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42594-2023 承压设备介质危害分类导则

GB/T 42594-2023 承压设备介质危害分类导则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3.77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28 14:14:32



推荐标签: 设备 分类 介质 承压 承压 42594

内容简介

GB/T 42594-2023 承压设备介质危害分类导则 ICS23.020.10 CCS J 7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2594—2023
承压设备介质危害分类导则
Guidelines for classification on hazard of medium in pressure equipment
2023-05-23实施
2023-05-23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2594—2023
目 次
前言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总体要求 5 毒性介质 6 爆炸性介质
4
1
易燃介质 8 自反应介质·
7
11
12
自燃介质, 10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介质 11 氧化性介质 12 有机过氧化物 13 加压气体 14 金属腐蚀性介质 15 介质和材料的相容性附录A(规范性) 常见介质危害分类,附录B(资料性) 需要进行温度控制的常见介质
9
13
14
14
15 17
17
17 19 233 GB/T 42594—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2)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一重集团大连核电石化有限公司、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 中特检验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军、邵珊珊、寿比南、贾国栋、徐锋、段瑞、赵栓柱、谢国山、黄正林、轩福贞、 郭雪华、周杨、杨锋、赵斌、王建林、刘小辉、周凤革、赵明、郭璟倩、康昊源、程四祥、郭培杰。
I GB/T 42594—2023
引言
承压设备使用或存储的介质危害分类是承压设备分类分级、安全保障的基础,尽可能从设备设计、 选材、制造、使用管理等方面降低风险或使风险减少到最小,避免或减少失效、事故等发生造成的损失。
本文件是结合技术发展情况、现有介质和材料特性及要求等编写的,目的是统一承压设备介质主要
危害分类判据和原则要求,但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考虑了可能的特殊情况和要求。本文件没有必要、 也不可能囊括所有的危害分类判据和原则,在满足法规所规定的基本安全要求前提下,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如本文件纳人考虑的介质危害主要针对陆上使用的承压设备,对于海洋平台、近海或湖泊以及船上使用的承压设备,还存在介质的环境危害问题。
本文件未规定试验方法,也不限制实际介质危害分类分析中采用更先进的试验方法,采用不同的试
验数据根据本文件进行危害分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建议重点关注数据的来源和可靠性。为了对某种介质的危害进行更可靠和符合实际的评估,使用者的上级主管部门可酌情决定省略某些试验、改变试验细节,或另外增加试验项目。
本文件既不要求也不禁止使用者使用各类数据库,数据库中数据来源的可靠性、数据的准确性、所选用数据对判据的适应性等,对承压设备介质危害分类结果有重要的影响。 GB/T42594—2023
承压设备介质危害分类导则
1范围
1.1本文件规定了承压设备使用或存储的介质危害分类原则和要求。 1.2本文件适用于固定式压力容器和工业管道中使用或储存的介质危害分类,包括原料、成品、半成品、中间体、反应体、反应副产物和杂质等,移动式压力容器和气瓶中使用或储存介质的危害分类可以参考采用。本文件可用于承压设备设计制造(包括基于风险的设计)、风险评估、检验检测、完整性管理等工作中的介质危害分类分析,以及介质和材料的相容性分析。 1.3本文件不适用于流体机械中受压器室(如泵壳、压缩机壳、涡轮机壳、液压缸体、气压缸体等)、核能装置中承压设备使用或储存的介质危害分类。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0579承压设备损伤模式识别 GB/T31481深冷容器用材料与气体的相容性判定导则 GBZ23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ISO2592石油及相关产品闪点和燃点的测定克利夫兰散口杯法(Petroleumandrelated
products Determination of flash and fire points Cleveland open cup method)
ISO10156气瓶气体和气体混合物气瓶阀口选择用潜在燃烧性和氧化能力的测定(Gascyl indersGases and gas mixturesDetermination of fire potential and oxidizing ability for the selec tion of cylinder valve outlets)
ISO11114(所有部分)气瓶气瓶和阀门与气体的相容性(Gascylinders一Compatibilityof cylinder and valve materials with gas contents)
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loballyharmonizedsystemofclassificationandlabel ling of chemicals,GHS)
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Recommendationsonthetransportofdangerousgoods)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试验和标准手册》(Recommendationsonthetransportof
dangerous goods Manual of the tests and criteria)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介质 medium 以流体或流体形态在承压设备中出现的化学物质。
1 GB/T42594—2023
3.2
介质危害hazardofmedium 承压设备服役过程中介质(3.1)的物理、化学变化造成设备设施损害,或因泄漏致使介质(3.1)与人
体接触造成伤害,或造成火灾、爆炸和环境危害。 3.3
毒性 主toxicity 接触毒物后导致人体健康受损和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能力。 注:用于表示毒物计量与人体反应之间的关系。
3.4
爆炸 explosion 物质发生迅速的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通过气体的急剧膨胀对周围做机械功的现象,通常同时伴随
有强烈放热、发光和声响等效应。 3.5
沸点 boilingpoint 液体的饱和蒸气与外界压力相等时的液体温度。 注:当外界压力为大气压力(101.3kPa)时,对应的液体沸点被称为标准沸点。第一个气泡出现的温度,被称为初始
沸点。
3.6
闪点flashingpoint 可燃液体表面上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接触能够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注:液体闪点的测定分开杯(O.C)和闭杯(C.C)两种。
3.7
燃点 ignitionpoint 可燃液体表面上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接触能够产生火焰并能持续5s时的温度。 注:液体的燃点略高于闪点。
3.8
燃烧 combustion 物质相互化合而发生光和热的过程,一般指可燃物与氧气作用产生放热反应并伴随有火焰、发光和
发烟的现象。 3.9
浓度 concentration 用于表示混合物的组成,定义为混合物中某一物质的量除以混合物的量。特别指溶液中溶质所占
的量,也用于表示混合气体的组成。
注:相同单位时常用百分数表示。 3.10
介质和材料的相容性 compatibility of material withmedium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介质(3.1)与所接触的承压设备建造材料的适应性,需考虑介质(3.1)和材料
之间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物理效应及介质(3.1)对材料性能、承压设备安全性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介质与材料接触时,金属材料抵抗腐蚀、开裂、材质劣化、机械损伤等的能力,或非金属材料抵抗激烈反应、质量损失、吸收气体或液体导致膨胀、机械性能变化等的能力。
2 GB/T42594—2023
3.11
渗透性 permeability 介质(3.1)在不破坏设备及密封结构的情况下,能扩散到大气中的能力。 注:小分子气体和低黏度、低表面张力、挥发性强的液体等均具有渗透性。
3.12
室息性 asphyxiating 介质(3.1)能稀释或取代空气中氧气,使氧的相对含量降低,或者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化学作
用,使氧的运送和组织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造成全身组织缺氧,引起严重中毒表现的特性 3.13
临界温度 criticaltemperature 在高于该温度时,无论压缩程度如何,气体都不能被液化的温度,
3.14
聚合物质 polymerizing substance 不添加稳定剂的情况下,能发生强烈放热反应,生成较大分子或形成聚合物的物质。
3.15
致癌物 carcinogen 可导致癌症或增加癌症发病率的物质或混合物注:在动物实验性研究中诱发良性和恶性肿瘤的物质和混合物,也被认为是假定的或可疑的人类致癌物,除非有确
凿证据显示肿瘤形成机制与人类无关。
3.16
气溶胶 aerosols 固体或液体微粒稳定地悬浮于气体介质(3.1)中形成的分散体系。 注:本文件特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经配有释放装置的喷雾器(不可重新灌装的压力容器)喷射出来形成
的气溶胶,可能形成悬浮的固态或液态微粒,或形成泡沫、膏剂或粉末,或者以液态或气态形式出现。
3.17
自加速分解温度 self-accelerating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SADT 介质(3.1)在承压设备中发生自加速分解的最低温度。
3.18
粉尘 dust 悬浮在气体中(通常是空气)的物质或混合物的固态粒子。
3.19
烟雾 mist 悬浮在气体中(通常是空气)的物质或混合物的液滴。
3.20
蒸气 vapour 物质或混合物从其液体或固体状态释放出来的气体形态。
3.21
急性毒性 acutetoxicity 经口或经皮肤给予物质的单次剂量或在24h内给予的多次剂量,或者4h的吸人接触发生的急性
有害影响。
3 GB/T42594—2023
3.22
半数致死剂量medianlethaldose;LDs 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途径,物质一次使用,造成一组试验动物半数死亡所需最小剂量。
3.23
半数致死浓度 medianlethal concentration;LCso 物质在空气中或水中造成一组试验动物半数死亡的浓度。
3.24
协同效应 synergyeffects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相加或调配在一起,所产生的作用大于各种组分单独应用时作用的总和。
3.25
架桥原则 bridging principle 用已知的混合物各成分分类试验数据来推测无试验数据的混合物整体危害分类的原则。
4总体要求
4.1一般要求
4.1.1承压设备中使用或储存的介质按其固有危害分为毒性介质、爆炸性介质、易燃介质、自反应介质、自燃介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介质、氧化性介质、有机过氧化物、加压气体、金属腐蚀性介质等 4.1.2除了介质的固有危害,在承压设备的设计制造和服役过程中,还应结合服役环境,进行介质和材料的相容性分析。 4.1.3介质的各种危害应分别予以分析和确定,不考虑相互替代和叠加效应。 4.1.4承压设备中使用或储存的介质危害类别应根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或相应分类试验结果进行判定。分类试验应按照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试验和标准手册》进行。若介质的物理形态不同于试验时的形态,且这种差异可能实质性地改变其分类试验结果时,应以该介质的新形态进行试验。 4.1.5承压设备介质危害分析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a)介质在设备开停车和操作工况下的特性。 b) 高温、深冷、室息性、毒性介质的渗透性等特性。 c) 所有特殊情况下可能发生的相态变化、化学反应、次生反应及其产物等可能产生的危害,如燃
烧和/或大量放热,散发出可燃、毒性或室息性气体,形成腐蚀性物质、不稳定物质,危险的压力上升等。对于爆炸、氧化性等物理危害,可以通过稀释或混人某一混合物或物品、包装或其他因素而改变。
4.1.6承压设备常见介质主要危害类别或等级按附录A确定。当承压设备设计或使用单位对某介质有长期使用和管理经验时,经设计单位技术负责人同意,使用单位技术负责人确认,可以调整该介质的危害类别。如有关国家标准规范中对介质危害分类要求比本文件更严格,应执行有关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4.1.7对于本文件未覆盖的介质危害分类,如气溶胶、自热介质、除急性毒性以外的健康危害(皮肤腐蚀/刺激、严重眼损伤/眼刺激、呼吸道或皮肤致敏、生殖细胞致突变、致癌性、生殖毒性、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吸人危害)、环境危害等,可以接照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或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确定其危害分类。
4
上一章:GB/T 42605-2023 移动式压力容器修理导则 下一章:GB/T 18169-2023 碰碰车类游乐设施通用技术条件

相关文章

GB/T 36700.8-2018 化学品水生环境危害分类指导第8部分∶金属和金属化合物在水介质中的转化/溶解指导 GB/T 36700.8-2018 化学品 水生环境危害分类指导 第8部分:金属和金属化合物在水介质中的转化 溶解指导 HG/T 20660-2017 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标准 GB/T 38109-2019 承压设备安全附件及仪表应用导则 GB/T 38109-2019 承压设备安全附件及仪表应用导则 DB21/T 2522-2015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技术导则 GB/T 26610.1-2022 承压设备系统基于风险的检验实施导则 第1部分:基本要求和实施程序 GB/T 26610.2-2022 承压设备系统基于风险的检验实施导则 第2部分:基于风险的检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