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37.100.10 J87 备案号:30726—2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3789—-2010 代替JB/T3789—1997
印刷机械 磨刀机 Printing machinery-Knife grinder
2011-04-01实施
2010-12-2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3789--2010
目 次
前言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型式、型号和基本参数 3.1 型式 3.2 型号 3.3 基本参数 4 要求, 4.1 通则 4.2 传动系统 4.3 操作机构 4.4 润滑和冷却系统 4.5 主要机构精度 4.6 磨削精度 4.7 轴承和电动机的工作温升 4.8 噪声 4.9 安全防护 4.10 外观质量 5 试验方法. 5.1 空运转试验 5.2 主要机构精度检验 5.3 磨削精度检验. 5.4 轴承工作温升检验 5.5 噪声测量 5.6 安全防护检验 5.7 外观检验。
0
eott.0
检验规则
6
6.1 出厂检验 6.2 型式检验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1 标志。 7.2 包装 7.3 运输 7.4 贮存.. 图1 噪声测量点位置图表 1 基本参数表2 主要机构精度表3 磨削精度表4 出厂检验项目
建筑321- 一标准查询网 www.jz321.net
JB/T3789-201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3789-—1997《磨刀机》,与JB/T3789--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标准名称引导要素“印刷机械”,将原标准名称改为《印刷机械磨刀机》 修改了范围(见第1章,1997年版的第1章):修改了用标准文件(见第2章,1997年版的第2章);将分类修改为型式型号、基本参数,同时增加了产品规格(见第3章,1997年版的第3章):增加了传动系统、控制系统、润滑和冷却系统的内容(见4.2、4.3、4.4):修改了机械主要结构精度(见4.5,1997年版的4.2);修改了磨削精度(见4.6,1997年版的4.3);修改并增加了安全防护内容(见4.9,1997年版的4.7);删除了“产品成套性”章和“质量保证”章(1997年版的第7章、第9章);修改了试验方法(见第5章,1997年版的第5章);修改并增加了检验规则内容(见第6章,1997年版的第6章);修改了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内容(见第7章,1997年版的第7章);修改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2)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温州市天铭印刷机械有限公司、浙江华岳包装机械有限公司、温州市瑞龙机
械成套有限公司、江苏贝斯特数控机械有限公司、北京印刷机械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浙江国威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立中、车文春、陈泉、张明、刘锋、林孝国、夏金羽。 本标准于1984年12月首次发布,1997年6月第一次修订。
I
JB/T3789-2010
印刷机械 磨刀机
范围
1
本标准规定了磨刀机的型式、型号、基本参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刃磨金属直刃刀片的磨刀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4728(所有部分) :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 GB/T4879 防锈包装 GB5226.1- -2008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9969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T13306 标牌 GB/T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4436 工业产品保证文件总则 JB/T3090 印刷机械产品命名与型号编制方法型式、型号和基本参数 3.1型式
3
型式包含: a) 按磨削原理:周磨式、端磨式和磨刀磨锋式: b) 按运动形式:磨头往复式和工作台往复式: CD 按传动方式:机械传动式和液压传动式:
按刀片夹紧方式:机械夹紧式和电磁夹紧式。
3.2型号
磨刀机的产品命名与型号编制应符合JB/T3090的规定。 3.3基本参数
磨刀机的基本参数按表1的规定。
表1基本参数
规格参数 1600~2200 1600~2200
项 目
≥2 200 ≥2200 170
≤1600 ≤1000~1600
长宽厚
最大磨削尺寸
130~170
130
mm
55
建筑321- 一标准查询网 www..jiz32i.net
JB/T3789t2010
表1(续)
规格参数
项 目工作台旋转角度
1600. 1E600~2200
≥2200
0°~90° -90°~90°
4 要求 4.1.通则
+*
磨刀机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4.2传动系统
1at-i
.
--
7
磨刀机应运转平稳,传动正常,无异常声音。 4.3操作机构 4.3.1.操作机构应灵敏可靠执行机构动作协调准确,无卡阻及自发性移动。 4.3.2磨刀磨锋式磨刀机两个磨头的运动应具有互锁功能。! 4.4润滑和冷却系统 4.4.1磨刀机润滑和冷却系统的管线排列整齐,管夹固定可靠,不应有妨碍调整、.维修的现象:1 4.4.2磨刀机润滑和冷却系统的管路应无明显的凹痕、打褶及压扁现象:润滑油、,冷却水应畅通,供应充分,无渗漏现象。
4- + +.
4.5主要机构精度
T:
主要机构精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 F1.
"1
表2: 主要机构精度
:“单位为毫米
规格参数 T-1600-2200 52200
F.
项 目
≤1600 0.0371000 0.04/1000
8.04/1000 0.05/1000 ZG.07/1000 0.014 0.020
0.05/1000--
工作台工作面的平面度公差(中间不准许凸起)工作台工作面对机架纵向的平行度公差(在移动方向)端面式磨头主轴的轴向窜动量周磨式磨头主轴的径向圆跳动及轴肩端面圆跳动量 4.6磨削精度
我
磨刀机磨削工作精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磨削精度
单位为毫米
实染率规格参:数 ≤1600
项 目
≥2:200 ~ .t
16002200
刀片磨后刃口的直线度公差刀片磨后刃磨面的表面粗糙度Ra 4.7轴承和电动机的工作温升
0.06/1000
#0-09/1:000
0.015
零本型
磨刀机工作时轴承温升不应太宇30℃磨头电动机工作时最大温度不应大于60℃,电磁夹紧式磨刀机磁性工作台在不冲水的情况下工作 最大温度不应 4.8噪声 f
.
2
5
磨刀机的噪声不应大于75.dB(A)
2
JB/T 378922010
4.9·安全防护? : 4.9.1机械防护 4.9.1.1磨刀机的传动区应设置安全防护装置,可以采用固定式安全防护罩、移动防护罩或者其他防2
ir
F.C.S.L .. 4++-
护方法进行安全防护并设置醒自的警告标志,颜色标记。 4.9.1.2,磨刀机砂轮及冷却液(切削液》向外飞溅的防护装置应齐全可靠。
+·-*+.. An- .
4.9.1.3·运动部件应有机械限位装置。 4.9.2电气安全 4.9.2:1电气系统应布线整齐心排列有序、接头牢固,与磨头或工作台的运动不应有牛涉现象:客种
A
标记应齐全清晰和正确,电汽简图用图形符号应符合GB/T4728的规定。 4.9.2.2电气系统工作应正常、灵敏、可靠。
:
4.9.2.3机器起动前声响报警装置应能发出使人听到的声响信号;并延时响应3s后方可起动。2:
+
4.9.2.4机器上应安装有红色故障显示灯。 4.9.2.5·机器上应设置急停装置按急停按钮后机器运转的动力全部中断急停按钮松开后:机器仍应停在静正状态。·.·. .. 4.9.2.6同一动作可在不同位置控制时,其控制系统应有联锁装置。 4.9.2.7所有外露可导电部分应按GB5226.1一2008中8.2.1的要求连接到保护联结电路上保护联结. 电路的连续性应符合GB5226.1-2008:中?8.2.3的规定。 4.9.2.8在动力电路导线和保护联结电路间施加500Vd.c时,测得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MQ3:: 4.9.2.9在动力电路导线和保护联结电路之间施加1000的电压、时间近似1s不应出现击穿放电现象。
Aa
4.10外观质量" 4.10.1外露加工表面应平整均匀,不应有磕碰、划伤、锈蚀等缺陷:: 4.10.2外露非加工表面不应有凸瘤、凹陷、气孔等缺陷。,“ 4.10.3镀层及涂漆层应牢固,表面色泽应均匀一致、光滑、平整,不应出现剥落、起泡、针孔、麻点及局部无镀层等有损美观的缺陷。 4.10.4焊缝应牢固,连续焊缝不准许出现间断、焊瘤、表面气孔和裂纹等缺陷。 4.10.5金属手轮和手柄等操作件应有防锈保护层。 4.10.6标牌应平整、光洁,配置合理、牢靠,不应铆裂、偏斜、卷边。 5试验方法 5.1 空运转试验
Eftt+.thN
磨刀机进行空运转试验,时间不应少于2h,自测运转情况,应符合4.2一4.4的规定。空运转试验后,用点温计测量电磁夹紧式工作台温度并计算其温升,其结果应符合4.7的规定。 5.2主要机构精度检验 5.2.1汇作台工作面的平面度检测
工作台工作面的平面度检测包含以下步骤摄面
a)采用两个可调整垫块、带千分表的高度尺和精度不低于一级的1㎡长度平尺安 b)将平尺放置在工作台面上,可调整垫块放在距平尺两端的2/9处,高度尺放在工作拿黄上,测
量平尺两端的高度,使千分表在平尺两端的读数相同;
c)保持千分表测量头与平尺接触并校零,在工作台面上沿平尺长度芳简移动高度尽,测量出谋差值:,
)在工作台面任意方向1㎡长度位置进行至少六次测量,测量出的最态误养值即为工作台面的平!
T
面度,其结果应符合4.5的规定。
13.8.2
5.2.2空作工作面与磨实纵向(运动方向)平行度检测
!
+
.4
3
建筑321---标准查询网 www.jz321.net
JB/T3789—2010
使工作台面分别处于水平位置、旋转极限位置上:纵向移动工作台或磨头用千分表测量磨头或工作台运行方向与工作台工作面的平行度,其值应符合4.5的规定。 5.2.3磨头主轴的窜(跳)动量的检测 5.2.3.1端磨式磨头主轴的轴向窜动量的检测:在磨头主轴下方的工作台面上放置一适当的刚性平垫块,用手动进给的方法使主轴下端与刚性平垫块接触。将钢球放在主轴上端的中心孔内,将干分表固定在机器上,使测量头与钢球顶端接触。在进给手轮上施加30N的力,使主轴受到一个向上的力,测得千分表上的读数即为磨头主轴的轴向窜动量,其值应符合4.5的规定。 5.2.3.2周磨式磨头主轴的径向跳动量的检测:拆下磨头砂轮,将千分表固定在机器上。使测量头直接与主轴表面垂直接触。旋转主轴:测量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千分表上的最大读数即为磨头主轴的径向跳动量,其值应符合4.5的规定。 5.3磨削精度检验 5.3.1刀片磨后刃口的直线度检测
在工作台工作面上固定符合表1规定的刀片:·进行磨刀试验。使磨削完好的刀片仍处于加紧状态,在刀刃下方的刀台侧面固定一辅助支架:将检验直尺放在辅助支架上使工作面与刀刃接近垂直,使平尺工作面逐渐靠近刀刃直至与刀刃接触:用塞尺检验刀刃与直尺之间的间隙,其最大值应符合表3的要求。 5.3.2″刀片磨后刃磨面的粗糙度检测
在刀片磨好后用表面粗糙度仪应按表3所给出的刀片磨后刃磨面的粗糙度进行检验。 5.4轴承工作温升检验
在进行磨刀试验后,用接触式温度测量仪测量主轴部位的轴承工作温升,应符合4.7的要求。 5.5噪声测量
在磨刀机以最大速度进行空运转时。距机器四周对称中心外轮廓为1m、距地面高度为1.5m处用普通声级计共测四点噪声,然后再测取巡回测量最大噪声值点第5点的噪声,其五点噪声值的算术平均值应符合4.8的规定。噪声测量点位置分布(见图1)。
日
测量点轨连线
机器轮烯线
图1噪声测量点位置图
5.6安全防护检验 5.6.1机械防护检验
采用目测及手感方法检查机械防护装置,应符合4.9.1的规定。 5.6.2电气安全检验
目测检查电气系统布线排列、接头、标记,应符合4.9.2.1的规定。
5.6.2.1 5.6.2.2先用一个适当速度,反复进行起动、停止(包括制动、正反点)动作,再进行速度变换操作:
a)检查电气系统工作应正常、灵敏、可靠,应符合4.9.2.2的规定;
4
JB/T3789—2010
b)检查机器起动的声响报警装置,应符合4.9.2.3的规定: c)检查磨刀机故障显示灯安装,应符合4.9.2.4的规定: d) 检查急停按钮,应符合4.9.2.5的规定; e)检查可在不同位置控制同一动作时的联锁情况,应符合4.9.2.6的规定。
5.6.2.3按GB5226.12008中的试验方法,检查保护联结电路的连续性,应符合4.9.2.7的规定。 5.6.2.4按GB5226.12008中的试验方法,测得的绝缘电阻应符合4.9.2.8的规定。 5.6.2.5按GB5226.12008中的试验方法,测得的耐压强度应符合4.9.2.9的规定。 5.7外观检验
采用目测方法检查磨刀机的外观,应符合4.10的规定。 6检验规则 6.1出厂检验 6.1.1每台磨刀机由经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6.1.2磨刀机出厂检验项目按表4的规定进行。对全检项检验:有一项不合格,即为不合格品。每批磨刀机抽一台按5.5检验噪声,对抽检项,有一项不合格则再抽两台对该项进行检验,再不合格则对该批该项全检。
表4出厂检验项目
要求 4.2 4.3 4.4 4.5 4.6 4.7 4.9 4.10
试验方法 5.1 5.1 5.1 5.2 5.3 5.1、5.4 5.6 5.7
检验项目名称传动系统控制系统润滑和冷却系统主要机构精度
磨削精度工作温升安全防护外观质量
6.2季 型式检验 6.2.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在首台、首批中抽一台或生产批中抽一台进行检验:
a) 新产品和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停产一年以上又恢复生产时: d) 连续生产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6.2.2型式检验项目应按本标准第4章、第5章规定的内容检验。 6.2.3型式检验的判别规则:所有型式检验项目都合格时,则判此次型式检验合格:若有检验项目不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应加倍抽样,对不符合标准的项目进行复检,若仍有不合格项,则判定此次型式检验不合格。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1标志 7.1.1每台产品应在明显部位固定标牌,其要求应按GB/T13306的规定。其内容应包括:
5
建筑321---标准查询网 www.jz321.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