生料的同义词。 3. 22
微粒化 micronizing 将塑料材料破碎成细粉的过程。
3. 23
有机再循环 organic recycling 在有氧或厌氧的条件下,可生物降解的塑料废弃物的可控微生物处理。 注:同义术语为“生物再循环”。
3.24
后消费品 post-consumer 描述性术语,已经实现了其原定目标或不能再使用(包括从流通链中返回的材料)的由终端用户产
生的材料。
注:有时候也使用同义术语“使用后”。 3.25
前消费品 pre-consumer 描述性术语,从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材料。 注1:这一术语不包括再利用的材料,如在给定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并在同一加工过程中能够回收的再加工料、
碎料。 注2:有时候使用同义术语“后工业材料”。
3 GB/T30102—2013/ISO15270:2008 3.26
洗机料purgematerial 为了清洗加工设备,如一种聚合物变换成另一种聚合物,或聚合物的额色或等级发生变更时,通过
塑料加工设备的过渡料。 3. 27
回收材料 recoveredmaterial 从固体废弃物中分离、转移或移出的,用于再循环或代替原材料的塑料材料。 注:见GB/T240212001。
3. 28
回收 recovery 为了最初目的或其他目的而进行的塑料废弃材料的处理过程,包括能量回收。
3. 29
再生料recyclate 塑料废弃物再循环而产生的塑料材料。 注1:塑料二次原材料和回收料是再生料的同义词。 注2:若塑料材料经过处理,在产品加工过程中可代替原材料,便失去了废弃物的特性。
3. 30
再循环 recycling 为了最初目的或其他目的而进行的塑料废弃材料的加工,不包括能量回收。
3. 31
碎料 regrind 在切碎和/或造粒过程中形成的散粒状回收塑料。 注:术语“碎料”常用于描述塑料加工过程或内部再利用所形成的零碎的塑料材料,也可用于描述填充到回收塑料
中的塑料粉末。
3.32
再利用 月 re-use 以最初的形式多次使用制品。 注:由于再次利用的制品还没有被丢弃,再利用不成为回收方式。
3. 33
切碎shredding 塑料废弃物被碎裂成任意尺寸或形状的不规则碎片的任何机械加工过程。 注:切碎通常意味着对那些不适用于脆性材料的碾碎方法的材料进行的剪切,如在粉碎机中粉碎。
3.34
废弃物 waste 拥有者丢弃或想要丢弃或被要求丢弃的任何材料或物品。
4来源 4.1概要
回收塑料材料具有各种各样的来源,包括以下几个: 4.2材料的前消费品来源 4.2.1塑料生产商
不合格材料。
4
上一章:GB/T 28600-2012 橡胶配合剂 沉淀水合二氧化硅 平均孔径的测定 下一章:GB/T 29640-2013 塑料 玻璃纤维增强聚对苯二甲酰癸二胺

相关文章

塑料废弃物的回收与利用技术 T/ACEF 131-2024 海洋捕捞废弃塑料回收可追溯性和再生碳减排核算指南 GB/T 35265-2017 聚丙烯(PP)塑料回收料的表征特性及检测方法 GB/T 35265-2017 聚丙烯(PP)塑料回收料的表征特性及检测方法 GB/T 35262-2017 聚氯乙烯(PVC)塑料回收料的表征特性及检测方法 GB/T 35262-2017 聚氯乙烯(PVC)塑料回收料的表征特性及检测方法 GB/T 32476-2016 具有油气回收功能的计量分配燃油用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GB/T 42229-2022 农村可回收废弃物分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