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JJF1644—2017
临床酶学标准物质的研制
The Production of Reference Materials for Clinical Enzymology
2017-12-26实施
2017-09-26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JJF1644—2017
临床酶学标准物质的研制 The Production ofReferenceMaterialsfor
JJF 1644—2017
Clinical Enzymology
归口单位:全国标准物质计量技术委员会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
北京航天总医院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参加起草单位: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本规范委托全国标准物质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JJF1644—2017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吕京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 陈宝荣(北京航天总医院)武利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参加起草人:
王惠民(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张传宝(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孙慧颖(北京航天总医院)史光华(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
JJF1644—2017
目 录
引言
(IⅡ) (1 ) (1) (1) (1) (1) (2) (2) (2) (2) (2) (2) (2) (3) (3) (3) (3) (4) (4) (4) (4) (4) (4) (5) (5) (5) (5) (6) (6) (6) (6) (6) (6) (6) (7) I
范围… 2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3.1 酶· 3.2 酶活性· 3.3酶活力单位 3.4酶的催化活性浓度. 4 研制策划 4.1需求及预期性能要求 4.2研制的可行性评估.· 5 制备 5.1原料要求…. 5.2制备要求 6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估 6.1均匀性评估…· 6.2稳定性评估 7互换性评估 7. 1 评估原则· 7.2 评估方法· 8定值. 8. 1 定值原则 8.2 定值方案设计. 8.3 质量控制· 8. 4 数据评估: 8. 5 协作定值报告 8.6 标准物质的赋值和不确定度评定: 9研制报告和证书 9. 1 研制报告 9. 2 证书...... 10 包装、贮存及维护 10.1 包装及标签 10.2 贮存 10.3 维护附录A临床酶学标准物质互换性评估示例
JJF1644—2017
引言
临床酶学标准物质(以下简称酶标准物质)作为酶活性测量量值溯源与传递的载体广泛应用于医学检验活动,标准物质的质量对于确保上述活动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范的主要目的是规范酶标准物质的研制过程,为医学检验等活动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标准物质。
JJF1343《标准物质定值的通用原则及统计学原理》为酶标准物质的研制提供了通用指导原则。本规范在参考GB/T21919《检验医学参考测量实验室的要求》、WS/T419 《参考物质中酶活性浓度的赋值》、WS/T356《基质效应与互通性评估指南》、 CLSIEP3O-A《医学检验用标准物质互换性的特性值和条件》、CLSIEP14-A3《处理过样品的互换性评估》等国内外规范性技术文件的基础上,对JJF1343应用于酶标准物质研制进行了说明和细化。“ReferenceMaterial(RM)”对应的中文包括“标准物质”、“参考物质”或“标准样品”,本规范中统一使用“标准物质”。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ⅡI
JJF1644—2017
临床酶学标准物质的研制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临床酶学标准物质(以下简称酶标准物质)的研制策划、制备、均匀性评估、稳定性评估、互换性评估、定值、不确定度评定、研制报告和证书、包装和贮存等要求,适用于指导临床酶学一级、二级有证标准物质的研制,也可为其他类型标准物质和临床酶学测量质量控制样品的研制提供参考
25 引用文件
JJF100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JJF1005 标准物质常用术语和定义 JJF1265 生物计量术语及定义 JJF1343 标准物质定值的通用原则及统计学原理 JJF1059.1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 JJF1186标准物质认定证书和标签内容编写规则 JJF1218标准物质研制报告编写规则 GB/T19703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源性样品中量的测量参考物质的说明
(ISO15194,IDT)
WS/T419一2013参考物质中酶活性浓度的赋值 WS/T356一2011基质效应与互通性评估指南 CLSIEP30-A医学检验用可互换标准物质的定值与鉴定(Characterizationand
qualification of commutablereferencematerials forlaboratorymedicine)
CLSIEP14-A3加工后样品的互换性评估(Evaluationofcommutabilityofpro cessed samples)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3术语和定义
JJF100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05《标准物质常用术语和定义》、 JJF1265《生物计量术语及定义》中规定的术语及以下术语适用于本规范。 3.1酶enzyme
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RNA或其复合体。[JJF12654.8] 注:通过人工合成所谓人工酶也具有与酶类似的催化活性,包括人工合成的DNA
等生物大分子。
3.2酶活性enzymaticactivity
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能力。可用酶活力单位表示。[JJF12654.9]
1
JJF1644—2017
3.3酶活力单位unitofenzymaticactivity
用于建立酶活性测量量制,是酶活性大小的度量单位,用国际单位IU(或U)或国际单位制(SI)中katal表示。
注1:国际单位指在规定的条件下,1min催化转化1umol底物的酶量,用IU
(或U)表示,1IU=1umol/min。在医学检验领域,酶活力单位习惯用IU (或U)表示。
注2:katal单位指在规定条件下,1s催化转化1mol底物的酶量,1katal=
1mol/s,1katal=6X1o?IU。
3.4酶的催化活性浓度enzymaticcatalyticactivityconcentration
简称:酶活性浓度(enzymaticactivityconcentration)以单位体积样品中的酶活力单位表示,通过测定酶促反应过程中单位时间内底物的
减少量或产物的生成量,即测定酶促反应的速率来获得。
4研制策划
4.1需求及预期性能要求 4.1.1标准物质研制者应承担研制项目的策划和管理、特性值及其不确定度的赋予、 特性值的认定和报批,不能分包。 4.1.2应根据临床诊断利用频率、临床诊断价值、标准物质的预期用途确定标准物质研制品种、类型及制备规模。 4.1.3标准物质特性值的量值范围和不确定度、基体、互换性、均匀性、稳定性、有效期、安全性等,应满足用于医学检验常规测量方法校准、参考测量方法或常规测量方法正确度验证、测量质量控制的要求,一般应包含不同浓度水平的标准物质以满足临床诊断需求。 4.2研制的可行性评估 4.2.1应了解与标准物质研制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评估所需要的资源和参与方的职责、 能力等。 4.2.2应评估用于研制酶标准物质的材料的来源和特性是否满足要求。 4.2.3应评估保证酶标准物质计量学溯源性的参考测量程序的可获得性和计量学等级。 4.2.4 应评估保证酶标准物质均匀性、稳定性、互换性等技术的可获得性和确认方法。 4.2.5应评估酶标准物质定值实验室的数量、质量和能力等是否满足要求。 4.2.6应评估拟研制的酶标准物质的特性值和浓度水平等是否可满足用户需求。
5制备 5.1原料要求 5.1.1酶标准物质的原料可来源于人或动物的组织器官、血清,也可来源于基因工程重组蛋白。用于制备酶标准物质的原料来源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安全要求和伦理学要求。 5.1.2应了解所用材料的适用性、潜在的生物危险因子等信息,需要时,采取相应的 2
JJF1644—2017
处理措施 5.1.3直接从人体采集的材料用于酶标准物质制备时,应符合伦理学规范,保护个人隐私,需要时应签署知情同意书。 5.1.4利用动物材料制备酶标准物质时,应保证动物来源清楚,使用野生动物或保护动物应得到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 5.1.5采用微生物或基因工程材料时,所有活动应符合国家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5.2制备要求 5.2.1酶标准物质的制备场所、设施设备、人员防护、废物处理等应满足相应安全防护级别的要求,一般应达到生物安全二级防护水平。 5.2.2制备的酶标准物质应与实际分析样品尽可能保持一致,适用时可采用人工材料。 制备工艺包括萃取、提纯或基因工程方法等。 5.2.3应考虑采用适当的工艺措施保证酶标准物质的稳定性和均匀性等,应尽量避免污染及防止待测特性值发生变化。 5.2.4应保证酶标准物质的安全性符合国家对生物安全的要求和用户在通常条件下使用的要求,需要时,应明确说明在使用时的防护要求和废物处置要求。
6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估
6.1均匀性评估 6.1.1JJF1343对标准物质均匀性评估的要求适用于酶标准物质。 6.1.2应根据酶标准物质的类型、制备工艺、制备量、预期用途、使用方式等制定均匀性评估方案。均匀性评估方案和稳定性评估方案宜同步设计。 6.1.3应在标准物质分装成最小包装单元后采用随机抽样或分层随机的原则进行均匀性评估,应以统计学为依据规定足够大的抽样量 6.1.4宜采用常规测量方法进行均匀性评估,测量次数、测量顺序、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应符合统计学原则。应考虑采用不同测量方法进行均句性评估所得结果的差异。 需要时,应在证书使用说明中描述。 6.1.5某些制备、分装等工艺可能影响酶标准物质的均匀性,如冻干样品可能存在干燥程度不同的问题等,应通过方案设计与优化尽量避免或降低其影响。 6.1.6当同一标准物质含有多个被测量时,每个被测量的最小取样量可能不同,需要基于实验数据或经验确定。如果仅对代表性被测量进行均匀性评估时,应通过文献、随后的定值及稳定性评估获得有关其他被测量均匀性及最小取样量的证据, 6.1.7应评估单元内、单元间、测量程序等引起的结果分散性,利用统计方法综合判断其对标准物质预期用途的影响程度。 6.2稳定性评估 6.2.1JJF1343对标准物质稳定性评估的要求适用于酶标准物质。 6.2.2应对酶标准物质的运输稳定性、并瓶后的稳定性、长期稳定性进行评估,明确相应的环境条件、贮存和使用要求及稳定时间。 6.2.3宜采用常规测量方法进行稳定性评估,评估方案应考虑实际检验工作的需要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