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Q/SY 1710-2014 HSE“两书一表”管理规范

Q/SY 1710-2014 HSE“两书一表”管理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4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0-30 18:07:47



相关搜索: hse 管理规范 1710

内容简介

Q/SY 1710-2014 HSE“两书一表”管理规范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1710—2014
HSE“两书一表”管理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HSE guide-books and checklist management
2014—08—22发布
2014一10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发布 Q/SY1710—2014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1
总要求管理要求 5. 1 “两书一表”的编制 5. 2 “两书一表”的审批 5. 3 “两书一表”的应用 5. 4 “两书一表”的发放和回收附录A(资料性附录) 风险管理单 (样表)参考文献·
4
5
4
1 Q/SY1710—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提出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健康安全环保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常宇清、胡月亭、裴玉起、杜民、何柏峰、侯永平、张敏、汪耀平、时增
林、王进军、马建新、李清伟、陈晓虎、熊明、熊长善。
Ⅱ Q/SY1710—2014
HSE“两书一表”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HSE“两书一表”的编制、审批、应用、发放和回收等管理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企业以及相关方对“两书一表”的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SY1217—2009HSE作业指导书编写指南 Q/SY1238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规范 Q/SY1239 工作循环检查管理规范 Q/SY1240 作业许可管理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HSE“两书一表” HSEguide-books and checklist HSE作业指导书、HSE作业计划书和HSE现场检查表,一般简称“两书一表”。 注:“两书一表”是个工具名称,企业在应用中可结合专业实际进行调整(如增加诸如“岗位操作卡”、“应急操
作卡”等内容)。因此,“两书一表”是对HSE作业指导书、HSE作业计划书和HSE现场检查表以及引申出的“一书一表”、“两书一表一卡”、“两书一卡”等管理工具的统称。
[Q/SY1217—2009,定义3.1]
3. 2
HSE作业指导书HSEinstructional documentof operation 规范基层组织岗位员工常规操作行为的工作指南,是对专业常规HSE风险的管理,是与基层组
织岗位员工操作行为相关的作业文件的总称,一般也简称作业指导书。
注:作业指导书应针对具体的作业岗位编制:对于多工种参与的作业活动,可编制作业规程、标准操作程序等
作为岗位作业指导书的补充
3.3
HSE作业计划书HSEplandocumentofproject 在对项目危害因素全面识别的基础上,重点评估和控制项目主要风险及作业指导书未覆盖的新增
危害(特别是当人员、环境、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等发生变化时而产生的危害),制定风险削减和控制措施,形成针对基层岗位员工特定作业活动的风险控制方案,用于对项目中主要风险的强化管理和新增风险的系统管理,应针对具体的项目编制。HSE作业计划书一般也简称作业计划书。
1 Q/SY1710—2014
3. 4
HSE现场检查表HSEworkplacechecklist 针对岗位巡回检查路线和主要检查内容的表格化体现,是为使岗位员工能系统地发现和处理作业
现场的隐患(主要用于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的检查)而建立的岗位日常检查和记录工具,一般也简称现场检查表。 3.5
基层组织 foundationorganization 从事生产经营及服务活动的基层车间、站、队等。 [Q/SY12172009,定义3.2]
4总要求
4.1从事油气生产、油气储运、工程技术、工程建设、装置检维修等项目的基层组织应实施“两书一表”管理,其他组织参照实施。 4.2企业应根据专业特点,结合实际组织制定、管理和维护“两书一表”,并提供培训、监督和考核。
5管理要求
5. 1 “两书一表”的编制 5. 1. 1 作业指导书的编制
编制作业指导书前,应做到以下要求: a) 梳理各岗位员工的作业活动、操作规程、HSE注意事项等内容。 b) 通过“工作前安全分析”,识别岗位各作业环节的风险,将风险控制措施融入操作规程, c) 通过“工作循环分析”对操作规程、应急处置程序等进行修改完善,作为作业指导书的重要
内容。 注:“工作前安全分析”及“工作循环分析”方法及要求可分别参见Q/SY1238和Q/SY1239等标准。 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应满足以下要求: a) 作业指导书应在所属单位生产(技术)部门的牵头组织下,由人事、企管法规、生产、技
术、设备、工艺、标准及安全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有关专家及基层岗位员工共同组成编制组进行编制。
b)7 作业指导书的使用对象是岗位员工,应按照具体岗位进行编制。
作业指导书的主要内容一般应包括岗位任职条件、岗位职责、岗位操作规程、巡回检查及主要检查内容和应急处置程序等五部分。
c)
注:作业指导书各部分编制要求参见Q/SY1217一2009。 d)作业指导书编制参照资料来源于岗位员工的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应急处置程序、岗位基
本业务知识及常识、关键设备设施使用说明书、作业过程及作业岗位风险控制措施及安全提示、HSE注意事项等内容。
5.1.2 2作业计划书的编制
编制作业计划书前,应明确以下工作要求 a)应对具体的项目(活动)场所、环境进行现场踏勘,对项目(活动)因在环境、人员、工
2 Q/SY1710—2014
艺、技术、设备设施等方面发生变化(或变更)而进行风险辨识,重点是识别和控制作业指导书未覆盖的新增危害及项目主要风险。
b) 对于识别出的未纳人作业指导书管理的共性或常态危害,应纳入作业指导书管理,以简化
作业计划书的编制内容。 作业计划书应在项目开工前编制完成,并作为项目开工的必要条件之一
d) 作业计划书针对按项目管理的作业,对于不按项目管理的、临时的非常规作业活动,可采
用“作业许可”等方式对作业风险予以控制,不再编制作业计划书。 e) 对于新组建的项目部,在没有编制作业指导书之前,或是在各施工组织的作业指导书上存在
差异时,应把作业指导书中有关内容一并考虑,编制作业计划书。 f 施工方编制作业计划书前,应向业主了解项目所存在的风险;业主应将项目作业中的风险对
施工方进行交底,并对编制作业计划书提供必要的协助。 注:“作业许可”的应用要求可参见Q/SY1240。 作业计划书的编制应满足以下要求: a)1 作业计划书应在基层组织主要负责人(队长、项目经理)主持下,组织生产技术人员、班组
长、关键岗位员工及安全员共同编制。
b) 作业计划书应针对具体的项目编制,使用对象是具体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人员、项目作
业人员。 作业计划书的编制内容一般包括项目概况、作业现场及周边情况、人员能力及设备状况、项自新增危害因素辨识与主要风险提示、风险控制措施、应急预案等五部分内容。
注:项目的应急预案可单独成册,作为作业计划书的附件,以减少作业计划书的文本内容 d) 作业计划书的编制参照资料来源于现场踏勘信息、项目HSE策划、资源分配、工作方案、
同类项目的经验积累、相关方的要求等内容。 对于大型施工项目(如管道建设、炼化装置停工检修及其他大型项目建设等)应进行HSE
e)
总体策划,识别重大危害并制定整体控制方案,统一现场各基层组织HSE标准,协调各分项目之间的联系,由从事分项目作业的基层组织编制各分项目的作业计划书。
f 针对不同项目的特点,在项目实施期间的新增风险,应通过《风险管理单》(参见附录A)
的形式予以控制。针对不同的作业类型,其控制要求分别包括:
对于作业周期长且风险程度高的项目,应在项目实施的各阶段(尤其是作业场所移动时)组织开展危害辨识。应针对随着作业进展、位置移动等而带来的新增危害因素,在原作业计划书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风险削减和控制措施,填写《风险管理单》,作为对作业计划书的补充。 对于作业周期短且在同一区块内作业的项目,应针对每个单项作业(如同区块类的单井作业)因位置变化带来的新增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在原区块作业计划书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风险削减及控制措施,填写单项作业的《风险管理单》。
5.1.3现场检查表的编制
编制现场检查表前,应明确: a)现场检查表是作业指导书中“岗位巡回检查路线和主要检查内容”的表格化体现,用于作业
岗位对自身作业活动的巡回检查。 b) 作业指导书所覆盖的岗位,均应编制配套的现场检查表。 c)现场检查表的编制依据来源于作业指导书、有关安全生产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等。 现场检查表的编制应满足以下要求: a)现场检查表应与作业指导书同步编制,由作业指导书的编制组负责编制。
3 Q/SY1710—2014
b) 现场检查表的编制内容结构一般包括检查范围(项)、检查内容、检查标准、判定等,应将
岗位员工使用或管理的设施设备、工器具以及作业现场(工作面)等内容作为现场检查表的编制重要内容
c)3 现场检查表确定的检查范围(项)应根据作业指导书中确定的巡回检查路线,结合作业步骤
的先后顺序进行设置,尽量避免检查路线重复交叉,对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可要求进行确认检查。
5.2 “两书一表”的审批
5.2.1作业指导书的审批
作业指导书编制完成后,应由企业或所属单位业务主管领导牵头,组织生产(技术)、人事、工
程、安全环保等有关部门进行评审和审核把关,并由业务主管领导批准后发布实施。
作业指导书的编制部门应按照HSE管理体系文件管理的要求,对作业指导书进行定期的评审和
修订。 5.2.2 作业计划书的审批
作业计划书编制完成后,根据项目规模、风险程度高低,按照企业建立的相应文件审批程序,根据风险程度进行分级审核和批准。 5.2.3现场检查表的审批
现场检查表编制完成后,由作业指导书的审核人审核,作业指导书的批准人批准。 现场检查表的评审和修订与作业指导书同步进行
5.3 “两书一表”的应用 5.3.1作业指导书的培训与应用
发布后的作业指导书应及时组织相关岗位进行培训。作业指导书的培训应符合以下要求: a) 作业指导书的培训和掌握程度应作为员工上岗的条件之一。 b) 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应与员工培训矩阵结合,组织开展系统性培训和学习。 c 作业指导书应作为岗位员工日常自学的重要内容。 岗位员工应执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以控制岗位作业风险
5.3.2作业计划书的培训与交底
审批通过后的作业计划书应在项目开工前组织相关岗位进行培训,并针对主要风险、控制措施及
应急程序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作业计划书的培训和交底应符合以下要求:
a)项目开工前,由基层组织对作业计划书进行学习和交底。 b)作业计划书的培训、交底应作为项目开工的必要条件之 一 c) 项目施工作业期间,针对项目中的非常规作业活动,应开展“工作前安全分析”,识别新增
风险,对相关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
5.3.3现场检查表的应用
现场检查表应结合作业指导书进行培训和应用岗位员工应在交接班时、日常工作中应用现场检查表对属地管理范围内的设备设施、工器具以及
施工作业现场进行巡回检查。 4
上一章:Q/SY 1712.1-2014 溢油应急用产品性能技术要求 第1部分:围油栏 下一章:Q/SY 1709-2014 ZJ80 5850钻机

相关文章

Q/SY 08710-2019 HSE “两书一表”管理规范 Q/SY 01160-2019 钻井施工作业HSE管理要求 Q/SY 01061-2024 油气田地面建设标准化承包商HSE检查规范 Q/SY 08519-2018 基层岗位HSE培训矩阵编写指南 Q/SY 1519-2012 基层岗位HSE培训矩阵编写指南 Q/SY 1304-2010 企业领导人员赴海外项目开展健康、安全与环境(HSE)督导工作推荐做法 实用HSE管理 基建施工HSE风险管理