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14506.22-2010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2部分:钒量测定

GB/T 14506.22-2010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2部分:钒量测定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23 14:18:48



推荐标签: 化学分析 岩石 方法 硅酸盐 部分 测定 14506

内容简介

GB/T 14506.22-2010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2部分:钒量测定 ICS 73.080 D 53
GP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4506.22—2010 代替GB/T14506.22—1993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2部分:钒量测定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silicate rocks-
Part 22:Determination of vanadium content
2011-02-01实施
2010-11-1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花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14506.22--2010
前言
GB/T14506《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由以下30部分组成:
第1部分:吸附水量测定;第2部分:化合水量测定;第3部分:二氧化硅量测定;第4部分:三氧化二铝量测定;第5部分:总铁量测定;第6部分:氧化钙量测定;第7部分:氧化镁量测定;第8部分:二氧化钛量测定;第9部分:五氧化二磷量测定;第10部分:氧化锰量测定;第11部分:氧化钾和氧化钠量测定;第12部分:氟量测定;第13部分:硫量测定;第14部分:氧化亚铁量测定; -第15部分:锂量测定;第16部分:量测定;第17部分:锶量测定;第18部分:铜量测定;第19部分:铅量测定;第20部分:锌量测定;第21部分:镍和钻量测定;第22部分:钒量测定;第23部分:铬量测定; -第24部分:镉量测定; -第25部分:铝和钨量测定;第26部分:钻量测定;第27部分:镍量测定;第28部分:16个主次成分量测定;第29部分:稀土等22个元素量测定;第30部分:44个元素量测定。 本部分为GB/T14506的第22部分。 本部分代替GB/T14506.22—1993《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钒的测定》。 本部分与GB/T14506.22一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增加了警示、警告内容;将称取试料量和分取溶液改为列表表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
I GB/T14506.22—2010
本部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郑存江、张明杰、胡勇平、王苏明。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4506.22--1993。
Ⅱ GB/T14506.22—2010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2部分:钒量测定
警示一一使用本部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部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GB/T14506的本部分规定了硅酸盐岩石中钒量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硅酸盐岩石中钒量的测定,也适用于土喂和水系沉积物中钒量的测定。 测定范围:极谱法,10g/g~800μg/g的钒量。光度法,10μg/g2000μg/g的钒量。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4506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14506.1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吸附水量测定
3硫酸-苯羟乙酸-氟酸钾底液间接极谱法 3.1原理
钒(V)在微酸性的苯羟乙酸-氯酸钾溶液中,在加热情况下,能使苯羟乙酸分解成苯甲酸,本身被还原而生成的钒(IV)则被氯酸钾又氧化成钒(V)。钒不被消耗仅起催化作用。在控制加热时间条件下,生成物苯甲酸的扩散电流与钒浓度成正比。在示波极谱仪上,起始电位为0.70V,半波电位即导数波的峰电位约为一0.96V(对饱和甘汞电极)。测定苯甲酸的还原电流从而间接测定钒量。 3.2试剂
本部分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均使用分析纯试剂和符合GB/T6682的分析实验室用水。 3.2.1过氧化钠。 3.2.2无水乙醇。 3.2.3硫酸(1十1),优级纯。警告一不当的稀释易发生危险! 3.2.4 硫酸(1十9),优级纯。警告一一不当的稀释易发生危险! 3.2.5苯羟乙酸溶液(1十9)。 3.2.6 氯酸钾溶液(60g/L)。 3.2.7 钒标准浴液:
a) 钒标准溶液(100.0μg/mL):
称取0.1785g预先经120C烘干并已于干燥器中冷却的高纯五氧化二钒,置于150mL烧杯中,加人5mL氢氧化钠溶液(100g/L),溶解后,以硫酸(3.2.3)中和并过量5mL,用水移入 10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播匀,此溶液1mL含100.0μg钒;
b) 钒标准溶液(10.0μg/mL):
分取50.0mL钒标准溶液[3.2.7a),置于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
1 GB/T14506.22—2010
1mL含10.0μg钒, c)钒标准溶液(1.0μg/mL):
分取50.0mL钒标准溶液[3.2.7b)],置于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 1mL含1.0μg钒。
3.2.8酚酞乙醇溶液(5g/L):称取0.5g酚酞溶解于100mL无水乙醇(3.2.2)中。 3.3仪器
警告应按照极谱仪仪器使用规程,在有良好通风条件并经活性炭吸附处理汞的设施中进行操作,以避免汞对环境的污染。 3.3.1天平:三级,感量0.1mg。 3.3.2示波极谱仪。
参比电极:饱和甘汞电极。 3.4试样 3.4.1试样粒径应小于74μm。 3.4.2试样应在105℃预干燥2h~4h,置于于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3.4.3对易吸水的岩石,应取空气干燥试样,在称样的同时按GB/T14506.1进行吸附水量的测定,最终以干态计算结果。 3.5分析步骤 3.5.1测定数量
同一试料,一般应进行双份测定,或按一定比例进行双份测定。 3.5.2试料量
称取0.5g试料,精确至0.1mg。 注:钒量大于400μg/g时,称取0.2g试料。
3.5.3空白试验
随同试料进行两份空白试验,所用试剂取自同试剂瓶,加人同等的量。 3.5.4验证试验
随同试料分析同类型的标准物质。 3.5.5测定 3.5.5.1试料的分解
将试料(3.5.2)置于石墨埚中,加人3g过氧化钠(3.2.1),搅匀,再覆盖约1g过氧化钠(3.2.1),加盖,放入高温炉中,升温至700℃,保持10min,取出,稍冷。 3.5.5.2定容
将及盖置于200mL烧杯中,加入70mL沸水及0.5mL无水乙醇(3.2.2),盖上表面皿,立即置于小电炉上煮沸后移置于高温电热板上,保持沸腾状态约10min以赶尽过氧化氢(注意:防止跳溅),取下,用水吹洗表面Ⅲ,并洗出埚及盖,冷却后,用水移入1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澄清。 3.5.5.3分取溶液
分取5.0mL上层清液(或干过滤的滤液),置于25mL具塞比色管中,加人1滴酚酞指示剂(3.2.8),先用硫酸(3.2.3)中和,近终点时改用硫酸(3.2.4)中和至红色消失并过量0.5mL,冷却,加入5mL苯羟乙酸溶液(3.2.5)及2mL氯酸钾溶液(3.2.6),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人沸水浴中,在水浴微沸状态保持半小时(塞子冲开后,轻轻盖上,防止溶液蒸发),取出,在流水浴中冷却至室温。
注1:准确加入底液中各组分,浓度(包括由中和生成的硫酸钾)不同程度影响峰高。 注2:将试料与标准系列放置在同一座架上,连同座架放人沸水浴中,到时间后同时取出以确保加热时间→致,加
热时间的长短影响催化反应生成。
2 GB/T14506.22—2010
3.5.5.4校准溶液系列的配制
取0mL0.25mL、0.50mL、1.00mL、2.00mL、3.00mL、4.00mL、6.00mL、8.00mL、10.00mL 标准溶液[3.2.7c)],置于一系列25mL具塞比色管中,加人5.0mL空白试验溶液(3.5.3),以下手续按(3.5.5.3)分析步骤进行。 3.5.6极谱测定
将部分溶液倾人电解池中,在示波极谱仪上,起始电位为一0.70V,用导数部分或常规部分进行测定。同时进行校准溶液系列的极谱测定。 3.5.7校准曲线绘制
以钒量为横坐标,峰高为纵坐标,绘制校准曲线。从校准曲线上查得相应的钒量。 3.6结果计算
计算结果以质量分数w(V)计,数值以μg/g表示,按式(1)计算钒量:
w(V) =m,V
(1)
mV,
式中: mi- 从校准曲线上查得试料溶液的钒量,单位为微克(μg); V-——试料溶液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i-一分取试料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一试料量,单位为克(g)。
m
注:由于标准系列中已加人与试料相当量的试料空白溶液,故计算结果时不需再减相应的空白。 分析结果以.μg/gr.ug/g、ug/g表示。
3.7精密度
硫酸-苯羟乙酸-氟酸钾底液间接极谱法测定硅酸盐岩石中钒量结果的精密度见表1。
表1精密度
单位为微克每克再现性限R
重复性限r r=0.396mc.79
成 分
水平范围m 10.0~718
A
R=3.031+0.231m
注:本精密度数据是由7个实验室对10个水平的试料进行实验确定的。
4乙酸-乙酸钠-铜铁试剂底液极谱法 4.1原理
在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pH5),当有0.012%铜铁试剂存在时,钒产生灵敏的吸附催化电流。当用柠檬酸钠和氟化钾作干扰掩蔽剂时,方法有很好的适应性。在示波极谱仪上,峰电位约为一0.77V (对饱和甘汞电极),峰高与钒浓度呈线性关系,计算钒量。 4.2试剂 4.2.1过氧化钠。 4.2.2无水乙醇。 4.2.3盐酸(1+1)。 4.2.4氟化钾溶液(10g/L)。贮于塑料瓶中。 4.2.5柠檬酸钠溶液c(NasCH.O,·2HzO)=0.5mol/L:称取29.4g柠檬酸钠(NaaCHO, 2HzO),置于250mL烧杯中,加水溶解后,用水稀释至200mL,搅匀。 4.2.6乙酸[c(HAc)=1mol/L-乙酸钠c(NaAc)=2mol/L缓冲溶液(pH5):称取80g无水乙酸钠 [或136g含水乙酸钠(NaAc·3HO)],置于600mL烧杯中,加人30mL冰乙酸(pl.05g/mL),加水溶解后并稀释至500mL,搅匀。
3 GB/T14506.22—2010
4.2.7铜铁试剂(N-亚硝基苯眩铵)溶液(3g/L):在250mL烧杯中,加人120mL水,加热至60℃,在搅拌下加入片状铜铁试剂30g,使全部溶解,加入粉末状活性炭2g,搅拌10min~15min,用布氏漏斗过滤,将滤液冷却至15℃~20℃,再冷却至0℃并放置过夜,用4号抽滤析出的结晶,分别用 10mL无水乙醇(4.2.2)和10mL乙醚洗涤。即得白色或浅米黄色片状纯净的铜铁试剂,置于棕色磨口试剂瓶中,放一小包用滤纸包封的固体碳酸铵以防止氧化,密封后,置于阴凉处储存备用。
注:铜铁试剂为白色或浅米黄色片状结晶,随放置时间增加而颜色逐渐变深,甚至出现少量黑色小颗粒氧化物,不
利于微量钒的测定。
4.2.84 钒标准溶液:
a)钒标准溶液(100.0μg/mL):
称取0.1785g预先经120℃烘2h并已于干燥器中冷却的高纯五氧化二钒,置于150mL烧杯中,加入5mL氢氧化钠溶液(100g/L),溶解后,以盐酸(4.2.3)中和并过量5mL,用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1mL含100.0μg钒;
b)钒标准溶液(10.0μg/mL):
分取50.0mL钒标准溶液L4.2.8a)」,置于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浴液 1mL含10.0μg钒;
c) 钒标准溶液(10.0μg/mL):
分取50.0mL钒标准溶液[4.2.8b)],置于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 1mL含1.0μg钒。
4.2.9 2,4-二硝基酚(或甲基红)溶液(1g/L)。 4.3仪器
警告一一应按照极谱仪仪器使用规程,在有良好通风条件并经活性炭吸附处理汞的设施中进行操作,以避免汞对环境的污染。 4.3.1示波极谱仪,参比电极:饱和甘汞电极。 4.3.2天平:三级,感量0.1mg。 4.4试样 4.4.1试样粒径应小于74μm。 4.4.2试样应在105℃预干燥2h~4h,置于于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4.4.3对易吸水的岩石,应取空气干燥试样,在称样的同时按GB/T14506.1进行吸附水量的测定,最终以干态计算结果。 4.5分析步骤 4.5.1测定数量
同一试料,一般应进行双份测定,或按一定比例进行双份测定。 4.5.2试料量
称取0.5g试料,精确至0.1mg。 注:钒含量大于400μg/g时,称取0.2g试料。
4.5.3空白试验
随同试料进行两份空白试验,所用试剂应取自同一试剂瓶,加入同等的量。 4.5.4验证试验
随同试料分析同类型的标准物质。 4.5.5测定 4.5.5.1试料的分解
将试料(4.5.2)置于石墨中,加人3g过氧化钠(4.2.1),搅匀,再覆盖约1g过氧化钠(4.2.1),加盖,放人高温炉中,升温至700℃,保持10min,取出,稍冷却。 4 GB/T14506.22--2010
4.5.5.2定容
将埚及盖置于200mL烧杯中,加入70mL沸水及0.5mL无水乙醇(4.2.2),盖上表面血,立即置于小电炉上煮沸后移至高温电热板上,保持沸腾状态约10min以赶尽过氧化氢(注意:防止跳溅),取下,用水吹洗表面皿,并洗出及盖,冷却后,用水移入1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澄清。 4.5.5.3分取溶液
分取5.0mL上层清液(或于过滤的滤液),置于25mL容量瓶中,加入1滴2,4-二硝基酚(或甲基红)指示剂(4.2.9)、1mL氟化钾溶液(4.2.4)及2mL柠檬酸钠溶液(4.2.5),用盐酸(4.2.3)中和至溶液变色,冷却,加入2.5m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4.2.6)及1mL铜铁试剂溶液(4.2.7),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注:准确加入底液中各组分,浓度(包括由中和生成的氟化钠)不同程度地影响钒的蜂高。 4.5.5.4校准溶液系列的配制
取0mL、0.25mL.0.50mL、1.00mL、2.00mL.3.00mL、4.00mL.6.00mL、8.00mL、10.00mL钒标准溶液[4.2.8c)],置于一系列25mL容量瓶中,加入5.0mL空白试验溶液(4.5.3),以下按(4.5.5.3) 分析步骤进行。 4.5.6极谱测定
将部分溶液倾人电解池中,用示波极谱仪。导数部分进行测定,起始电位为一0.60V,同时进行校准曲线的极谱测定。 4.5.7校准曲线绘制
以钒量为横坐标,峰高为纵坐标,绘制校准曲线。从校准曲线上查得相应的钒量。 4.6结果计算
计算结果以质量分数w(V)计,数值以uμg/g表示,按式(2)计算钒量:
w(V) =m,y
***(2)
mV,
式中: m1---从校准曲线上查得试料溶液的钒量,单位为微克(μg); Vi一一分取试料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一试料溶液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 m一一试料量,单位为克(g)。 注:由于标准系列中已加人与试料相当量的试料空白溶液,计算结果时不再减相应的空白。 分析结果以.μg/g、.ug/g、zμg/g表示。
4.7精密度
乙酸-乙酸钠-铜铁试剂底液极谱法测定硅酸盐岩石中钒量结果的精密度见表2。
单位为微克每克再现性限R R=0.443mo.88
表2精密度
重复性限r r=0.176mo.95
成 分 V
水平范围m 21.5~762
注:本精密度数据是由7个实验室对9个水平的试料进行实验确定的。
52-[(5-澳-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光度法 5.1原理
试样用过氧化钠碱熔分解,水提取,干过滤,吸取部分滤液,在pH1.0~pH2.5的磷酸介质中,钒与过氧化氢-2-[(5-漠-2-吡啶-偶氮)]-5-二乙氮基苯酚(5-Br-PADAP)生成1:1:1的红色三元络合物,在
5
上一章:GB/T 14506.21-2010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1部分:镍和钴量测定 下一章:GB/T 14506.23-2010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3部分:铬量测定

相关文章

GB/T 14506.29-2010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9部分:稀土等22个元素量测定 GB/T 14506.12-2010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12部分:氟量测定 GB/T 14506.5-2010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5部分:总铁量测定 GB/T 14506.15-2010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15部分:锂量测定 GB/T 14506.16-2010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16部分:铷量测定 GB/T 14506.17-2010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17部分:锶量测定 GB/T 14506.20-2010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0部分:锌量测定 GB/T 14506.19-2010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19部分:铅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