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14506.23-2010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3部分:铬量测定

GB/T 14506.23-2010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3部分:铬量测定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23 14:19:51



相关搜索: 化学分析 岩石 方法 硅酸盐 部分 测定 14506

内容简介

GB/T 14506.23-2010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3部分:铬量测定 ICS 73.080 D 53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4506.23--2010 代替GB/T14506.23—1993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3部分:铬量测定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silicate rocks- Part 23:Determination of chromium content
2010-11-10发布
2011-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14506.23—2010
前 言
GB/T14506《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由以下30部分组成:
第1部分:吸附水量测定;第2部分:化合水量测定; -第3部分:二氧化硅量测定;第4部分:三氧化二铝量测定;第5部分:总铁量测定;第6部分:氧化钙量测定; -第7部分:氧化镁量测定; -第8部分:二氧化钛量测定;一第9部分:五氧化二磷量测定;
第10部分:氧化锰量测定; -第11部分:氧化钾和氧化钠量测定;第12部分:氟量测定; -第13部分:硫量测定;第14部分:氧化亚铁量测定;第15部分:锂量测定;第16部分:量测定; -第17部分:锶量测定;第18部分:铜量测定;第19部分:铅量测定;第20部分:锌量测定;第21部分:镍和钻量定; -第22部分:钒量测定; -第23部分:铬量测定;第24部分:镉量测定;第25部分:钼和钨量测定;一第26部分:钴量测定;第27部分:镍量测定;第28部分:16个主次成分量测定;第29部分:稀土等22个元素量测定;
第30部分:44个元素量测定。 本部分为GB/T14506的第23部分。 本部分代替GB/T14506.23—1993《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铬的测定》。 本部分与GB/T14506.23—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警示、警告内容;将称取试料量和分取溶液改为列表表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 GB/T14506.23—2010
本部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苏明、颜茂弘。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4506.23—1993。
I GB/T14506.23-2010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3部分:铬测定
警示一一使用本部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部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GB/T14506的本部分规定了硅酸盐岩石中铬量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硅酸盐岩石中铬量的测定,也适用于土壤和水系沉积物中铬量的测定。 测定范围:二苯基碳酰二肼光度法,10μg/g~2000μg/g的铬量。氨水-氯化铵-α,α-联吡啶-亚硝
酸钠-亚硫酸钠底液极谱法,10μg/g~150μg/g的铬量。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4506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14506.1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吸附水量测定
3二苯基碳酰二肼光度法 “3.1原理
试料用过氧化钠碱熔分解,水提取,干过滤,取部分清液,在硫酸(0.1mo1/L)介质中,六价铬与二苯基碳酰二肼生成可溶性的紫红色络合物,在分光光度计上,波长540nm处测量其吸光度,计算铬量。 3.2试剂
本部分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均使用分析纯试剂和符合GB/T6682的分析实验室用水。 3.2.1过氧化钠(粉状)。 3.2.2 氢氧化钠。 3.2.3 二氧化硅(光谱纯)。 3.2.4 三氧化二铁(高纯)。 3.2.5 硫酸(1十1)。警告 一一不当的稀释易发生危险! 3.2.6 硫酸(1十5)。警告一一不当的稀释易发生危险! 3.2.7 磷酸(1十2)。 3.2.8 氨水(1十1)。 3.2.9二苯基碳酰二肼溶液(20g/L):称取2g邻苯二钾酸酐,暨于150mL烧杯中,加100mL丙酮,在水浴上温热溶解,再称取0.2000g二苯基碳酰二肼溶解于上述溶液中,将溶液转人棕色瓶中,置于阴暗处。 3.2.104 铬标准溶液:
a) 铬标准溶液(100.0μg/mL):
称取0.2829g基准重铬酸钾(预先经150℃烘1h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置于100mL
1 GB/T14506.23--2010
烧杯中,加50mL水溶解,将溶液移人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 1mL含100.0μg铬;
b) 铬标准溶液(2.0ug/mL):
分取10.0mL铬标准溶液[3.2.10a),置于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 1mL含2.0g铬;铬标准溶液(0.50μg/mL):分取50.0mL铬标准溶液[3.2.10b)],置于2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 1mL含0.50μg铬。
3.2.11无水乙醇。 3.2.12对硝基酚溶液(3g/L)。 3.3仪器 3.3.1分光光度计,全差示分光光度计。 3.3.2天平:三级,感量0.1mg。 3.4试样 3.4.1试样粒径应小于74μm。 3.4.2试样应在105℃预干燥2h4h,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3.4.3对易吸水的岩石,应取空气干燥试样,在称样的同时,按GB/T14506.1进行吸附水量的测定。 最终以干态计算结果。 3.5分析步骤 3.5.1测定数量
同试料,一般应进行双份测定,或按一定比例进行双份测定。 3.5.2试料量
根据铬含量范围按表1称取试料量和分取试料溶液。
表1试料量与分取试料溶液试料量/g
分取滤液A/mL
分取试料溶液/mL
含量范/(μg/g)
25. 00 10.00 5.00 5. 00
<20 20~200 >200~1000 >1 000 注:滤液A为GB/T14506.3中(3.5.5.4)或(4.5.5.4)分离二氧化硅后的滤液,
0. 5 0. 5 0. 2 0. 1
25. 00 10.00 5. 00
3.5.3空白试验
称取0.3g二氧化硅(3.2.3)及0.005g三氧化二铁(3.2.4),置于石中,随同试料进行两份空白试验。所用试剂应取自同一试剂瓶,加人同等的量。 3.5.4验证试验
随同试料分析同类型的标准物质。 3.5.5试料的分解
将试料(3.5.2)置于石墨埚中,加入2g过氧化钠(3.2.1),混匀,加2.5g氢氧化钠(3.2.2),置于已升温至700℃的高温炉中熔融10min,取出,冷却,置于200mL烧杯中,用50mL热水提取,用水洗出埚[若溶液呈绿色,可滴加数滴乙醇(3.2.11)},加热煮沸10min,除去过氧化氢。冷却,将溶液连同沉淀移人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于过滤。
注:钒对本法有干扰,当钒量小于150μg时,可在显色后放置30min消除影响;当钒量大于150μg或钒比铬盘大
10倍时,采用沉淀分离。
2 GB/T14506.23—2010
3.5.6测定 3.5.6.1校准溶液系列的配制(A)
铬量小于20μg/g:取0mL、0.50mL、1.00mL、1.50mL、2.00mL、2.50mL、3.00mL、3.50mL 4.00mL铬标准溶液[3.2.10c),置于一系列50mL容量瓶中,加20mL空白溶液(3.5.3),用水稀释至约35mL。以下按(3.5.6.3.2)分析步骤进行显色,测量其吸光度。 3.5.6.2校准溶液系列的配制(B)
铬量大于20μg/g:取0mL、0.50mL、1.00mL、2.00mL、3.00mL、4.00mL、5.00mL铬标准溶液[3.2.10b)],置于-系列50mL容量瓶中,加10mL空白试验溶液(3.5.3),用水稀释至约35mL。 以下按(3.5.6.3.3)分析步骤进行显色,测量其吸光度。 3.5.6.3测定 3.5.6.3.1铬量小于20μg/g的测定
分取20.0mL滤液(3.5.5)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水至35mL,加1滴对硝基酚溶液(3.2.12),用硫酸(3.2.6)中和并过量2.0mL,加0.5mL磷酸(3.2.7),摇匀,准确加人1.0mL二苯基碳酰二肼溶液(3.2.9),摇匀,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30min后,于全差示分光光度计,微电流I=1(或=2),用5cm比色Ⅲ,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波长540nm处测量其吸光度。同时进行校准曲线(A)的分光光度测定。 3.5.6.3.2铬量大于20μg/g的测定
分取10.0mL或5.00mL滤液(3.5.5)置于50mL容量瓶中[不足10mL用空白试验溶液(3.5.3)补足」,用水稀释至约35mL。以下按(3.5.6.3.1)分析步骤显色,在分光光度计上,用2cm比色Ⅲ,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测量其吸光度。同时进行校准曲线(A)的分光光度测定。 3.5.6.3.3钒量大于150μg/g的测定
按(3.5.5)进行称样,熔融,提取,煮沸并保持溶液的体积约60mL,滴加硫酸(3.2.5)至pH3~ pH4,再滴加氨水(3.2.8)至pH7~pH9(pH试纸检查),溶液冷却至室温,移人100mL容量瓶中,用水释释至刻度,摇匀,干过滤。以下按(3.5.6.3.1)或(3.5.6.3.2)分析步骤进行显色,测量其吸光度。同
时进行校准曲线(B)的分光光度测定。 3.5.6.4校准曲线绘制
以铬量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校准曲线。从校准曲线上查得相应的铬量。 3.6结果计算
计算结果以质量分数w(Cr)计,数值以μg/g表示,按式(1)计算铬量:
w(Cr) = (mi - mo)y
.(1)
mVi
式中: m1-从校准曲线上查得试料溶液的铬量,单位为微克(μg); m。从校准曲线上查得试料空白溶液的铬量,单位为微克(ug) Vi-—分取试料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一试料溶液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 m-—试料量,单位为克(g)。 分析结果以.ug/g、.μg/g、ug/g表示。
3.7精密度
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硅酸盐岩石中铬量结果的精密度见表2。
3 GB/T14506.23—2010
表2精密度
单位为微克每克再现性限R
水平范围m 10.0~140
成分
重复性限r r=0.466m.67
Cr 注:本精密度数据是由7个实验室对9个水平的试料进行实验确定的。
R=4.482+0.165m
41 氨水-氯化铵-α,α联吡啶-亚硝酸钠-亚硫酸钠底液极谱法 4.1原理
铬在氨水-化铵缓冲溶液中(pH9~pH10),当存在6×10-5mol/Lα,α联吡啶溶液和0.2mol/L 亚硝酸钠溶液时,产生灵敏的吸附催化电流。加人一定量亚硫酸钠时,虽然使铬的峰高有所降低,但使波形对称。加入少量聚乙烯醇,则波形稳定,重现性更好。在混合底液中,在示波极谱仪上,铬的峰电位约为一1.44V(对饱和甘汞电极),峰高与铬浓度呈线性关系,计算铬量。 4.2试剂 4.2.1过氧化钠。 4.2.2无水乙醇。 4.2.3盐酸(1+1),优级纯。 4.2.4氟化钾溶液(20g/L),贮于塑料瓶中。 4.2.5聚乙烯醇溶液(0.1g/L),用热水溶解。 4.2.6氨水[c(NH,OH)=2.0mol/LJ-氯化铵[c(NH,Cl)=1mol/L]-亚硝酸钠Ec(NaNO,)= 1mol/L]-α,α联吡啶[c(CsH,N)=3×10-mol/L)-亚硫酸钠[c(NazSO)=100g/L]混合底液:称取 34.5g亚硝酸钠、26.8g氟化铵,50g无水亚硫酸钠,置于400mL烧杯中,加人300mL水,溶解后,移人500mL容量瓶中,加人70mL氨水(p0.884g/mL)及25mLα,α联吡啶溶液(6.0×10-3mol/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时现配。 4.2.7铬标准溶液:
a)铬标准溶液(100.0μg/mL):
称取0.3735g预先经160℃烘2h并已于干燥器中冷却的优级纯铬酸钾,置于150mL烧杯中,加水溶解后,移人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勾,此溶液1mL含100.0μg铬;
b) 铬标准溶液(5.0μg/mL):
分取25.0mL铬标准溶液[4.2.7a)],置于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 1mL含5.0μg铬;
c) 铬标准溶液(0.50μg/mL):
分取20.0mL铬标准溶液[4.2.7b)],置于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 1mL含0.20uμg铬。
4.2.8酚酞乙醇溶液(5g/L):称取0.5g酚酸溶解于100mL无水乙醇(4.2.2)中。 4.3仪器
警告 一汞污染环境,极谱仪仪器使用应在有良好通风条件且经活性炭吸附处理的设施中进行操作,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4.3.1示波极谱仪,参比电极:饱和甘汞电极。 4.3.2天平:三级,感量0.1mg。 4.4试样 4.4.1试样粒径应小于74μm。 4.4.2试样应在105℃预干燥2h~4h,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4.4.3对易吸水的岩石,应取空气干燥试样,在称样的同时按GB/T14506.1进行吸附水量的测定,最 4 GB/T14506.23—2010
终以干态计算结果。 4.5分析步骤 4.5.1测定数量
同一试料,一般应进行双份测定,或按一定比例进行双份测定。 4.5.2试料量
称取0.5g试料,精确至0.1mg。 注:铬含量大于60μg/g时,称取0.2g试料。
4.5.3空白试验
随同试料进行两份空白试验,所用试剂应取自同一试剂瓶,加人同等的量。 4.5.4验证试验
随同试料分析同类型的标准物质。 4.5.5测定 4.5.5.1试料的分解
将试料(4.5.2)置于石墨埚中,加入3g过氧化钠(4.2.1),搅匀,再覆盖约1g过氧化钠(4.2.1),加盖,放人高温炉中,升温至700℃,保持10min,取出,稍冷却。 4.5.5.2定容
将及盖置于200mL烧杯中,加人70mL沸水及0.5mL无水乙醇(4.2.2),盖上表面皿,立即置于小电炉上煮沸后再移置于高温电热板上,保持沸腾状态约10min以赶尽过氧化氢(注意:防止跳溅),取下,用水吹洗表面皿,并洗出埚及盖,冷却后,用水移入1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澄清。
注:试料用碱熔分解,水提取,许多金属元素如铁、钛、铜、镍、钻等生成沉淀面与铬分离。 4.5.5.3分取溶液
分取2.0mL或5.0mL上层清液(或干过滤的滤液),置于25mL容量瓶中,加人1mL氟化钾溶
。液(4.2.4)及1滴酚指示剂(4.2.8),用盐酸(4.2.3)中和至红色消失,加水至15mL左右,冷却,加人 5mL混合底液(4.2.6)和1mL聚乙烯醇溶液(4.2.5),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半小时。
注:底液中各组成的浓度(包括由中和生成的氯化钠)不同程度影响铬的蜂高,配制成混合底液后一次加人,能使操
作误差降至最小。
4.5.5.4校准溶液系列的配制
取0mL、0.25mL、0.50mL、1.00mL、2.00mL、3.00mL、4.00mL、5.00mL、6.00mL、 7.00mL、8.00mL铬标准溶液[4.2.7c)],置于一系列25mL容量瓶中,加人2.0mL或5.0mL[与(4.5.5.3)分取体积相一致空白试验溶液(4.5.3)。 4.5.5.5极谱测定
将部分溶液倾入电解池中,在示波极谱仪上,起始电位为一1.20V,用导数部分进行测定。同时进行校准溶液系列的极谱测定。 4.6校准曲线绘制
以铬量为横坐标,峰高为纵坐标,绘制校准曲线。从校准曲线上查得相应的铬量。 4.7结果计算
计算结果以质量分数w(Cr)计,数值以uμg/g表示,按式(2)计算铬量:
w(Cr) = m,V
.(2)
mV
式中: m 从校准曲线上查得试料溶液的铬量,单位为微克(ug); V一一分取试料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LS
上一章:GB/T 14506.22-2010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2部分:钒量测定 下一章:GB/T 14506.24-2010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4部分:镉量测定

相关文章

GB/T 14506.12-2010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12部分:氟量测定 GB/T 14506.2-2010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化合水量测定 GB/T 14506.5-2010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5部分:总铁量测定 GB/T 14506.15-2010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15部分:锂量测定 GB/T 14506.16-2010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16部分:铷量测定 GB/T 14506.17-2010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17部分:锶量测定 GB/T 14506.20-2010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0部分:锌量测定 GB/T 14506.19-2010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19部分:铅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