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25.160.40 J33 备案号:51848—2015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2530.3—2015
塑料焊缝无损检测方法第3部分:射线检测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weld joint of thermoplastics
-Part3:Radiographicexamination
2016-03-01实施
2015-10-1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2530.3—2015
目 次
前言
III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1
一般要求, 4.1 人员 4.2 机构.. 4.3 环境条件.. 4.4 设备与仪器技术分级.
4
5 6 检测准备...
6.1 检测布置... 6.2 表面处理.. 6.3 标记 6.4 胶片搭接. 6.5 像质计(IQI) 透照实施
7
7.1 透照布置 7.2 管电压选择.. 7.3 胶片系统选择. 7.4 射线束调整.. 7.5 射线源至受检部位距离于的测定 7.6 透照次数. 7.7 胶片处理 7.8 评片要求. 7.9 底片要求. 7.10 底片的像质计(IQI)灵敏度检测报告...
C
C
C
8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像质计(IQI)灵敏度. A.1 单壁透照:像质计置于射线源侧.. A.2双壁双影透照:像质计置于射线源侧 A.3双壁单影或双壁双影透照:像质计置于胶片侧附录B(资料性附录) DN≥100管材对接焊缝透照次数确定方法 B.1 透照次数曲线图 B.2 由图确定透照次数的方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射线检测报告格式
11 11 2 14 14 15
图1 板材单壁技术透照布置图
JB/T12530.3—2015
前言
JB/T12530《塑料焊缝无损检测方法》分为四个部分:一第1部分:通用要求;
第2部分:目视检测;第3部分:射线检测;一第4部分:超声检测。
本部分为JB/T12530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5)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州)、广州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四川
理工学院、西安塑龙熔接设备有限公司、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承德精密试验机有限公司、宁波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温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温州赵氟隆有限公司、国家化学建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贵州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郑伟义、李茂东、李俊、赵锋、李政林、王新华、陈虎、应仁爱、陈国龙、吴
东亮、毕波、马建萍、黎华、梁国安。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III
JB/T12530.3—2015
塑料焊缝无损检测方法第3部分:射线检测
1范围
JB/T12530的本部分规定了塑料焊缝射线检测方法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技术分级、检测准备、 透照实施和检测报告。
本部分适用于由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与改性聚四氟乙烯(PTFE)等热塑性塑料管材或板材,采用热风焊、挤出焊或热熔焊工艺制成的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348.1无损检验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1部分: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系统的分类 GB/T19348.2 无损检验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2部分:用参考值方法控制胶片处理 GB/T19802 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观片灯最低要求 GB/T23901.1 无损检测射线照相底片像质第1部分:线型像质计像质指数的测定 GB/T23901.2无损检测射线照相底片像质第2部分:阶梯孔型像质计像质指数的测定 GB/T26837无损检测仪器固定式和移动式工业X射线探伤机 GBZ117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要求 JB/T6220 无损检测仪器射线探伤用密度计 JB/T12530.1 塑料焊缝无损检测方法第1部分:通用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公称厚度 nominalthickness e 受检焊缝母材的名义厚度,此厚度不需考虑制造公差。
3.2
透照厚度 penetratedthickness W 射线束照射时可通过的材料公称厚度,多层照射时为射线束可通过的各层材料公称厚度之和。
3.3
焊缝表面至胶片距离welding-to-filmdistance b 沿射线束中心线测定的受检部位射线侧表面至胶片的距离。
JB/T12530.3—2015
3.4
射线源尺寸sourcesize d 射线源的有效焦点尺寸。
3.5
焦距focaldistance F 沿射线束中心线测定的射线源至胶片的距离,即SFD(Source-to-filmdistance)。 射线源至受检部位距离 source-to-objectdistance f 沿射线束中心线测定的射线源至射线源一侧受检部位的距离。
3.6
3.7
公称直径(DN) nominal diameter 受检焊缝母材的名义外径。
3.8
外径比(SDR) outside diameter than 受检焊缝母材公称外径与公称厚度的比值。
3.9
像质计(IQI) image quality indicator 由一系列尺寸成等级的元件组成的,可用来测量图像质量的器材。其元件通常是线或带孔阶梯。
4一般要求
4.1人员 4.1.1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应按JB/T12530.1中5.2的要求取得相应的资格等级证书,了解热塑性塑料的基本知识,熟知塑料焊接接头焊接工艺,掌握塑料焊接接头射线检测方法。 4.1.2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培训。 4.2机构
射线检测机构应符合JB/T12530.1中5.1的规定。 4.3环境条件 4.3.1射线检测场所的放射卫生防护条件应符合GBZ117的规定。现场进行X射线检测时,应按GBZ117 的规定划定控制区和管理区,设置警告标志。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应佩带个人剂量计或剂量报警仪。
警告:X射线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应尽量避免射线的直接或间接照射,并遵循相关的防护法规、标准。 4.3.2暗室环境应能满足射线照相胶片的冲洗要求,评片环境应能满足射线透照底片的评定要求。 4.4设备与仪器 4.4.1宜选用管电压为30kV或以下的X射线探伤机,其基本性能应符合GB/T26837的规定。 4.4.2宜选用与塑料焊缝母材材质及密度相同或相近的像质计,其基本性能应符合GB/T23901.1或 GB/T23901.2的规定。 4.4.3选用最低要求符合GB/T19802的观片灯。
2
JB/T12530.3—2015
4.4.4选用黑度可测范围为0~4.0、不确定度不宜超过土0.05的光学密度计,其基本性能应符合JB/T 6220的规定。
5技术分级
射线检测技术分为两个等级:
-A级(基本技术):按本标准公式(1)得到的射线源至受检部位最小距离fmin进行射线检测; -B级(优化技术):按本标准公式(2)得到的射线源至受检部位最小距离fmin进行射线检测。
当射线检测技术等级A级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灵敏度时,应将射线检测技术等级提高到B级。 由于技术原因而不可能满足B级技术规定的某项条件,经签约各方同意可选用A级技术规定的条
件,此时,应将底片黑度提高到3.0,或对胶片的选用提高1个级别。
6检测准备
6.1检测布置 6.1.1检测布置包括射线源、受检焊缝和暗袋中的胶片或胶片-屏组合等布置,依据受检焊接接头的形状和尺寸、受检区域的可接近性等,可选择图1~图9的透照布置方式。 6.1.2在单壁透照技术无法布置时,才允许使用双壁透照技术的布置。 6.1.3若射线束方向与表面不垂直,则应在检测报告中注明。 6.2表面处理
采用热风焊、挤出焊时,检测前应清理塑料焊缝处掩盖或干扰缺陷影像的灰尘,或对表面不规则形状做适当修整。采用对接热熔焊时,检测前宜清除外卷边。 6.3标记 6.3.1标记放置
标记一般应放置在受检区域至少10mm以外的部位。所有标记的影像不应重叠,且不应干扰有效评定范围内的影像。 6.3.2焊缝标记 6.3.2.1受检焊接接头表面应做出永久性标记,以确保每张胶片可准确定位。如果材料性质或使用条件不允许在受检焊接接头表面做永久性标记,其位置应通过准确的布片图来记录 6.3.2.2如焊接接头在射线透照底片上不易看清,检测前需在焊接接头两侧放置高密度标记物。标记物一般是由适当尺寸的铅(或其他适宜的重金属)制成的数字、拼音字母或符号等。图像上所显示的标记应尽可能位于有效评定区之外,并确保每一区段标记明确无误。 6.3.3定位标记
受检部位应有定位标记来表示透照部位区段的中心位置和分段编号的方向,一般用十字箭头“千” 表示。 6.4胶片搭接 6.4.1当透照区域要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胶片覆盖进行透照时,胶片间应有一定的搭接,以确
3
JB/T12530.3—2015
保整个受检区域都被透照。 6.4.2每张底片上应用搭接标记来显示连续检测时的分段透照,搭接标记可用符号“↑”或其他能显示搭接情况的方法表示。
6.5像质计(IQI) 6.5.1选用 6.5.1.1应选用与受检焊接接头母材相同的材料或具有相似吸收系数(容差为土10%)的材料制造的 IQI。采用的IQI应标有名称、最粗线号或第一阶梯孔号、材料名称(PE、PP、PVC等)及材料密度(至少两位有效数字)。 6.5.1.2选用的IQI基本性能应符合GB/T23901.1或GB/T23901.2的规定。 6.5.2使用 6.5.2.1IQI宜放置在焊接接头边受检部位的射线源一侧,IQI应紧贴受检焊接接头部位的表面,塑料细丝应横跨焊缝,并置于外侧。 6.5.2.2不同类型IQI的放置要求
a)当采用线型IQI时,细丝应垂直于焊缝。如底片黑度均匀部位(一般是邻近焊缝的母材区)能
够清晰地看到长度不小于10mm的连续细丝影像,则认为该细丝是可识别的。按图4和图5透照时,IQI不应被投影到焊缝图像上。
b)当采用阶梯孔型IQI时,所需要的阶梯孔应靠近焊缝。 c)按图4和图5透照时,IQI可放置在胶片侧,IQI值参考表A.5和A.6给出的数值。 d)当IQI放置在胶片侧时,应在IQI适当位置放置“F”标记,“F”标记的影像应与IQI的标记同
时出现在底片上,并在检测报告中注明。 e)当采用阶梯孔型IQI来测定受检焊缝部位射线透照质量,若采用相同的透照和处理技术,IQI
值不出现差异时,无需验证射线透照质量。
6.5.2.3原则上每张底片都有IQI的影像。当一次透照完成多张胶片照相时,使用的IQI数量允许减少但应符合以下要求:
a)对于管材的周向透照(见图3),应沿周长至少等距放置3个IQI。 b)对于球罐的全景透照,至少在北极区、赤道区、南极区附近的焊缝上沿纬度等间隔各放置3个
IQI,在南极、北极的极板拼缝上各放置1个IQI。 c)对于一次透照连续排列的多张胶片,至少在第一张、中间一张和最后一张胶片处各放置一个
IQI。
7透照实施
7.1透照布置
按下列情况进行透照布置: a)通常采用下列技术方式的透照布置:
1)板材单壁技术透照布置图(见图1); 2)环材单壁技术透照布置图(见图2); 3)居中放置射线源单壁周向技术透照布置图(见图3); 4)双壁透照双壁成像的椭圆技术透照布置图(见图4); 5)双壁透照双壁成像的垂直技术透照布置图(见图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