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SY/T 5767-2016 原油管道添加降凝剂输送技术规范

SY/T 5767-2016 原油管道添加降凝剂输送技术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141.49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4 17:11:39



相关搜索: 管道 5767 技术规范 原油 降凝剂

内容简介

SY/T 5767-2016 原油管道添加降凝剂输送技术规范 ICS 75-010 E 10 备案号:53398—2016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5767—2016 代替SY/T5767—2005
原油管道添加降凝剂输送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forpipeliningcrude oiltreated withpourpoint depressants
2016一01一07发布
2016一06一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5767—2016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管输原油降凝剂技术条件管输原油降凝剂效果的室内评定实验室模拟试验管输原油降凝剂的采样、检验管输原油降凝剂的包装、标志、运输、贮存 9 原油管道加降凝剂输送的一般要求 10 原油管道加降凝剂输送工艺条件 11 原油管道加降凝剂输送工艺的选定 12 原油管道加降凝剂输送工艺的运行要求· 13 采用加降凝剂输送工艺的原油管道化验监测· 14 安全措施附录A(规范性附录) 固态降凝剂油溶性试验附录B(资料性附录) 降凝剂有效浓度的测定· 附录C(规范性附录) 改性原油稳定性试验
2
3
4
5
6
F
8
10
1 1
13 SY/T 5767—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SY/T5767一2005《管输原油降凝剂技术条件及输送工艺规范》。与SY/T5767- 2005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名称修改为《原油管道添加降凝剂输送技术规范》; -删除了3个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1个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05年版的第2 章); -修改了终冷温度的选取范围(见5.1,2005年版的3.3和5.1); -删除了原油降凝剂物性要求中的“验收允许范围”及相关条款内容(见2005年版的表1和 4. 2); 删除了降凝剂实验室评定要求中的“技术要求”和相关条款,修改了相关条款内容(见 4.3,2005年版的表2和4.3,10.2.1); -修改了空白原油和改性后原油屈服值的测试条件及相关条款(见3.6,5.4.5和5.6.3, 2005年版的3.6,5.4.5和5.6.3);修改和增加了实验室模拟实验的内容(见6.1,2005年版的6.1);删除了对SY/T6005—1997的引用,将相关内容直接写人标准中(见7.2.1和7.2.2,2005 年版的7.2);修改了采用添加降凝剂输送工艺时最低进站温度的选择原则(见10.2.2,2005年版的 10. 2. 3) ; 修改了采用添加降凝剂输送工艺时重复加热的选择原则(见10.2.3,2005年版的10.2.4);删除了英文版内容(见2005年版)。
本标准由石油工业油气储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储
运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部管道分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管道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苗青、高新楼、闫锋、聂超飞、曹旦夫、邱姝娟、李新林、薛伟志。 本标准代替了SY/T5767--2005。 SY/T5767—2005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Y/T5767—1995,SY/T57672002; -SY/T5887—1993; -SY/T 6469—2000。
II SY/T5767—2016
原油管道添加降凝剂输送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管输原油降凝剂的技术条件、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贮存等方面的要求,以及原油管道添加降凝剂输送工艺的选定原则和步骤、工艺条件及参数的确定原则、运行操作要求及原油物性监测要求和特殊的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管输原油用降凝剂及其在输送水含量不高于1.5%(质量分数)的含蜡原油管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52普通柴油 GB253煤油 GB/T 261 闪点的测定宾斯基一马丁闭口杯法 GB/T 378 发动机燃料铜片腐蚀试验法 GB/T 510 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 GB/T 4756 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 GB/T 6003.1 试验筛技术要求和检验第1部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 GB/T 6679- 2003 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6680- 2003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SY/T0520 原油粘度测定旋转粘度计平衡法 SY/T 0541 原油凝点测定法 SY/T 0545 原油析蜡热特性参数的测定 差示扫描量热法 SY/T5536 原油管道运行规程 SY/T 7547 原油屈服值的测定 旋转粘度计法 SY/T 7549 原油粘温曲线的确定旋转粘度计法
-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管输原油pipeliningcrudeoil 经脱水、稳定、混合后,含水量不高于1.5%,在管道输送过程中物性基本保持稳定的原油。本
标准以下提到的“原油”均指“管输原油”。 3. 2
改性原油 treated crude oil 经添加降凝剂处理后,流动特性有所改变的原油。 SY/T5767—2016
3. 3
终冷温度finaltemperatureofcooling 在降凝剂效果评定试验中,原油添加降凝剂处理过程的最低温度,同时也是处理过程最后一个取
样和测试的温度。 3. 4
降凝幅度 magnitudeof gell pointdepression 原油凝点与改性原油凝点的差值。
3. 5
降黏率ratioofviscosityreduction 在终冷温度和相同剪切速率下,原油与改性原油的表观黏度(或黏度)之差值对原油表观黏度的
百分比。 3. 6
屈服值下降率ratioofyieldvaluereduction 在规定的测试温度和相同剪切速率下,原油与改性原油的屈服值之差值对原油屈服值的百分比。
管输原油降凝剂技术条件
4
4.1不应含有对管输和炼制设备产生腐蚀及对油品质量带来不良影响的组分和杂质。使用者有要求时,供货方应按使用者要求提供必要的检验数据。 4.2物性应符合表1要求。如为固态产品,应是树脂状均匀颗粒,需按附录A进行油溶性试验,技术指标应达到合格。油溶后产品,其物性也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中指标项由供货方提供实际的具体数据。
表1原油降凝剂物性要求及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目测 GB/T 510 SY/T 0520 GB/T 261 参见附录B* GB/T 378
指标
项目外观凝点 ℃ 表观黏度 mPa·s 闪点(闭口)
均匀、无沉淀、不分层
满足使用要求
满足使用要求
≥40 满足使用要求

有效组分的质量分数
% 铜片腐蚀
合格
如供需双方同意,可用其他方法试验,或免去此项要求。
4.3降凝剂实验室效果评定的项目列于表2。测试条件和数据由供货方提供。
5管输原油降凝剂效果的室内评定
5.1方法概述
在实验室将原油添加适量降凝剂,加热至原油中蜡晶全部溶解,再按一定方式降温,使降凝剂在
2 SY/T 5767—2016
原油降温析蜡过程中发挥作用。在处理的终冷温度(一般取原油凝点至凝点以下5℃范围内的温度作为终冷温度)下取样测定改性原油的凝点、表观黏度、屈服值,并与原油低温流动特性作相应对比;进行稳定性试验,从而得出该降凝剂对该种原油的降凝幅度、降黏率、服值下降率以及稳定性数据,以此作为其实验室常规评定的结果。
表2降凝剂的实验室效果评定项目
项目加剂处理最高温度
试验方法

加剂量(折合纯量)
mg/kg 降凝幅度 ℃ 降黏率
按第5章的要求
%
屈服值下降率
%
降凝幅度回升值
℃ 降黏率回升值
静态
%
降凝幅度回升值
℃ 降黏率回升值
稳定性
高速剪切
见附录C
% 降凝幅度回升值
℃ 降黏率回升值
重复加热
%
5. 2 仪器、试剂 5.2.1 恒温水浴:控温范围0℃~95℃,精度±1℃。 5.2.2 试瓶:250mL~500mL三口烧瓶或广口瓶。 5.2.3 微量注射器或移液管:0.1mL~1mL,分度值0.002mL~0.02mL。 5.2.4天平:感量0.1g。 5.2.5 温度计:0℃~100℃,分度值不大于0.5℃。 5.2.6 搅拌器:转速范围50r/min~100r/min。 5.2.7 同轴圆筒型旋转黏度计:剪切速率范围5s-1200s-1,仪器重现性不大于±2%,控温精度 ±1℃。 5.2.8溶剂:二甲苯或煤油。 5.3样品准备 5.3.1 原油样品:按GB/T4756的要求取得原油样品,每评定一种降凝剂至少需要原油样品2kg。
降凝剂样品:按GB/T6680—2003的规定取得已知密度的降凝剂样品,每批量至少50g;若
5.3.2 样品黏稠不易用注射器抽取时,取20g~40g,按溶剂与降凝剂之比为1:13:1的比例稀释;当样
3 SY/T·5767—2016
品为固态颗粒时,按GB/T6679--2003的要求取样,至少20g,用溶剂按1%的浓度配制,备用。 5.4原油物性参数测定 5.4.1析蜡点:按SY/T0545的规定测定。 5.4.2 凝点:按SY/T0541的规定测定。 5.4.3表观黏度:按SY/T0520的规定测定原油在加剂处理终冷温度下的表观黏度,剪切速率范围为5s-1~80s1。 5.4.4黏温曲线:按SY/T7549的规定确定70℃至加剂处理终冷温度范围的原油黏温曲线,剪切速率范围为5s-1~~80s-1。 5.4.5屈服值:按SY/T7547的规定测定空白原油凝点以下3℃时的屈服值。 5.5改性原油制备 5.5.1取5.3.1的原油样品150g装人清洁干燥试瓶。 5.5.2用微量注射器按所需量抽取5.3.2制备的降凝剂,注人5.5.1的试瓶中。降凝剂添加量以每千克原油添加降凝剂毫克计。 5.5.3将试瓶固定于水浴中,在瓶口内装好温度计和搅拌浆,适当密封。启动水浴加热。加热最高温度应高于原油析蜡点10℃以上,通常为50℃~70℃,恒温5min,同时启动搅拌器适度搅拌。 5.5.4将水浴温度降至原油析蜡点以下5℃,使试油从处理最高温度起,以约1℃/min的降温速率降至原油析蜡点温度。 5.5.5控制水浴温度,使试油降温速率为0.3℃/min~0.5℃/min,降至加剂处理的终冷温度。如有特殊要求时,该温度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5.6改性原油物性参数测定 5.6.1凝点:在加剂处理的终冷温度下,按SY/T0541的规定测定。 5.6.2表观黏度(或黏度):按SY/T0520的规定测定,直接测定终冷温度下改性原油的表观黏度,剪切速率范围5s-1~80s-1。 5.6.3届服值:按SY/T7547的规定测定空白原油凝点以下3℃时改性原油的屈服值。 5.6.4稳定性:按附录C测定。 5.6.5黏温曲线:按SY/T7549的规定测定从加剂处理最高温度至终冷温度范围的改性原油黏温曲线,剪切速率范围为5s-1~80s1。 5.7结果计算
按5.5的操作进行两次重复试验,取由5.4和5.6测得的凝点、表观黏度及屈服值的算术平均值,按公式(1)~公式(3)计算降凝幅度、降黏率和屈服值下降率。
(1)
△TN = Tno Tn1
式中: △Tn 降凝幅度,单位为摄氏度(℃); TN一一原油凝点,单位为摄氏度(℃); Tn1 改性原油凝点,单位为摄氏度(℃)。
eμ =二×100%
(2) SY/T5767—2016
式中: e 降黏率,用百分数表示; Mo 原油表观黏度,单位为毫帕秒(mPa·s); μ1—改性原油表观黏度,单位为毫帕秒(mPa·s)。 μa及μ应取5s-1~80s-1范围内相同剪切速率条件下的测定值。若找不出相同剪切速率下的测
定值,可按几个剪切速率下测定值的回归方程,计算出所需剪切速率下试样的表观黏度。
Ta=1×100%
(3)
E.
To
式中:
届服值下降率,用百分数表示;原油屈服值,单位为帕(Pa);
E. To
T1 改性原油屈服值,单位为帕(Pa)。 5.8报告
内容应包括表2各项的实际数据及5.+.+与5.6.5确定的黏温曲线。
实验室模拟试验
6
6.1应依据拟使用降凝剂的管道实际运行工况进行实验室模拟试验。
模拟试验内容可包括:
经过管道输送全过程的剪切和热历史条件,包括经历过泵、温度回升、重复加热以及静止等,改性原油的流动特性。
a)
b)掺合未加剂原油或不同温度加剂原油后改性效果的变化。 c) 原油加降凝剂后对于实际管输过程中结蜡的影响。
6.2应向使用者提交试验报告,并注明模拟方法及具体的模拟试验条件。
7管输原油降凝剂的采样、检验
7.1采样
固态降凝剂的采样应符合GB/T6679-2003中4.3.1.1对袋装小颗粒物料的采样规定;非固态降凝剂的采样应符合GB/T66802003中7.1.1.3对流动态液体的大桶装产品(不大于200L)和 GB/T6680一2003中7.2对稍加热即可成为流动态的黏稠液体产品的采样规定。 7.2检验 7.2.1产品到库后,应对降凝剂按照本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7.2.2产品检验结果全部指标符合第4章规定的质量与技术要求,该批产品为合格产品。若有一项指标不符合质量和技术要求时,应加倍取样复检,复检结果仍有一项指标不符合要求时,则该批降凝剂为不合格产品。
8管输原油降凝剂的包装、标志、运输、贮存
8.1包装
固态降凝剂应使用牛皮纸袋或聚乙烯塑料袋密封,外包聚丙烯编织袋保护;非固态降凝剂宜使用
5
上一章:GB/T 22594-2018 水处理剂 密度测定方法通则 下一章:GB/T 34326-2017 表面化学分析 深度剖析 AES和XPS深度剖析时离子束对准方法及其束流或束流密度测量方法

相关文章

SY/T 6893-2012 原油管道热处理输送工艺规范 SY/T 6066-2012 原油输送管道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 SY/T 6066-2021 原油输送管道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 SY/T 6578-2016 输油管道添加减阻剂输送技术规范 SY/T 7032-2016 输气管道添加减阻剂输送减阻效果测试方法 高凝原油输送管道流动安全保障设计探讨 SY/T 5536-2016 原油管道运行规范 Q/SHCG 41-2020 管输原油降凝剂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