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27.200 J73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4063—2022
高温热泵用全封闭涡旋式制冷剂压缩机
Hermetic scroll refrigerant compressors for high temperature heat pump
2022-04-08发布
2022-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4063—2022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参数. 4.1设计和使用条件 4.2名义工况. 5技术要求 5.1一般要求. 5.2安全要求... 5.3性能要求. 6试验方法 6.1试验的一般要求 6.2各项目试验方法 7检验规则... 7.1出厂检验. 7.2抽样检验. 7.3型式检验.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标志 8.2 包装.. 8.3 运输和贮存.
-
6
10 10
图1推荐的压缩机内部清洗装置图2残余水分含量试验装置图3推荐的代用制冷系统图4振动试验装置(典型)图5起动性能试验装置图6 防火警示标志符号示例。
表1 设计和使用条件表2 名义工况. 表3 性能要求.. 表4内部杂质含量.. 表5 残余水分含量. 表6 起动耐久性能试验。 表7 检验项目表8 抽样台数
-
JB/T14063—202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8)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苏州英华特涡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通用环境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文茂华、朱华平、王汝金、胡余生、胡继孙、许敬德、孙令群、陆磊。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I
JB/T14063—2022
高温热泵用全封闭涡旋式制冷剂压缩机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温热泵用全封闭涡旋式制冷剂压缩机(以下简称压缩机)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最高冷凝温度不低于70℃的压缩机。 本标准不适用于制冷剂为R744的压缩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4706.17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电动机-压缩机的特殊要求 GB4706.32一2012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热泵、空调器和除湿机的特殊要求 GB/T 5773 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 GB/T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 9237 制冷系统及热泵安全与环境要求 GB/T 13306 标牌 GB/T18429—2018 全封闭涡旋式制冷剂压缩机 GB/T 19410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 GB/T34619 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容积流量试验方法 JB/T4330—1999制冷和空调设备噪声的测定 JB/T7249 制冷设备术语
3术语和定义
JB/T7249和GB/T18429一201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温热泵用全封闭涡旋式制冷剂压缩机 hermetic scroll refrigerant compressor for high temperature heatpump
最高冷凝温度不低于70℃的全封闭涡旋式制冷剂压缩机。
4基本参数
4.1 设计和使用条件
压缩机设计和使用条件见表1。
1
JB/T14063—2022
表1 设计和使用条件
单位为摄氏度
类型高冷凝温度型超高冷凝温度型
吸气饱和(蒸发)温度
排气饱和(冷凝)温度
15~25 15~25
30~78 30~90
4.2 名义工况
压缩机的名义工况见表2。
表2名义工况
吸气饱和(蒸发)温度 排气饱和(冷凝)温度 吸气温度 过冷度 环境温度
类型高冷凝温度型超高冷凝温度型
°℃ 10 10
℃ 75 85
℃ 20 20
K 10 10
℃ 35 35
对于配用经济器的压缩机,经济器补气回路膨胀前过冷度为5K;同时,制造商应提供经济器补气回路出口制冷剂气体的压力、温度。
5技术要求 5.1一般要求 5.1.1压缩机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或用户和制造商的协议)制造。 5.1.2压缩机通常应按设计要求和规定的注油量注入冷冻机油。 5.1.3压缩机壳体表面涂漆应均匀光滑,无漏涂、划痕、锈斑等缺陷。 5.2安全要求
压缩机的安全要求应符合GB/T9237和GB4706.17的规定。 5.3性能要求 5.3.1 气密性
压缩机的气密性应满足以下要求:
当检漏介质为干燥、洁净的空气或氮气时,压缩机壳体(含被焊接在壳体上的零件)各部位应无渗漏;当检漏介质为氨气时,压缩机壳体(含被焊接在壳体上的零件)用真空氨检漏仪进行检测时应无泄漏。
5.3.2 容积流量
压缩机的实测容积流量应符合制造商的设计要求。 5.3.3制热量、输入功率及制热性能系数
压缩机的制热量、输入功率和制热性能系数的实测值与明示值的比值应满足表3的要求。
2
JB/T140632022
表3 3性能要求
类型高冷凝温度型超高冷凝温度型
制热量 ≥95.0% ≥92.5%
输入功率 ≤105.0% ≤107.5%
制热性能系数 ≥95.0% ≥92.5%
5.3.4内部杂质含量
压缩机的实测内部杂质含量应满足表4的要求。
表4 内部杂质含量 >2.2~4.5
额定功率范围kW 内部杂质含量 mg 额定功率范围kW 内部杂质含量 mg 5.3.5残余水分含量
≤2.2 ≤80 >12~16 ≤220
>4.5~6.0 ≤120 >32~48 ≤540
>6.0~8.0 ≤140 >48~80 ≤860
>8.0~12 ≤180 >80 ≤1500
≤100 >16~32 ≤380
压缩机的实测残余水分含量应满足表5的要求。
表5 残余水分含量
额定功率范围kW 整机残余水分量 mg 额定功率范围kW 整机残余水分量 mg 5.3.6 噪声
≤2.2 ≤500 >12~16 ≤2000
>2.2~4.5 ≤500 >16~32 ≤4 000
>4.5~6.0 ≤600 >32~48 ≤6 000
>6.0~8.0 ≤1100 >48~80 ≤10 000
>8.0~12 ≤1500 >80 ≤18000
压缩机的实测噪声值不应大于制造商的明示值。 5.3.7振动
压缩机的实测振动值不应大于制造商的明示值。 5.3.8 起动性能
压缩机应能正常起动。 5.3.9 起动耐久性能
经起动耐久性试验后,压缩机应能继续工作,且不应出现下列故障:
压缩机机械性损坏,试验压比无法维持; -支承或连接性部件损坏,引起噪声明显增加或导致压缩机起动和停机时出现撞机; -压缩机内部出现电气短路或断路。
5.3.10 加速寿命
压缩机的实测噪声值不应高出原实测值3dB(A),制热量及制热性能系数实测值的下降应不超过原实测值的5%。
3
JB/T14063—2022
6试验方法
6.1试验的一般要求 6.1.1除对气流敏感的试验有特殊规定外,被测压缩机周围空气流速应在1.0m/s以下,周围500mm 距离内应无影响试验的冷热源。 6.1.2除特殊要求外,压缩机的试验应按铭牌上的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进行。转速可控型压缩机进行各项试验时,所用的变频(变速)控制装置由压缩机制造商提供。 6.1.3试验用仪器仪表应经法定计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6.1.4除本标准规定的试验用仪器仪表外,相关试验用仪器仪表的型式和准确度要求如下:
一压力、温度、流量、电工测量仪器仪表型式及准确度应符合GB/T5773的规定; —噪声测量仪器仪表的型式及准确度应符合JB/T4330的规定:一振动测量仪器仪表的型式及准确度应符合GB/T19410的规定。
6.2各项自试验方法 6.2.1气密性试验
气密性试验的方法应根据充注的检漏介质而定,具体方法如下: a)试验采用干燥、洁净的空气或氮气作为检漏介质。试验时先将被试压缩机充入气体,缓慢加压
至试验压力(不低于产品的设计压力),然后将其放入水池中或外部涂抹发泡液,保压1min再进行检查。
b)试验采用氢气作为检漏介质。试验时先倒出压缩机内的冷冻油,再通过吸排气口向压缩机内充注
氢气(也可是一定比例的氨气-氮气或氨气-干空气的混合气体),至试验压力(不低于产品设计压力的25%)后把压缩机放置到按3g/a制冷剂泄漏量设置报警值的真空氢检漏仪上进行检测。
6.2.2容积流量试验
容积流量试验方法按GB/T34619的规定。 6.2.3制热量、输入功率及制热性能系数试验
在本标准4.2规定的名义工况下,按GB/T5773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其中,对于转速可控型压缩机,应在名义转速(频率)下进行测试。 6.2.4内部杂质含量试验 6.2.4.1试验用仪器仪表包括:
一感量为0.1mg的天平;一孔隙度为5um的过滤纸。
6.2.4.2试验方法按以下规定:
a)取孔隙度为5μm的过滤纸,放入烘箱,加温到60℃70℃,保温30min,从烘箱内取出过滤
纸立即称重并记录过滤纸的质量(可同时烘干若干片,取一片称一片)。然后将过滤纸立即放入干燥器中保存。
b)将压缩机中的冷冻机油倒出,用已知质量的过滤纸过滤,然后将带滤出物的过滤纸放入清洁的
酒精等溶剂中浸泡足够时间,以稀释过滤纸吸附的冷冻机油。取出带滤出物的过滤纸,待溶剂挥发后,放入烘箱加温到60℃70℃,保温10min后称重。此质量减去过滤纸质量即为油中杂质的质量。
4
JB/T14063—2022
c)将不少于0.8L已过滤的冲洗液灌入压缩机壳体内密封好,用适当的方法充分冲洗压缩机内
部,将清洗液倒出并过滤,然后将带滤出物的过滤纸按b)项规定,放入清洁酒精等溶剂中浸泡足够时间,并烘干称重。把从油中和壳体清洗液中收集到的杂质质量相加即为压缩机内部杂质含量。图1所示为一种推荐的压缩机内部清洗装置。
压紧螺栓
压缩机
A
驱动把手
22
旋转支架
底座
图1推荐的压缩机内部清洗装置
d)由于结构限制,冲洗液及冷冻机油无法全部倒出时,可在生产现场装配前(外壳封闭前)对相
应的待装零部件进行检测,冷冻机油应按设计要求取样检测。
6.2.5残余水分含量试验
将压缩机置于恒温干燥箱内(如果压缩机中已充入了保护气体,则应将保护气体放出,直到压力与环境压力平衡)。将吸、排气管同时接入水分测量装置(见图2),使干燥箱内温度达到125℃土5℃。为了缩短压缩机的加热时间,运行绕组通入适量的加热电流,使绕组温度达到箱内温度。
恒温干燥箱
真空表
真空泵
K
125℃ 3
被测压缩机、
截止阀
O 调压器
冷囊管
冰桶
-70℃
注:冰桶内装半缸(约1L)甲醇或酒精,然后放入干冰,保持其要求的温度。
图2残余水分含量试验装置
在被测压缩机侧截止阀关闭的状态下,起动真空泵,并打开真空泵侧的截止阀,当系统内绝对压力达到200Pa以下时,将冷凝管放入冰桶冷浴,冰桶内温度维持在-70℃以下,然后逐渐打开被测压缩机侧的截止阀。试验应持续4h,4h后系统内压力应不超过5Pa,此时关闭真空泵。
关闭真空泵后,从装置上取下冷凝管,将其管口封好,当冷凝管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相等时读出(或用分析天平称出)管中水的质量。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