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JB/T 14303-2022 闪光灯无线引闪器

JB/T 14303-2022 闪光灯无线引闪器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04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04 15:23:38



相关搜索: jb 无线 闪光灯 14303

内容简介

JB/T 14303-2022 闪光灯无线引闪器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4303—2022
闪光灯无线引闪器 Flash wireless trigger device
2022-04-08发布
2022-10-01实施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I
4.1 外观. 4.2 无线电频率 4.3 多频道. 4.4 有效触发距离.. 4.5 响应时间. 4.6 误触发. 4.7 漏触发. 4.8 发射器接口. 4.9 发射器接口电压.. 4.10 接收器接口. 4.11 发射器电池容量 4.12 环境适应性 4.13 耐久性. 5试验方法 5.1 试验条件 5.2 外观.. 5.3 无线电频率 5.4 多频道 5.5 有效触发距离 5.6 响应时间. 5.7 误触发. 5.8 漏触发. 5.9 发射器接口.. 5.10 发射器接口电压 5.11 接收器接口. 5.12 发射器电池容量 5.13 环境适应性 5.14 耐久性 6标志、1 包装、运输和贮存
3
3
L
+*+***-4
L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照相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省现代影像科学技术研究院、杭州照相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福州柏灵影像
器材有限公司、桂林智神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普利生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清宇、葛世清、詹小洪、韦师、侯锋。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闪光灯无线引闪器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闪光灯无线引闪器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摄影用闪光灯无线引闪器的制造。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1E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10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 GB/T13964照相机械术语 GB/T13988一1992照相用电子闪光装置与同步线的连接件型式与尺寸 GB/T14618 视距微波接力通信系统与空间无线电通信系统共用频率的技术要求 GB/T16611 无线数据传输收发信机通用规范 JB/T8249.3 照相机通用要求第3部分:快线接头及快线座 JB/T8249.4 照相机通用要求第4部分:附件插座 JB/T14302照相机械包装、运输、贮存条件及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1396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闪光灯无线引闪器flashwireless triggerdevice 包含发射器和接收器、以无线遥控触发外部闪光灯闪光的一种装置。
3.2
多频道 multi-channel 闪光灯无线引闪器的发射器和接收器遥控频道数多于一个。
3.3
有效触发距离 remotetriggerdistance 接收器接收到发射器发出的信号,有效触发相连接的闪光灯闪光的最大距离,单位为米(m)。
3.4
响应时间reaction time 闪光灯无线引闪器的发射器发出信号到接收器触发闪光灯闪光的时间间隔。 3.6
漏触发lostflash 发射器发出触发信号时,接收器未引发闪光灯闪光的现象。
3.7
发射器接口emitterinterface 发射器与照相机之间连接的热靴插头或者同步线插头。
3.8
发射器接口电压emitterinterfacevoltage 发射器与照相机连接端口的电压。
3.9
接收器接口receiverinterface 接收器与闪光灯相连接的插头插座。
3.10
发射器电池持久力batteryendurance of thetransmitter 发射器电池连续引闪闪光灯闪光的次数。
4技术要求
4.1外观
外壳应整洁,无毛刺、裂缝、划伤和变形:金属零部件表面不应有锈蚀 4.2无线电频率
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接收的无线电频率应在使用说明书中标识,且应符合GB/T14618和GB/T 16611的规定。 4.3多频道
闪光灯无线引闪器多频道的频道应标识分明,发射器和接收器的频道相对应。 4.4有效触发距离 4.4.1闪光灯无线引闪器的标称有效触发距离不应小于10m。 4.4.2有效触发距离实测值不应小于标称值的90% 4.5响应时间
闪光灯无线引闪器引发闪光灯闪光时,响应时间不应大于1ms 4.6误触发
闪光灯无线引闪器的发射器与接收器处于同一工作频道,在无干扰信号的状态下,未发出引闪信号,接收器相连接的闪光灯(非自身问题)在15min内不应发生闪光现象。 4.7漏触发 收器相连接的闪光灯的漏闪率不应大于3%o。 4.8发射器接口 4.8.1发射器应有与照相机连接的热靴插头或同步线插头。 4.8.2发射器与照相机连接的热靴插头应接触良好,其规格应符合JB/T8249.4的要求。 4.8.3发射器与照相机连接的同步线插头应接触良好,其规格应符合GB/T13988一1992中2.3的要求。 4.9发射器接口电压
发射器与照相机连接的接口触点的电压不应大于5.5V。 4.10接收器接口 4.10.1接收器应有与闪光灯连接的接口。 4.10.2接收器与闪光灯连接的插头应接触良好,其规格应符合JB/T8249.3的要求。 4.11发射器电池持久力
发射器电池持久力应保证发射器电池连续引闪闪光灯闪光的次数不小于标称值。 4.12环境适应性 4.12.1温度适应性
闪光灯无线引闪器在0℃~40℃温度范围内应工作正常。 4.12.2振动适应性
闪光灯无线引闪器带小包装,经过频率为10Hz~5.5Hz、振幅为1mm、持续时间为25min的振动试验后应能正常工作。 4.13耐久性
闪光灯无线引闪器耐久性不应小于10000次。
5试验方法
5.1试验条件
如果未标明特殊要求,所有试验均在下述条件下进行:环境温度为0℃~40℃;环境相对湿度为45%~90%;系统供电电压为AC(1土10%)220V;频
率为(1±10%)50Hz。 5.2外观
在3001x~8001x照度下目视检查。 5.3无线电频率
使用频率计测试。 5.4多频道
直接使用闪光灯无线引闪器对各频道进行测试。 5.5有效触发距离
根据使用说明书标称的距离进行测试。 5.6响应时间
用专用的闪光灯同步测试仪测试。 5.7误触发
在90%的标称有效触发距离处,把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与照相机和闪光灯连接,闪光灯处于待机工作状态,发射器不发出任何信号,观察15min内闪光装置是否会自行闪光。 5.8漏触发
在90%的标称有效触发距离处,把接收器连接在闪光灯上,闪光灯处于待机工作状态,发射器连接在电子闪光灯寿命及漏闪测试仪上,自动测试1000次,记录漏闪次数。 5.9发射器接口
通过插拔接口,实测工作状态。 5.10发射器接口电压
用万用表直接测量发射器与照相机连接的接口触点电压。 5.11接收器接口
通过插拔接口,实测工作状态。 5.12发射器电池持久力
将发射器安置在电子闪光灯寿命及漏闪测试仪上,测量发射器电池连续引闪闪光灯的次数。 5.13环境适应性 5.13.1温度适应性
高低温试验按GB/T2423.1和GB/T2423.2规定的方法进行。 5.13.2振动适应性
振动试验按GB/T2423.10规定的方法进行。 5.14耐久性
将发射器安置在闪光灯耐久性及漏闪测试仪上,接收器连接在闪光灯上。闪光灯每间隔5s闪光一次或者按产品企业标准规定的间隔时间,连续闪光10000次。试验完毕后记录试验结果。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6
6.1 产品应有名称或型号、制造厂名称或注册商标及电源性质的标志。 6.2 产品的外包装应有制造厂名称、产品名称、产品型号等标志 6.3 包装、运输和贮存应符合JB/T14302的规定。
上一章:JB/T 14302-2022 照相机械包装、运输、贮存条件及试验方法 下一章:JB/T 14402-2022 上下料桁架机器人

相关文章

JB/T 7474.1-2016 自动照相机技术条件第1部分∶ 内藏闪光灯 JB/T 7474.1-2016 自动照相机技术条件 第1部分:内藏闪光灯 JB/T 13464-2018 无损检测 闪光灯激励红外热像法 蜂窝夹层结构检测 JB/T 12707-2016 道路监控电子闪光装置 JB/T 5196-2014 摄影闪光曝光表 JB/T 11191-2011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荧光灯 JB/T 11189-2011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投光灯 JB/T 8249.5-2016 照相机通用要求第5部分∶闪光插头及插座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