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J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JJF1969—2022
冲击弹性波检测仪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Impact Elastic Wave Measurement Apparatus
2022-04-29发布
2022-10-29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JJF1969—2022
冲击弹性波检测仪
校准规范
JJF 1969—2022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Impact Elastic Wave Measurement Apparatus
归口单位:全国声学计量技术委员会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
西南石油大学
参加起草单位:国家无损检测设备质量检验中心(湖北)
四川升拓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陆通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本规范委托全国声学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JJF1969—2022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鄂治群(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蒲志强(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黄勇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 吴佳晔(西南石油大学)
参加起草人:
姚秋平(国家无损检测设备质量检验中心(湖北))
何伟(四川升拓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朱纪刚(四川陆通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JJF1969—2022
目 录
引言 1
(Ⅱ)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4) (4) (5) (6) (6) (6) (6) (6) (7) (8) (11)
范围· 2 引用文件· 3 术语和计量单位 4 概述
计量特性 5.1声时· 5.2 主机频率响应· 5.3 级线性·· 5.4长度测量重复性.. 5.5主机通道隔离度.. 6 校准条件. 6.1 环境条件.. 6.2 测量标准器及其他设备 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7. 1 校准项目. 7. 2 校准前检查 7. 3 声时· 7. 4 主机频率响应 7. 5 级线性· 7. 6 长度测量重复性· 7. 7 主机通道隔离度. 8 校准结果表达 8.1校准数据处理.· 8.2校准证书 8.3 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
5
复校时间间隔·
9
附录A校准证书的内容和格式附录B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1
JJF1969—2022
引
言
本规范依据JJF1071一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给出的规则编制,测量不确定度按照JJF1059.1一2012《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的要求评定和表示
本规范参考了GB/T24967一2010《钢制护栏立柱埋深冲击弹性波检测仪》。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II
JJF1969—2022
冲击弹性波检测仪校准规范
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应用冲击弹性波检测技术的锚杆(索)质量检测仪、立柱埋深检测仪、灌浆密实度质量检测仪和预应力检测仪等仪器(以下统称“冲击弹性波检测仪”)的校准。
2 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 JJG990—2004声波检测仪 JJF1001一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JJF1034—2020声学计量术语及定义 JJF1059.1一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GB/T3947—1996声学名词术语 GB/T12604.1一2020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 GB/T24967一2010钢质护栏立柱埋深冲击弹性波检测仪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3术语和计量单位
本规范采用GB/T3102.7中规定的量和单位 JJF1001一2011、JJF1034一2020和GB/T3947一1996界定的及以下术语和定义适
用于本规范。 3.1冲击弹性波impactelasticwave
通过机械冲击在对象材料中产生的弹性波。 [来源:GB/T24967—2010,3.2]
3.2声时time of transmitted sound
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时间。 [来源:JJG990—2004,3.7
4概述
冲击弹性波检测仪利用冲击弹性波的发生、传播与反射,实现材料以及结构的力学特性、几何特性和结构物内部缺陷的检测。此类仪器通常由激励单元、传感器单元、采集单元、分析软件等组成
1
JJF1969—2022
5计量特性
5.1声时
声时测量相对误差一般不超过士0.5%(电信号);声时测量相对误差一般不超过士1.0%(声信号)。
5.2主机频率响应
在仪器标称的频率范围内主机频率响应不均匀度一般不大于6.0dB 5.3级线性
设定幅值1A、0.25A、0.20A、0.10A四个挡位,级线性测量误差一般不大于1%。 5.4长度测量重复性
测量数据的重复性一般不大于0.02m。 5.5主机通道隔离度
对于多通道冲击弹性波检测仪一般不小于40dB。 注:以上技术要求不用于合格判定,仅供参考。
6校准条件 6.1环境条件
冲击弹性波检测仪应在以下环境条件下进行校准:
温度:18℃~28℃;一相对湿度:30%~85%;
实验室及其周围环境应无影响测试准确度的振动和冲击源。
6.2测量标准器及其他设备
a)信号发生器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范围应覆盖100Hz~50kHz。以1kHz为参考,100Hz~
50kHz范围内的幅频特性优于士0.10dB。总失真不大于0.1%。可输出猝发音信号。
b)精密衰减器精密衰减器的频率范围应覆盖100Hz~50kHz。衰减1dB误差优于士0.05dB。 c)数字示波器带宽不低于100MHz:具备时间延迟测量、幅值测量功能。扫描时间因数误差不
超过1×10-6。时间测量误差不超过0.2%。
d)数字电压表在100Hz~50kHz的频率范围内,数字电压表测量交流电压的最大允许误差优于
±0.2%。
e)试件各向同性、材质均一的实心圆柱体,端面直径不小于10cm,长度与直径之比大
于5。
2
JJF1969—2022
f)激振器总谐波失真优于10%。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7
7.1 校准项目
冲击弹性波检测仪的校准项目见表1。
表1校准项目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注:不同类型仪器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部分校准项目。
技术要求的条款号 校准方法的条款号
项目名称声时主机频率响应
5. 1 5. 2 5.3 5. 4 5. 5
7. 3 7. 4 7. 5 7. 6 7. 7
级线性长度测量重复性主机通道隔离度
7.2 校准前检查
校准前应对冲击弹性波检测仪进行以下检查,并完整记录,必要时在校准报告中描述:
a)是否存在影响仪器正常工作及读数的机械性损伤或变形; b)是否存在旋钮失灵和接触不良等现象。
7.3声时
声时测量装置方框图如图1所示。
信号发生器
数字示波器
传感器
冲击弹性波检测仪主机
激振器
图1声时测量装置方框图
信号发生器同时连接数字示波器与激振器,通过传感器将信号采集至冲击弹性波检测仪主机(采用电信号校准时,除去虚线中设备,将信号发生器与冲击弹性波检测仪主机直连)。信号发生器发出中心频率为10kHz(或系统中心频率)的3~5个周期的猝发音信号(猝发音信号时间间隔建议选取0.2ms、0.5ms、1.0ms、5.0ms、 10.0ms),设置冲击弹性波检测仪相应参数,读取冲击弹性波检测仪时域上猝发音信号周期和数字示波器采集到的猝发音信号周期,按照公式(1)计算各个测量点对应的声时相对误差。
t-to to
(1) 3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