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3. 020 E 12 备案号:53391-—2016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5692-2016 代替 SY/T 5692-2008
电缆式地层测试器作业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esting operation of wireline formation tester
2016一01一07 发布
2016一06一01实施
发布
国家能源局
SY/T 5692--2016
目
次
前言
ⅡI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缩略语作业条件设备车间保养及传感器刻度要求车间检查测前准备测试质量要求
2
3
4
5
2
2
8
y
10
11 HSE要求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地层测试器测试作业卡附录B(资料性附录) 测试井地质概况附录C(资料性附录) 压力测试数据表附录D(资料性附录) 地层流体取样数据表
.
6
8
SY/T 5692—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SY/T 5692-2008《电缆式地层测试器作业规范》。本标准与SY/T 5692—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引导语和文件清单(见第2章,2008年版的第2章);增加了“缩略语、术语与定义”(见第3章);删除了“应变压力计车间刻度”(见2008 年版的第6章);在“设备”中修改了相关作业设备内容(见第5章,见2008年版的第4章); -增加了“车间保养及传感器刻度要求”(见第6章); -在“车间检查”中删除了保养检查和电性检查等内容,修改了仪器检查过程(见第7章, 2008 年版的第5章);在“测试”中增加了深度校正等内容,删除了启动地面仪器等内容,修改了井口检查、压力测量、流体取样和流体转样等内容(见第9章,2008年版的第8章);在“质量要求”中增加了取样质量控制内容,修改了测压质量控制内容(见第10章,2008 年版的第 9章); -修改了安全要求,增加了部分安全及环保注意事项(见第11章,2008年版的第10章)。
本标准由石油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测井专业标准化委员会(CPSC/TC1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天津分公司、中石化中
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测井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余强、郝仲田、黄琳、冯永仁、周明高、王心春、王磊、褚晓冬。 本标准代替了 SY/T 5692—2008。 SY/T 5692—2008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Y/T 5692—1995。
II
SY/T 5692—2016
电缆式地层测试器作业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缆式地层测试器作业条件、作业准备、现场作业质量要求,以及健康安全环保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缆地层测试器(EFDT,MDT,RCI,RDT)的现场测试作业,其他类型电缆地层测试器的测试作业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5132石油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规范 SY/T 5361电缆测井仪器打捞技术规范 SY/T 5600 石油电缆测井作业技术规范 SY 5726 石油测井作业安全规范 SY6504浅海石油作业硫化氢防护安全规定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3
下列术语和定义、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3.1 术语和定义 3.1.1
PVT 样品 pressure volume temperature sample 能够维持井下地层中原始状态(压力、体积、温度)而不发生相变的流体样品。
3.1. 2
泡点压力 bubble point 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气泡的压力。
3.2缩略语
EFDT:增强型地层动态测试器(Enhanced Formation Dynamic Tester) MDT:模块式地层动态测试器(Modular Dynamic Tester) RCI:储层特性测试器(Reservior Characteristic Instrument) RDT:储层描述仪器(Reservoir Description Tool)
SY/T 5692--2016
9.3深度校正 9.3.1 下放地层测试器至测试点以下20m~100m。 9.3.2上测校深伽马曲线,校深曲线长度应不少于50m,测速应满足伽马测井要求。 9.3.3对比伽马曲线和测井图,校正深度。 9.3.4当测压点深度距上一次校深井段底部深度差超过200m时,应再次校深。 9.3.5仪器遇卡,解卡后应重新校深。 9.4压力测量 9.4.1 上提仪器至第一个测点位置,在测点上下15m范围内移动仪器,直至石英压力计达到温度平衡(1min 内温度变化小于0.1℃)。 9.4.2上提仪器至测点,测量钻井液柱压力,当压力读值1min 内变化不大于 6.89kPa(1psi)时,记录当前压力读值作为测前钻井液柱压力。 9.4.3推靠探针坐封井壁,执行地层压力测试操作。在压力恢复阶段,当压力读值 1min内变化小于1.38kPa(0.2psi)时,记录当前压力读值作为最终恢复压力。 9.4.4推靠完成后按每1000m深度下放电缆 2m~3m,然后上提同样长度的电缆。测试期间每隔 3min~5min 缓慢活动一次电缆,在复杂井况下,应连续缓慢地活动电缆。 9.4.5完成多次抽吸测压的,选取某次测试的最终恢复压力作为该点的地层压力。 9.4.6收回探针,测量钻井液柱压力,当压力读值1min 内变化不大于6.89kPa(1psi)时,记录当前压力读值作为测后钻井液柱压力。 9.4.7下放仪器至下一测点,重复进行9.4.2~9.4.6步骤。 9.4.8遇干点或坐封不成功,则应在该点上下0.2m 内选点补测;在同一测试点三次测试均为干点或坐封不成功,停止该点测试。 9.4.9压力测试数据表填写内容参见附录 C。 9.5 流体取样 9.5.1 在取样点深度,执行9.4.2~9.4.4 的操作,并记录相应的数据,参见附录D。 9.5.2执行连续泵排操作,监控地层压力和流体分析传感器测量曲线;待抽吸达到预定时间或抽吸流体显示原状地层流体特征时,应再泵排一定量流体冲刷仪器样品管线,以确保管线内充满原状地层流体后,执行取样操作,并记录相应的数据,参见附录D。 9.5.3执行9.4.6 的操作,并记录相应的数据,参见附录D。 9.5.4遇到遇阻、遇卡、电缆打扭等特殊情况,按照 SY/T 5600 的规定进行处理。仪器需打捞时,按照 SY/T 5361 的规定执行。 9.6流体转样 9.6.1仪器出井口后,应关闭样筒阀门,释放样筒流体管线残余压力及仪器连接部位的圈闭压力。 9.6.2连接转样设备,进行样品转样操作,记录气体流量计读数及转出样品体积。 9.6.3从仪器本体上取下PVT样筒后,应存放在专用转运装置内。 9.6.4断电,拆卸仪器。 9.7 现场资料处理 9.7.1 编辑处理测试数据。 9.7.2输入工程、地质数据制作图头,输出测试资料。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