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1040.2-2022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

GB/T 1040.2-2022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5.37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29 14:33:54



推荐标签: 塑料 1040 条件 试验 部分 性能 测定 挤塑 模塑 性能 模塑

内容简介

GB/T 1040.2-2022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 ICS 83.080.01 CCS G 31
P
V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040.2-—2022 代替GB/T1040.2—2006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
Plastics-Determination of tensile properties-- Part 2:Test conditions for moulding and extrusion plastics
(ISO527-2:2012,MOD)
2023-02-01实施
2022-07-11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 国
国家标准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
GB/T1040.2—2022
*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
网址www.spc.net.cn
总编室:(010)68533533发行中心:(010)51780238
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剧厂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880×12301/16 印张1.25 字数36千字 2022年7月第一版 2022年7月第一次印刷
*
书号:155066·1-70182定价 26.00元
如有印装差错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10107 GB/T1040.2—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GB/T1040《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的第2部分,GB/T1040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 —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一一第4部分:各向同性和正交各向异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试验条件; —第5部分: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试验条件。 本文件代替GB/T1040.2一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
件》,与GB/T1040.2一2006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试样的75mm标距(见5.2)一增加了使用不同标距测定模量时对引伸计准确度的要求(见5.2); -增加了我国实验室间的精密度数据(见B.3)。 本文件修改采用ISO527-2:2012《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
件》。
本文件与ISO527-2:2012的主要技术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调整的情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具体调整如下: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040.1—2018代替了ISO527-1:2012;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5471代替了ISO295;
-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9352代替了ISO293;
·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7037.1代替了ISO294-1;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37426代替了ISO20753;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39812代替了ISO2818。
-增加了使用不同标距测定模量时对引伸计准确度的要求(见5.2),此要求与ISO527-1:2019
相一致。 增加了我国实验室间的精密度数据并作为B.3的内容,以适用国内的实际情况。
本文件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ISO527-2:2012附录B中表B.1表B.4的精密度数据内容调整到表B.6~表B.9。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蓝晨光成都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国能榆林化工有限公司、山东万达化工有限公
司、中国石油四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合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炼化分公司、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中广核三角洲(太仓)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道恩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万测试验设备有限公司、威海联桥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市精密试验机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标新易开盖集团有限公司、苏州旭光聚合物有限公司、中广核俊
I GB/T 1040.2—2022
尔(浙江)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新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所(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青岛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北京华塑晨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燕山石化高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化院燕山分院、青岛奥海瑞泰实业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高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平顶山神马工程塑料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重庆云天化天聚新材料有限公司、新疆吐鲁番自然环境试验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苏州润佳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会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上海华测品正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宁波海关技术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石化分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泊恩、刘力荣、张亚春、谢丰鸣、张仲明、刘晓丹、赵永臣、许鹏、孟祥艳、 王会能、李建喜、佟伟、赵磊、牟秀发、耿建家、王新华、全乃佳、张木生、王海利、张磊、叶耀挺、郭霞、陈东、 黄起中、郭凌、王行连、周城、张梅、俞峰、陈宏愿、邢进、张耀月、陈伟力、李晓增、郭曦、邢桂正、寿维冬、 秦新颖、张翠玲、普雪涛、郭春云、宋丹、汪理文、易庆锋、栾凌、金锋、罗川、王晓滨、张维、刘雪松。
本文件于1979年首次发布,1992年第一次修订,2006年第二次修订,本次为第三次修订。 GB/T1040.2—2022
引言
GB/T1040规定了测定塑料和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方法。作为塑料测试的基础方法,对该系列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不仅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而且有利于促进产业良性发展。GB/T1040由以下部分组成:
第1部分:总则(本文件规定了在规定条件下测定塑料和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一般原则,并规定了几种不同形状的试样以用于不同类型的材料);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本文件在GB/T1040.1的基础上规定了用于测定模塑和挤塑材料拉伸性能的试验条件);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本文件在GB/T1040.1的基础上规定了测定厚度小于 1mm的塑料薄膜或薄片拉伸性能的试验条件);第4部分:各向同性和正交各向异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试验条件(本文件在GB/T1040.1 的基础上规定了测定向同性和正交各向异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试验条件);第5部分: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试验条件(本文件在GB/T1040.1的基础上规定了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试验条件)。
GB/T1040.1已于2018年进行了修订,随之相应的术语和定义发生了较大改动,GB/T1040.2--2006 已不再与GB/T1040.1相匹配。为了基础性国家标准体系的整体协调,因而此次对GB/T1040.2一2006 进行修订。
I GB/T 1040.2—2022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
1范围
本文件在GB/T1040.1的基础上规定了用于测定模塑和挤塑材料拉伸性能的试验条件。 本文件适用于下述材料:
硬质和半硬质的热塑性模塑、挤塑和铸塑材料,包括经填充和增强的复合材料,增强填充材料如短纤维、细棒、小薄片和细粒料,不包括纺织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见GB/T1040.4和 GB/T1040.5)。“硬质塑料”和“半硬质塑料”的定义见GB/T1040.1一2018中第3章;硬质和半硬质的热固性模塑和铸塑材料,包括填充和增强的复合材料,但纺织纤维增强材料(见GB/T1040.4和GB/T1040.5)除外;热致液晶聚合物。
本文件不适用于硬质微孔材料或含有微孔材料夹层结构的材料,见GB/T9641。 本文件不适用于厚度小于1mm的柔性薄膜和片材,见GB/T1040.3。 本文件所用的试样既可模塑成规定尺寸,也可由注塑和压塑的板材经机加工、切割或冲压而成。优
选多用途试样(见GB/T37426)。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40.1—2018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ISO527-1:2012,IDT) GB/T5471塑料热固性塑料试样的压塑(GB/T5471—2008,ISO295:2004,IDT) GB/T9352 塑料 热塑性塑料材料试样的压塑(GB/T9352—2008,ISO293:2004,IDT) GB/T17037.1 塑料 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试样的制备第1部分:一般原理及多用途试样和长
条形试样的制备(GB/T17037.1—2019,ISO294-1:2017,MOD)
GB/T37426 塑料 试样(GB/T37426—2019ISO20753:2018MOD) GB/T39812 2塑料试样的机加工制备(GB/T39812—2021,ISO2818:2018,IDT) ISO10724-1塑料 热固性粉末模塑料(PMCs)试样的注塑第1部分:一般原理及多用途试样
的制备[Plastics—Injectionmouldingoftestspecimensof thermosettingpowdermouldingcompounds (PMCs)-Part 1:General principles and moulding of multipurpose test specimens]
3术语和定义
GB/T1040.1一201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原理和方法
GB/T1040.1—2018描述的原理和方法适用于本文件。
1 GB/T1040.2—2022
5设备
5.1概述
见GB/T1040.1—2018中第5章,特别是5.1.1~5.1.4。 5.2引伸计
当使用多用途试样时,优选标距为75mm。 出于质量控制的目的或有相关规定时,也可用50mm的标距。 如果仅记录试样单侧的应变,确保低应变不会受到来自试样的微小偏斜、初始翘曲和试样相对面产
生的应变偏差的影响。
增加标距的长度可提高测量准确度,特别是模量的测定。对于75mm标距,模量测定所需的准确度为士1%伸长量的绝对准确度为士1.5μm;50mm及以下标距伸长量测量绝对准确度为士1μm。这意味着,采用75mm标距比50mm及50mm以下标距对引伸计的精确度放宽。此外,将减少标距以外缩颈发生的频率。 5.3数据的记录
见GB/T1040.1—2018中5.1.6,注:按照GB/T1040.1—2018中式(1),在=1mm/min,L。=75mm,L=115mm和r=0.0005mm的条件下测
定拉伸模量,应变信号的记录频率大于或等于22s-1是合适的。该频率会随着标距的增加而增加。使用更大的标距时,横梁位移相同的情况下,引伸计测量的绝对伸长量更大,即:测量系统需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记录更多的数据点。
6试样
6.1形状和尺寸
只要可能,试样应为如图1和表1所示的1A型和1B型的哑铃型试样。直接模塑的多用途试样应
选用1A型,机加工试样应选用1B型。压塑试样也可选用1A型。按比例缩放的小型试样的使用,见附录A和/或GB/T37426。
注1:4mm厚的1A和1B型试样分别与GB/T11997规定的A型、B型和GB/T37426规定的A1型、A2型多用途
试样相同。 对于大量的试样暴露在有限空间,例如,在分析因辐射、高温和/或化学品的环境影响期间(见
GB/T37188.3),可以使用GB/T37426中的C型小试样。这种条件下,通常只关注强度的相对变化,宜采用CW型的试样。为适应最终应用的壁厚,可使用不同于GB/T37426中优选的厚度。
注2:GB/T37426定义了不同比例因子的其他小型试样。 6.2试样制备
应按照GB/T9352、GB/T17037.1、GB/T5471或ISO10724-1以适宜的方法由塑料直接注塑或
压塑制备试样,或按照GB/T39812由混配料压塑或注塑的板材机加工,或从浇铸或挤出板(片材料)获得。成型条件应符合材料相关的标准或规范,如无标准或规范,则应由相关方商定。
应严格按照试样制备条件进行,确保试样处于相同状态。 试样所有表面应无可见裂痕、划痕或其他缺陷。应去除模塑试样存在的毛刺,但不应损伤模塑
表面。
2 GB/T1040.2—2022
从成品上制样时,应取其平面或曲率最小的区域。对于增强塑料,不应使用机加工减少试样厚度。 表面经过机加工的试样与未经机加工的试样,其试验结果不具有可比性。
6.3标线
按GB/T1040.1—2018中的6.3。 6.4 试样检查
按GB/T1040.1—2018中的6.4。 6.5 各向异性
注塑和挤出板以及成品由于流动诱导的取向而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各向异性。这种方向依赖性可以通过与表征成型过程的流动方向平行和垂直的机加工试样来评估。若没有关于这些方向的信息,则应按照相关方商定的方向加工试样。 6.6 试样数量
按GB/T1040.1-2018中的第7章。
7状态调节
按GB/T1040.1一2018中的第8章。
试验步骤
8
按GB/T1040.1一2018中的第9章。 在测定弹性模量时(见GB/T1040.1-2018中的3.9),1A型和1B型试样(见图1)的试验速度应为
1mm/min,对应的应变速率约为1%min=1。对于小试样见附录A。
9 结果计算和表示
按GB/T1040.1—2018中第10章。
精密度
10
见附录B。
11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a)注明引用本文件,包括试样类型和试验速度,并按下列方式表示:拉伸试验
GB/T 1040.2/1A/50
↑ 4
试样类型(见图1和表1)试验速度,单位为毫米每分(mm/min)试验报告中的b)~q)项,按GB/T1040.1一2018第12章中的b)~q)项。
3
上一章:T/CPPIA 5-2021 熔喷布用聚丙烯(PP)专用料 下一章:T/CPPIA 21-2022 地暖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XPS)板

相关文章

GB/T 15597.2-2010 塑料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模塑和挤塑材料 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 GB/T 38273.2-2019 塑料 热塑性聚酯/酯和聚醚/酯模塑和挤塑弹性体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 GB/T 38273.2-2019 塑料热塑性聚酯/酯和聚醍/酯模塑和挤塑弹性体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 GB/T 38273.2-2019 塑料 热塑性聚酯酯和聚醚酯模塑和挤塑弹性体 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 GB/T 41758.2-2022 塑料 聚酮(PK)模塑和挤出材料 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 GB/T 32363.2-2015 塑料 聚酰胺模塑和挤出材料 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 GB/T 36374.2-2018 塑料矾聚合物模塑和挤出材料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 GB/T 22271.2-2021 塑料聚甲醛(POM)模塑和挤出材料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