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5.200;83.140.40 G 4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24762016
具有油气回收功能的计量分配燃油用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Rubber and plastichoses andhose assemblieswith internal vapour
recovery for measured fuel dispensing system
2016-09-01实施
2016-02-2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2476—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新飞宇橡胶制品有限公司、广州天河胶管制品有限公司、沈阳橡胶研究设
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洪生、汤洪杰、王淑丽、吴焱、朱昕、曹志屏。
I
GB/T 32476—2016
具有油气回收功能的计量分配燃油用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警告: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标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 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加油站中使用的具有油气回收功能的计量分配燃油用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的术语和定义、材料和结构、分类、要求、试验频次和标志。
本标准适用于温度为一30℃~十55℃之间的常规等级和一40℃~十55℃之间的低温等级,工作压力不大于1.6MPa具有油气回收功能的计量分配燃油(包括含氧化合物不大于15%的氧化燃油)用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本标准不适用于多腔燃油分配软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2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GB/T1040.1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 GB/T1690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液体试验方法 GB/T3512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热空气加速老化和耐热试验 GB/T5563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静液压试验方法 GB/T5565一2006橡胶或塑料增强软管和非增强软管弯曲试验 GB/T 7129 橡胶或塑料软管容积膨胀的测定 GB/T 7528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术语 GB/T9572—2013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牛电阻和导电性的测定 GB/T 9573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软管尺寸和软管组合件长度测量方法 GB/T9575 橡胶和塑料软管软管规格和最大最小内径及切割长度公差 GB/T9867一200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磨性能的测定(旋转辊筒式磨耗机法) GB/T14905 橡胶和塑料软管各层间粘合强度的测定 GB/T24134 橡胶和塑料软管静态条件下耐臭氧性能的评价 ISO554 调节和/或试验用标准大气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752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材料和结构
4.1软管
软管由输送燃油的燃油软管和回收油气的油气软管组成,油气软管置于燃油软管内。
1
GB/T32476—2016
燃油软管由光滑的耐燃油的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TPE)内衬层、适宜的织物或金属丝增强层和无波纹的耐燃油及天候老化的橡胶或TPE外覆层组成。
油气软管可为由光滑的耐燃油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内衬层,织物或金属丝增强层和无波纹耐燃油的橡胶或TPE外覆层组成。也可为耐燃油及油气的热塑性塑料制造的光滑的非增强软管。
软管接头之间应具有导电性能,当使用金属导线导电时,嵌人的金属导线不能少于两股,并且要使用耐疲劳和耐腐蚀的金属。用金属导线导电的软管需用“M”作标志;用橡胶或TPE层导电的软管用 “Q”作标志。 4.2软管组合件
软管组合件由油气软管、燃油软管和软管接头组成,软管接头之间应具有导电性能。
5分类 5.1燃油软管 5.1.1型别
按增强层形式分为三种型别:
-1型:织物增强; -2型:织物和螺旋金属丝增强;
-3型:细金属丝增强。 5.1.2 2类别
按导电方式分为两种类别:
-M类:金属丝导电; —Q类:胶料导电。
5.1.3 级别
按适用环境温度分为两个等级:
常规等级:工作环境温度为一30℃~十55℃;低温等级(LT):工作环境温度为一40℃~十55℃。
5.2油气软管
按结构分两种型别:
I型:具有增强结构的油气软管;一Ⅱ型:热塑性塑料非增强结构的油气软管。
6要求
6.1尺寸和公差 6.1.1 内径、外径和最小弯曲半径
当按照GB/T9573测量时,燃油软管和油气软管的内径、外径应符合表1给出的值。
2
GB/T32476—2016
当按GB/T5565一2006试验时,软管弯曲到表1所给出的最小弯曲半径值时,T/D≥0.8,且无任何结构损坏。
表1燃油软管和油气软管的内径、外径和最小弯曲半径
内径和公差
外径(最大)
最小弯曲半径
名称
公称尺寸 19 22
mm 19.0±0.8 22.0±0.8 8.0±0.4
mm
mm
燃油软管油气软管
130 75
32.6
12.0
8
6.1.2内村层和外覆层厚度
当按照GB/T9573测量时,燃油软管内衬层厚度不小于1.6mm,外覆层厚度不小于1.0mm。油气软管I型内衬层和外覆层厚度均不小于0.5mm,Ⅱ型壁厚不小于1.0mm。 6.1.3同心度
当按照GB/T9573测量时,燃油软管同心度不超过1.0mm,油气软管不超过0.5mm。 6.1.4切割长度公差
软管的切割长度公差应符合GB/T9575的规定。软管组合件的长度要从接头端部的密封处到另一接头端部的密封处测量,公差为公称长度的1%。 6.2 物理性能 6.2.1材料
燃油软管和I型油气软管的内衬层和外覆层及Ⅱ型油气软管材料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2的给出的值。
试验所用试样应从软管上切取,或者从其硫化程度与软管生产工艺相同的2mm厚的模压硫化试片上制取。
表2 2材料的物理性能
要 求
项目
试验方法
热塑性塑料 12 GB/T528(橡胶、TPE)
橡胶 TPE ≥ 9
拉伸强度/MPa 拉断伸长率/% 热空气加速老化, (70±1)℃,14 d 耐液体性能燃油软管内衬层、I型油气 含氧化物标准模拟液体3,软管的外覆层或Ⅱ型油气 40 ℃, 70 h
12
> 250 350 150 GB/T1040.1(热塑性塑料) ≤ 20 10 20
拉伸强度变化率/% 拉断伸长率变化率/% ≤ 35 20 35
GB/T 3512
70 25
GB/T 1690
IRM903油,100C,70h
软管体积变化率/%
3
GB/T32476—2016
表2(续)
要求
项目
试验方法
热塑性塑料
橡胶 TPE
燃油软管内衬层、I型油气软管的外覆层或Ⅱ型油气 常规等级-30℃ 软管溶剂抽出物/% ≤ 含氧化物标准模拟液体3, 40℃,70h,然后100℃干 低温等级40℃ 燥24h 燃油软管外覆层体积变化率/% 液体B,23℃,70h 耐低温性能燃油软管外覆层的耐磨性能/mm
+10
GB/T 1690
+15
≤
+100
GB/T 1690
10倍放大无裂痕
附录A
GB/T9867—2008方法A
≤
500
6.2.2软管 6.2.2.1 燃油软管 6.2.2.1.1静液压试验
当按GB/T5563试验时,燃油软管的验证压力和最小爆破压力应符合表3给出的值。在验证压力下,燃油软管应无渗漏及其他缺陷,且长度变化率为0%~十5%。
表3 燃油软管的最大工作压力、验证压力和最小爆破压力
单位为兆帕
验证压力 2.4
最小爆破压力
最大工作压力
4.8
1.6
6.2.2.1.2 容积膨胀试验
当按GB/T7129试验时,试验压力为0.3MPa,软管容积膨胀率1型和2型不大于2%,3型不大于1%。 6.2.2.1.3层间粘合强度
当按附录E试验时,软管层间粘合强度浸液前不小于2.4kN/m,浸液后不小于1.8kN/m。 6.2.2.1.4室温弯曲性能
当按GB/T5565一2006方法A试验时,C为10倍软管内径时,T/D≥0.8,且无任何结构损坏。 6.2.2.1.5低温弯曲性能
当按附录F试验时,所测得的力不应大于180N,软管应无龟裂。
4
GB/T32476—2016
6.2.2.1.6溶胀条件下长度变化率
当按附录C试验时,软管溶胀条件下长度变化率为0%~十4%。 6.2.2.1.7耐臭氧性能
当按GB/T24134试验时,温度为(40士2)℃下经(168-2)h,放大2倍观察,软管外覆层应无龟裂。 6.2.2.1.8燃油渗透性能
当按附录G试验时,软管燃油渗透率常规等级不大于12mL/(m·d),低温等级不大于 18mL/(m·d)。 6.2.2.1.9导电性能
当按GB/T9572-2013中4.5、4.6、4.7试验时,Q类软管电阻不大于1×10°Q,当按GB/T9572- 2013中4.8试验时,M类软管电阻不大于1×10"α。 6.2.2.1.10可燃性
当按附录H试验时,火焰移除后,软管燃烧持续时间应不超过20s,2min内无无焰燃烧现象,且软管应无泄漏。 6.2.2.2油气软管 6.2.2.2.1压力试验
当按附录B试验时,直径为软管内径75%的球体能够从软管一端自由滚落到另一端。 6.2.2.2.2溶胀长度变化率
当按附录C试验时,软管溶胀条件下长度变化率为0%~十4%。 6.2.2.2.3 3压力损失
当按附录D试验时,压力损失应不大于0.003MPa。 6.2.2.2.4最小爆破压力
当按GB/T5563试验时,软管的最小爆破压力为1.8MPa。 6.2.2.2.5层间粘合强度(仅适用于I型)
当按附录E试验时,软管层间粘合强度浸液前不低于2.4kN/m,浸液后不低于1.8kN/m。 6.2.2.2.6低温弯曲性能
当按附录F试验时,所测得的力不应大于170N,软管应无龟裂。
6.2.3软管组合件
软管组合件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4的规定。
5
GB/T32476—2016
表4软管组合件的物理性能
项 目 n类/n M类/0
要求 1X10° 1X102 无泄漏
试验方法 GB/T 9572—2013 GB/T 9572—2013 附录I
≤ <
导电性能气密性
扭摆18000次,软管组合件应无缺陷显露;扭摆50000次,软管组合件应无渗漏。 附录J α类电阻不大于1×10°Q,M类电阻不大于1×10°㎡
扭摆疲劳性能
拔脱性能压力损失/MPa 软管组合件长度变化率/% 燃油软管和油气软管之间的长度变化率差/%≤
接头无松动 0.075
附录K 附录D
≤ ≤
4 1.5 30
附录L
≤
液体减少/%
试验频次
7
型式试验和例行试验应符合附录M的规定。 型式试验是为确认经特定方法用特定材料制造的软管或软管组合件满足本标准全部要求而进行的
试验。该试验应在最长每隔五年,或当制造方法或材料发生变化时重复进行。试验应在所有规格、所有类别和型别上(或根据产品标准)进行,规格和结构相同者除外。
例行试验是发货之前在所有成品软管或软管组合件上进行的试验。 生产试验是在附录N中规定的为控制制造质量而更宜进行的试验。附录N中规定的频次仅作
指南。
8标志 8.1软管
软管应以不超过1m的间隔清晰、牢固地标志至少如下内容: a) 制造商名称或商标,例如:XFY; b) 本标准编号和年号,例如:GB/T32476—2016; c) 软管的型号(1,2或3); d) 软管的类别,例如:M或Q; e) 温度等级,例如:LT(低温等级)(常规等级的软管,不需要做此标志); f) 公称直径,例如:19; g) 最大工作压力,单位为MPa,例如:1.6; h) 制造的季度和年份,例如:3Q14。 例如:XFY/GB/T32476—2016/2/M/LT/19/1.6/3Q1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