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5.180 CCSE90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6676—2022 代替SY/T6676—2007
钻井液密度计校准方法
Calibration method of drilling fluid density meter
2022—11—04发布
2023-05—04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6676—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SY/T6676—2007《钻井液密度计校准方法》,与SY/T6676—2007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了前言表述中的专利说明(见前言): b)更改了“范围”(见第1章,2007年版的第1章); c)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 d)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e)更改了概述的表述形式(见第4章,2007年版的第3章); f)增加了计量单位的表述(见表2): g)删除了校准专用替代码(见2007年版的6.4); h)更改了灵敏限表述内容中关于校准专用替代磁码的表述(见7.2.4,2007年版的6.4); i)更改了示值误差校准的表述内容中关于校准专用替代磁码的表述(见7.2.5,2007年版的
6.5) ; j)更改了校准结果处理和校准间隔的表述方法,增加了复校时间间隔(见第8章、第9章,
2007年版的第7章); k)增加了钻井液密度计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见附录B); 1)更改了钻井液密度计校准记录格式(见附录C,2007年版的附录B): m)更改了钻井液密度计校准证书格式(见附录D,2007年版的附录C)。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石油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专用计量器具校准规范直属工作组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山东胜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海上
石油工程技术检验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安全环保质量管理部、中石油辽河油田安全环保技术监督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宋东旭、李剑、丛军。王智锋、田辉、魏学成、李晓明、王俊涛、熊兆洪、 李宗强、鲁金峰、叶艳艳、毕珍珍、杨阳。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94年首次发布为JG(石油)15—1994《钻井液密度计》: -2007年第一次修订时,标准名称修改为SY/T6677一2007《钻井液密度计校准方法》;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II
SY/T 6676—2022
钻井液密度计校准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钻井液密度计(以下简称“密度计”)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校准条件,描述了校准方法,同时给出了校准结果处理和校准间隔。
本文件适用于密度计新制造、使用中和修理后的校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146--2009 水准泡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灵敏限 sensitivitylimit 将密度计清洗晾干,在杯中放人M,级磁码,移动游码至上限值附近,使杠杆平衡(气泡位于中
线),放人用于打破平衡的最小质量码。
4概述 4.1原理
密度计是测定钻井液密度的计量器具。它基于平衡原理,杠杆左端为钻井液杯,右端为平衡柱、 游码,游码沿杠杆移动保持平衡,最后通过计算得出密度计钻井液杯容量误差和示值误差。 4.2结构
密度计结构见图1。
5技术要求 5.1外观 5.1.1 密度计应标明名称及型号、分度值、制造厂名、制造编号、制造年月。 5.1.2 钻井液杯、杯盖、杠杆和底座应有统一的出厂编号配套使用。
1
SY/T 6676—2022
e hyapmiguayangipom
8
福
10
标引序号说明:
6- 支撑臂:
杯盖: 2- 钻井液杯:
一游码; 8 一 杠杆: 9 一平衡柱: 10底座。
7
水准泡; 4 刀口: 5- 刀承:
3-
图1钻井液密度计示意图
5.1.3 密度计表面应光洁,不得有剥落、碰伤及划痕。 5.1.4 杠杆上的刻度应清晰,刻线垂直于杠杆,间隔应均匀,分度值为0.01g/cm。 5.1.5 紧固件不得有松动、损伤。 5.1.6 刀口和刀承应光洁,不得有毛刺、裂纹和显见的砂眼。刀口和刀承接触后,杠杆摆动灵活。 5.1.7 游码在杠杆上移动应平稳、灵活。 5.1.8 杯盖与杯口配合应适中、盖孔畅通。 5.1.9 底座的底面应平整。 5.2水准泡
普通式管状水准泡应符合GB/T1146一2009的规定,与密度计杠杆安装时保持水平。 5.3 钻井液杯容量
钻井液杯容量为140mL土1mL,适用于本文件五种规格的密度计。 5.4灵敏限
密度计的灵敏限应符合表1的规定。 5.5 5示值误差
密度计的示值误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1灵敏限
灵敏限
测量范围 g/cm 0.10~1.50 0.96~ 2.00 0.76~ 2.40 1.30 ~ 3.00 0.96 ~ 3.00
≤0.6 ≤0.7 ≤1.0 ≤1.2 ≤1.4
2
SY/T 6676—2022
表2 示值误差测量范围 g/cm
示值误差 g/cm3
0.96 ~ 3.00
0.70 ~ 2.40 校准点,g/cm
1.30~ 3.00
0.10~1.50
0.96~2.00
0.10 0.50 1.00a 1.30 1.50a
0.70 1.00a 1.50 2.00 2.40a 一
一一
1.00a 1.30 1.50 1.75 2.00a
1.00a 1.50 2.00 2.40 3.00a
1.30a 1.50 1.75 2.40 3.00a
± 0.01
-
-
“参照点或上限值。
校准条件
6
校准设备的配置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校准设备的配置
名称天平 M.级磁码温度计烧杯蒸馏水环境温度相对湿度
项目标准器
要求或说明
Max 500g, e=10mg, d=1mg
一台各一套一只 2只
克组、毫克组
最小分度值 I:0.1℃.1 量限0℃~50℃, 允差士0.2℃
配套设备校准介质环境条件
标称容量:200mL
≥ 500mL 20℃±5℃ ≤75%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7.1 校准项目
7
校准项目见表4。
表4 密度计校准项目表
序号 1 2 3 4 5 注:“”表示应校准,“_”表示可不校准。
项目外观水准泡钻井液杯容量灵敏限示值误差
新制造
使用中 1
修理后 一
3
SY/T6676—2022
7.2校准方法 7.2.1外观
新制造的密度计应符合5.1的规定;使用中和修理后的密度计不能有影响计量性能的缺陷。 7.2.2水准泡
新制造、修理的密度计,水准泡应符合5.2的要求。 7.2.3钻井液杯容量 7.2.3.1将钻井液杯及杯盖清洗晾干,向杯内缓慢注满蒸馏水,除去气泡,轻轻旋转,盖严杯盖,擦干杯及杯盖外表面,取下杯盖,将杯盖底面的蒸馏水刮人杯内,将杯内蒸馏水倒人烧杯内,用天平称量蒸馏水质量,再加上杯及杯盖内表面的残留量(一般胶木制杯取0.21g,金属制杯取0.32g),得出杯容纳蒸馏水的质量;再用温度计测水温,查水密度值表(参见附录A),按公式(1)计算钻井液杯容量。
V=m, m.
:(1)
p
式中: V一钻井液杯容量,单位为毫升(mL); mz 钻井液杯内蒸馏水的质量,单位为克(g):
mb-—钻井液杯和杯盖内的残留量,单位为克(g); p钻井液杯内蒸馏水的密度值,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
7.2.3.2计算得出的杯容量,应符合5.3的要求。
7.2.4灵敏限
将密度计清洗晾干,在杯中放入M级磁码,移动游码至上限值附近,使杠杆平衡(气泡位于中线):在杯盖的中心加放能打破杠杆平衡即气泡移动距离达到1mm的磁码质量,该质量值为密度计的灵敏限。应符合表1的规定。 7.2.5示值误差 7.2.5.1校准点的确定
首次校准和修理后的密度计,按表2规定的五个点校准;使用中的密度计,按表2脚注a规定的两点校准。 7.2.5.2“1.00g/cm3的校准
“1.00g/cm3”的校准应符合以下要求。 a)其他点校准应符合以下要求将密度计各部位清洗、擦干。向杯内缓慢注满蒸馏水,除去气泡,
轻轻旋转,盖严杯盖,擦干杯及杯盖外表面。将刀口轻轻放置在刀承上,移动游码,对准 “1.00g/cm3”,若不平衡,可增减平衡柱内的铅粒,使杠杆平衡(气泡位于中线)。
b)将杯内蒸馏水倒人烧杯内,用天平称量蒸馏水质量,再加上杯及杯盖内表面的残留量(一般
胶木制杯取0.21g,金属制杯取0.32g),得出杯容纳蒸馏水的总质量,用M表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